遺憾的1884 第二部第三卷 南太平洋上的陽謀 第五十四章 新技術新裝備5

作者 ︰ 炎黃之怒吼

「河」字號登陸艦全長62米,寬10.5米,吃水2.2米,標準排水量為743噸,滿載排水量1095噸,主機為2台柴油機,功率2880馬力,最大航速14節,人員編制68∼84人;可運載5輛中型坦克。

原型艦裝備一門40毫米口徑的博福斯高射炮,露天甲板的中部,另外均勻分布著4門20毫米口徑高射炮,以及一些12.7毫米口徑勃朗寧高射機槍。

人民海軍接收後,又加裝了自衛武器︰三門37毫米雙管艦炮、兩門25毫米雙管艦炮,並加裝了布雷軌。

,即步兵登陸艇,在人民海軍中服役的共十五艘,其中兩艘為起義艇,三艘來自原國民黨海關,其余征調自招商局,或從香港購買,其中服役于華東軍區海軍的登陸艇,都以華東地區的著名集鎮命名。

該型艇全長48.5米,寬7.2米,吃水1.7米,滿載排水量250噸,主機為兩台柴油機,功率1320馬力,最大航速11節,人員編制54人。

自衛武器為一門40毫米艦炮、兩門20毫米艦炮。

,即通用登陸艇,在國民黨海軍中以「合」字號命名,人民海軍建立後共擁有約十艘左右,其中有兩艘還參加了一江山島登陸戰。

該型艇全長36.3米,寬10米,吃水1.5米,滿載排水量320噸,主機為三台GM6-71柴油機,總功率675馬力,最大航速10節,人員編制19人。可運載三輛輕型坦克。自衛武器為兩門20毫米艦炮,一挺12.7毫米機槍。

三少爺的海洋地域戰略,使得以後的陸戰隊將會在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波斯灣、紅海、大西洋,甚至是黑海、里海都有大量的登陸作戰任務,所以他的陸戰隊也需要這些類型的登陸艦艇,其中最大數量的是L**,外形還是與原型艦基本相同,只是船底形狀做了改動,設計成淺V型滑行型雙層船底,尺寸大小、吃水都基本一樣,排水量稍大些,標準排水量八百噸、滿載排水量一千二百噸。

也是采用柴油機動力系統,三台一千六百馬力的柴油機,可以使其最大滿載航速達到十六節,巡航速度十四節,經濟航速10節、續航力五千海里。

第一級L**的建造數量是十艘,使用一段時間後,再優化設計,第二批再建造十艘。十年後,在第一代使用基礎上,再設計新一代的L**。

第一級L**還是「開口笑」艦艏,上甲板有一個活動式的下降踏板,便于上甲板裝載的車輛可以沿踏板下降到底艙,從艦艏艙門直接登陸。

所有登陸艦艇的更新換代都遵循使用、積累經驗、改進、優化設計這一原則。

而且這次他大規模設計建造登陸艦艇時,還規定了各級艦艇最大吃水深度、最大艦體寬度和最大滿載航速16節、巡航速度14節,那是便于護航編隊統一速度。

他對霉菌把最大航速都搞成11節,成為德國人和日本人的「慢速靶船」極不理解,那是裝載登陸部隊和裝備的艦艇啊,不知道是建造、運行成本的考慮,還是軍火集團的險惡用心?是否是這些大量制造的「戰時艦艇」利潤較高?

、的設計也大體上與L**相似,都是以霉菌二戰時的原型艇為藍本設計建造,都是以柴油機為動力系統。現在主要以的規格建造,還是改變了船底外形和動力系統,三台七百馬力的柴油機,可以使其沖灘前獲得較高的航速和機動性,也可以十四節的巡航速度伴隨登陸艦隊航行,只是遠洋航行時,中途要接受補給船的補給。

第一級的建造十艘、建造二十艘,其武器系統都是一座雙聯裝25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布置在右邊艦橋頂部,兩部雙145高平機槍布置在尾部左右兩舷。

兩種登陸艇都采用傳統的全通甲板,幾艘可以使用鉸鏈和塔扣連接成為臨時浮橋。現在這些登陸艇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登陸裝備,以後再來說它的改進或重新設計問題。

今後88毫米十二管、十六管、二十四管艦用火箭炮定型後,L**登陸艇也都要安裝兩部以上的發射架,在搶灘前中後以火箭炮近距離覆蓋敵前沿岸防陣地,或發射煙霧彈掩護、燃燒彈擾亂敵人,達到掩護登陸部隊的目的。

今後的搶灘登陸戰,登陸艇的登陸作戰排列順序是沖鋒艇、登陸艇、和、L**和,以及遠中近火力支援艦。

近距離火力支援艦︰

在距離灘頭三千米附近,一般由驅逐艦擔任,由跟隨登陸部隊的海軍炮火引導員指示坐標,以130艦炮、火箭炮進行近距離火力支援,以殺傷為主要目標,以徹底摧毀敵軟性火力點為重點目標;

配合支援的還應該有俯沖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或者在敵方沒有有效的防空武器時,派遣空中炮艇和炮艦執行對地火力支援;

中程火力支援艦,距離灘頭五千至八千米,或一萬米至一萬五千米,一般由輕巡洋艦擔任,以152艦炮、大口徑火箭炮,由跟隨登陸部隊的海軍炮火引導員指示坐標,定點壓制、摧毀敵岸防陣地的火力點和大型堡壘;也可以安排陸戰隊專門的火力支援艦,以152和203艦炮為主,主要是單位時間內高速發射的巨量彈藥,以對敵岸防陣地進行火力殺傷和摧毀堅固工事,對敵集群目標進行火力覆蓋;

遠程火力支援,距離灘頭一萬米至一萬五千米或兩萬米至三萬米。

重巡洋艦以203至305艦炮,在空地引導員的坐標指示下,對大型、巨型堡壘和堅固工事進行定點打擊,達到摧毀的目的,第二個射擊任務,是在空中預警指揮下,遮斷地後方對前沿的增援通道;

一萬五千米至兩萬五千米是戰列艦的炮擊戰列線,任務目標與重巡洋艦一致,擔負的遮斷任務要比重巡編隊多一些。

在這種編排順序下,和是沒有必要安裝太多的火力支援武器的。

三聯裝的130、152毫米艦炮,和兩種原理的光學測距儀,在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測試後,也定型了。

這次火炮的倍徑再次提高到五十四。

其中一個困擾艦炮所所有設計人員的三聯裝齊射時,彈著點散布大的問題,也被三少爺的一個小指點就解決了。

那就是BB黨們都知道的三聯裝齊射時,中間一門的發射時間延遲那麼零點三、四秒,防止其發射時,炮彈出膛時的空氣激波相互干擾,從而影響其彈道軌跡,造成落點散布大,射擊精度低的毛病。

炮管還是傳統的電渣重熔炮鋼和套筒式炮管,但是,增加了外部水冷卻系統,以保證炮管的壽命和冷卻。炮彈采用全裝技術,穿甲彈彈重三十公斤,高爆彈彈重二十八公斤,炮彈氣動外形就完全是「棗核形」的了。出口初速每秒720和860米,最大射程一萬三千和兩萬一千米,散布範圍直徑三百米左右,有效射程一萬折和一萬五千米,散布範圍直徑一百二十米左右,最佳射程八千米,散布直徑八十米左右。

130三聯裝炮塔全重五十二噸,長九米五、寬九米三、高七米二,三層結構,炮塔炮室單管備彈量九十發,總備彈量二百七十發,第二層彈藥室六倍備彈量,合計單管五百四十發、炮塔一千六百二十發,第三層彈藥室十二倍備彈量,合計單管一千零八十發、炮塔三千二百四十發,總計單管備彈量一千七百一十發,炮塔備彈量五千一百三十發,以三十公斤計算彈重,炮塔彈藥總重一百五十四噸,加上炮塔全重,總裝備質量二百零六噸。

計劃中的第一級輕巡,全艦四座主炮炮塔一共配備彈藥六百一十五噸,主炮四座炮塔全重八百二十四噸,主炮炮彈兩萬零五百二十枚。在采用新式模塊化裝填技術後,一個模塊十枚炮彈,裝填時間在二十秒內,理論上每個炮位的儲備彈藥,不間斷裝填所需要的時間是五十七分鐘左右,實際所需時間一百分鐘左右;理論上每個炮位發射完自己的儲備彈藥,需要七十八分鐘左右,實際發射時間需要一百分鐘,如此計算,全艦主炮作戰時間大致在兩百分鐘左右,也就是三小時二十分鐘。

這兩款中等口徑的艦炮,艦炮所、自動化所的工程師們都按照老板的要求,設計了機械化、導軌式的半自動裝彈機,以及高速的水平旋轉、高低俯仰機構,完善了隨動系統。

在自動化所的幫助下,其自動化程度已經是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所能夠達到的最大限度,要想再有根本性的突破性發展,就只有等晶體管計算機問世後再說,這個期間最多就是可靠性和精度上的小幅度提升。

測距儀呢,是把後世英國人的「合像式」和德國人的「體視式」兩種測距儀,都復制出來,由集團的光學所「研制」、北美投資光學設備公司制造。

為重巡配置的是基線十米和八米規格的,為輕巡配置的是八米和六米,為標準型驅逐艦配置的是六米和四米,為三少爺的首款戰列艦預備的也是十米基線的測距儀。

※◎※◎※◎※

求推薦!求收藏!

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

請參與與劇情相關的調查活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遺憾的1884最新章節 | 遺憾的1884全文閱讀 | 遺憾的1884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