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崛起 第三卷 群雄逐鹿 第九十四章 隱居的名士們

作者 ︰ 欹鉉

瀛州順利控制遼東全境後的第三天,大雪也如期而至,公孫度被軟禁在自己府邸,看著這場大雪,不由得嘆了口氣。公孫家不可能待在遼東,等大雪一過就會上船去瀛州,王緒在緒安城給公孫家準備了一個小型農莊,那就是公孫度養老的地方。

王緒已經算好人了,沒有趕盡殺絕,只是放在自己眼下看管住還是很有必要的。不過遠離家鄉,到瀛州那個陌生而又偏遠的地方,這對于公孫度來說已經算是一種流放了。

雖然大雪已經落下,但是海水還沒有封凍,大量船只在遼東、冰火島還有瀛州之間往來。糧草,武器裝甲,甚至一些官員都要從瀛州方面調動過來。

遼東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被瀛州拿下,可謂是迅雷不及掩耳。瀛州剛剛給朝廷上報,表程昱為平州刺史,結果很快又上表太史慈為遼東太守,這擴張速度,駭人听聞。

好在遼東和平州都是偏遠之地,人口稀少,其余諸侯也不在乎,不過都對這個原本孤懸海外的瀛州留了一絲注意。因為瀛州已經上岸了,費那麼多勁上岸,肯定不是這麼一些偏遠之地能滿足他們的。

只是和遼東緊挨著的公孫瓚忙著和袁紹交戰,來不及管遼東的事,還要防著瀛州不和袁紹聯合,在自己背後捅上一刀子。王緒寫去的書信讓公孫瓚松了口氣,不過很快有起了別的心思,派人去襄平希望能和瀛州合作,擊敗袁紹。

其實公孫瓚是想靠著瀛州的海軍,直接從海上進攻冀州沿海的渤海郡,這樣就能兩面夾擊,擊敗袁紹也更加容易。

太史慈早就得到了王緒的囑咐,想都沒想就直接拒絕了。開玩笑,知道歷史的王緒最喜歡的就是等著鶴蚌相爭,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收取遼東的時候還有一則趣事,海軍剛剛逼降平郭城沒過半個時辰,就听聞有一支軍隊前來攻城,立馬整頓城防。誰知道等兩邊都走近了才發現都是自己人,這支軍隊乃是太史慈派出來接收城池的。

海軍在听聞陸軍全部解決戰斗後,任昶等將領破口大罵,說這一趟白跑了,功勞都被人搶了。除了留下四艘戰艦和一些運輸船在沓氏縣駐扎,其余的海軍艦船都返回了冰火島駐扎。被海軍佔領的城池也讓給了陸軍防衛。

其實這一次海戰也讓海軍們得了不少功勞,只是原本還想佔領更多城池,取得更多功勞的海軍們只得失望而歸了。

得了遼東之後,太史慈就責成遼東大小官員開始推動瀛州新的土地政策,以此收買那些普通民眾的心。

不得不說,遼東這地方太適合瀛州推行土地政策了,地廣人稀,豪強大地主又被公孫度殺了不少,遼東有不少地可以分出去。

得到遼東後,王緒準備再次修改一下土地政策,之前是一戶人家可以得十畝地,那是因為瀛州當時收的都是流民,很多時候一戶家庭只有一兩個人存活。只是現在不同了,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不少家庭的人口也多了起來,十畝地,或許十年後對這些家庭來說根本不夠。

新的土地政策,每一個十六歲以上瀛州平民,無論男女,皆可以獲得十畝土地,上限是三十畝。然後入軍後送五畝,上限到四十畝,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雇佣奴隸幫助耕種。

軍功還有官員優異的政績都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田地,不過都是有一個上限的,王緒不會允許大地主階級的出現。瀛州在鼓勵經商,王緒寧願讓人把錢投資到商業上面,也不準這些人囤積土地。

瀛州是以一個月兌離世俗四百余年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所以不獨尊儒術,不分士農工商也讓人覺得十分合理,這也給王緒能夠擺月兌儒家對政治的影響有不少幫助。不是說儒家不好,只是一個民族的發展需要的百家爭鳴,而不是一家獨大。

比如現在,王緒就在不斷提升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就像歐洲文藝復興後的那種,就算是海盜也能當官加爵。這個世界不能根據從事的工作而給人分三六九等,每一個工作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扯遠了,新土地政策出現後,在遼東和樂浪兩地引起了十分巨大的反響,底下民眾都是高興萬分。而那些大地主雖然有些抵觸,但是還是低頭了。王緒給了他們折中的辦法,這些大地主都是大家族,他們可以把土地分給那些旁系子弟,不用全部交出來。

王緒也不怕這些人反抗,他不介意殺一些人立威。可惜遼東的豪強地主們被公孫度殺了一批,剩下的這些都比較膽小,生怕王緒拿他們開刀,都乖乖的把多余的土地交了出來。

有了這個土地政策幫忙,王緒算是勉強收服了遼東民眾的心,把公孫度的影響力消除了不少。畢竟公孫度是遼東本地人,在當地威望很高,王緒以強龍之勢壓地頭蛇,要是沒點手段,很可能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一些距離城池不遠的土地已經經行了新的劃分,只是雪已經開始堆積了,太遠的地方重新丈量劃分土地是不可能了,只有等開春雪化後再開始全部分配新的土地。

不過新的土地政策在瀛州以及真番臨屯這幾個地方反響並不大,第一個這些地方的人本來就感激王緒給他們土地耕種,對瀛州的忠誠度已經很高了;第二個就是這些地方參軍的人不少,家里土地已經很多了。

當然沒有人會嫌棄自己家的土地多,新政策一出,軍中不少士卒都扳起手指頭算自己又多了幾畝地,不少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

「幼安,你去嗎?」邴原看著手上的帖子,遼東太守太史慈設宴招待,皺著眉頭,然後又看了看自己的好友。他知道自己好友的性情,這個宴席估計是不會去了。

管寧把帖子扔在一邊,看都沒有去看,只是專注的讀著一卷書籍,听到邴原的問話才抬起頭︰「浪費時間,不如多讀幾卷書。」

邴原點點頭,他對管寧的回答毫不奇怪,不過又感慨了一句︰「瀛州這土地之策卻是不錯,已經有不少民眾得了土地。瀛州雖然偏遠,不過王緒此人也多有賢名傳出。」

「蔡大家之徒,有機會真想見見。」管寧不是因為王緒州牧的身份而想見他,純粹是學術上的好奇。

隨後兩人把太史慈設宴一事完全拋在了一邊,都專心研讀書籍去了。

管寧、邴原還有王烈等人的拒絕沒有出乎太史慈的意料,此時遼東已經下了好幾場大雪,不過瀛州運來的糧草衣物和以前公孫度囤積的,也不會讓人缺衣少食。

讓太史慈邀請管寧這些人是李儒出的主意,因為太史慈並不太擅長治政,所以得到遼東後就讓李儒留下來幫忙打理一些事物。

李儒知道王緒對人才的渴望,到了遼東後也有派人去打听,听聞管寧等人的名聲後就向太史慈提出了建議。不過錦衣衛對這三人的資料也收集得很快,得知了這三人的性格和曾經拒絕出仕後,太史慈也就沒有對他們拒絕自己而生氣了。

管寧,北海人氏,和平原的華歆,同縣的邴原號稱為一龍。而割席斷交一說便是從管寧和華歆之間來的。管寧是三國時期的名士,因為戰亂躲避遼東,公孫度好其名,多次拜訪送禮,希望他能出仕,不過都被管寧拒絕。

後來管寧回歸中原,臨走時把公孫度父子送的禮物全部如數奉還,可謂是高風亮節。管寧這一生都專研治學,從來沒有出仕過。

邴原,也是北海人氏,上一世還跟太史慈有過一些交道,只可惜這一世兩人完全沒有交情。邴原也是名士,上一世任魏國的五官將長史,出征東吳時病死途中。

王烈,平原人氏,也是名士,從未出仕。

這三人都因為戰亂避禍遼東,原本傳出瀛州要攻擊遼東的事情,三人都曾打算再次避禍他處。誰知遼東敗得如此之快,戰爭根本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于是三人又安定了下來。

三人不來,太史慈也沒有時間再去拜訪,他準備回瀛州了。遼東的事情太史慈全部托付給李儒,軍事上也有華雄、管亥幾人顧著,太史慈也算放心。

和太史慈同行的還有趙雲,兩人都兩年沒有回瀛州過年了。太史慈的妻子一年前生了個兒子,老夫人一直嘮叨著想見見。王緒不忍老夫人傷心,于是發了好幾道書信讓太史慈回來。此時遼東基本安定了,太史慈離開兩三個月也沒事。

趙雲回來是因為趙雨強烈要求的,理由是趙雲都奔三了還沒結婚,趙雨作為趙雲唯一的親人,急著給自己找一個嫂子。

王緒對這個理由也很贊同,趙雲也老大不小了,該成家了。王緒不僅僅在瀛州幫趙雲物色了幾個,還拜托程昱在平州物色了幾家人。

做為王緒手下的大將,統領著唯一的騎兵部隊,給趙雲找的女子家庭可不能差了,不然配不上趙雲的身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之崛起最新章節 | 帝國之崛起全文閱讀 | 帝國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