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崛起 第二卷 亂世風起 第四十章 宮廷大亂

作者 ︰ 欹鉉

中平六年三月,荒婬無道的漢靈帝終于耗干了他的生命。靈帝死了好幾個兒子,只有兩子幸存,劉辯為何皇後所生,劉協為王美人所生,交由董太後撫養。

曾經群臣請立太子,靈帝以劉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劉協,但一直猶豫未決。

在靈帝病重的時候,把劉協托付給蹇碩,讓他幫劉協上位。沒有多久,靈帝駕崩,蹇碩遇先招何進進宮,將其誅殺,掃平劉協上位的障礙。

但是蹇碩的一個手下跟何進有舊,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何進。何進大驚,多加提防,避過了此次殺身之禍。

蹇碩沒有成功誅殺何進,于是何進讓司隸校尉袁紹率五千精兵,領荀攸、荀攸、鄭泰等三十余員大臣入宮,在靈帝的靈柩前,助劉辯繼位,是為少帝,其母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

劉辯繼位,年方十四,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劉協這時也只有九歲。

之後蹇碩再次試圖誅殺何進,但是中常侍趙勝于何氏有舊,將蹇碩之書交與何進。何進趁此機會誅殺蹇碩,取得了西園八校尉的指揮權。

原本靈帝之母董太後于何太後交惡,何進將董太後之弟董重拘捕與獄中。而後董重在獄中自殺,董太後憂郁而亡。至此外戚何氏剪出異己,執掌朝政,權勢滔天。之後渤海王劉協又改封為陳留王。

但是董太後之死被十常侍用作借口,攻擊何進。

何進聞之憤怒不已,招手下商議對策。

此時袁紹進言︰「張讓、段珪等人欲謀大事,前大將軍竇武欲誅官宦而反為其所害。若不在此時誅殺宦官,今後必有大禍。如今將軍兄弟並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以垂名後世,不可失也。」

何進深以為然,于是上奏太後,請罷中常侍及以下宦官,招三署郎官補充他們的位置,但是太後卻說︰「從古至今,都是由宦官來管理皇宮內的事情,這條漢朝的傳統制度,不能廢掉。何況先帝剛剛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齊地與士人相對共事呢!」

後袁紹又進言︰「可招四方豪杰引兵入京,以此威脅太後。」

何進大喜,應之。

這時候主簿陳琳出言反對,認為強兵入京必會造成大亂,但何進不听。

曹操見如此,大笑一聲說道︰「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于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何進大怒,本來何進就一直看不起曹操的出生,現在曹操又說出如此喪氣的話,于是喝退曹操︰「孟德亦懷私意?」

曹操無奈告退,待眾人散去後,曹操對其余人說道︰「亂天下者,必進也。」

此時袁紹卻深深記住了曹操說的幾句話,心中暗生芥蒂,兩人關系不復從前。

何進听了袁紹之言後,招董卓,丁原等人率兵入京,同時派手下王匡和鮑信回鄉招兵。

得知何進招董卓入京的消息,不少大臣都紛紛向何進進言不應該招董卓,但何進不听,于是鄭泰等大臣辭官而去。

董卓得詔,大喜,率三千兵馬向洛陽進發。

但是何進行事不嚴,計劃被張讓等人得知,決定先發制人。張讓跑到何太後面前哭訴,太後心中不忍,于是招何進進宮,希望調解兩方矛盾。

何進沒有懷疑自己的妹妹,領命進宮,被張讓等人埋伏在一旁的刀斧手誅殺。

之後張讓、段珪等寫下詔書,任命前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盧植看到詔書,覺得可疑,于是高聲問到︰「請大將軍何進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將何進的人頭扔給盧植,回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何進手下王匡等人听聞何進已死,大怒,打算率軍入宮,但現在宮門緊閉,無法進去。眾人沒有辦法,後來袁術放火燒南宮的青鎖門,意圖威脅宮中交出張讓等人。

張讓,段珪等人大慌,于是他們脅迫少帝、皇太後還有陳留王劉協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這時候盧植拿著武器站在閣道的窗下,怒斥段珪,段珪驚恐,放開了何太後,何太後從閣道跳下,得以幸免。

之後袁紹派人關上北宮門,進宮大殺宦官,不論大小,全部誅之。

張讓、段珪等人見勢不妙,只得帶著少帝和陳留王步行出宮。行至小平津被盧植和閔貢追上,張讓和段珪無奈之下投河自盡,禍亂朝綱數十年的十常侍至此全部伏誅。

閔貢帶著少帝和陳留王意圖回返皇宮,但是被董卓率軍截住。少帝見董卓大軍到來,竟然被嚇哭了,反而陳留王能和董卓對答如流,講述發生的事情。

董卓見此,覺得劉協賢能,于是就有了廢黜少帝,改立劉協的想法。

初至洛陽的董卓其實只有三千兵馬,自知兵少,害怕不能讓其余強者懾服,于是問計于他的女婿,李儒。

「主公可以使軍隊夜里悄悄離開洛陽,然後第二天軍容整齊,大張旗鼓而返。如此數次,他人必認為我西涼軍勢大。」李儒思考了一會,很快就給出了回答。

董卓聞之深以為然,使手下按照李儒的辦法去做,直到後來收服何進和何苗原本的部下。

王緒此時也不在瀛州,而是偷偷來到了徐州城,住在醉仙樓里。從三月靈帝駕崩以來,到現在九月董卓入京,洛陽城的探子都有傳來大量消息。王緒一一和記憶中的歷史應對,發現沒有什麼改變于是送了一口氣,還好瀛州的歸附並沒有改變這一段歷史。

洛陽城內,現在也是風起雲涌,董卓帶軍馬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宮庭,也無忌憚。鮑信對袁紹說希望趁董卓立足未穩,借機將其剿滅,以絕後患,但是袁紹害怕董卓,拒絕了。鮑信無奈之下率軍返回了泰山。

後來並州刺史丁原帶呂布和三萬並州狼騎囤于洛陽城外,狠狠壓住了董卓的氣焰。同時朝廷眾臣也為了打壓董卓,便給了丁原金吾衛一職,使其能夠鉗制董卓。

西涼騎這時候也和並州狼騎有過數次沖突,但是並州一方有呂布,西涼軍無人能敵,多次敗退。

「真是氣煞我也,丁建陽這個老匹夫,壞我大事。」得知丁原領金吾衛一職後,董卓在府里大發雷霆。

李肅投歸董卓後一直未立大功,心中不忿,听到董卓的抱怨他心里有了個主意︰「主公,屬下跟那呂布原為同鄉,知其驍勇,但無謀略。肅願為主公使者,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得那呂布來投,不知主公可否願意?」

「哦?汝將如何說之?」董卓听到後也是高興,期待的看向李肅。

「今觀呂布雖有方天畫戟這等神器,但卻缺乏一匹好馬。肅听聞主公帳下有匹好馬,名曰赤兔,若主公願意,屬下以赤兔馬為禮,輔以珠寶,以利誘之。肅更進說辭,使得呂布投效。」李肅很高興能夠為董卓出謀劃策。

「這……」董卓卻是有些遲疑了,赤兔馬可是他手上最好的一匹馬。

「主公,儒以為此計可行,主公若得天下,何愁沒有好馬!」這時候董卓的首席謀士李儒說話了。

李儒,字文優,是三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謀士。他從未跟別的謀士較量過,所以不知道他真實的實力,但是他給董卓出的每一個建議都是正確的。如果不是董卓這人剛愎自用,說不定還真能成就一番事業。

董卓此時對李儒的話還是很信服的,于是點頭答應了,並給了李肅不少金錢珠寶。

李肅得了金珠之後,著人牽著赤兔來到了並州軍營。

並州軍營內,一名親兵走到呂布面前說道︰「主簿大人,軍營外有人求見,他自稱是您同鄉李肅。」

「李肅,他怎麼來了?請他進來。」呂布雖然奇怪李肅的拜訪,不過還是很高興見到同鄉,于是就派人把李肅請了進來。

李肅進得營帳後就對呂布抱拳說道︰「你我兄弟二人自從並州一別就多年未見了,賢弟別來無恙啊?」

「托福托福,許久不見,不知兄長在何處高就?」呂布也給了李肅一個回禮。

李肅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說道︰「為兄如今在董卓董大人手下任職,今听聞賢弟在丁刺史手下任主簿,不勝欣喜。兄曾得一寶馬,日行千里,神俊無比,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大事。」

呂布臉色一變,雖然他不知謀略,但還是清楚丁原和董卓之間的矛盾︰「兄長今日究竟所謂何事?」

「哈哈,賢弟請隨為兄出營一觀。」李肅哈哈一笑,也不等呂布說什麼,自行走了出去。

呂布也只得壓下心中的疑惑,跟著李肅走出了營帳,畢竟李肅也說了是來送禮的。

待到李肅使人牽馬過來後,呂布也是大吃一驚,只見那馬全身火炭紅,除了腦門的一塊白色「月芽」狀外,渾身上下沒有半根雜毛,兩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掃殘雲,嘶鳴如龍吟一般,神俊無比,實乃馬中之王啊。

呂布此時早就拋開了心中的疑惑,開口贊道︰「好馬,真是一匹寶馬良駒。如此良駒,兄長卻送與小弟,真不知該讓小弟如何報答。」

李肅笑著說道︰「其實此馬乃是董大人的坐騎,今送于賢弟,可見董大人對賢弟喜愛非常。良禽擇木而棲,若賢弟投到董大人帳下,必得高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之崛起最新章節 | 帝國之崛起全文閱讀 | 帝國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