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羽騎離開後沒多久,戰場也打掃完畢了,沒多久戰後統計也做了出來。除了趙雲外,其余的將官們都坐在議事的大帳內,而李儒正拿著一卷竹簡在念著統計數字。
「此戰殺敵有一萬八千余人,其中有一萬兩千余人是遼東騎兵,五千余人是遼東步卒,大小將官若干,包括遼東太守之子公孫康也被典將軍斬殺。我軍俘虜五千余名騎兵和九千余名步卒,大小將官若干,包括遼東太守公孫度。物資方面,我軍繳獲武器鎧甲若干,戰馬六千余匹,錢糧若干。」
李儒念到這里的時候,營帳內的大小將官臉上都露出了喜色,這一戰回去後論功行賞肯定收獲頗豐。念完收獲後,李儒又拿出另外一卷竹簡,看到李儒的動作,將官們的笑容又收了起來,反而露出一絲凝重和悲淒。
「這是我軍傷亡統計,這一戰我軍傷亡一萬四千三百六十四人。其中七千九百二十二人死亡,兩千一百九十五人殘疾,從此失去戰斗能力。異族士兵有一千七百八十三人死亡,兩千零三十人受傷,因為殘疾失去戰斗力的人有六百四十一人。其余人重傷或者輕傷的士卒們,都在救治中,但是死亡數字很有可能繼續上升,沒有辦法。」
「哎……」听到這里,帳內的人們都發出了一聲嘆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萬四千多的傷亡主要就是來自于抵擋騎兵的士卒中,因為狼羽騎只有幾個墜馬的傷者,弩弓手們卻毫發無傷。
「把這些死去戰士們的尸骨收集起來,入土為安吧。記錄好他們的名字,主公會在英雄墓園給他們留下牌位的。」太史慈也臉有悲色,這是瀛州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有這麼大的傷亡。
一萬人的減員,這還只是對付一個並不特別強大的諸侯啊,以後呢,會死多少人,太史慈不敢想象了。
「遵命!」李儒點點頭,然後又說了一句︰「裂鋒營的傷亡數字屬下沒有統計到。」
典韋听到後站了起來說道︰「裂鋒營死亡六十三人,重傷一百零七人,輕傷者若干。殘疾無法返回戰場者三十九人。裂鋒營戰士們的尸骨我們會帶回去,主公早就安排了專門的墓地給他們。」
傷亡才一百多人,這就是裂鋒營,要知道他們可是斬殺了近三倍于自身人數的敵人呢。太強大了,不僅僅是強大的裝備,從能力上來說也是強大無比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負重這麼多裝備還能在戰場上搏斗的。
營帳內的將官們都毫不掩飾的對典韋露出了敬佩之意,不僅僅是給典韋的,也是給裂鋒營的。
對于裂鋒營戰士的尸骨要帶回瀛州,這些將官們也沒有什麼異議。因為他們知道裂鋒營里所有的戰士都是來自于大唐族的,也就是四百余年前瀛州開拓者們的後人,和王緒等人的關系非比尋常。而且對于強大的戰士來說,他們可以有自己的特殊。
戰後統計通報完畢後,眾人只是商討了一會明日的行動以及今晚巡邏人員的安排,然後就個自回營休息了。今日一戰大家都有些勞累了,明日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大家去做。
翌日辰時,休息了一夜的瀛州軍已經集結完畢。當然集結的都是沒有受傷或者只有一些小傷口的戰士,最初瀛州大軍出征的時候有四萬七千人(步卒兩萬,異族一萬,狼羽八千,弩兵五千,裂鋒加飛羽四千),而此時只有兩萬四千人集結在此,當然也是因為有八千狼羽騎早就離開了。
其中步卒八千人,弩手五千人,飛羽營二千人,裂鋒營一千九百人,還有就是七千人的異族士兵。那一萬五千人的俘虜也被集結了起來,太史慈早就派人給這些俘虜講了在瀛州當兵的福利,暫時可以用一用這些俘虜,畢竟此時的士兵們還沒有對效命諸侯有太多忠誠。
太史慈站在點將台上,又講了一堆鼓舞人心的話語,不過此時的瀛州士卒們早就士氣高昂,太史慈不過是說給那些降兵听罷了。
等太史慈訓話完畢後,得到任務的將軍們就點齊人馬離開了大營。華雄領四千步卒,兩千弩兵和六千降兵前往玄菟郡,目的是收復玄菟郡以及防守可能來自外族的進攻。
管亥領七千異族士兵和兩千弩兵前往昌遼縣(今遼寧義縣),那是遼東郡和遼西郡的交界,管亥就是要駐守那里,防止公孫瓚趁火打劫。
太史慈則是自領四千步卒、三千弩兵和九千降兵前往襄平城,讓曾經打死打活的己方士兵和降兵一起行動,這不得不說是給統兵之將的一個考驗。
華雄和管亥出發的時候身上都帶有公孫度寫的信函,信函上還有公孫度的官印。畢竟消息傳遞不一定很快,所以有公孫度信函能更簡單的收取這些曾經屬于公孫度手下的城池。
典韋帶著剩下的裂鋒營以及飛羽營戰士駐守大營,這里還有不少傷兵和輜重。做為王緒的親衛軍,裂鋒營和飛羽營已經外出太久了,所以典韋不會帶著他們繼續征戰,而是守在此處保護傷兵,以及等到後續人員來接手。直到防務被接手後,典韋就會帶著這近四千名王緒手下的親衛返回瀛州。
陸地上的戰斗精彩而激烈,不過總算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現在只是在收獲勝利的果實。海上那一支瀛州軍同樣遇到了戰斗,公孫度派出了近三十艘海船去攔截。
瀛州此次有八艘戰艦出動,還有八艘運輸船和兩艘商船運送士兵和輜重。四千水兵和八千步卒,這就是海上這一路軍隊的實力。
在出海後的第二日,瀛州海軍就遇到了公孫度手下海船的攔截。原本瀛州海軍的行程是繞過遼東半島,從遼東灣那里登陸進攻城市。不過公孫度的海船就駐扎在沓氏縣(今大連市附近),所以雙方海軍就這麼遇上了。
遼東的海船並不大,跟瀛州封建時期的箭船差不多大小。率先發現遼東海船的是蔣欽統領的一艘戰艦,他的戰艦是瀛州艦隊的先鋒。蔣欽發現情況後立刻讓傳令兵用旗語告訴了後方的艦隊。旗語,這當然是王緒弄出來的,只是跟後世的旗語完全沒有任何聯系。
因為瀛州戰船有更高的桅桿,所以比遼東的海船要早很多時候發現敵人。因此,當遼東的海船好不容易發現敵方目標的時候,一名眼尖的瞭望手發現對方早就做好了戰斗的準備。
這或許就是華夏族歷史上第一次海戰,一方是毫無海戰經驗的遼東軍,另一方則是在海上混跡了很多年月的瀛州軍。
遼東海船的統領見到瀛州艦隊後,沒有讓手下擺出什麼陣形,而是讓近三十艘海船直接沖了上去。他想的是直接沖上去襲擾,圍殺,因為遼東都是小船,應該比瀛州的大船速度快,到時候打不過逃就行了。
其實在海上並不是真的船小就速度快,現在瀛州的戰艦只是因為進入了戰斗狀態,收帆減慢了速度而已,真要放開速度跑起來,或許還會比遼東的海船快上一絲。不過任昶會把這個事實告訴遼東的海船統領嗎?當然不會,要的就是關鍵時刻能坑這些不了解瀛州的家伙一下。
瀛州這面的戰艦是八艘直接排成了一排,整齊的迎向了沖過來的遼東海船。當雙方還有兩百多步距離的時候,忽然一陣陣巨大的呼嘯聲從瀛州戰艦上面傳出來。同時瀛州八艘原本在前進的戰艦都奇怪的頓了一下,甚至感覺有的還往後退了一些距離。
石頭,是八團散碎的石頭,在被拋上天空後沒多久就散開來,向著沖過來的遼東戰船落了下去。是的,瀛州把輕型投石車搬上了戰艦,因為在樂浪郡找到不少好的木材,瀛州在之前的基礎上又多造了四架,正好每艘戰艦都可以裝一架。
用投石車發射石頭,當然有巨大的後座力。任昶等人也是實驗了很久才讓投石車在戰艦上發射的時候,不會對戰艦的結構造成太大的傷害。不過饒是如此,發射了投石的戰艦也發出了「咯吱咯吱」的聲響,讓人有些害怕。
「 ! !」「啊!啊!」「嘩啦!」
雖然是碎石,但是每一顆都不算小,大部分都落入了海中,還是有不少砸在船上。遼東海船的甲板並不厚,一些碎石砸上去都砸出了一些破洞,不過對船只沒有什麼影響。只有很少的碎石傷到了船上的水手,模樣淒慘,不過也沒有對海船的沖鋒造成什麼影響。
任昶在旗艦上听到瞭望手的匯報,知道這一輪轟擊沒有取得什麼戰果,無奈的嘆息了一句︰「這投石車搬上岸後就別裝回來了,在海上的用處真不大。讓弓箭手們準備,戰斗即將開始!」
雙方的船只越來越近兩百步,一百五十步……雙方的弓箭手也都站在了甲板上,只等進入射程就給對方狠狠的來上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