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風寶氣 正文 【039】 斗寶(三) (二更求收求點

作者 ︰ 愚夫無涯

PS︰求收藏、會員點擊、推薦票……

………………

看到王嘉緯登台點評,台下眾人頓時安靜了下來,這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王嘉緯剛才撿了個大漏,至于是踫運氣還是真功夫,馬上就要見真章了。

「女士們先生們,很榮幸能站在這里跟大家交流經驗。」王嘉緯一上台便拱了拱手說起了客氣話,拱手在古玩圈是習以為常的見面禮,倒也沒有人覺著奇怪。

「通過對青銅盤的觀察,個人認為它屬于西周成康時代的器物。」王嘉緯一開口就語出驚人,直接給這個青銅盤開門到代,而且非常的肯定。

听到王嘉緯的話,台下不由大嘩,這個青銅盤在鵬城古玩圈還是有幾分知名度,是香港回流的東西,不過多數人都認為只不過是聰明過頭的老仿而已,完全沒有想到剛才揀了大漏的王嘉緯竟然一語斷定這是西周成康時代的器物。

何耀坤聞言不由不屑道,「小子狂妄,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說法。」聲音雖然不高,但身邊卻是有不少人听的清清楚楚。

羅世襄聞言也是一愣,心道這個年輕人還真是夠大膽啊,說話不給自己留一點退路,有點莽撞了,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雖然沒有說話,但還是被有心人抓住了這細微的微表情。

榮易也感覺有點吃驚,沒想到王嘉緯一點後路沒有給自己留,直愣愣地把自己逼上了死角,不過盛世昌心中卻是有點欣喜,既然敢于斷代必然有所持杖,待會兒點評《筠莊縱鶴圖》的時候,必然也不會有所保留。

「我想大家的疑惑就在于這個青銅盤的品相吧,我跟大家一樣,看到這件器物之後第一反應就是不真,以為最多是個民國的老仿,事出有異必為妖嘛。」看著台下有些騷動,王嘉緯微微頓了一下道,「但是呢,我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或許可以說是燈下黑,其實大家都知道前幾年拍出幾百萬美金的皿天罍吧,那品相可是比這個青銅盤的品相還要好吶。」

「不過,這並非我要說,我要說的是這個青銅盤內的銘文,我們都知道毛公鼎、散氏盤、大孟鼎是金文篆書的三座高峰,但我要說的的是這個青銅盤上的書法造詣甚至可以與成康時代的大孟鼎媲美,結構嚴謹,章法有致,莊重樸實,這不正是成康時代的書法特色嘛。」

「只是,這樣還沒有說服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金文所記載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無論老仿還是高仿,銘文都是瞎編亂造,根本無法解讀。」王嘉緯一點沒有著急,慢悠悠地說道,「但是,這個青銅盤上21行397個文字是可以解讀的,它記載了成王時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周公頒布《周官》的事件經過,此青銅盤的主人參加了,于是鑄造了此盤作為紀念。」

頓了頓,王嘉緯看著銘文朗聲念道,「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群闢,罔不承德。歸于宗周,董正治官…………」

看著王嘉緯一字一句地念出銘文的內容,雖然中間不少文字都會停頓,但所有人無不驚訝,要知道當下發現了5000多金文,目前僅能識別的也就2000出頭。而王嘉緯竟然念出了盤內的文字,並且很通暢,由不得讓人不吃驚,這要多麼精深的學問啊。

何耀坤原本對王嘉緯的判斷是不屑一顧,但此時听到王嘉緯朗聲念出銘文內容,也不由得有些吃驚起來,這小子認識的金文竟然比自己還要多?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場還真沒有辦法競爭了,不由嘆了一口氣。

羅世襄原本對王嘉緯並沒有成見,只當是一個好學上進的晚輩,甚至抱有提攜提攜的心思,這會兒見王嘉緯雖然在鑒定方面並沒有表現出獨特的說法,但這時卻是通過解讀銘文來鑒定真偽,不得不說著一手也是一個好的辦法,只是自己的常規方法就顯得相形見拙了,可惜不能帶走這件珍貴的青銅盤。

待到王嘉緯說完自己的觀點致謝走下台後,驚訝中的眾人才響起熱烈的的掌聲。

然而就在眾人期待何耀坤、羅世襄兩人登台後能夠與王嘉緯的觀點形成激烈踫撞時,卻發現兩人均選擇了放棄。

「怎麼放棄了啊?可惜了,要是羅老和何老能夠發表一番不同的意見該有多好啊。」一個原本對青銅器不太感興趣地人說道。

「不放棄又能如何,帶銘文的青銅器不比別的,關鍵就在于銘文,只要真正的專家,就能分辨銘文內容的真偽,剛才嘉緯先生不是說了盤內的內容同《史記》《左傳》《尚書》等正史記載的內容互相印證嘛,還有什麼可以爭論啊,否則就是自找沒趣。」旁邊的一人顯然比較熟悉青銅器,連珠炮一般說道。

「我看未必,俗話說運氣好了擋都擋不住,他只不過運氣好,剛好熟悉金文又踫上了銘文較多的青銅器而已,而羅老與何老不過是提攜後輩罷了。」另一人對于王嘉瑋顯然不怎麼服氣。

「得了吧,你怎麼沒有好運氣,能行的話,你去把那些銘文念出來,並且讓羅老何老相信你沒有念錯。」听到有人一而再地說王嘉瑋是運氣,就有人不高興地抬杠了。

「嘉緯先生,你真是讓我越來越驚奇,到底還有啥是你不會的啊?」待到王嘉緯在身邊坐下,榮易先是給王嘉緯倒了一杯茶,然後才打趣道。

看到羅世襄和何耀坤都放棄了,其他的鑒定高手也紛紛選擇了棄權——這時候再說是真跡就是拾人牙慧,說贗品恐怕會被人嘲笑死,因而放棄才是不丟人的最佳選擇。

由于其他人的放棄,這只珍貴青銅盤的所有權毫無意外地歸了王嘉緯,算是不戰而勝。當然,羅世襄和何耀坤雖然放棄了,卻是一手高招,不用給王嘉緯做嫁衣。

不過主辦方就覺著有點無趣了,專門邀請來的兩大高手就是要讓他們出場,可現在這樣只是上台說一句我同意王嘉緯先生的個看法之類的廢話,又有什麼意義。

于是,最後一件寶貝——‘天下一人’趙佶的《筠莊縱鶴圖》的點評順序卻是被重新調整,王嘉緯被放在了最後出場,無形中加大了難度——前面的人說過了,後面的人只有比前面的人點評的更有趣才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風寶氣最新章節 | 官風寶氣全文閱讀 | 官風寶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