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
侯君集,初唐杰出的軍事領袖之一,其開拓高昌的軍事行動可與李靖破吐谷渾,阿史那社爾開西域媲美。
不同于魏征等人,曾經做過李世民的敵人,侯君集早在小秦王時期,就是其幕僚堪稱心月復,可以說他從始至終都是李二鳳同學的人。在玄武門一案中,作為心月復的侯君集自然沒有采取和李靖等人的中立態度,立場明確,史載「建成、元吉之誅,君集之策居多」。當然李靖等人采取中立也無可厚非,畢竟忠君是中國一直以來被稱頌的美德,要能放得下到的道德理念,並且甘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當然我們侯君集做到了。然而,也就是這樣的一位心月復,日後在太子李承乾一案中背叛李世民,倒戈相向。
對簿公堂時,太宗唯恐旁人有辱于他,親往查問。而後,太宗又召集百官說︰「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資治通鑒》)注意了,這里用的詞是「乞」,想想看一個帝王要在何種情況下才會用「乞」這個字。然而,事到如今,群臣皆言︰「君集之罪,天地不容。」臨行前,太宗與他訣別,哭著說︰「吾為卿不復上凌煙閣矣!」
「吾為卿不復上凌煙閣矣!」大約是流傳最多的一個版本,《舊唐書》中記載的是,從今往後,若想見你,惟有登凌煙閣(凌煙閣的畫是真人大小的,至于像不像……用來意婬應該滿合適)。
不論是為你上凌煙閣還是為你不上凌煙閣,終究是為你(估計其他23個功臣听到要哭死了)。想來李世民對侯君集用情甚深,早在李承乾案發之前,就有多人向李世民報告︰侯君集有謀反之意。太宗都一笑了之,其中證據確鑿的一次,是張亮在有人證的情況下向太宗密報,結果太宗說︰這件事就你一個人知道,對質也對不出個結果。于是不再提這件事,「待侯君集如初」。
對于侯君集,我個人居然非常有好感(雖然在新舊唐書中他都沒啥形象,在野史中還尚可吧)。大約這就像某人說的,貞觀一朝,良臣可以善終,名將得見白頭,一干開國功臣沒有遭遇被屠殺的命運,而是人盡其才,善始善終。其中被誅殺的、並且最有功績的一只,大概就是侯君集,對于喜歡悲劇喜歡虐的我來說,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回過頭來說,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謀反的原因時多方面的,謀反催化劑很簡單,就是稱心——他家很漂亮的一只小受被李世民拖出去腰斬了。這一段歷史,未曾細考,于是開始yy……那一夜,稱心被誅,李承乾痛心不已,遂有反志。及見侯君集,李承乾拱手︰「請大人助我,父皇連我的愛情都無法寬恕,又如何能夠寬恕他自己的。」于是,侯君集允諾。一場悲劇的發生,引發了另一場悲劇的發生。
而侯君集的背叛,亦使得向來用人不疑的李世民,開始猜忌,誅殺功臣的行為是與侯君集,之後,李君羨、張亮、劉洎也先後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