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智取」衢州,衢州知府楊九齡被黑山「甕中捉鱉」活捉于衢州的甕城,城外的八千清軍一看大事不好,群龍無首之下,立刻做鳥獸散了。
沒人知道衢州城內發生了什麼事情,只知道衢州被打著「大明」旗號的「叛匪」佔了,知府大人遭遇不幸被俘,所以清軍們那還有心思反攻,于是跑的跑,散的散,倒是有一大部分逃向了杭州。
這邊黑山奪了衢州,那邊方孝玉也不慢,只用了一天便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溫州,此時也正要向下一個目標——台州進發。
黑山取衢州,是慘敗之後詐城取勝,而方孝玉取溫州,其實也不簡單,是經過一場「艱苦」的談判之後,才拿下的溫州,其中雖無驚險,卻有曲折。
溫州是浙南的一座小城,大明嘉靖年間才撤縣建府,不過城池不高也不大,只有平常縣城大小,人口也不多,兩千來戶。城內駐有一千清軍,基本上也都是老弱病殘,戰力不堪。
不過溫州的民團卻不少,據稱有三千余人,而且宗族勢力強大,那些民團便由各個宗族掌管。非但如此,這些宗族自南宋以來便是經商航海的能手,為了保護行商的安全,所以每家都雇佣了大量的保鏢護院。傳聞有的大族竟然還備有西洋人的火器,不過外人可看不到,因為這些火器按照滿清的律法,持有者可是要被砍頭的。
溫州城內有大小七家宗族,分別是薛、王、趙、叢、劉、沈、司馬七家,原來有八家來著,一個姓「原」的祖宗,因為暗通台灣鄭家,被官府全族滅門了,所以現在只剩下七家。這七家在明朝的時候,都有船隊,名義上雖是捕魚,暗地里卻做的是走私的買賣。其中「薛、王、趙」三家自南宋便是溫州的商賈大戶,積累了三百余年的財富,早就富可敵國了。
雖說明朝的後期,朝廷也下旨禁海,可卻是屢禁不止,不管是倭寇時期,還是最後倭寇被蕩平,都不能擋住溫州人追求財富的信心。當時只要花銀子買通官府,就可以做走私買賣,駕著滿倉貨物的漁船出去,個把月回來的時候是滿倉的金銀。
但是如今不行了,變天了。滿清佔據江浙以後,屢次發文禁海,並且派干將下來巡邊,凡是發現有不不遵法令,私自下海走私者,統統梟首示眾。原來溫州城的「原」姓家族,暗中與鄭家做走私生意,被人出賣後,便被抄家滅族了,家中男丁除十五歲以下全部斬首,女眷發配到寧古塔為奴,終身不得返還家園。
從此以後,溫州城剩下的七家再也不敢陰奉陽違,全都老老實實做「人」。但有道是坐吃山空,每個家族都或多或少養著一大幫人,沒幾年這些家族便承受不起,紛紛潛走奴僕,解散民團,以節省開支。
「薛、王、趙」三家,家大業大,並沒有解散民團,溫州城內三千民團便分別屬于他們三家。不過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族長外,族中的年輕人都出去走南闖北做生意去了。
這三家不解散民團,也是有原因的,他們以為滿清剛入關不過二十余年,法令執行的非常嚴格,也許再過幾年,風頭一過,形勢便不同了。但是他們都錯了,不管是順治年間,還是如今的康熙年,朝廷的法令是越來越嚴格,執行的力度是越來越嚴厲。前不久听說福建泉州的前任知府大人,便是因為執行「禁海」不力,被發配到「寧古塔」放羊去了。
溫州城內一千清軍再加三千民團,不過四千余人,如果算上臨時征調的民夫去守城,也不過六七千人而已,戰力不可能太高。方孝玉倒不擔心自己攻不下溫州,可是如果攻城就要死人,而且還會生靈涂炭,失去溫州的民心。
派人說服溫州歸順,是最好的辦法。方孝玉率軍抵達溫州的時候,便已作出了決定。
在仙霞關俘虜的浙江巡撫趙廷臣,也被方孝玉下令押著隨軍。本來方孝玉準備說服他,讓他出面勸降浙江的各個府縣。但趙廷臣根本就是一個死硬的人,只要見到方孝玉就破口大罵,根本不給方孝玉說話的機會,此外這家伙還絕食,聲稱要為「大清」守節,做「流芳百世」忠臣。
方孝玉也懶得與他計較了,心說其實不就是一個「漢奸」嗎?你要是守節的話,在二十年前就應該殉節了,還用等到今天嗎?
既然不趙廷臣這里行不通,方孝玉只好自己再想辦法,有道是「先禮後兵」,溫州城兵孤將寡防守力弱,旦夕可破。但最好是不動兵刃,就能佔據溫州,當然是最好不過的。
于是方孝玉派出使者,帶著八封親筆「勸降信」,分別是送給溫州知府和七大家族,信中交代讓他們趕快打開城門歸降,否則大軍攻城,待城破之時,便會血流成河,生靈涂炭。
信使走後,只過兩個時辰便回來了,同時也帶回了溫州城的消息。
讓方孝玉糊涂的是,八封信卻只送出七封,除了溫州知府外,七大家族都受到了信,但溫州知府卻不知所蹤了。
信使打听到的消息是溫州知府在大軍開到溫州的時候,便裝扮成女人,從溫州的東門逃之夭夭了。
听到這些,讓方孝玉更糊涂了,此時溫州城門緊閉,城牆上站滿了兵丁,正嚴陣以待,擺出一副死守的樣子。可是溫州知府都跑了,那麼誰在指揮守城?難道是七大家族的人嗎?
果然如方孝玉所想,信使告訴他,如今溫州城是由七大家族主持,城牆上的兵丁也大多都是「薛、王、趙」三家的民團壯丁。後來信使被帶到七大家族族長的面前,七個族長正在商量如何對付眼前的危局。
雖然溫州有七大家族,但真正主事還是「薛、王、趙」三家,其中以王姓族長最老,在七大家族中也最受尊崇。信使將信件交給七大家族,等待他們都看完,卻並沒有多說什麼,就讓他先回來,帶話給方孝玉,說是請他等待一天,等他們商量好,再給答復。
方孝玉想了想,心道等一天就等一天,難道還怕他們耍花招不成。
第二天一早,方孝玉便接到稟報,從城內來了兩個年輕的後生求見自己。讓人將兩人帶進大帳,方孝玉看著這兩個青衣小帽的年輕人,年紀和自己差不多,但眼神中透著一股精明勁。方孝玉的父親經商一生,方孝玉也曾經跟著父親走南闖北,見過不少生意人,而這二人的眼神,便是那種生意人的眼神。
問明來意,這二人倒也干脆,就是代表七大家族的族長請明軍的主將進溫州一敘。
請自己進溫州?方孝玉一時拿不定主意,這七大家族態度不明,如果是懷有惡意將自己誑進城,再對自己不利,到時右路軍群龍無首,可如何是好?
可對方應該知道這個請求根本不合理,如今即使雙方不是敵人,也不應該是朋友?那麼為什麼七大家族還會提這樣「荒誕」的請求,難道是他們心血來潮,或者是他們還另有目的?
方孝玉見兩個年輕人也不急,便示意來人端茶送水,讓二人先等一下。過了一會兒,思來想去,最後方孝玉還是決定走一趟溫州。
七大家族敢于請自己進溫州,應該是試探自己的意思,要知道如今溫州被圍的如鐵桶一般,雖然明軍兵力不多,但戰力卻是多方的數倍。如果他們在自己進城後,膽敢耍什麼花招,無異于是自尋死路。
最後方孝玉答應前去溫州,于是在兩個年輕人的陪同下,方孝玉只帶了十個侍衛,便騎著馬向溫州城而去。
方孝玉來到溫州城,沒想到在城門口,有十來個老頭等著自己,兩個年輕人介紹,這便是城中最德高望重的七大族長,方孝玉才恍然,心道這七個老家伙倒也會做人,知道出城迎接自己,看來是不會有什麼不良企圖了。
雙方見禮後,這七個族長先是一番恭維,說什麼方將軍年輕有為暈暈,而後很客氣地將方孝玉請入溫州城,而後在城內正街的最好的酒宴請方孝玉。
方孝玉覺得這些老家伙倒是熱情,可如今打仗可不是請客吃飯,他們葫蘆里賣的到底是藥?
在酒席上,七個族長談笑風生,一點緊張的氣氛都不見,好像忘記了城外還有上萬的大軍。這七個老頭,每個人都要向方孝玉敬酒,但被方孝玉以不善酒量而拒絕了,他們也不強求,轉而紛紛勸方孝玉多吃溫州本地的名菜。
酒席在將近兩個時辰才結束,方孝玉本以為該談正事了,沒想到這些老家伙們竟然又邀請方孝玉去茶听戲。
听戲?方孝玉心道這哪是來勸降的,自己不成來游玩的了嗎?怎麼感覺這些人將自己當成了誰家的大少爺,根本就沒拿自己當大明的將軍。
想到這些,方孝玉小臉一沉,沉聲道︰「諸位的好意,本官心領了,接下來也該談談溫州歸降大明的事了!」
七個族長相互看看,其中王氏族長說道︰「方將軍,稍安勿躁,下面咱們就談談溫州的歸屬。」
方孝玉听到這話,才面色稍安,說道︰「既然如此,本官的意思,想來諸位也都明白,滿清浙江巡撫已經被俘虜,此時正在我的大營之中,溫州旦夕可下,但本官不想流血,還請諸位打開城門,讓大明的軍隊入城。」
「好說,溫州即將改旗易幟,但有一事,還請將軍示下!」王氏族長繼續道。
「請說。」方孝玉道。
「滿清禁海,當年大明朝也禁海,禁海了,我們這些靠海吃海的就沒活路了,不知道大明復國以後,是不是還要禁海?」王氏族長問道。
方孝玉想了一下,心道,以前倒是也听萬歲爺提起過,說大明復國後,會開海禁,準許漁民入海打漁,允許商家航海通商。
「這個我現在不能保證什麼,但听皇上說過海禁可開,但要在朝廷的管制下才行!」方孝玉答道。
七家族長聞听,全都吃了一驚,紛紛問道︰「請問您口中的皇上,是哪位大明皇帝?」
「當然是永歷皇帝!」方孝玉答道,但又怕對方不信,便將永歷皇帝的「神奇經歷」簡單的說了一遍。
七個族長听完有的信,有的迷惑,不過這不影響他們做出決定,畢竟大明的軍隊就在城外。不過這些老家伙顯然並不放心,其中的趙姓族長說道︰「這些年禁海,讓我們溫州人入不敷出,日子越來越艱難,如果歸順大明以後,溫州的稅賦是不是應該減免些才是?」
「那應該如何減免呢?」方孝玉問道。
趙氏族長伸出三根手指,說道︰「只要大明朝廷免了溫州三年的稅,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方孝玉一听,才恍然大悟,原來七個老家伙是在坐地起價,與自己談生意呢,溫州是他們手里的東西,要賣出減免三年稅賦的價錢,即使如此,那麼是不是要答應他們呢?
許是看到方孝玉有些猶豫,其實這也很正常,他畢竟是將軍,又不是主政的巡撫,哪有權力減免地方稅賦呢?于是趙氏族長看了一眼周圍的其他族長,在他們點頭後,決定加大價碼,說道︰「大明要光復江南,我們七家也願意盡一份力,銀子早就被滿清榨光了,但城內的兒郎們卻有心為將軍出力,不知將軍可接受否?」
「哦」方孝玉一愣,沒想到對方還加了添頭,可能就是溫州的三千民團。這麼多的人,想來七大家族來供養已是很艱難,便將民團交給自己,以解月兌這個拖累,此外還能表現他們的忠心。
右路明軍兵力只有不到一萬人,如果溫州民團加入,倒是能增強兵力,既然如此,還樂而不為呢?
想到這里方孝玉點點頭,說道︰「諸位,既然都想為國出力,那本官答應了,等日後一定上奏陛下,為你們請求下旨‘開海’,此外還要請求減免溫州三年稅賦,如何啊?」
七個老族長一听,紛紛起身道謝。就這樣,方孝玉竟然兵不血刃,收買到了溫州城。
(這些日子,雖然更新時斷時續,很是對不起大家,但是每章的字數卻增加了,基本上都達到了三四千字,在我這麼忙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啦!
各位推薦票,你不投給我投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