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嬸子,這陣子可好?」晚飯前,鄭雨農也過來了他把拎來的兩壺酒往桌上一放,便笑呵呵和的鄭小六夫婦打起了招呼。
「好!好!都好!快進來,這些日子你嬸都跟我念叨你好幾回了。」鄭小六趕緊把他引到堂屋里坐下,然後就轉頭吩咐自己媳婦沏茶。
「潤卿兄,你若再不來,怕是念叨你的人就會更多了。」宋君鴻從自己屋里也走了出來,笑著和鄭雨農打趣。潤卿是鄭雨農的表字,如今他已經束成*人,所以宋君鴻在私人場合時已經改口用表字稱呼他,但因宋君鴻還沒舉行成*人禮,鄭雨農對宋君鴻仍是只稱名而不稱字。
鄭雨農當然知道這話里念叨他的「人」指的是誰,笑了笑,「這個月衙門里的事忙,連家都沒得回過幾次。」
這世上有種人天生適合官場,鄭雨農無疑可以歸與此類。他早在兩年前已經參加了縣里的貢舉考試,並以開榜第一的驕人成績成功獲得了本地的舉子身份。但隨後而來的一場臨時傷寒病卻讓他錯過了第二年的會試考試,只好無奈的等待下一屆開考了,但除非出現皇家因重大喜慶事件才特別增設的恩科出現外,普通的會試通常每三年才舉行一次。為了打這段時間,以及賺取此銀錢帖補家用,他把母親從鄭知芳的府上接了回來,並托鄭知慶請項進入了縣衙,在戶倉科謀了個書辦的職位,一邊做事,一邊準備明年的考試。
听說鄭雨農在縣衙里的差事辦的很不錯,連續兩年考評都是甲等。此外他本人更是能說會道,長袖善舞,上上下下都處的開,獲得了縣衙里外眾多的稱道。听說就連縣令吳清榆都對他贊賞有加,欲向朝庭請求加授他從九品上奉儀郎的虛餃以資鼓勵。如果不是大家知道鄭雨農還要參加會試,幾乎所有人都會去相信他將來必是本縣最有展前途的人物。只是公身不自由,隨著鄭雨農越來越忙碌,來鄭小六家的次數也就漸漸的少了起來。鄭杏兒這個月曾去他家找過他兩次,卻都是撲了個空。看著女兒悶悶不樂的神情,鄭小六便尋了個借口今天把鄭雨農邀約來家中。
通過在縣衙兩年的歷練讓鄭雨農顯得更加自信與練達,此時他一身湖藍織錦的盤領長袍掩映出身材修長,招牌似的迷人笑容讓人很難不生出親切之感,再加上原本就容貌秀美,這下愈的豐朗俊雅起來。
「嬸子,您歇著,我來。」鄭雨農從春柳手里接出茶壺,又熟捻的抽開邊櫃上的第三個抽屜,端出裝茶餅的磁缸,捻出少許已經篩過的茶末放入茶盞中,注入少量開水,攪拌得很均勻,再又仔細注入開水,用一種竹制的茶筅反復擊打,直至上面產生了一些細膩的泡沫,方才恭謹地先給鄭小六和春柳各倒了一盞。
春柳上下打量著他的身段和舉止,沒口道的稱贊︰「才個把月不見,這孩子又俊了許多。」
鄭雨農臉上依舊掛著那個淺淺的笑容,既不承認,也不謙辭,許是對這些贊詞已听得多了,早不以為意,只是起身給春柳又添上一盞茶水。又對宋君鴻說道︰「听說先生今晚並沒有去赴鄭經的答謝筵席,確有此事嗎?」宋君鴻點點頭,就把中午自己的見聞和他又轉說了一遍。
「先生的脾氣真是一點不改啊!」鄭雨農嗟嘆了一句。
和鄭小六及宋君鴻東攀西扯了半天,鄭雨農終于左右看了兩眼,開口問道︰「怎麼今天沒看到杏兒?」
「哦,她還在屋里繡花,估計一會兒吃飯時就出來了。」春柳趕緊搪塞了一句。女兒大了,也開始知道害羞和避嫌,再不能和小時侯一樣進屋就斯混到一處玩鬧。盡管沒見著時天天的咒罵念叨,但一旦人來了,卻立刻躲進了自己屋里。
宋君鴻向鄭雨農丟了個眼神,暗笑道姑母也不會換個說辭,就鄭杏兒那性子,能耐的住寂寞去繡花嗎?
春柳仿佛也看到了鄭雨農眼中的神情,尷尬的笑了笑,「其他杏兒最近在女紅上的功課已經用心多了,這兩個月她還特意每天繡針,就為了趕在端午節前給你繡個荷包」話說到一半就被鄭小六一聲"嗯哈"的干咳給打斷,自知又說漏了嘴,只好跑回廚房去支使兩個小女兒繼續加火炒菜去了。宋君鴻已經忍不住想要拿手捂臉了,繡個荷包都要繡倆月,那將來做件衣裳還不得一年?這樣的媳婦有哪個還敢要,姑母還真是和宋大柱一樣,不管心眼還是舌頭都是直楞楞的。
但沒過片刻,春柳又跑了回來問道︰「雨農,還有沒有別人家的女娃兒也要到時送你荷包?」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炸糕的食俗外,還有互贈香囊或荷包的習俗。許多懷春的少女往往在這一日給心儀的男子贈送自己手繡的香囊或荷包,以借機表達深藏心中的愛意。這本是極富有「偷拋紅帕、楓葉傳詩」之類浪漫情調而又可婉轉暗示的事情,但是叫春柳這麼直楞楞的一問,氣氛立刻變的更加尷尬起來。
鄭小六不滿的瞅了媳婦一眼,但也只是端起手邊的茶盞慢慢的啜了一口,並沒有再說什麼。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鄭小六早已升作鄭知芳名下貨棧的大掌櫃,不僅生活條件已經擠身富戶人家行列,連平常說話辦事的氣派也變的大了起來。但他此刻在鄭小六面前說話仍是有點小心翼翼,因為大宋朝是與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與你商賈共天下。不管你商人再怎麼有錢,社會地位卻總是低下的,尤其是在鄭雨農這種已經考有舉人功名並擁有官身的人面前。昨晚他本來經過反復斟酌,準備了一大堆旁敲側擊、循循誘導的月復稿,現在讓春柳這麼一句全都不用再說了,只好靜靜的等著鄭雨農的答復。
鄭雨農也沒有料到會突然需要面對這麼直接的詢句,最終還是決定避實就虛︰「這個小佷哪里會知道呢。說不到那天我會因為公務而在縣衙待一天,到時一個香囊荷包也接不到呢。」
「雨農今年十九了吧?」鄭小六笑道︰「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了。到時自有無數香囊荷包送來,你躲是躲不開的。」宋君鴻也在一旁打趣︰「是啊,說不定到時本縣的姑娘們把縣衙圍個水泄不通,然後一起往里扔荷包,連縣令的女兒都要湊熱鬧呢。」
「好啊,若有此壯麗景觀,到時一定請君鴻同去,你我可以在院子里一邊觀賞漫天落下的香囊一邊飲酒賦詞。」鄭雨農笑著打了個哈哈。
但實際他豪氣的哈哈大笑並沒有持續幾下,因為鄭杏兒已經從屋外沖了進來,一把揪住了鄭雨農的耳朵,「好啊,你還想數著姑娘們的香囊荷包飲酒賦詞,還想什麼美事呢?」原來從屋里的聊天開始後她就一直扒在門外偷听。
鄭雨農側歪著腦袋,疼的呲牙裂嘴,全沒有了平日間倜儻風流的氣度,嘴里不住地哀告道︰「她們的我都不要,我都不要還不成嗎?」
眾人趕緊手忙腳亂的把她扯開,鄭杏兒也有點後悔自己的沖動,但還是鼓著氣罵了一句︰「愛要不要!」說完扯出一個荷包扔到鄭雨農懷里,轉臉就跑掉了。
荷包上蹩腳的繡著一對鴛鴦,歪歪扭扭的針腳向大家證明了一件事--這就是那個鄭杏兒足足繡了兩個月的荷包。
鄭雨農在眾人的注視下,捏著這個荷包不知該怎麼辦,捏在手里像個燙手山芋似的,放下又不敢。宋君鴻又朝他向身後飛了個眼神,擰頭一看鄭杏兒正在窗外瞪著他,唬了一跳,最後還是不得不愁眉苦臉的揣入懷中。
「爹、娘、兩位哥哥,飯菜都做好了,大家去吃飯吧。」鄭小六的二丫頭把頭探進來喊道,鄭小六像是一刻也忍受不了屋里的尷尬氣氛一樣,聞言趕緊刺溜一下竄了出去,率先向飯桌奔去。
「好了!」宋君鴻拍著鄭小六的肩膀笑道︰「既然潤卿兄已經把荷包收下了,那這婚事就基本可以成了。接下來找冰人去催他們家上門來提親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