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善目光如炬,如有形質一般鞭笞在黃盛身上。
若不是黃盛身上所蘊含的是最為純淨的正面聖光能量,而非妖邪魔怪所帶有的負面能量,只怕這一眼就能讓黃盛顯出了原形。
黃盛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和尚不是凡人,而是和自己一樣,是佛教外來神的代言人。根據阿諾斯留給黃盛的信息顯示,這些外來的神靈也如納魯一族是高等生靈,來到地球傳揚佛教的初願是教化人類,也順便收集信仰之力自用。
當初祂們被印度的本土神趕出後,也曾想向西方傳教,卻遭遇了西方本土希臘諸神的強力阻擊只能向東發展,最終逐步侵蝕了華夏本土道教的地盤,日漸坐大。
唐武宗在會昌年間的毀佛高潮中突然去世,唐宣宗繼位後,著手復興佛教。民間認為宣宗在為佛教"出氣",是一位"護法"和"佞佛"的皇帝;他稱帝前曾遁跡為僧,稱帝後因忌恨武宗及其宰輔李德裕而"悉反其政"。
可從黃盛的角度來看,只怕事實並非如此,眼下最符合邏輯的解釋就是這幫佛教的外來神也采用了黃盛正準備采用的手段,以神通來干預了凡人的信仰。
話說回來,畢竟黃盛已經是「神人」的層次,智善雖然一連用上了佛家的神通「宿命通」和「天眼通」,卻只能看到黃盛肉身的過去世,卻照不出黃盛的未來世。
這佛教的神通,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聖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
所謂五通︰一、能知過去世叫宿命通;二、能知未來世及現在的遠處和細微處叫天眼通;三、能知他人的心念活動,叫他心通;四、能用耳朵听無遠弗屆的聲音叫天耳通;五、能飛行自在,有無變化,來無蹤、去無影,瞬息千里,取物如探囊等,叫神足通。
五神通由于功力的深淺,使得所達範圍的大小和保持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是屬于有為、有漏、有執著的,跟解月兌道無關,當然,也不是菩薩道,所以聖人必須另得漏盡通。
所謂漏盡,即去我執而證涅盤,小乘就是阿羅漢,大乘是初地乃至七地以上的菩薩。唯有佛得三明,即六通之中的天眼、宿命、漏盡的三通稱為明,那是因為唯有佛的神通力,是徹底、究竟、圓滿、無礙,是度眾生的方便,不是異能異術的表現。
實際上,智善身為得到高僧,此時已經具備了四通之力,既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天耳通,旁人都道他知殿中適才所議之事是因為宮人傳召時通傳,卻不知他其實一早就用天眼通知道了今日他將會被傳召參加朝會,又在剛才于宮門外用天耳通听到了黃盛給李漼出餿主意。
要知道,整個皇宮都是被佛光所護持,他的神通自然可以輕易穿入皇宮之內,無遠弗屆。
此時他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下出餿主意的黃盛,先用宿命通看他,看到的卻是黃盛奪舍重生之前本尊黃寶兒的過去世,再用天眼通看,卻發現黃盛的未來一片混沌,根本就看不見任何事物。不過智善倒也不驚訝,因為他得此神通不久,法力其實並不高,看人經常都是如此,便道黃盛此時年歲尚小,可塑性太強,未來無可定型,看不見也是常理。
而且如果不是旬日之前整個長安的佛、道兩教的寺院、道觀在同一日同一時間出現各種異象,智善也不會如此的濫用神通去看黃盛前世今生。
要知道神通不能違背因果,不能改變既成的事實,只能夠預先得到消息或從遠距離得到消息,而做暫時的回避和阻擋。
因此,佛世時代,佛不許弟子濫用神通,阿羅漢的弟子們,也並不是都有神通。相反的,若用神通,雖能感化眾生于一時,不能攝化眾生于長久。而且,善用神通如比丘之中的大目犍連,比丘尼之中的蓮花色,分別為羅漢、羅漢尼的神通第一。結果,大目犍連死于鹿杖外道的亂棒,蓮花色死于提婆達多的鐵拳。故歷代祖師從印度到中國,使用神通來傳播佛教的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這些人如果在使用神通之後,大概會離開當地,或者舍報往生他界。
如果常顯神通而不收斂,必然遭致殺身之禍、枉死之災和凶死之難;舍壽于非時,這都是由于違背因果,抗拒自然的結果。
黃盛可不知道,眼下的長安宗教界已經炸了鍋,這道教已衰,且不去提,旬日來整個長安的各家寺院的住持、方丈和隱修的高僧已經接連開了七八日的馬拉松會議,這一次的異象毫無疑問被公認為佛祖和各路菩薩對俗世信徒的集體示警。
這當初佛教在印度也曾經歷過多次法難,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補砂密多羅王滅佛、貴霜王朝法難、笈多王朝法難、戒日王朝法難和波羅王朝法難。而進入東土後,又經歷了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和最近一次的唐武宗滅佛,每一次法難佛祖都會給出警示,可從未有過如此大的排場,因為最近兩日長安周邊千里之內各地寺院的消息也匯集到了長安,竟是千里之地但凡供佛之地皆有示警。
所以,知道神通不可亂用的智善還是選擇了使用神通探知未來,也僅是知道了今日今時大唐皇帝會傳召他,早早便來到宮門外等候,再用天耳通听見了黃盛的餿主意。
「哦!法師也認為這是個良策?」李漼可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甚至旬日前的異象他也毫不知情,雖然他秉承了宣宗善待佛徒的宗教策略,可他畢竟是由宦官擁立奪嫡為皇,而非正統傳承的帝王,所以並不怎麼熱衷拜佛求神讓他身體健康,江山穩固。
「不錯!本座願赴南詔弘傳佛法,教化蠻夷為陛下分憂!」智善連著兩個神通都沒看出黃盛有問題,便扭頭轉身對李漼拜道︰「不過,本座尚有一事求陛下恩準。」
李漼倒是聰明,當即封口道︰「一事何難!法師若能于南詔弘傳佛法,教化南詔蠻寇,歸服我大唐,別說一事,便是三事,朕也允了。」
李漼這話非常明白,就是不論你想要什麼,現在都別跟我開口,事成之後咱們再談條件吧!
隨後李漼又拿眼瞧上了戶部侍郎裴寅,故意道︰「法師此去南詔弘法,行程何止萬里,一應用度當由戶部打算。不知法師此去,準備帶多少弟子、隨從?」
智善卻是霸氣外泄的答道︰「本座一人既可!」
「哦!」李漼听著一愕,這遭瘟的和尚竟然白費他敲詐戶部的心思,當即心中有些不悅,便問︰「南詔地處蠻荒,當地山蠻洞夷多拜邪神,法師此去弘傳佛法,不知需要多久方能將南詔蠻夷教化?」
這一次智善到沒有月兌口而出,而是略作沉吟之後謹慎答道︰「少則三載,多則十年,必能使南詔蠻酋來長安面聖。」
「好!來人吶!」李漼听了大怒,心想我大唐和南詔打了好些個年頭,邊關衛戍的將士死傷無數,都不曾抓到一個南詔的蠻酋,你這和尚兩片**上下一踫,倒把我這滿殿的君臣被鄙視了。不過李漼心怒面喜,下旨賜智善「大德希運護國法師」的封號,又賜皇家御用的袈裟、銅缽、黑玉佛珠,這就要把智善禮送出長安,去南詔弘傳佛法。
哪知智善卻是不慌不忙道︰「且慢!陛下,去往南詔之前,須得先在長安舉辦水陸法會為大唐百姓祈福,本座適才所求之事,便是此事。」
「水陸法會?」李漼一听,突然來了興趣。這水陸法會,略稱水陸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佛教經懺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
據說因梁武帝夢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水陸法會,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後梁武帝因志公之勸,搜尋貝葉,早夜披覽;及詳阿難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儀文,遂于潤州(今鎮江)金山寺修設。梁武帝躬臨地席,命僧佑禪師宣文。」
後經過周、隋各代,其傳漸衰。至唐咸亨中(670—673年)長安法海寺道英從吳僧義濟得其儀文,遂再興法會于山北寺。
會昌法難之後,有關水陸法會的儀文規制大多因為僧侶遭到迫害滅絕而遺失,因此這二十多年來長安城中再未舉辦過一次。倒是不時有人在喜愛宴會的李漼面前屢屢提及水陸法會的規模排場,讓從未見識過的李漼在心中存了念想。
「為大唐百姓祈福,這是好事啊!裴愛卿……」李漼興趣大好,當即又點了戶部侍郎的名,想得是掏戶部的錢來給他開開眼界。
「陛下!如今夏收未至,戶部司庫錢糧僅夠京畿各部一月用度,適才陛下又下旨增建軍鎮以防南詔,建軍之資戶部尚需秋後方可籌措齊備……」哪知到裴寅卻是直接給他頂了回去,開始如數家珍的介紹起今年戶部的各項財政預算, 里啪啦的一大通數落下來,中心思想只有兩個字︰沒錢。
李漼很是不爽,正要出言譏諷,智善卻是輕輕一杵錫杖打斷了裴寅的數落,笑道︰「此次水陸法會,一應開銷皆由我長安諸寺承擔,只求陛下恩準將承天御街作為舉辦水陸法會的道場。」
李漼一听大喜,心想如此好事誰不答應誰就是傻瓜,當即道︰「既然如此,朕允了!」
也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不敢做聲的黃盛突然心中一動,當即冷汗就下來了,因為他已經知道了以智善為首這群和尚要在承天門御街之上辦這水陸法會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