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飽飯,總比讓遼賊殺好。最低限度的騎兵是一定要維持的。」趙行德道,「這件事我們不做,就等于自殺,我听說河北河南已經到處是草場了。」
听趙行德說得如此鄭重,陳東遲疑著點了點頭。養馬的事情在朝中幾乎爭論了上百年。陳東本身不熟悉戰陣之事,他對趙行德還是信任得過的。但這馬政真的要做下去,卻不知又要費多少周折,想到此處,陳東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保馬之事,不可貪圖省事,放給州縣去做,弄成勒逼百姓,反為不美。」趙行德徐徐道,「最好在騎兵屯駐附近,圈出水草豐美,適合馬群馳騁的大片平地,專門建立軍馬場。馬性喜合群,最好數百匹、上千匹做一群,平時都養在馬場內,由專門養馬的匠師來照管。但所需要草料則由百姓種植,官府出價以糧換草,讓百姓佔些便宜。這樣的馬政,既能照管好戰馬,又能少佔些田地。」夏國實行的是田草輪作制,既能維持地力不退化,又獲取喂養牲口的草料,除了大牧場之外,關中普通農家也會飼養挽乘兼用的馭馬。
陳東點了點頭,道︰「養馬這事,岳將軍倒是元直不謀而合。也是堅持擴充騎兵的。」
這時,又有人來找趙行德。劉宏綽號為「黥面獸」,乃道州一帶的水寇首領,他大咧咧地把一張字紙遞過來,趙行德接過來一看,眉頭卻皺了起來。紙上字跡寫得歪歪斜斜,寫的是將來打仗的擄獲歸各部將士所有。但這不是要害,真正令趙行德皺眉頭的是,劉宏等人說,任何城池村寨只要進行了抵抗,都算過敵人,城里面財物,都可以算作擄獲。
「這個恐怕有些不妥。」趙行德臉色微沉道,「城中若都是北虜,那還好說。城里面住的,若是大宋的百姓,若是趕走遼賊,還要搶掠他們的財物,我們和遼賊何異?」
「兄弟們流血流汗,」劉宏冷笑道,「若沒點念想,怎麼肯出力打仗呢?」將來若每攻佔一地都能大肆洗劫的話,上下都能大發其財。官軍在掃平方臘的時候,這種事情也沒少干。
「無端搶掠大宋百姓,就不行!」趙行德緩緩道,「若是剛剛趕走了遼賊,官軍又大肆劫掠,劉頭領,將心比心,你覺得這官軍和遼賊的分別又有多大呢?」
劉宏的臉色有些尷尬道︰「那城中的百姓,也是為遼賊出力的。」
「但他們心向大宋!」趙行德臉色冷然道,「百姓們但有一絲可能,都不會為遼賊出力。」他對劉宏道︰「我們身上之衣,口中之食,都是民脂民膏。將士們奮身沙場固然可敬,百姓們供養官軍也不容易。諸位好漢們,許多都深知民間的疾苦,百姓們節衣縮食奉養將士,不過希圖一個安穩。我軍名為‘保義’,便不能對百姓行此無情無義之事。」
劉宏見趙行德態度堅決,只好點點頭,又道︰「那敵軍的財貨呢?」
趙行德道︰「自然是按功勞大小,分賞有功將士,不過糧草、布匹、草料、物料等大宗軍需須得全軍統一安排。本來不太值錢,若大家隨意私分,反而都糟踐了。」劉宏臉上露出喜色,所謂錢帛動人心,兄弟們喜歡的其實也就是金銀細軟。趙行德仁義之名天下皆知,劉宏原本也沒指望他能同意不加區別的大掠民間。糧食草料又能值多少錢?趙行德卻見過大陣仗,卻知道大軍囤積的糧草輜重才是最重要的繳獲,索性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劉宏告退後,陳東嘆道︰「這貪詐凶暴之徒,元直要收服他們,真是難為了!」他想起在許多州縣,真正的理社中人反而被地方豪強所排擠,不由得嘆了口氣,眉頭深鎖。理社士人尊天子不奉亂命,在取得州縣之後,原本要推舉「假相」來統攬全局,署理政事的。可現在眾多州縣縣學都不在理社士人掌握之中,陳東也不敢貿然召集各縣來推舉假相,搞不好弄巧成拙,為他人做嫁衣。他在趕赴岳州來見趙行德之前,一直在聯絡和試探各方勢力的態度,聯絡比較顧全大局的地方士紳。
陳東感慨過後,提出除了投靠保義軍的湖豪杰織外,還要把曾在保義軍中效力的太學士子,一部分州縣義兵撥入到保義軍中來,充作趙行德的羽翼,便于他掌控兵馬。趙行德也答應了。二人又商量了一番,這才分別。
這一天,不斷有江湖豪杰來找趙行德。只要是能夠答允的寬限,趙行德一概都痛快答允。而不能答允的,也盡量少打折扣,部分滿足這些未來部下的要求。他這邊寬宏大量,反而讓各路豪杰見獵心喜,都知道趙行德所說的不是虛言,于是又加倍絞盡腦汁地提出更多的建議。到了日暮時分,趙行德手邊的寬限規矩條陳已積累了厚厚一大疊。晚宴的時候,眾豪杰向趙行德敬酒的時候,言辭間更多了許多親近之意。
晚飯過後,陸明宇親自來見趙行德,向他了稟告船只和糧草事宜後,瞥見趙行德案上白紙字跡猶新,似是在親自謄寫那些寬限條陳,不禁嘆道︰「謄寫條呈這些瑣碎的事,趙先生交給陸某便可。」
「明宇有心了。將士們所提的寬限規矩,其中有不少重復的地方,我謄寫的時候,順便將之整理一二。」趙行德將謄好的幾頁紙抽出來,交給他看,笑道︰「你看尚可一觀嗎?」
陸明宇不敢怠慢,接過來仔細看下去,見原先毫不相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般的規矩條陳,已被趙行德分門別類地整理了出來,便如真正的朝廷典章一般,分門別類脈理清晰,用詞也毫不晦澀,就算念給不識字的人,听者也曉暢明白。陸明宇一邊看,一邊嘖嘖贊嘆。
「些規矩全部出來後,」趙行德靄聲道,「制成傳檄,幫我告知各地的豪杰。保義軍以誠心招募天下豪杰之士,一起共擊遼賊。」
「遵命。」陸明宇心頭涌起一陣激動。這檄文本是眾豪杰商議出來的,天下還有哪家的條款,比它更收豪杰之心?陸明宇預料,趙行德說到做到,東南的草莽豪杰定然聞風相告,前來投奔者絡繹不絕。「趙先生洞燭人心,」陸明宇暗道,「此中深意,果然非我等能及。」他眼中閃現出一絲火花,似乎看到了四方英豪匯聚,大軍旌旗招展,保義軍人強馬壯的情形。
他匆匆走出,不經意間差點撞上一人,抬頭一看,卻是石景魁道︰「陸總頭領,對不住對不住。」
陸明宇忙笑道︰「石老弟見外了。」他走出幾步,又停住腳,回頭看了看。只見趙行德居處燭火閃爍,人影子映在牆壁上,顯得十分的巨大,仿佛一個身高丈許的黑色巨人,擠佔了大半個屋子。
趙行德身邊這幾人身份,絕不是普通的隨從那麼簡單。杜吹角曾經和水寨中人打賭,以橫刀劈砍一捆粗毛竹,結果整整齊齊斬成兩斷。想元直先生隱居十年,身邊只留下這幾個豪杰之士,將來肯定是要用作心月復的,陸明宇對石景魁、杜吹角等人也給外客氣,有時旁敲側擊其來歷,這幾人卻言辭閃爍,半點沒透出真正的身份。陸明宇私心猜測,說不定是趙行德從前收服的江湖豪杰。
「趙將軍的奏折,軍情司已用最快的鴿驛報知兩府。」石景魁秉道,他又從懷中掏出一卷帛書,遞給趙行德,臉色有些怪異,「這是給你的急報。」趙行德因為要招攬荊襄豪杰的事情,耽擱在了岳州,前後也沒有多久。軍情司居然能將急報發到岳州來,可見軍情司不但耳目靈通,一直都在關注趙行德的情況,只是在等趙行德派人去和他們聯絡。
趙行德點了點頭,將帛書展開,眼神就是一亮。這封信居然是李四海寫來的。在幫助遼東漢軍的時候,因為籌措糧餉的關系,第四營水師和東瀛便有生意往來,趙行德還提醒李四海,東瀛可能有大銀礦,一旦發現就足以富可敵國。李四海當時便留了心,不斷派人尋找銀礦的蛛絲馬跡,這些年下來,竟然終于給他找到了。
因為這里面有趙行德的份,李四海寫了一封信,通過軍情司轉交趙行德。現在的問題是,銀礦雖然非常誘人,但是,發現銀礦的消息卻是隱瞞不了多久的,那些東瀛的諸侯,也是要錢不要命的角色,他們不會甘心這塊肉落到外人的嘴里。要佔住這座足以讓人富可敵國的銀礦,非得花大力氣不可。可是,夏國已經在和西方蠻夷開戰,東面遼國和宋國又打得如火如荼。東瀛和夏國之間還隔著宋國和遼國。若是指望護國府再發兵攻打東瀛,顯然機會渺茫,因此李四海估計,護國府的處斷,十有八九是拖延不決。
李四海說,如果銀礦在夏國國內,倒還好了,只要把銀礦的開采權拿出去競買,就能穩穩得到一大筆現錢,但現在礦又不在夏國境內。到那時候,夏國的其他富商巨賈,也很難說不會參合進來。從前在其他國度,就有夏國商賈為礦藏的開采權而自相爭斗,反而便宜了番邦夷人的惡劣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