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告退後,耶律大石叫住童貫,問道︰「鄭王,你覺得晉王的計策,有幾分可行?」
童貫有些受寵若驚,忙答道︰「晉王的計策,十分可行。」他略頓了頓,又道,「只是,急不得。」他下意識地看了看御賬門口。晉王耶律況雖不得寵,但不知為何,童貫對他有幾分懼意。被耶律大石留下來單獨詢問對耶律況獻策的看法,他心中又是激動,又是惴惴不安。
「急不得?是什麼意思?」
童貫小心翼翼地道︰「臣在南朝時,也曾見過類似的事。若是一開始便彈劾大臣,官家定然不信的,然而,心里總有些生疑,這個時候,若是那政敵著急跳出來上奏,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這時候就要著急不得,今日告訴官家那人一件事,明天告訴官家另一件事,都無關痛癢,但又暗合了官家原先的猜疑。久而久之,官家的疑心越來越重,反而盼望得力的大臣出來扳倒此人,這時候,官家自己會流露出這個意思來,這時候越要半推半就,以堅官家之心,待官家心意已決時,就是自然水到渠成了。」他說完後,垂首不敢看上面。
耶律大石听略微思索,沉默了一會兒,搖頭笑道︰「看來,要當個奸臣也不容易。」
這一句話便嚇得童貫肝膽欲裂,忙伏地請罪道︰「陛下明見萬里,臣不敢欺瞞,這才如實稟報而已。陛下,昨日之臣已是死,自從歸順陛下後,臣猶如重獲新生,老奴對大遼,對陛下的忠心耿耿,天日可鑒哪。」
「好啦,好啦。」耶律大石擺了擺手,他看著童貫,眼中帶著玩味的笑意,「越是南朝的奸臣,越是我大遼的大忠臣。淮南之橘,淮北為枳,沒準兒這就是我大遼的天命呢?」他這玩笑的口氣,童貫是絕對不敢信的。說到天命,他更不敢分辯了,卻听耶律大石又道︰「一物降一物,趙杞在襄陽鬧得這麼厲害,說不得我還要借重他的皇兄來壓制一下,只是,听說趙柯現在還不是很服帖啊?鄭王,你有什麼辦法讓趙柯心向我大遼啊?」
所謂伴君如伴虎,不知不覺,童貫背心已經汗濕了。監視趙柯及身邊從人,也是他的差事,只是此番南征,耶律大石將趙柯留在了汴梁郊外遼軍大營,卻將童貫帶在身邊。不知是防備還是重用,光這個就讓童貫有些膽戰心驚。他猜不出耶律大石問這一問是何用意,只能低頭道︰「趙,趙柯有三心二意,多半是受了身邊人的挑唆。」他想了幾個人,又道,「皇後朱氏是先武昌軍節度使朱伯納之女,其父在朱仙驛負隅頑抗,為王師所殺,所不定,這里面有朱氏這賤人挑撥。丞相趙質夫等人,雖表面恭順,但對我朝仍頗有敵意。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奴以為,若把這些人去了,將趙柯身邊換一批對我大遼更加忠心的臣僚,多半對趙柯會有些影響。」
耶律大石思索了片刻,點頭道︰「鄭王說的不錯。不過,天下未定,朕還要用趙質夫這些宋朝舊臣當招牌,暫時限制他和趙柯見面罷了。至于那位朱皇後麼?讓趙柯自己把她廢掉吧,將來大遼和大宋同為一家,朕會吩咐北院,從耶律氏宗室中選女,給他另立一位皇後。」
趙杞突然宣布襄陽為行在,給了陳東不小的壓力。州縣推舉假丞相的準備,也不得不驟然加快,近日來,鄂州十分熱鬧,有六七十個州縣的州縣學祭酒到了鄂州。這些人少不了相互之間來往拜訪。按照黃舟山之說,為了讓朝中大臣齊心協力,六部尚書等官職由丞相來定,這里面涉及到許多人的利益,因此,由知州衙門改成的軍需府更是門庭若市。陳東陷在這些往來當中月兌不出身,對這些人又不敢稍加怠慢,白天勞神應酬之後,便晚間處理政事。這天黃昏時分,突然有人稟報,黃舟山先生來訪。陳東大喜過望,吩咐僕人趕快去請趙行德過府一敘,又親自到府門外將黃堅迎了進來。
「舟山先生什麼時候到的鄂州?」落座之後,陳東微笑道︰「陳某早有心拜訪先生,卻因為諸事繁雜,無法分身,如今勞頓先生上門來訪,真叫晚輩無地自容。」
黃堅打量了一下廳堂布置,對于鄂州即將行推舉丞相事,他有種古怪的感覺,就好像自己的兒女忽然之間長大成人,卻覺得有些陌生一般。他其實在數日前就到了鄂州,但一直在暗暗觀察,想要多听一听,多看一看這鄂州的事情。然而,這番找上門來見陳東,卻是為了捐生的事情。
一會兒功夫,僕人已經給賓主都沏上了福建武夷山的新茶。陳東雖然家資豐厚,但到了鄂州以後,處處用錢,經常從自己口袋掏錢貼補,他從牙角行的獲益已經入不敷出。又為了做百官的表率,刻意注重節儉自奉。所以,若不是黃堅這樣的高士來訪,他也不會拿出這樣的好茶來款待。二人寒暄一番近況後,話題便轉到現在正在如火如荼的選舉丞相之事上來。
「少陽,」黃堅面容清 ,喝了口茶水,眉頭微微皺道,「黃某提出來的,國家以科舉選士子,建學校之制選育才士,學校公議選州縣丞相,更有監督彈劾之權。本意以合天下賢人之力,共造一個太平盛世。但是,黃某這一路過來,看到許多州縣學中捐生充斥,甚至在有的地方,捐生的數量已經超過原來的士子數目。如此一來,州縣官員,丞相,乃至將來的監督彈劾之權,似乎有些所托非人吧?」
黃堅的話讓陳東有些尷尬。在尊天子不奉亂命的州縣里,不但開了捐生的口子,而且為了充實府庫,還突破了崇寧年間朝廷所定的縣學名額,廩生人數遠遠超過大縣五十人,中縣四十人,小縣三十人的限制。甚至還有人倡議,在推舉丞相要考慮縣大小不同,廩生少的小縣只能由一名祭酒來推舉,而廩生多的大縣則出三人參加推舉丞相之事。在陳東的眼里,選舉丞相的事情已經搞得極為亂七八糟,而偏偏在這個時候,黃堅這個首倡公議選舉之制的當世大儒找上門來,更讓他有種被事主當場捉贓的感覺。
沉吟片刻,陳東還是決定據實以告,嘆道︰「不瞞黃先生,眼前的局勢是知易行難啊。如今遼兵大軍壓境,而東南州縣原先的府庫極為空虛。要驅逐北虜就要募兵養兵,要募兵養兵就要錢糧,若不以捐生之法理財,只怕百姓們更加民不聊生了。」
黃堅搖頭道︰「如此,則地方豪強把持州縣,行公議選舉之制,並非賢者治理天下,而是豪強富戶治天下了。這些捐生出錢入縣學,多不是為了曉暢禮義,濟世救民,他們選出來官吏,必然是偏向富戶豪強,甚至會魚肉百姓。他們甚至會把捐生和選官當成買賣來做。這麼以來,便如同東漢時賣官蠰爵一般。」他清 的面容上現出濃濃的憂色。
「先生說的是。」陳東心下愧疚,不知黃堅曉不曉得理社也在暗暗資助那些社中的貧寒士子捐生入學,解釋道,「這只是權宜之計而已,待驅逐了北虜後,恢復舊日山河後,朝廷錢糧不缺,自然要取消這捐生之制。只是如今形勢卻是非如此不可。晚輩以為,當務之急是驅逐北虜。一個縣學捐生府庫便可得五百貫,可養十名兵卒,千個捐生便能養兵萬人,普通百姓百姓不多用交一文錢」說道此處,他眼中有些亮光,「不瞞先生,這統攬局面的假丞相,陳某決心出來承擔。這條路不容易走,陳某個人毀譽,已經置之不顧。此舉非為個人功名,而是為了天下!待天下太平後,陳某當自掛冠而去,或讓天下有識之士另選賢能。還望舟山先生支持晚輩。」說完後,陳東站起身來,深深地朝黃堅一躬到底。
黃堅眼神復雜,深深嘆了口氣。如今形勢,以他的名望,自是舉足輕重。
黃鶴樓中,一群各州縣學過來的士人正在聚宴,眾人所議論的中心,仍是丞相的人選。陳東自然是眾望所歸的第一,另有人推崇安撫京東兩路,扼住了遼賊後背的侯煥寅,還有人覺得如今時局動蕩,文武雙全,剛剛大敗遼軍的趙行德更合適做丞相。
「趙元直先生雖好,可他御下不嚴,縱兵騷擾州縣,地方上怨聲載道。不妥,不妥。」許國棟听有人在旁邊嘀咕,不禁怒目相對。馬援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勸道︰「莫為這個惹事兒,節骨眼兒上,不願趙先生做丞相的人,能說出什麼好話來?」劉文谷、賈元振等人也紛紛點頭稱是。
這時,更有人在旁唧唧咕咕道︰「陳東自己標榜理學清流,卻娶個汴梁歌姬為正妻,真是虛偽到家了。依我看,言行如一的京東候先生相比,他就是個十足小人。」旁邊居然有人大加稱許,言道︰「兄台真是慧眼如炬,一眼便看穿了這個偽君子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