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就離開故鄉,海外生活了一輩子,人越老,越是想念故土,記憶中的小鎮,永遠定格在我離開的那一刻,听說到後期飛速發展,七十年代有鎮化成縣,到了九十年代又變成縣級市,現已是暮年,能否再回到我眷戀的故鄉?何時能成行?我苦苦求索,現如今,我不是沒能力,沒條件回到那魂牽夢繞的鄉土,我可以想象現如今的故鄉,已是高樓林立,道路寬廣,霓虹閃爍,早已步入了現代化的喧囂,我思考,我即使動身回到故鄉,此時此刻的故鄉,還是我的故鄉嗎?
回想起之前轉身離開的故鄉,還是否能見到青磚綠瓦的老屋,開滿臘梅的院子,長滿蘆葦的田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藕塘,有沒有悠然自在進食的老牛,優哉游哉的小鳥。
這個季節,門洞前的梧桐花該開了吧,回味無窮的糖豆還能從貨郎擔里換來嗎?看瓜棚里的大爺還到家找我這不分與熟的偷瓜賊不?故鄉,像野地里燒熟的地瓜、毛豆,止不住的香氣往鼻孔里、往腦子里、往心里鑽。
思念你,我的故鄉,祠堂、碼頭、寺廟,是我思念中的魂;神秘傳奇的爺爺、堅韌智慧的長老,是我思念的魄。
故鄉啊!我的靈魂告訴我,我已經是無法回到記憶中的鄉土了。
和爺爺生活的歲月里,知道了關于他眼中的道、佛、鬼、仙、妖、陰陽等等諸家。
就讓我打開記憶中的故鄉吧,講述中的故事,或許找到另一個處出,請您見諒,原諒我這個遠隔重洋游子的故鄉傳奇,只停留在十六歲以前。
如果您相信這個世界是無奇不有的,並有一顆虔誠向往的心,那麼請跟隨我的腳步,听我講述那些年所遇到的鬼魅之事。
身世
陽青鎮是瑞江邊的小鎮,因背靠蒼茫陽青山而得名,小鎮有山有水,人杰地靈,鎮上小橋流水,鎮外碼頭船來船往,一派祥和,安靜。
解放初期的人們,思想並未開化,依舊生活著傳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江邊打漁、撐船度人;登山拾柴、采藥、打獵,碼頭上的市集,買的、賣的,看的、玩的,繁華熱鬧,置身于如畫的風景中,耳畔傳來了半山腰大悲寺的暮鼓晨鐘,響徹整個陽青鎮。
說的是這鎮子的中間有一位能人,別人都稱呼他為姚先生,能掐會算,專門兒為附近的窮苦百姓看風水、破煞、選陰宅,誰家有紅白喜事,找他定日子準沒錯。而且還精通驅魔降鬼之術。
他是那一片是出了名的懂得左道先生,就連胡子土匪也要懼他幾分;經商的、做官的更是推崇敬畏無比。
我是姚先生的孫子,我兩相依為命,我爺爺就住在鎮子的最北頭一處二層吊腳樓里,屋後的路直通大悲寺,約有三里地,路比較陡的緣故,從我家爬到大悲寺修要一個時辰的模樣,爺爺姓姚,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年齡都不得而知,他大概有七十歲?還是八十歲?總是身著灰色土布做成的半大卦,臉上留著十幾公分的山羊胡,中等身材,瘦的皮包骨頭,兩眼炯炯有神,渾身上下干淨利落,腳步輕的讓你感覺不到他的到來。
而且他樂意助人,經常是免費給附近的窮苦百姓排憂解難。就是這麼一位姚先生,卻又只有一點毛病,那就是脾氣倔,他如果要是看不慣你這個人,你說破天他也不會幫。而且他還極度的好酒,基本上是無酒不歡。據說他一天經常是從白天醉到晚上,而且就連出門幫人看地也是酒葫蘆不離手。我看見過他曾經自己喝酒卻擺了兩個海碗,而且還自言自語。
後來大家知道了他飲酒後能「過陰」,于是他又多了個外號,叫做「醉鬼姚」。這個稱呼並沒有任何貶低的成分,而是形容他喝醉了以後能和鬼打交道的意思。
在我和爺爺相依相偎的幾十年來,我所見識得爺爺,充滿智慧,也充滿著神秘。
鎮上年齡稍長得都喊姚爺,小的,能喊人的統統喊姚爺爺,只有外鄉人喊姚先生,爺爺是鎮上的靈魂。
當然,他不是鎮上的官員,也不是哪個大戶人家的祖宗,我家就我和我爺爺兩個人,稱他是鎮上的靈魂,說的是鎮上推陳出新,改革新政,需征得爺爺的意見;說的是鎮上誰家婚喪嫁娶、加官進爵、添子增壽,包括鎮上歷經的**天災,坐鎮的、主持的、定奪的必是我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