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王朝 第二卷 第四十四章 京城,我來了

作者 ︰ 解藥1985

張衛國設計的這種盾牌,不像常規的O形,也是像倒U形。如果是這兩種盾牌,就不用他自己來設計。這大明朝,滿大街都是,還用他這個來自後世的人設計嗎?那真是白多了這幾百的年的知識。張衛國設計的這種盾牌,是結合後世部隊防暴盾牌與拒馬的特征。後世防暴盾牌,沒有殺傷力,只是為了防止人流的沖擊。後世拒馬,也是最主要防人群沖擊,但是有倒刺與鐵絲刺,有一點的傷害性。在大明朝設計的盾牌不要殺傷力力?扯淡,敵人還不生吞了你。

張衛國畫的盾牌,為上面V形與下面倒V的結合,高約七尺。下面倒V,主要是為了節省鐵料,也可最大的減輕重量。上面V形,也有用處,張衛國是想,在V的中間放一桿槍,敵人在遠處,放置火槍。敵人近身以後,用紅纓槍伺候。而V形設計,剛好可以固定方向。成百上千面盾牌加長槍組成的一字陣,就是一個大大的拒馬陣。當然,張衛國的設想還不僅僅如此。

張衛國設想,這種盾牌由于過于高大,所以,不能一個人一面盾牌,而是一組人一面盾牌。最為強壯的士兵,手持盾牌。然後,有一個人持火槍,一個人持長槍。三人一組,長距離行軍時,三人可以輪換攜帶盾牌,最大減輕盾牌兵的負擔。

V形盾牌的後面,設有皮制手帶,方面持盾士兵的掌握。而且,V形盾牌還有一個奇特的設計,就是盾牌後面,左右邊沿都有圓孔與倒扣。這種設計,是為了和其他V形盾牌連成一片。這樣一來,盾牌就連成一片,不管是騎兵沖擊,還是步兵沖擊,都不容易把隊形沖散。而且,後面還有長槍手呢,只要沒有把盾牌沖散,張衛國相信,那是長槍兵痛殺敵人的好機會。

而且,張衛國還設想,三人都要攜帶四枚轟天雷,只要有大批敵人沖擊到V形盾牌下,就用轟天雷炸。炸不死他們,嚇也要嚇死他們。當然,轟天雷可不是用來嚇人的。雖然黑火藥的威力小了些,但是,轟天雷里面的小鐵塊,卻有極大的殺傷力。敵人密集的隊形,讓轟天雷這樣一炸,想不死傷慘重都難。

想法是好的,就是不知道實戰的時候,效果如何了。張衛國決定,等回去以後,先打造五十面這樣的盾牌。演練一下效果,要是好,在全面裝備。不過這種盾牌也有局限性,就是只有在大規模野戰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好。

張衛國也不在意,這個年代,哪次決戰不是在野外進行的?只要自己以後,野戰能勝利,還怕城池攻守嗎?自己小的轟天雷,將來有條件,大炮也不是不可能。遇見關閉的城門,先拿炮它就是了。張衛國看著自己的設計的盾牌,又YY了起來。「二少爺,魏公公請你到甲板上飲酒」。一名飛狐隊員,過來打斷了張衛國的過分YY。

「嗯,我知道了。跟魏公公說,我換件衣服就來」。張衛國又看了一眼自己設計的盾牌,雖然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張衛國相信,自己設計的思路沒有錯。這樣像網游般的盾牌,既能守,又可攻。以後,只要演練可行,就大批打造這種的盾牌。張衛國把圖紙藏好,多穿了一件衣服,就來到這甲板上。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唐代詩人的詩詞中,江南三月是最美的季節。大地回春,萬物復蘇。河提上,垂柳綠綠。田地里,綠色滿園。這樣的季節,來江南踏青,可謂別有一番感受。

但是這個季節,還是在正月里。雖然沒有三月那麼暖意洋洋,但是,過完年後的江南,就沒有那麼冷了。只是,這河面上的風很大,吹在身上,還是有點寒意的。

魏忠賢見張衛國出來了,招呼張衛國過去。

「張大人,雜家等你多時了。來來來,坐下喝杯暖酒,去去寒意。」說完,就把暖好的酒給張衛國倒上,並示意張衛國坐下。

現在雖然是初春,天氣還有點寒意。但是張衛國很想問,有啤酒不?等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張衛國一定要派人去日耳曼逛逛。不光要賺他們的銀子,也要找回啤酒的配方。好久沒喝了,還能有點饞。

魏忠賢拿給張衛國的酒,是煮過的,杯上還有熱度。後世很少會把白酒黃酒,煮煮再喝。在這個時代,卻是習慣。煮酒論英雄中的煮酒,就能所見一般。煮酒就如同後世喝冰鎮啤酒一般。

張衛國喝了一口,口感還不錯,笑著對魏忠賢說道。

「魏公公好雅興,品著美酒,觀賞著運河兩岸的風光。人生活的如此,真乃快哉。區區在下不能和公公比您比了」。

「嘿嘿,哪里哪里,張大人這賺錢的手段,可讓雜家羨慕的很呀。」魏忠賢用一種是笑非笑的眼神看著張衛國。那個意思好像在說,你懂的…

「魏公公說笑了,來,喝酒。」對于魏忠賢的眼神,張衛國還真有點不適應,趕緊說道。河面上風大,所以,張衛國和魏忠賢並沒有喝太久,就各自回屋了。回屋以後,張衛國很想,再設計一套盔甲。可是,他並不是全能的,盾牌就是一個大的點的「鐵片」,這還難不倒張衛國。而盔甲就和服裝,造鐵的工藝有很大關系了。想了半天,張衛國也沒想出好的設計圖。索性就把父親給自己的軟甲拿出來研究,也沒有研究個所以然出來,只得放棄。

張衛國看見包袱里,還有兩本書。也是自己臨走時,父親給自己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反正研究不出來,就拿起《練兵實紀》讀了起來。這時候的文字,還用的是繁體字。好在,張衛國以前也練毛筆字的。這些字,打多也是認識的。對于不認識的,就瞎猜。不認識的字,就讀半邊。很久很久的以前,張衛國就是這麼干的,那時候,他還在讀初中。

張治國這次,一共帶來了三百二十七匹馬。江淮與江南一帶,難有上等戰馬。好在,張家的生意,都是農家有關。找尋好馬也不是太難,找到以後,要麼給銀子,要麼拿耕牛換。反正,只要張治國看中的馬,就算是價錢高點也要買來。誰讓這是自己弟弟交待的事呢?楊洛到的時候,張治國正在堡內的馬棚里。一些張府的家丁,在給馬上草料。

「大少爺,您來了。要不,先到二少爺的屋子里吧,這樣太亂了。」楊洛以前是張家的護院教頭,所以,見了張治國,還是習慣的叫他大少爺。

「楊師傅,以後別叫我大少爺了。您是衛國的師父,也叫我治國吧。」

楊洛剛想說什麼,張治國又說道。

「我這次來,不光帶來了馬匹,還有一些種子,農具還有耕牛。衛國走的時候,交待我置辦的。楊師傅,我們先去看看吧」。

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這些東西可以說,都是開荒堡急需的。楊洛沒有再糾結叫張治國什麼問題,他現在就想去看看這些東西。張衛國他們,每日只有一次靠岸停船,補充給養。大概上船十日以後,就到了京杭大運河的另一頭——涿郡。這里下船,在走半日就可以到京城了。這一路,幾名傷員的傷口,都已經開始發癢,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能月兌疤。張衛國也用這十天的功夫,把父親給自己的兩本書看完。可以說,走水路是正確的選擇,不光快,還有多余的時間。難怪當年,隋煬帝下江南,要大修運河。

雖然,張衛國不知道,葉雷給了這些漕幫的人多少銀子。但是,他還是給了船家一百兩銀子。官府黑暗,他已經深有體會。這路來來去去不易,總不能讓人家白跑不是。

從船艙的最下層,牽出馬匹,張衛國和魏忠賢就向京城出發了。走兩三個時辰,就能看見京城高大的城牆了。

看著這些城牆,張衛國可謂感概萬千。這里,後世的自己也來過旅游。如今算是舊地重游。只是這心情,這環境,就是天壤之別了。

張衛國在心里默默說道。「北京城,京師,明朝皇帝老兒,俺張衛國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王朝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王朝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王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