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王朝 第二卷 第八十六章 敲一筆竹竿

作者 ︰ 解藥1985

魏忠賢一看張衛國出來,馬上迎了上去.擺出他認為最最善良的微笑出來,說道。

「哎呦,我的張大人,您怎麼出來了呢?這天寒,您身上有傷,趕緊滴,回去,回屋去.皇上要雜家帶了韓御醫,回屋,讓他給您瞧瞧.話說這韓御醫,那醫術真的是一個了得.所有御醫中,就屬韓御醫的醫術最好.這不,听說張大人受傷了,雜家就把他帶來啦」。

呃,張衛國發覺,這魏忠賢還不是一般的嗦.這五月初的天,能和寒冷靠的上邊?要知道,這五月指的是農歷.要是按後世的陽歷算,都六月中旬了.張衛國覺得,要真他真的認為冷,一定是這魏忠賢帶來的.他這話,讓張衛國有種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沖動.

當然,張衛國心中這樣想,嘴里就是另外的詞了.

「區區小傷,還要皇上和魏公公掛念,衛國真的是過意不去.這里還不是說話的地方,魏公公,韓御醫請到內堂說話」.張衛國說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驛站的內堂,韓御醫仔細的幫張衛國檢查著傷口.其實,刀劍傷最怕的是感染,其他都處理,並不算什麼疑難雜癥.所以,讓他這個朝廷第一國手,來治療這樣的傷,確實有點大才小用的問道.但是,韓御醫絲毫不敢怠慢馬虎.因為,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不光是錦衣衛的千戶,還是皇上眼前的紅人,他就是奉旨而來.

韓御醫重新包扎好張衛國的繃帶,對張衛國說道.

「還好,還好.張大人的傷口並沒有大礙.傷口治療的及時,也不會被感染.只是,張大人失血過多.所以,最近不宜勞作,還要補補血氣.下官這就開一副補血的方子,保證張大人不出十天,就可痊愈」。

韓御醫是正七品的官餃,所以對張衛國,自然自稱下官.而看似韓御醫是跟張衛國說的,其實他是告訴魏忠賢,好讓魏忠賢知道張衛國的傷勢,也好回去向皇上復命.

張衛國整理好衣服,才拱手說道.

「如此有勞韓御醫啦,張某在此謝過」.張衛國沒有自稱本官,倒不是看不起韓御醫,而是出于尊重.表示自己和韓御醫沒有官職的高低,不擺官場的架子.

魏忠賢听說張衛國沒事,頓時放心了不少.按理說,他現在的職位要比張衛國高很多,理應是張衛國巴結他才是.但是,魏忠賢左一個張大人,右一個張大人,搞的好像他是張衛國下屬似的.

別人雖然看不懂,但是魏忠賢自己樂意.他是真的感謝張衛國呀.要不是張衛國在揚州戰山賊,也不會有如今‘武功蓋世‘的魏公公.要不是張衛國無意中把張誠拉下台,他魏忠賢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坐到現在的位置.也許,一輩子都不可能坐在今天的位置上。如今,還三十來歲,魏忠賢就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有一大半是張衛國促成的.不說皇上看重張衛國,就單單是對魏忠賢有這樣的幫助,他能感激張衛國嗎?

等韓御醫開好藥方,魏忠賢帶著韓御醫就要告辭了.其實,魏忠賢也想跟張衛國多套套近乎.可惜,他還要回宮向皇上復命.

在魏忠賢語重心長的交代張衛國要保重身體的時候,張衛國被他寒的,雞皮疙瘩起了一生.張衛國真想像周星星同學那樣,暴揍他一頓.可惜,張衛國不是周星星,而魏忠賢也不是那個理嗦但心腸卻極好的唐僧.他可是華夏第一大太監,未來殺人不眨眼的九千歲。

接下來的日子,沈碧君和沈蘇惠每天都會來驛站看望。而且,每次來都會帶上煲好燙,或者煮好的燕窩粥。不光有這些補血的上佳之品,還有韓御醫開的阿膠,當歸等補血的中藥材。可以說,短短不到七天,張衛國就比原來重的不少。

沈碧君見張衛國臉色越來越好,心中自是歡喜。張衛國卻常常自嘲,這能不胖嗎?先不說每天這麼多補血的東西吃著不算,還有每天仙鶴樓的營養燙喝著,各種美味吃著。而且,這一段時間,因為張衛國身上有傷,基本上就窩在驛站內,連基本的早練,也擱下了。光吃不動,不胖那才見鬼了。

在這七天內,錦衣衛充分的發揮了他們做為情報審訊的功能。不僅僅把張謙在大永安寺的所作所為調查的清清楚楚,還把張謙從小到大,所以的事情,都查了底朝天。就連他七歲的時候,偷看家中丫鬟洗澡的事,也刨了出來。

禮部尚書,聯合戶部,工部和都察院的官員,一起向皇上求情。雖然,本來他們想把所有的罪責,都往家丁的身體潑。但是,在錦衣衛的大牢內,這些家丁哪里招架的住,通通招了出來,他們都是受張謙指使的。

這些官員一看,既然不能把罪責讓別人背。那麼,就想著辦法,讓皇上的處罰輕一些。本來嘛,調戲個良家婦女也不是什麼死罪。最最主要的,是張謙讓家丁傷了錦衣衛千戶張衛國,這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禮部左侍郎張軍,帶著大量銀票,來張衛國所住的驛站,請張衛國出面,向皇上求情。有張衛國為京城七少求情的先例,張軍認為,如今自己不光親自來了。還帶來商人最看重的錢,心想,這次,張衛國總該賣自己一個面子了吧。在怎麼說,大家都姓張,五百年前還是一家呢。

這七八天下來,張衛國的怒氣早就消了。而且,這次可謂應禍得福。這次受傷,可以說是離開京城的最佳理由。所以,暗中張衛國還在心里感謝張謙這紈褲少爺呢。

當然,張衛國也不會這樣輕易就放過張謙。張衛國對張軍看出的條件是,三萬兩白銀。美其名曰「營養費」,還有意無意的讓張軍看看自己吃的什麼。那個意思就是,看看,這是燕窩呀,多貴呀。

張軍本以為是件簡單的事情,沒想到這張衛國竟然獅子大開口,要整整三萬兩銀子。雖說他是朝廷的三品大員,可是,這一年的俸祿才多少?于是,向張衛國哭起窮來。

張衛國才不信這老家伙沒錢呢。他的兒子,出門就帶七八個家丁,會沒錢?

經過一番暗中的討價還價,張軍終于答應,願意出兩萬兩白銀。換取張衛國去皇上那里,為張謙求情。當然,張衛國只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張衛國相信,這次肯定是讓張家傷筋動骨了。但是,不給這樣的人一點顏色,他還是不會管教好自己的兒子的。

得到張衛國的保證,張軍終于放心的回去了。而張衛國,也當即進宮。因為,這個時候他的傷口,好的差不多,是該動身回去了。

張衛國進宮,還帶來十萬兩銀子。當然,這其中就包括剛剛張家給的二萬兩。

這十萬兩,是張衛國準備上繳國庫的。他答應過萬歷,每年上交一百萬兩銀子,這就算頭期。

萬歷見張衛國短短幾個月,真的就拿出了十萬兩,心情大好。要知道,雖然這才十萬兩。但是,這僅僅是京城一地而已,要是全國都發行慈善券,那….!萬歷覺得,這一百萬兩,已經離他不遠了,只要國庫充盈,還怕不國泰民安嗎?

話說,這萬歷也算是個賢明的君王,他雖然個性十足。就連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早朝,也敢不上。但是,這絕對不影響他成為明朝後期,最賢明的君王。

張衛國見時機成熟,就向萬歷皇帝,替張謙等人求情。理由無他,跟京城一樣,慈善券的名聲,為了給百姓一個好名聲。張衛國都肯為仇人求情,這樣的善人,那麼他的慈善券還能壞到哪里去呢?

萬歷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但是,處罰還是要有的。萬歷當場就讓魏忠賢下旨,禮部左侍郎,罰俸祿半年,其子張謙,奪去其秀才功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王朝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王朝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王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