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遠的距離,自己又刻意隱藏,沒有發出一點聲響,祝生居然也可以感覺到異樣,這份直覺已經不下于叢林戰場上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了。自己眼光真不錯,追風腿和劈山刀這兩門武功絕學祝生完全有資格去學習。
丁憶主動現出身形後,祝生才如釋重負的從大樹後面跳了出來。
「小生,警惕性蠻高,這麼遠就發現我了。」丁憶微笑著看著祝生。
祝生模了模後腦勺,嘿嘿傻笑著沒有說話。
「你繼續練,我去那邊活動活動身子,晚上來我的住處一趟,我有事找你。」
「恩,丁大哥慢走」
早茶時分,丁憶把王龍祝天龍喊到了會所的一個小包間里。把黃剛的事情向祝天龍也交代了一遍,三人邊吃邊聊,席間,雙龍也約好了比試的時間。
午飯後教練和弟子們都去休息了,會所里靜悄悄的。擂台旁丁憶靜靜的站著,台上的王龍和祝天龍分立在擂台藍紅兩角,相隔約五丈。兩人沒有著急動手,先做了做熱身。活動好筋骨整好勁之後,還是王龍先出手了。論功底的扎實兩人差不多,可論起筋骨的強壯,王龍雖然不差,比起祝天龍天神一般的魁梧身材還是遜色了一些。
武術實戰中一向有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說法。氣勢處于下風的王龍猛吸一口氣,一個弓箭步就沖出三丈多,迅速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暗勁通達全身之後,又修習了丁憶所贈秘籍中的一種內功增氣心法,王龍的崩拳威力足足增加了一倍多。身體前沖帶動著周圍的氣流,發出嘶嘶的輕響。猛吸一口氣,全身的氣血憤然上涌,身體前傾,接近祝天龍,先出左腳向前蹚而進,右腳隨之跟步猛踩地面。「轟」的一聲巨響,整個擂台都震顫了一下,碩大的右拳內擰虎口對著祝天龍的前胸自下而上的崩了過去。這一記拗步崩拳真如古代戰場上力士手中的巨錘,帶起一陣陣的狂暴氣流。
雖說這是自家兄弟較量,都戴著拳套,頭套及肘部膝部護具。但如果正面挨上這拳,就是金剛體魄,祝天龍的胸部肋骨也起碼要斷上幾根。
祝天龍眼看對手來勢洶洶,不敢怠慢。先拉開架勢,暴喝一聲,接著右腿一曲,左腿橫掃,迎著王龍的崩拳半步不讓的砸了過去。這就是祝天龍的風格,完美的踢出了北門腿法的剛強氣勢。
啪這一記拳腳相交震的擂台嗡嗡作響。如果丁憶是個普通人,在擂台旁估計連站都站不穩,耳朵內也肯定被震的如同無數小蜜蜂飛舞一樣。丁憶眉頭一動,體內靈力微轉,一下就抵消了這種震蕩。心里不由苦笑,這兩個兄弟什麼都好,就是不能提武術,一提到武術恐怕親爹在面前都攔不住。自家兄弟切磋切磋,用個三,五分力也就差不多了,至于這麼全力搏斗嗎?
台上的王龍和祝天龍都後退了三步才站穩身形,表面看旗鼓相當,實際祝天龍仗著身高體壯還是略有優勢的。王龍借助著前沖數丈的沖力和慣性才勉強和祝天龍這一腳分庭抗禮。
好在王龍先得到丁憶給的武學秘籍,除了內功增氣的心法外,還有一部身法秘籍王龍也練了好幾個月了。眼看硬踫不佔便宜,王龍身形一矮,腳下步伐環環相扣,圍著祝天龍繞起圈子來。
別看祝天龍兩米的身高,兩百多斤的體重,卻一點也不顯得笨著。王龍不管繞到什麼方位,祝天龍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面對著對手,腳下變化之快絲毫不亞于王龍。北門的腿法除了剛硬之外,速度也是訓練要點。不像王龍腳下那麼花哨,但非常實用。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干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
丁憶在擂台下看得連連點頭,這兩人足以代表中華武術的南北風格,剛中帶巧,巧中又帶剛。如果自己不是洗髓成功又得到吸靈石的輔助修煉,恐怕再練二十年也不是這兩個武痴的對手。即使是武學境界超越這兩人的大師出手,面對這兩個天賦超人的武瘋子的猛烈轟擊,只要一不留心依然會死得很難看。
王龍和祝天龍越打越起勁,擂台上人影交錯,風聲呼呼。打得興起都忘記了對方是誰了,越打越狠,恐怕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
眼見再打下去就有雙雙受傷的可能,丁憶長吸一口氣,腳下麒麟蹈火步一閃,一片灰色罩影瞬間閃現于體外。飛身來到了台上兩人的中間,噗噗兩聲悶響,分別承受了兩人的一拳一腳。千斤重力的兩記攻擊仿佛打在了堆積如山的棉花垛上,王龍和祝天龍一怔,終于停下了手。
灰色罩影散去,露出了丁憶的身形,丁憶微微一笑︰「兩位兄弟,今天到此為止,再打下去對身體不利,武術除了較量之外,養身才是根本。」
王龍和祝天龍的臉上都露出了崇拜的神情,王龍先開口了︰「丁兄弟,你的內力真是達到了震爍古今的程度。居然在體外形成了實質性的內力護罩,站著不動就接下了我們的全力一擊。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
剛才丁憶沒有動用體內靈力,用的確實是純武學上的內力修為。
祝天龍也連連搖頭嘆息︰「我听師傅說過,武功練到極致可以從拳腳上的穴位逼出內力,離體三寸,所謂凌空三寸打就是武學的至境了。這種境界師傅偶爾才表演一次,表演之後就要靜養很久。可兄弟你居然可以將內力從全身各個穴位隨意逼出,離體護身形成肉眼可見的護罩,這真是太讓人無法想象了。武學上的金鐘罩也就是個說法而已,實質還是皮肉骨膜上的功夫。唉,真不知道兄弟你這麼年輕是怎麼練的。」一邊說一邊搖頭嘆息,祝天龍從三歲開始就被向山收養了,童子功,外門內門足足練了近三十年,一日都沒有中斷過,可每次看到丁憶所展現的武學境界,也只能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