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的詩詞講座前半部分關于近體詩的一些基礎知識已經講完了,在中文系例會上系主任周正點名表揚了江河,並鼓勵江河老師保持激情,再接再厲,把下半部分課程備好,把這個學期中文系的系列文化講座活動推向新的階段。其他老師也覺得這個活動不錯,既活躍了文化氛圍,又普及了文學知識,還起到了良好的向導作用。中文系這次活動得到了湖藍校長的大力支持,還專門撥出一筆五萬元的經費,讓周正組織全院範圍的學生知識競賽系列活動,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大力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各項健康活動。
江河的第七講是關于詞的格律問題。為了承上啟下,江河從詩詞關聯入手,介紹詞的起源。
第一節詞的起源
唐人的詩歌又稱為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近體詩包括絕句(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近體詩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用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詞由近體詩發展而來,剛開始的時候就是在詩句上增減若干字字或者幾句詩,因此詞又稱為長短句或者詩余。如辛棄疾有名的詞作品就叫《稼軒長短句》。關于這個話題有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減一個字的詩詞變化。故事說一個秀才幫人題寫扇面,扇面上寫的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可是他寫字的時候,第三句詩忘記了最後一個字,等客人來取扇子的時候發現這詩不成句了,就問秀才是怎麼回事,秀才靈機一動,就說我寫的不是詩,是詞。是這麼讀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花村。
古人題詩沒標點,客人苦笑了一下,只好把扇子拿去,按照現代人的說法,殘缺的才是美麗的,那這把扇子就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了,如果題字的再是唐伯虎,那就是價值連城了。
故事如此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古人並沒有嚴格區分詩詞,也就是詩詞本來就是相同的起源,沒有分家,從劉禹錫的一首詩《浪淘沙》可以看出一定的發展規律,原詩如下︰
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引,盡是沙中浪底來。
後來演化成為長短句的《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將闌。
羅衾不暖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
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
在四個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兩句,就變得復雜多了。但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仍然和絕句沒什麼差別,不過上下闋前三句都是句句協韻,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一協,略轉和婉,和七絕情調有所不同而已。
再如《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梯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這是混合五、七言絕句形式而加以錯綜變化組織而成。前後闋都用兩句換韻,平仄互轉。
又如《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也是參用五、七言近體詩的句式組成的,押韻靜、影、省、冷和近體詩一脈相承。
詞是晚唐時期和音樂結合發展起來的,當唐詩被坊間傳唱的時候,唐詩也就成了歌詞,為了便于別人吟唱,有人專門給可以唱的歌詞譜曲定調,增減字數,這樣就衍生出了「曲子詞」,和現在的譜曲沒什麼大的區別,就像鳳凰傳奇唱的《月亮之上》,就是翻唱英國的一首歌曲。
曲子一旦譜起來,誰都可以填詞,變成另外一首歌,這個在如今的影視文化中比比皆是,相聲小品更是把翻唱發揮到極致。古代人也不例外,曲子詞在宋代得到了極大發展,有名的詞人柳永就經常把自己的詞作拿給歌妓去唱,傳遍坊間。蘇東坡的每寫一首詞,都會在全國傳閱,翻唱,跟現在的留行歌曲沒啥區別。那時候皇後就是蘇東坡的鐵桿粉絲。
第二節詞的分類
詞的分類因標準不同,分法各異,大致分類如下︰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a)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3)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4)按詞牌分。就是每種詞牌定下一定的音律和詞的字數和句子嚴格要求,如《水調歌頭》、《菩薩蠻》、《卜算子》等。
晚唐、五代的時候,賓客吃飯前總是有請歌妓表演的習慣,歌妓唱的歌就是當時詞的形式,唱歌的曲調就是詞牌。所以古人說「詞為小道、艷科」、「詩莊而詞媚」。到了宋代的時候,經柳永、蘇軾大力拓展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才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曲子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起源于北周和隋朝。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留行于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
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才正式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詞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其文學地位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各種詞的格式,叫作"詞調",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作"詞牌"。如《賀新郎》、《沁園春》、《菩薩蠻》、《西江月》、《清平樂》等等。集合各種格式的詞牌、給填詞者作依據的書,叫"詞譜"。清代萬樹編著的《詞律》,收唐、宋、元詞660調,1180余體,陳廷敬、王奕清等合編的《欽定詞譜》,收唐、宋、元詞826調,2306體。
詞牌的來源大致有三︰
1)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松入風》、《蝶戀花》等;
2)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的名字。如《憶秦娥》、《憶江南》、《如夢令》等;
3)詞人按詞的內容為詞取的題目。如《踏歌詞》、《漁歌子》、《拋繡球》、《浪淘沙》等。
後來人們按詞牌格式填詞,詞的內容與詞牌的本意可以完全無關。到了宋代,詞人填詞時,在詞牌下面,往往注上詞題,或是寫上短序,反映詞的內容。如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在詞牌下面注"赤壁懷古"。現代基本上采用一個間隔號分開詞牌和主題,二者都寫在詞名字上,不分行。
詞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幾種名稱,例如《憶秦娥》又叫《秦樓月》,《如夢令》又叫《憶仙姿》,《憶江南》又叫《望江南》、《謝秋娘》,《念奴嬌》又叫《百字令》等。
有的詞牌有若干變體,即詞牌名稱一樣,但彼此的段數、句數、字數、押韻和平仄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26字,平韻;雙調52字,又分平韻、仄韻兩體;《木蘭花慢》有6體,都是106字,但每一體都有兩三個句子組合不同;《定風波》有99字、仄韻體,有62字、平仄韻通葉體。
詞還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詞的段落叫做"闋"或"遍"(簡寫為"片")。闋是音樂終止的意思;片是唱完一遍的意思。單調就是一首詞只有一段,即一闋或一片,往往是一首小令。例如《**詩詞集》中的︰
十六字令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如夢令元旦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單調的詞調還有《搗練子》、《漁歌子》、《憶江南》、《憶王孫》、《調笑令》等。其中的《憶江南》唐、五代單調較多,宋人將單調詞重寫一遍,成為前後一韻、平仄相同的雙調詞。這個詞牌既可填單調也可填雙調。《江城子》也是單調、雙調皆可。
一首詞有兩段的叫雙調,分前後兩闋,或上下兩片。雙調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雙調有的兩闋字數相等,格式相同;有的兩闋字數不等,格式不相同。
上下片格式相同的如︰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此外還有《西江月》、《采桑子》、《蝶戀花》、《漁家傲》、《浪淘沙》、《卜算子》、《虞美人》等詞牌。
上下片格式不同的如︰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外還有《賀新郎》、《沁園春》、《清平樂》、《憶秦娥》、《念奴嬌》、《水調歌頭》、《滿江紅》等詞牌。
還有介于兩者之間的,例如︰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六億人民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闋,都是長調。三疊、四疊詞很少見。四疊大概只有《鶯啼序》一調,240字,是最長的詞調。三疊名篇有柳永的《夜半樂》,周邦彥的《蘭陵王》、《西河》,劉辰翁的《寶鼎現》等,四疊名篇有吳文英的《鶯啼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