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寫我心 不期待的傷害——《梁甫吟》

作者 ︰ 不怕心碎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饞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這首樂府很有意思,里面故事多多,很有趣味性!

首先是作者是誰問題,因為是無名氏,因為《三國志》、《三國演義》、《蜀志諸葛傳》等著作,寫到諸葛亮時,均有一句話叫「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所以,于是,有相當一段時間,很多人都以為這首詩是諸葛亮寫的,不過這首詩後來終究還是被人驗明正身,說不是諸葛亮寫的,但落實到是誰的作品,卻依然沒著沒落!

為什麼會有這類事發生,在時間的流沙中還有多少故事會失落無考,讓人感嘆。

在漢魏時期,在詩的領域,曹氏家族的風頭過勝,而蜀地幾乎是毫無動靜,劉備諸葛亮那邊似乎略輸文采風流。這首詩如果真是諸葛亮寫的,那該多好!

《梁甫吟》是一首詠史的小詩,其中寫的是關于齊相晏子的故事。

這首詩把晏子的形象徹底顛覆。

晏子是個什麼人,我們在初中時就讀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很了解,他是個很正直很有愛國情操的人,故事是這樣的︰說晏子出使楚國,楚國見晏子身材矮小,就開了個狗洞,讓晏子鑽進來。晏子就說了,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國,就從狗門入,我出使是楚國,應該從楚門出入。于是楚國人無奈只好讓晏子從大門進。後來又譏笑晏子其貌不揚,身材矮小,于是就笑話說齊國無人了,派你來出使!晏子又說了,我們國家人才很多,不過是什麼人,就出使什麼國家,優秀的國家,就派優秀的人出使,像我這樣最次的人,就出使最次的國家,這番話說的楚國是自討沒趣。

最後楚王又安排一次羞辱晏子的事件,把一個稱為是齊國人的盜賊,在宴會進行中,押了上來審問,並故意問晏子說,難道齊國人都是這樣愛偷東西的嗎?晏子回答的也很機智巧妙,他說,我听說有一種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竊嗎?」

最後故事以楚王說的一句話︰「聖人是不能隨便戲弄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這段文字就落下了帷幕。

這個故事把晏子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表現的淋灕盡致,可是在梁甫吟里,卻說「一朝被饞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說晏子是進讒言的小人,對其提名乎姓,加以不恭,把晏子刻畫成了個卑鄙小人,是個心胸狹窄的人。

詩中提到的「二桃殺三士」,這里又有一個故事。

應該有點類似將相失和的意思,也是晏子受非議的原因!

故事中說,晏子和三士的「梁子」是這樣結下的,有一次晏子「過而趨之,三子者不起」,這句話是說晏子從三人身邊過時,是低頭斂眉,快步而過,表示自己對三位將軍的敬意時,而三位大將軍卻當做沒看見,視而不見,估計連點頭這樣最起碼的禮節都沒有,這讓晏子很是生氣。于是就把這個事情提練到了一個高度來說,說這三位將軍,如此目中無人,一定會功高蓋主,會造反的,提議讓齊景公殺了這三人……

其實我覺得這個事情的誰是誰非,一時很難說清楚,這晏子自然是言過其實,可這三位將軍也不對的,同是在朝為官,人家對你謙恭有加,你為何對人家倨傲不理,讓晏子的心理落差太大,給了一種不期待的傷害,人家也是貴為國相之人啊!

晏子有才這是肯定的,而且應該是個很謙虛很謹慎的人,而這梁甫吟中的三勇士據說有「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也是個有文韜武略的全才將軍,卻可能是個有點狂傲的人。

有人在這件事上把晏子和令相如相提並論,認為晏子沒有令相如的氣度,可是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是令相如,令相如對待廉頗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有個心理底線的,他事先就想好了,預知到了廉頗對他的行為,對廉頗有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不管廉頗對令相如如何,令相如只要保持風度,不理不見,甚至還故意退避三舍,這樣就好,這樣引出旁人的問話,于是自己再把答案說出來,所以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這個典故,令相如無疑是很有手段的,也是很聰明的,他一方面保持了自己的氣度,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廉頗,不能意氣用事,畢竟二人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國家好嘛!這一點令相如看的開,而晏子是根本沒有預料的,和令相如的心理承受不同,他沒想到三人會對自己如此無禮,他以為他低首而過,流露出敬意時,三位大將軍一定會大感動,不要求會和他把手言談,至少點個頭,像一般普通認識的人相待也行,可心理落差太大,三位將軍壓根沒把他放在眼里,照說「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文武雙全的三士,不應該是如此,如果是這樣,還真是有點刻意的,故意讓人難堪了,這不由讓人想到,這樣狂傲的人,會是個衷心做一人之下的人,是個不會造反的人,如諸葛亮就說魏延會反,這個事件晏子自然很難堪,心里這個坎沒法過,這對心理也是一種煎熬,自然要發泄,這也不能怪晏子,古代因功勞大而篡位的故事也不少啊!所以最終釀成了二桃殺三士的悲劇。

我們再說這個三士,在晏子說他們不好的時候是不對的,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不忠的表現,但他們性格很魯莽是肯定的,從吃桃這件事可以看出,既然已經知道是晏子抱復,如何還讓自己上當呢?故事中說是因為他們有不怕死的精神,士可殺不可辱,是英雄主義,其實不聰明的英雄、不成功的英雄和狗熊有什麼區別,正真聰明的人,是能化干戈為玉帛的,三人如果對晏子的誤會去澄清,相信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解鈴還需系鈴人,三士就不會釀成自己這個悲劇了。

有一個歷史上的故事——《觸龍說太後》,觸龍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對待一些敏感問題上,觸龍處理的很是成功,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讓事情得到了圓滿!這就是智者的作為。我從不提倡「文死諫,武死戰」,何況將士不能馬革裹尸,戰死疆場,而是自殺,這樣死,死的就更沒意義!

人常說「牙齒和舌頭都有磕磕踫踫的時候」,這句話應該是用在晏子和三士雙方,這出將相失和事件上,沒有誤會是解不開的,晏子不是壞人,三士何苦憑意氣釀成苦果呢!一些人單方面要求晏子心胸多寬闊,是不對的,兩好才能換一好啊!有一種情況,像岳飛和秦檜,那是正邪之間的立場不同,釀成的禍事,據說岳飛也是個狂傲自大的人,這才讓秦檜鑽了空子,這又說到「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上了,是不是喜歡動武的人,都形成慣性了,就是有腦子也不愛開動,總愛是簡單又簡單的處理問題,其實這又是何苦呢!岳飛和秦檜他們的矛盾固然是無法調節的,但岳飛如果平時謙虛謹慎一點,事情應該也不會這樣的悲慘,而晏子和三士,在政治方向上是一致的,更是很好解釋誤會的,立場都是一樣的,還有什麼事情不能放在桌面上說清楚呢!

這件事真是可悲可嘆!也許拿張愛玲的一句話來不準確的表達,晏子和三士是在不合適的時候遇上了不合適的人,這就是悲劇的原因吧!這一切都是性格的悲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的使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手寫我心最新章節 | 我手寫我心全文閱讀 | 我手寫我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