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人也很激動,老都督那雙瘦削的極有力量的手握的他手指青白他居然都沒覺出痛來。
直到梅大人離開軍部的時候,老張挺始終緊握著梅大人的手,哽咽著除了一句「本將誓死保衛西北。」外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梅大人除了再三向他保證會盡快解決西北老軍的困難外,還保證已後會建立長期的供養制度,讓每一個西北軍士卸甲歸田時都有養老保障。
梅大人最後還一再叮囑老將軍要保重自己的身體,說「大興離不開您老,西北更離不開您老。」
直到梅大人上了轎子,皇甫老將軍也沒撈著跟梅大人說一句話。梅大人本人也就是在放下轎簾那一瞬間沖他點了下頭。
皇甫老將軍倒沒有任何的不滿,他也帶過兵,更能體會老張挺的心情。
特別是張挺這麼多年四處奔波,毫無進展不說還把自己的官也鬧沒了。
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大興的西北軍成就了他張挺,也成就了西北的傳奇,代價不但是那無數死去的兵卒,更有那活著的,病痛身的老兵。
因為環境的極端惡劣,兵士之間的關系更密切,兵將之間的感情也更深,張挺和士兵之間的感情遠勝于其他帶兵的將軍,他們皇甫家也是不能比的。
眼睜睜看著一起戰斗過的兵士,他最親的兄弟,飽受饑餓、貧窮、病痛折磨自己卻無能為力那種感覺是很能折磨人的。
單看不過三兩年功夫,老張挺挺直的腰板、健壯的身體一下子背也彎了,身子也躬了盡顯老態就能明白。
皇甫老將軍能體會張挺的心情,卻不明梅大人何以先前兩、三年內都對這件事不聞不問,甚至有意回避。今日卻突然想到要來解決這件棘手的事。
老張挺可顧不上想那麼多,多年的頑癥終于有郎中肯出來治了。他滿心只肯往好處想,雖然屬下和家人也提出這位梅相爺名聲狼藉的不可信。
他以前一直沒機會親自找梅大人談這件事,他也曾經多少次的求見這位梅大人,一直被拒之門外,直到上次梅宰相召集所有人到兵部。
當時他還猜測梅宰相必是想到今天北方糧食豐收就打了他的主意,想從西北調糧給東征軍。
當時梅大人全然沒有想到找他調糧,反是他自己在梅大人的一激之下,主動請纓,為東征大軍從青州調十萬石糧。
他這一生都在衛邊戍國從心底的最深處他還是不希望大興的邊防出問題,雖然心中有很多這樣那樣的怨言。
真要遇到這種邊關告急的情況,讓他束手旁觀他還是做不到,所以當梅宰相提到十萬東征將士面臨著餓死邊關,不戰而敗時他忍不住出手了。
當梅大人輕吟那首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予,與子同仇!豈日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予戟,與子偕作!豈日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時,他就相信梅宰相一定不會棄西北老軍于不顧,因為只有讓西北老軍無後顧之憂,才會有西北軍的強大。
他一直想找梅大人提這件事,可梅大人不是犯病在休養,就是忙著東南戰事或是朝中諸事。
正在他愁腸百結、日夜煎熬不知怎麼找梅大人提這件事。可巧的很,皇甫家的二小子就來請他到兵部,說是宰相大人請他去的。
張挺當時就覺得自己身子都輕了,渾身也沒這呀那呀的不帶勁了。騎了快馬就奔了兵部。
接聖旨讓他監理兵部,總督西北軍務時他還帶著極大的失望,當听到東征軍沒有收到青州送去的糧草時,梅宰相臉上的焦急神色卻讓他一下子來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