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風流紈褲 第二百十七章 難道是有驚無險?

作者 ︰ 黃昏前面

第二百十七章難道是有驚無險?

(感謝宮妃羽、cmwen書友的月票!求月票、推薦票、打賞、正版訂閱!)

這是從簾後傳來的聲音,一個女人的喝聲,不用說也知道,這是武則天發出來的!

只听簾後的武則天繼續喝道︰「如今朝事紛雜,我出征遼東的數十萬大軍全在往東北方向行進的途中,關注前方的戰事,保證數十萬大軍軍需所需,乃當前最重要的事!諸位不以國事為重,反而聯手脅迫陛下交割權力,讓陛下在英年之時,完全可以處理朝事之際,就禪位于太子,是何居心?」

簾後的武則天一眼寒光四溢的眼楮盯著自朝會開始後就一直站在殿前,但沒發表一句話的李弘,也不待李治有反應,繼續說道︰「剛剛陛下已經說了,先議朝事,討論這段時間急切需要解決的事,爾等卻還糾纏于何人監理國事之上,置國家大事不顧,置陛下的威嚴于何處?再過一些日子,御駕將東行封禪泰山,太子留在京師監國,所有朝事都將交由太子負責,根本不需要交割,爾等在現在這諸多大事需要處置時候糾葛這些事,到底是何居心?」

李治坐朝時候,武則天雖然坐在簾後听政,但很少站出來發表意見,少數幾次當殿發表看法,都是特殊的情況下,今日這般喝問,而且是從來沒有過的嚴厲口氣質問,嚇倒了不少的大臣!

一些大臣已經听出來了,武則天雖然是喝問站出來要求皇帝讓太子代為處理國事的大臣,但實際是卻是質問與此事大有干系的太子李弘的,而且是前所未來嚴厲的口氣!

沒有人會相信,這事會與太子無關,這段時間皇後與太子間的關系頗為微妙,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今日數位宰相如此提議,而且都是掛著東宮官職的人,許多人已經想到了什麼。這是很可怕的事,要讓諸臣選擇支持哪方,大多的人還真的下不了決心。皇後的手段大多人都見識過,皇帝現在也對她言听計從,上官儀事件的影響還未消除,沒有幾個人不擔心自己項上腦袋的!

以李安期為首的要求皇帝以太子監國,代為處理朝事的大臣在武則天威嚴的喝問下,也一下子沒了聲音,確實關注前方的戰事,保證戰時所需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誰都知道現在站出來提這個建議真的不太恰當,他們原本不想在這個時代提出來。但皇帝現在臨朝的次數太少了,數個月才有一次,除了朝會時候他們能面聖呈請建議外,其他時候極難見到皇帝,即使求見也不被允見!

正因為如此,所以今日李治臨朝,幾位列宰相位的大臣才冒死站出來提奏議。

武則天話音落下一小會後,許敬宗跟著附和了,「皇後娘娘說的極是,一切要以國事為重,將臨的戰事是朝廷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再過幾個月陛下和娘娘又要臨幸泰山封禪,萬不可有差錯起來,此時討論這事真的不太妥當!」

右相即原來的中書令,是理所當然的宰相,許敬宗又任要職多年,威望不可為不高,甚至可以說是百官之首,只不過因為他力挺皇後武則天,才被許多人所不齒,名聲差了一點,但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皇帝李治又沒表示什麼,還是挺有份量的,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朝堂上一片寂靜,許多大臣相互望望,但沒有人站出來說什麼,連李安期也心有不甘地退回到班列中。李安期是貞觀名臣李百藥之子,在朝中頗有人緣,但許多和他交好的人,在今日並沒站出來支持他,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打擊!

李安期原本以為,由他和其他幾位宰相牽個頭,當著皇帝的面提請讓太子監國,朝堂上支持人大臣一定會很多,卻沒想到竟會是這樣一種情景,當堂被皇後怒斥了,而皇帝卻不發一言。

雖然說他們所提,並不是要逼迫皇帝退位,讓太子即位,但經皇後一說,好似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了,這讓李安期後悔不已。從今日的情況上來看,皇帝還是完全听從皇後的意見,並不似他們所知道的那樣,皇帝想限制皇後的權力,今日朝會時候提出這個建議,真是失策!

正這時,一直沒出聲的李弘站了出來,對李治和簾後的武則天行了一禮︰「父皇、母後,兒臣年幼,處理朝事力不從心,數次監國全賴諸臣輔佐,如今朝事有母後代父皇處置,是最恰當之舉,有母後代父皇處置國事,才是萬全之策!兒臣甚是怕父皇和母後臨幸泰山之際,兒臣無法處理好朝事…兒臣想懇請父皇和母後,推遲封禪泰山,待遼東的戰事結束後,再前往泰山!」

「陛下,臣附議!」西台侍郎、太子左中護戴至德馬上站出來附議李弘所奏,「如今遼東戰事將要打響,陛下和娘娘應該坐鎮京師,待戰事結束後,再往泰山封禪!」

接著又有幾位大臣站出來表示了此意思,朝堂上緊張的氣氛一下子緩和了,爭論的焦點也從「逼迫」皇帝讓太子主持朝務轉移到懇請皇帝和皇後推遲封禪的日期上!

一直挺著身子站著,看著朝堂上這一場紛爭的賀蘭敏之,也很佩服李弘。這位年歲並不大的太子,竟然會在這樣關鍵的時候站出來,撇清自己和擁護他接管朝務大臣的關系,還表示了自己沒有一點想插手朝務的想法,甚至表示害怕皇帝和皇後不在京城,因為他應付不了朝事。

這位才十五六歲的太子,還真的不能小看,雖然剛才他表現的在點驚惶。

諸臣跟著李弘一番鬧騰後,神色已經緩和了很多的李治壓壓手,示意眾臣平靜下來。

「諸位愛卿所言甚是有理,但朕也知道,再過幾月,高麗戰事即會結束,前方捷報傳來之時,可能御駕還未啟程,所以一切還是按原先的計劃準備,待前方戰事開始時,再做最後的決斷!」李治揮揮手道,「御駕前往泰山之時,太子留在長安監國,所有朝事都由他負責,如今事務,還是要交由皇後代朕處理,皇後凡事都會問詢朕的意見,這一點上諸位愛卿不必再議!接下來再討論其他的事,諸位愛卿有事皆可上奏!」

李治當殿這樣表態,讓簾後的武則天放心了大半,也重新坐回了她自己的座上,那些支持武則天的人,也放寬了心,但提出讓太子接手朝務的大臣,卻感覺到了無比的懊惱。

但皇帝既然這麼說了,太子也表過態,皇後也發過怒,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再出言表示什麼。但很多人心里有隱隱的不安,這件事不會不了了之的,只希望,朝堂上不要再出一個上官儀!

朝會繼續進行,一些大臣也陸續站出來,向皇帝稟報了這段時間發生的一些大事,同時奏請一些需要皇帝裁決的事,當然討論最多的還是關于出征大軍的事。

李治可能還是精力不濟,大臣們議事稟奏的時候,顯得無精打采,到後來甚至閉上了眼楮,讓人不能確信他是不在听。

不過簾後的武則天至始至終都在認真听取群臣的奏議,一些當殿要回復的,也讓侍立在身邊的宦官代為回答。

這也是她垂簾听政回復朝臣們問事的一種方法,不直接面對群臣,也不直接回復群臣的奏議——

朝會結束,諸臣各自散去,賀蘭敏之率手下和右奉宸衛的軍士一道,將李治和武則天護送回殿。

武則天並沒單獨回仙居殿,而是以服侍李治為由,一道去了金鑾殿。

在執行完護送的任務後,參加朝會任務的奉宸衛軍士使命已經結束,接下來的護衛任務將交由其他奉宸衛軍士負責。除了值的奉宸衛軍士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一,回到衛所。

賀蘭敏之帶著自己的那隊軍士回到衛所,簡單地總結了今天朝會時候值勤的情況,並囑咐了了番軍士們要注意的事,也就讓眾人散了。

沒有了任務的軍士也大多出宮回到自己的府上,但賀蘭敏之還不想離去。

今天朝堂上發生了這麼重大的事,他怎麼舍得就此離去,一定要問詢一下武則天,因此他也決定在衛所內等著,等武則天從李治處回來,就去請見,他希望今天武則天依然會回仙居殿。不過他剛剛遣散手下,還沒坐下來喝杯茶,衛所外值哨的軍士就帶著一個人進來了,卻是武團兒。

武團兒告訴賀蘭敏之,皇後娘娘讓他在宮內等著,她和皇帝商量一會兒事,待事兒商量完畢後,會馬上召見他,有重要的事和他說。

听到武團兒所轉武則天吩咐的賀蘭敏之心下大慰,今日這樣的時候,武則天終于沒忘記留他說話,這是好事情,當下笑著應允了。

武團兒也沒逗留,就去了。

放松了心情的賀蘭敏之也安心地在衛所內候著。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大半天,才等到武則天的召見。朝會結束時候將近正午,武則天從金鑾殿出來已經是黃昏時分。

听到有人來傳的賀蘭敏之得知武則天已經回仙居殿後,馬上就過了去。

就在他抵達仙居殿時候,武則天帶著一群宮人也正好走到殿外。

賀蘭敏之分明看到,從李治處回來的武則天臉色很舒緩,而且還有隱隱的笑容!

看到武則天這樣的神色,賀蘭敏之提著的心放下了一點!

今天發生的事,可能是有驚無險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武唐第一風流紈褲最新章節 | 武唐第一風流紈褲全文閱讀 | 武唐第一風流紈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