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三十章 短暫的寧靜

作者 ︰ 康保裔

輕取衣錦軍的林仁肇並沒有乘勝直下杭州城,而只是派出其前鋒繼續東出五十里,又輕取了位于杭州城西北六十里的清平軍(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杭州路行營的大軍主力則駐兵于衣錦軍,就地進山伐木,大舉打造攻城器具,做出不日即興師攻城的樣子,實則留在進可攻退可守的衣錦軍,等待湖州路行營大軍前來會攻杭州。

「大帥,在清平軍的左近也有大山巨木,甚且杭州城外即是群山環繞,攻城器具大可以兵臨杭州城下以後再行打造,卻又何必停在衣錦軍多此一舉?在衣錦軍打造這些,士卒勞累不說,運到杭州城下也是麻煩。」

衣錦軍城北的南溪北岸,鎮南軍節度使都押衙莊友直正陪著林仁肇四處巡視,看著在南溪邊上干得熱火朝天的鎮南軍兵士們,莊友直不禁有些困惑,好在大帥林仁肇對他一向寬厚,所以就放心大膽地發問了。[搜索最新更新盡在林仁肇聞听此言,卻只是溫厚地笑了笑,轉頭看向這個得力的屬下。

莊友直于他有救命之恩,如果廣泛地算起來,又同屬閩地鄉黨,兩人之間的關系那是沒得說的。而且莊友直為人頗有才略,現在的年紀尚未滿三十,正是大有前途的青年才俊,他並不介意在平日里多教導一番,現在就著莊友直的問話,當然也是一個機會。

于是林仁肇沒有直接回答莊友直的問題,而是迂回著問道︰「那麼我軍在輕取衣錦軍之後,卻並不迅速進抵杭州城下,叔益以為這是為何?」

「我軍人馬總不過兩萬,又是連日翻山越嶺,開山到了此地已經是頗為疲憊,能夠輕取衣錦軍,那都是因為出其不備,衣錦軍守軍自身潰亂所致。不過我軍難以圍死衣錦軍,吳越守將知機逃竄,此時應該早就到了杭州,所以杭州城顯然已經有備了,城中兵力也多過了我軍,若是此時兵臨杭州城下,既不能有效圍城隔絕敵內外交通,我軍又難以獲得休整。」

對于林仁肇的問題,莊友直回答得毫無滯澀。

「嗯……還有呢?」林仁肇卻還是在緩緩地做著誘導。

「還有……」

莊友直只是略微躊躇了一瞬,馬上就接續了下來︰「還有就是我軍為了盡快穿越千秋嶺,行前極力輕裝,已經省去了許多軍器輜重,短兵只有刀盾槍矛,長兵弓弩備箭不過一胡錄,以之突襲衣錦軍尚可,若是要與敵軍展開堂堂之陣,則僅堪一戰。」

听莊友直說到這里,林仁肇卻不再問話了,只是饒有趣味地望著他。

「原來大帥在佔據衣錦軍之後,命前鋒急取清平軍,卻不是要打開通路迅速進軍杭州,而只是為了奪取其中的軍資糧草!」

莊友直至此才是真正的豁然開朗,恍然大悟地說道︰「清平軍和於潛縣兩地不光是和衣錦軍一般無備,而且守軍也是極少,我軍取之甚易,正可以補足我軍所缺的輜重。而既然無需速攻杭州,我軍之後進兵杭州城下又需要運送這些輜重,卻也不會怕多了新造的攻城器具要運。」

「嗯,不錯!」

對于莊友直的這份明悟,林仁肇大為滿意,不過他還是要做一些補充的︰「面前的南溪雖然連雨積潦則水勢奔騰,久晴則磷磷石澗,並不利于行船,但是用作順流放下攻城器具卻是不妨事的。而且衣錦軍乃是錢氏故里,當地百姓多心向錢氏,我軍駐扎在此若是過于閑暇,只怕會騷擾民戶激起大變,所以不如讓兒郎們伐木造車梯,以困乏其身,使其無心滋擾民間。」

「如此一來,我軍既可以與民秋毫無犯,從而漸得民望;又可以誓取杭州城的威勢懾服宵小。而吳越軍面對蘇州、湖州與衣錦軍三路大軍,多半會彷徨無計,即使其毅然出兵攻我,我佔據衣錦軍而居高臨下,依山臨水,那也是大佔上風。」

能夠體會到林仁肇的思路,莊友直也是大感興奮,一邊說一邊就在心中感嘆起來了︰「等到湖州路行營大軍破了湖州城,再溯潯溪而上的時候,我軍就可以兵出清平軍,與湖州路行營會師杭州城下!眼下這些還在打造的攻城器具,到那時候自然可以順流放下到潯溪,再經宦塘河運抵杭州,卻也省了到杭州城下以後再臨時打造的時間,兩路大軍一到即可以展開攻城。」

「叔益于軍略一途果然是頗有才具,等到打完了這一仗,我就將你薦于陛下,今後自領一軍一鎮,為國家建功立業,如何?」

兼並吳越的計劃進展如此順利,雖然這個計劃並非出自林仁肇之手,他仍然是十分高興的,現在想起來,他自己提出來的襲取淮南的主張,確實是太過冒險了,風險比兼並吳越要大得多,可能的收益卻未必更大。

兼並吳越的計劃好像是那個慕容英武與和州刺史盧絳分別提出來的,還真是後生可畏啊……不過與那兩個火速躥升的青年將領比起來,眼前的這個莊叔益未見得就差了,只是更加年少,歷練也更少,而且不為陛下所知。

如果有自己的推薦,戰後又獨領一軍一鎮歷練數年,國家完全可能多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干才。

「屬下才疏學淺,難以獨當一面,正要在大帥座前聆听教誨,豈敢超遷倖進?」

自領一軍,莊友直當然是很想的,不過跟在林仁肇身邊久了,他一方面眼界更高了,另一方面卻是自信更差了,總覺得和大帥的差距很大,這時候就自領一軍?自身的能力可還差得遠啊……

更何況就連大帥都有洞口慘敗,那支周軍可是給莊友直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唐國的大敵可不就是周人麼,他莊友直眼下還沒有自信能夠領軍與周軍相抗。

听到莊友直這麼說,林仁肇倒是不為己甚,只是微微地笑了笑︰「也罷,戰後的事情……此時來說還是稍顯過早了一些……不過叔益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比之慕容英武,除了在制作兵器方面有所不及,軍略識見你卻是要強過他的,他都可以獨領新軍,你為何不可?」

對于慕容英武這個在他手下效力了好幾年的人,林仁肇並沒有什麼偏見,相反,當初為了酬功而迅速提拔他,後來為了國家又把他大力舉薦給李弘冀,林仁肇自認做得都是毫無偏私。

不過林仁肇總覺得慕容英武的專長是在制作兵器方面,所以他一開始奉調去金陵主管軍器作坊,那確實是人盡其才的,但是像現在這樣獨領新軍,卻是有些不妥的。

然而這個命令是李弘冀下的,林仁肇就連月復誹一下都不行。

裝備慕容銃的新軍要集中使用,這樣方能充分發揮新式兵器和新軍的作用,這一點林仁肇可以理解;因為新式兵器的後勤限制,新軍不能冒險用在翻越千秋嶺,而只能用在擔負重點進攻的湖州路行營,林仁肇也很明白;但是讓慕容英武來統領新軍,林仁肇盡力理解的結果,也就是一條——慕容英武見識周軍使用火銃最多,新式兵器也是由他主導制作的,所以使用經驗最豐富,僅此而已。

這樣的理由,不夠充足,用一個在領軍作戰方面並無特長的人統領如此重要的部隊,有些冒險。

好在這一戰打吳越軍算得上是獅子搏兔之勢,即使沒有用盡全力,在爪牙的利用上也不算盡善盡美,那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一切都可以留待戰後檢討。

…………

在軍略方面僅得到林仁肇劣評的慕容英武,此刻正在湖州城東北十余里的卞山腳下迎接輜重車隊,宜春王李從謙親自帶隊押運軍器火藥來到軍前,都統皇甫繼勛可以因為戰情正緊而坐鎮行營大帳不動,他副都統慕容英武可不能翹架子。

不僅是因為帶隊的人是皇弟,更因為他帶來的是慕容英武點名要的東西,是攻破湖州城最急需的火藥,是皇帝李弘冀听從慕容英武的建議而做的安排,體現的是皇帝對他的充分信任。

初夏的麗日微風下,卞山山麓上早就修好的營壘倉庫一齊大開,而在卞山腳下,如今正停著一長溜的大車,趕車的民夫們正在軍士的監督下小心翼翼地把車上的木桶背上山,這些木桶一個個都用油布包裹了,保證不管是雨水還是汗水都滲不進去。

看著車隊中那些牛、馬、驢等各種雜色牲畜,充分地體現了南北分裂導致的馬匹不足,慕容英武倒是找到了和李從謙閑扯的話題。

「大王一路辛苦!唉……就連大王親自帶隊都湊不齊拉車的馬匹,可見周人刻薄我大唐之甚!」

仇恨大周,仇恨郭家,那已經成為深入慕容英武骨髓之中的執念了,此時一張口卻又是這樣有可能挑動兩國心結的話。

李從謙卻是听不出來,不過這個慕容副都統很得皇兄器重,他倒是不便倨傲,當下也就隨口漫應著︰「呵呵,一路乘車走官道,卻是不甚辛苦~車隊湊不齊馬匹那也是無奈,畢竟馬是軍中重器麼……好在北人利馬,南人擅船,像眼前這樣的湖沼縱橫之所,倒是船艦水軍更為得力一些。」

「南人擅船?大江之上如今都是周人的艦船在縱橫馳騁吧?」

慕容英武如此想著大煞風景的話,卻是沒有說出口,曾經顛沛流離的自己,和一個安樂王公其實真的說不上什麼話,言多必失,還是寒暄寒暄就算了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