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二十一章 天德軍的首戰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一章天德軍的首戰

江面的交戰進入膠著的時候,新林寨前的攻防戰也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將近一里地的死亡進軍,居然讓南唐步軍給挺過來了。說起來是死亡進軍,其實周軍的火炮也僅僅只來得及『射』擊了三輪,不光是炮手們『操』作不過來,三輪炮擊過後,炮管都開始發紅發熱了,而且也到了需要炮手們改換霰彈的時候。

三輪炮擊,中間雖然沒有出現炸膛的現象,但是仍然有幾門炮延遲了發『射』,累計向南唐步軍的陣列投『射』了近六百枚球形彈,先後命中一百多枚,其中半數都砸向了排頭的天德軍。

按照這個數據估算,周軍的炮兵在兩軍貼近之前,已經在南唐步軍的陣列當中開出了一百多條血路,斃傷南唐軍幾乎有兩三千人,無論是傷亡數字還是傷亡現場的慘狀,都足夠令人怵目驚心的了,照道理四萬南唐步軍怎麼也要崩潰了。

不過從盧絳自東梁山逃回金陵之後,慕容英武在天德軍就針對周軍這種肆虐的鐵球戰法進行了殘酷的備戰,更在受命出兵之後將軍律下達到神武軍和神衛軍。

一方面,慕容英武始終都在狠抓隊形的變換訓練,雖然天德軍還做不到推進數百步而陣列不散不『亂』,但是與敵軍相距較遠距離的時候保持稀疏隊形,以減輕鐵球造成的傷害,而在接近敵軍後再重整為密集隊形,這種隊形變換卻已經做得有點樣子了;

另一方面,慕容英武還在軍中狠抓軍律,下至都頭、隊長,以刀槍鞭笞勒『逼』士卒機械听令,並且行進中不得四處張望,為的就是削弱隊列中的傷亡給士氣帶來的挫折,這種軍律尤其以天德軍『操』練得最為嚴苛,熟悉的時間也最長。

所以當這兩三千人的傷亡攤到四萬人中間,其中一萬人的天德軍傷亡一千多,只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接觸到這種傷亡,甚至都沒有親眼目睹這些傷亡,這支采石方面陸路大軍的士氣竟然很令人驚異地保持在一個不算太低的水平。

至少,在天德軍都虞候鄭賓的督導下,天德軍仍然保持著較為齊整的隊形,快步通過了周軍的炮擊區域,接近到了距離周軍陣線兩百多步的位置,並且已經準備開始加速沖刺了。

至少,在神武軍都虞候申屠令堅的督導下,神武軍和神衛軍隊形雖然都有些散『亂』,卻總還是保持著向前推進的姿態,緊緊跟隨著天德軍的腳步,也已經通過了周軍的炮擊區域。

在經歷了硬著頭皮挨砸的死亡地帶之後,在遠遠地可以看到周軍人形的時候,南唐步軍這些士卒們心中的恐慌壓抑感受,卻有轉而化為發泄動力的趨勢。

先前一直都是咱在單方面挨砸,現在兩邊的距離已經離得這麼近了,總不能老是你在砸咱吧?再挺過你們的那一陣銃子,咱們雙方就該好生廝殺一回了。面對面的廝殺,咱卻也未必會怕你呢……

感覺周軍已經近在眼前,被周軍依仗遠程優勢欺負狠了的南唐步軍士卒們忍不住如此想著,勇氣不期然地就開始提升起來,士氣在不知不覺間居然有了一點恢復。

慕容英武中軍那邊的鼓聲卻也在這個時候適時地一變,隨著一陣號角聲的提示,進軍鼓的節奏猛然加快,天德軍那原本較為稀疏的防炮隊形收縮了一步,然後一眾火銃手與長槍手在重型櫓盾手的掩蔽下加快步伐『逼』向周軍陣線。

申屠令堅的認旗隨之向前一指,神武軍和神衛軍緊隨著天德軍擁了上去,雖然各自的陣形比不上天德軍那麼緊密,不過也略微地重整了一次,已經不像剛剛通過死亡地帶時那麼散『亂』了。

…………

郭守文冷冷地注視著越來越近的南唐步軍陣列,心中對南唐軍的評價不由得抬高了一個層次,看著頑強地通過了炮擊區域的南唐步軍陣形雖然略有散『亂』,不過在稍加整理之後又是黑壓壓的一條線壓過來,郭守文對于當面的南唐將帥也是心懷敬佩。

不過現在可不是惺惺相惜的時候,大帥就在新林寨中看著,他放心地將前線的指揮權完全交與自己,自己可要當得起大帥的信任,對于敵將與敵軍的敬佩,就用金槍軍的火銃和槍頭來致敬吧……

對面的南唐軍在逐步『逼』近,已經進入了兩百步範圍,步伐也在逐漸加快。

兩軍相距兩百步,如果對面來的是騎兵,現在就應該開火了,一個是因為騎兵的沖刺速度很快,一旦讓敵騎提速沖起來的話,沖刺兩百步只不過是眨眼間的事情,開火晚了,臨敵就打不了幾銃了;二個是因為騎兵是人騎在馬上,目標和步兵比起來要大得多了,兩百步距離下火銃的準頭也已經很不錯了,集火打集團目標不存在問題。

不過現在『逼』過來的是步軍,他們現在還不是沖得最快的時候,而且即使沖得最快的時候也不好說會比騎兵更快,金槍軍自然還有足夠充裕的『射』擊時間;再一個就是目標不夠大,迎面的隊形是很寬,但是高度就只有七尺左右,相距兩百步的時候準頭還是不夠的。

所以還可以再等一等,首發的命令是要看主帥的,而這首發命令的時機就可以看出主帥的水平來。

當然郭守文心中也是有數的,南唐軍沖在最前面的是一支他們自己的火銃部隊,據偵諜司的消息和伏波旅在吳越一戰的反饋,南唐軍那種慕容銃百步可以傷人,一般陣列對『射』的時候是在六十步的位置開火,所以這邊金槍軍開火的時間也不能太遲,不能給南唐軍的火銃手以充足的時間運動就位。

郭守文默默地注視著敵軍的『逼』近,一邊不時地目測著雙方的距離,一邊估算著南唐軍行進的速度,然後精心地計算謀劃著最佳的開火時機。

一百五十步……

郭守文決定不再等了,在首發時爭取盡量多的命中,爭取給予敵軍最大的殺傷與震撼,這當然是兩軍交戰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是這不能以急劇增加本方的傷亡為代價。

更何況此戰的目標是保衛采石磯浮橋,保證昇州西南面行營全軍及輜重安全渡江,而不是一鼓作氣徹底殲滅當面的敵軍。

此時能夠以盡量少的傷亡、盡量小的損耗將敵軍驅離浮橋左近,那就是成功,至于徹底的殲滅戰,那完全可以等到金陵城下再去打,這也是運籌司滅唐方案中的基本精神,郭守文對此當然是一清二楚的。

郭守文緊握馬鞭的右手猛地抬到鬢角邊,然後再用力向下一揮,馬鞭在半空甩出清脆的一響,金槍軍的中軍隨之響起一陣急促的號聲。

金槍軍左廂第一軍第一指揮指揮使李雲睿和其他的指揮使一樣騎在馬上,侍立于自己這個指揮的一側,正默默地等候著中軍的號令,听到了這個急促的號聲,馬上就是手銃向前一舉。

其實兩軍相距有一百五十步之遙,手銃別說是打不打得準了,就是能不能打到都是一個疑問,所以李雲睿也沒有特別瞄準,就是將手銃的銃口粗略地指著南唐軍過來的方向,輕輕地扣動了扳機。

手銃那稍顯微弱的爆響在金槍軍的陣列中連續響起,然後就是一聲聲有意拔高了調門的「放」字從各個都頭的口中噴出,密集的火銃爆轟聲隨之在新林寨前驟然響起,金槍軍的陣中猛地騰起了一股青煙。

金槍軍一共八個軍兩萬人,兩個軍留在郭守文身邊作為預備隊,兩個軍護住了全軍的側翼,尤其是保護住兩翼的炮兵,剩下的四個軍一萬人在新林寨前排成了一堵厚厚的人牆。

此時卻是排頭的一千人同時開火,分屬兩個軍十個指揮的一千人如此步調一致,瞬間就給整個陣地罩上了一道煙霧偽裝『色』。

騰起的青煙略微遮擋了後續士卒的視線,卻絲毫都沒有阻礙他們按照『操』典進行的標準動作,在都頭們的哨聲與高聲喊叫下,第一排放完了銃的士卒退到本指揮的最後一排繼續裝彈,第二排的士卒上前一步,平端起火銃,也不管看不看得清敵軍目標,只是機械地听從都頭的哨聲與口令,勉強瞄準一下,然後擊發火銃。

五個都的士卒輪換著上前發銃,步調一致有條不紊,就如同平日的『操』練一般平靜而習慣,至于對面是靶子還是敵軍,進入了機械『操』作過程的士卒們差不多都已經忽視了,自己的『射』擊效果如何,在平常的『操』練中已經習慣了戰後評估的士卒們也無人掛懷。

也就是幾個正副指揮使以上的軍官此時才有一點閑心去關注一下本軍的戰果。

列陣于新林寨前方的四個軍,當前有兩個軍進入了接火,另外兩個軍在其後待命,軍與軍之間替換陣地需要有郭守文的中軍下令,五排之間的輪替『射』擊則自有各自的都頭指揮,這之間的軍官一時間倒算是閑了下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