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四章 總結

作者 ︰ 康保裔

第四章總結

雙女山下,嶺南道行營的中軍大帳內,氣氛是凝重而壓抑的,除了泉州道行營的水軍將領之外,此次南征的周軍將領濟濟一堂,直面著大軍進入嶺南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挫折。(贏q幣,)

在一場戰斗之中就傷亡了一個多指揮的兵力,的確是大軍進入嶺南以來的第一次,然而並不是周軍進行統一戰爭以來的第一次,甚至都不是郭煒登基以來的第一次了。

郭威時期的戰爭就不提了,一則時間太過久遠,在場的人里面就沒有人曾經在當年承擔過某個局部的全面工作,因此缺乏全面具體的認知;二則除了東征慕容彥超之外,當時還真是沒有打過太多仗,剛剛開國的太祖還是以休養生息為上的。

世宗郭榮是在大周內部治理初見成效之後開啟統一戰爭序幕的人,高平之戰就不必說了,一開頭士無戰心的右翼侍衛親軍迅速崩潰,傷亡的人倒是不算很多,但是投降北漢軍的就遠不止一個指揮;然後是征伐淮南,在壽州圍城戰的時候,劉仁瞻多次出城逆襲,有些時候給周軍造成的傷亡也不止一個指揮了;而史彥超親領效順軍在追擊南唐軍的途中被林仁肇伏擊,則不僅是傷亡接近一個指揮,還折了一個節度使;至于私自行動的西南面水陸轉運判官李玉帶著兩百個士卒奇襲蜀邊,結果只是弄了個全軍覆沒的結局,那都算是一場小敗。

即使是在郭煒的手下,禁軍經過了更加全面的整訓和換裝,在一場戰斗之中的傷亡就超過了一個指揮的兵力,這種戰斗卻也並不鮮見。

北伐幽薊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應該算是一場大勝仗,無論是奇襲、攻城還是野戰都打得酣暢淋灕,然而在對契丹騎兵算得上完勝的高梁河之戰當中,周軍的總傷亡怕也有一兩個指揮了。

當然,最慘烈的損失還是出現在定遠軍和伏波旅馳援吳越的那一戰里面,在獐灣阻擊戰的時候,定遠軍和伏波旅各一個指揮全滅,還順帶著陣亡了兩個軍都指揮使,可算是慘痛之極。

和這些挫折甚至是敗仗比起來,在進攻當中傷亡超過一個指揮,陣亡了一個刺史,而且也只是進攻受挫,又不是真的就敗下陣來了,其實算不了什麼大事的。(贏話費,)

問題就出在大家的心理預期迥然不同上面了。

高平之戰,說實話當時除了郭煒是真有一點信心之外,從郭榮到普通的士卒,可沒人敢說對獲勝有什麼信心的。郭榮那是因為處在他的那個位置上,還有當時那樣微妙的局面,就算是再沒有信心都得硬著頭皮親征,還要努力顯示自己的氣定神閑,至于其他人,馮道的冷言冷語和樊愛能、何徽的臨陣月兌逃就是典型代表了。就算是郭煒有信心吧,可是他那個信心純粹就是來自于「已知的歷史」,即使是這樣,他不還是在東京城里面忐忑不安的嘛,把信鴿、密信和斥候都優先用在及時查探和傳遞前線消息方面以備不虞,不就是「已知的歷史」都不能給郭煒百分之百的信心麼?

至于征伐淮南,那時候的南唐可還是一個大國,一個剛剛才收取閩國和楚國的強國,劉仁瞻又是南唐久負盛名的大將,壽州更是淮南重鎮,圍城出現較大的傷亡並不出人意料。

也就是史彥超的陣亡稍許令人震撼一些了,不過以效順軍的組成和史彥超的個人性格而言,這個結果卻又不算是太意外,他那一仗純粹就是大將把自己當作了前哨小軍官,然後被人伏擊滅掉了前哨,因此而連累得整個效順軍全面潰敗。總的來說,招致這一戰損失的原因主要是出在史彥超個人身上。

獐灣阻擊戰的人員傷亡和將領損失無疑要比現在這一戰沉重得多,但是當時馳援吳越本來就是應急之舉,南唐對吳越的攻擊是在運籌司的計劃之外,因此擬定的一切作戰方案都是草案,都是急就章,部隊的準備不足是一定的,從戰場全局到局部的寡不敵眾也是一定的,所以兩個指揮的全滅和兩個軍都指揮使的陣亡固然是震撼了一些,但是也不算很出人意料。

現在的這一戰遇挫可就不一樣了……

征伐嶺南的計劃,運籌司都不知道已經做了多久,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份預案,各種物資籌備和軍隊準備不可謂不充分,郭煒敲定的戰爭發起時機也不可謂不恰當,周邊的環境不可謂不好,全國給予嶺南道行營的支持不可謂不強力。

而且要緊的是,南漢軍的戰力比南唐軍大大不如,也就是和蜀軍差相仿佛,于是嶺南道行營的兩支陸路大軍一路進展順利也是和滅蜀的情況差不太多。

然而就在這種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下,在兩支陸路大軍勝利會師,對南漢在興王府之外的最後防線合力一擊的時候,卻偏偏遭遇了對手的迎頭一棒,結果不僅是一天之內的傷亡超過了一個指揮,還折進去一個刺史,這個打擊可就有點沉重了。

「我軍對馬逕敵軍的第一次攻擊,傷亡會如此慘重,還陣亡了郴州刺史,實在是因為本帥的輕敵。東西兩路大軍的勢如破竹,讓本帥大意了,忘記了番禺城是嶺南偽命的都城,其守軍應該會比其他州郡強上一線,也忘記了去提防那個慕容英武跑到嶺南可能會搞出來的火器,還讓幾個刺史親自帶隊沖擊,因此招致這等損失,是本帥之過,本帥會在戰後向陛下上章請罪……」

見帳中眾將都是悶聲不吭,曹彬只好自己來起這個頭了,開宗明義當然是要自擔戰敗責任的,誰讓他是此次南征的主帥呢?誰讓這次攻擊是他拍板定調的呢?

當然,曹彬的這些話也不是言不由衷,他在此時確實是真的感覺到了自己輕敵的危害——如果早想到守馬逕的南漢軍會比其他地方的要頑強,而且還會有頗為犀利的火器助陣,他又何至于匆匆地命令軍隊發起攻擊呢?至少也會等到大炮運上來之後,首先對南漢軍的山寨猛轟那麼幾輪,再考慮出動州郡兵填壕破寨吧?

就因為自己被前面的一帆風順沖昏了頭,以為接下來肯定還是會繼續這麼勢如破竹下去,只想著一下就把當面的敵軍沖垮,然後沖進番禺城去把南漢主給抓了,一舉結束這一場嶺南之戰,結果就被頑強起來的敵軍狠狠地抽了一下臉。

「咳……咳……此事卻是怪不得大帥,馬逕的敵軍敢于頑抗,還有如此犀利的火器,這是在場諸位都沒有想到的。」听到曹彬這麼往自己身上攬責任,白廷誨連忙插話,「我作為監軍,戰前也是一力主張速攻破開當面敵軍阻擋的,並沒有起到為大帥拾遺補缺的作用,這一番重大挫折,責任自然不是大帥一個人的。」

開玩笑,曹彬作為主帥承擔責任的確沒問題,這個挫折雖然算不上大敗仗,可終歸還是大軍進入嶺南之後受到的最大打擊,要說罪責也勉強夠得上,但是曹彬是什麼身份?他和陛下是什麼關系?他去請罪,行營的其他人怎麼辦?

「監軍說得不錯,我作為行營副都部署,同樣沒有起到為大帥輔弼的作用,初戰遇挫的責任怎能由大帥一人扛起?而且當面的南漢軍也證明是大軍進入嶺南之後遇到的最強敵軍,裝備也是在敵軍當中最好的,我軍驟然遭遇,有些小挫卻也難免。」

何繼筠緊接著白廷誨發言,首先也是把遇挫的責任給分攤了,不過他可不是白廷誨這種待在京師的環衛將軍,何繼筠是鎮守地方多年的宿將了,扯責任當然是戰後總結的必經程序,但是現在仗還沒有打完呢,要緊的是怎麼解決了當面的敵軍。

所以何繼筠只是在這方面附和著白廷誨略略一轉,接下來就如此說道︰「今日一戰也只能說是我軍遭遇挫折,卻算不得打了什麼不得了的敗仗了,我軍主力並沒有傷筋動骨的損傷,重整旗鼓再戰是明日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只是敵軍火器幾乎與我軍相當,若是沒有很好的戰法就貿然再戰,只怕是徒然增加士卒的傷亡,所以今日大帥召集眾將軍議,如何對付敵軍的火器才是需要計議的急務。」

「今日只是事起突然,兒郎們驟然遭遇敵軍的火銃和霹靂彈,這些向來都是俺們打向敵軍的,今日卻落到了自己頭上,所以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這才沒能一鼓作氣攻到敵軍寨前。」

王繼勛對白天的失利還是有些忿忿不平,自己親自帶隊,卻在敵軍的一輪打擊下就匆匆退回,他無疑是深以為恥的,曹彬越是把責任大包大攬待自己的身上,王繼勛就越是感覺到臉上發燒。

當然他也不是全然的嘴硬,對于怎麼打仗,王繼勛同樣是有一套的︰「怎麼對付敵軍的火器,那也不必再等到明日了,今晚就可以趁著新月不亮對敵寨發起夜襲。其實敵軍的火器雖然也頗為犀利,那準頭可比禁軍差得多了,夜暗之中敵軍的火銃更是根本就不會有準頭,只要我軍突入敵寨,只會仰仗火器的敵軍自然就會崩潰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