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正文 第二十一章 中路啟動

作者 ︰ 康保裔

「至于遼海行營麼……駐高麗禁軍行動迅猛,值得夸贊!五月初十就進抵了遼陽城下,遼海行營的西路大軍之後的順暢多半拜其所賜,遼國的東京道兵馬恐怕都被駐高麗禁軍嚇得龜縮于遼陽城內不敢援助各方,這才有西路的幾次輕松登陸奪城。[我搜小說網]遼海行營西路軍還須加緊步伐,盡快趕到遼陽城下與東路軍會合,僅靠駐高麗禁軍的萬余人馬是攻不下遼陽城的……」

郭煒評點完了河東北面行營的戰果,轉頭就開始評論起東邊的遼海行營,這一次北伐的初始方略是東西並進、中路蓄勢待發,現在西路的河東北面行營可謂全面開花,他對東路遼海行營的進展自然也會有所要求。

當然,兩邊的敵情、地勢都不太一樣,雖然遼國的東京道和西京道駐軍兵力差不太多,留守司與統軍司各負其責,這在他當年北伐幽薊的時候就體會到了遼國的南京道體制,而且遼海行營出兵也就是比河東北面行營早那麼一兩天的,但是河東北面行營的進展也只限于沿邊州縣不是?畢竟遼海行營現在已經有一支大軍抵達了遼陽城下,而河東北面行營卻尚未有任何軍隊進抵雲州城下。

說起來還是駐高麗禁軍的進軍速度太快了,從來遠寨到遼陽城五六百里的山林狹道,居然只用了十天時間就通過了,即使沿途的各色土蠻都相當合作,並且沒有遼軍駐守的城寨擋路,這樣的推進速度也是很不錯的了。

相反。遼海行營的西路盡管可以利用海洋,可以跨海進行跳躍式推進,但是他們卻需要先期在覺華島取得一個前沿據點,而且跳開的地方最終還是需要一個個慢慢打下來的。所以行動看起來比駐高麗禁軍慢一些其實是相當正常的。

這和遼國的西京道那邊可是頗為不同的,河東北面行營的各路大軍都是從陸路穿越山嶺北上,面臨的敵情大略相同,所以不管是騙城、迫降還是力克,最終的進展狀況卻相差不多。

像遼海行營的西路,盡管配屬的伏波旅部隊已經跨海登陸襲取了錦州,但是從渝關到錦州之間的數座堅城卻還需要一座座打下來,從盧龍軍通往遼國東京道的陸路方能暢通。∣我∣搜小|說網畢竟這個時代完全依賴海路保證一場持久爭奪戰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當然,在獲悉自己的後路被切斷之後,那些堅城內的守軍很可能斗志崩潰,這倒是在作戰計劃中有所考慮。不然也不會約束渝關方面的攻擊部隊緩進了。

不過這些問題都不算很大,遼海行營于五月十二日奪取遼水入海口附近的耀州,標志著遼水已經被周軍掌控,從錦州、耀州進軍遼陽的兩條路,雖然都處于遼國東京道的人口稠密區。如果取陸路的話,推進難度顯然高于駐高麗禁軍穿越的土蠻出沒的山林,但是走遼水卻可以輕松避開遼軍的重重阻截。

遼國的東京道幾乎就沒有什麼水軍!南邊蘇州關的巡查海船甚至都不如大多數的走私商船隊,耀州一開。遼水對于周軍來說就是暢通無阻,遼海行營的西路大軍三五天內必能與駐高麗禁軍在遼陽城下會師。

所以郭煒向遼海行營提出作戰目標並不苛刻。

自然。郭煒之所以會對遼海行營的西路進行特別督促,也是為了協調遼海行營與河東北面行營的進度。只有北伐的東西兩路協同並進,同時威脅到遼國的東京和西京,而中路大軍卻暫時引而不發,才能讓遼國中樞莫衷一是。

打下遼陽和雲州,同時佔領遼東半島、遼水流域的宜耕地和雲州一帶桑干河上游的農牧兩用地,這固然是此次北伐的最低目標,用東西兩邊的險情給遼主制造難題,讓其在未知的中路突擊與兩翼的實際威脅之間產生搖擺,利用遼國中樞在戰略判斷方面的遲疑削弱其戰場機動性的優勢,從而在幽州北面行營正式啟動之後實現真正的全面開花,卻也是這種部署的意圖所在。

「……一旦河東北面行營兵臨雲州城下,遼海行營聚兵遼陽,在遼主的援軍將出未出之際,幽州北面行營大軍即可從古北口、盧龍塞出關,讓遼主在三路兵鋒面前難以作出抉擇!」

郭煒拾起放在案頭的教鞭點了點沙盤,話語中充滿了自信,這麼多年的仗打下來,當初的穿越工程師、企業家對于戰爭已經有了相當的心得,盡管他還沒有自我膨脹到自以為用兵有如韓、白,但是有偵諜司、運籌司的輔弼,他相信在自己的主導下集思廣益出來的整體戰略不是現在的遼國能夠輕易化解的,慢說耶律休哥的職位還不高,耶律斜軫也沒有執掌全局,就算是遼軍現在已經由這兩個人統掌,郭煒都將絲毫不懼。

「嗯……遼軍若是出援遼陽、雲州,河東北面行營與遼海行營自可就地轉入防御,靜候敵軍前來決戰,這兩路大軍雖然兵力並不怎麼雄厚,與數倍遼軍展開陣戰應當還是不成問題的。至于後勤轉運,雲州距離雁門關不過三百里,且有山川遮護兩翼,河東北面行營防護起來困難不大,倒是不虞被遼軍輕騎遮斷;而遼海行營的糧道麼……主要都在海路與遼水,遼軍更是無從下手」

終于等到皇帝打住了話頭,王贊當即出聲應和,小吏出身的他早期任職過澶州馬步軍都虞候,現在又任職樞密使多年,對于軍事卻不是那麼陌生,雖然要他策劃什麼軍事行動不太現實,但是在有明確的作戰計劃參考的時候,簡單的形勢判斷還是難不住他的。

當然,作為在三司副使與河北諸州計度使等職司上有多年履歷的人,王贊關注的重點還是在後勤方面,對于具體的征戰,他就只能選擇充分相信皇帝和運籌司的部署以及前線將士的戰斗力了。

如果遼軍向東京道和西京道增援,雙方的會戰發生于雲州或者遼陽一帶,那麼在後勤上面王贊是不怎麼擔心的。

正如王贊自己說的那樣,河東北面行營奪取了朔州、應州和蔚州之後,會攻雲州的大軍糧道基本上就處于大軍的後方了,有桑干河、清涼山、雲中南山和龍首山屏蔽,遼軍想要繞過雲州南面的大軍去截斷糧道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在遼國的東京道方面,遼海行營的糧道主要依賴船運,遼軍可沒有什麼像樣的水軍,別說是去海上劫道了,就連封堵遼水都做不到。即使是作為輔助運輸線路的遼西走廊,只要周軍牢牢地把住北口錦州一帶,遼軍也不太可能翻越蒼莽的燕山將其截斷,畢竟遼軍輕騎再怎麼不需要後勤,也得有打草谷的地方,也得要走平坦的草原而不是山地。

遼軍真正有可能截斷的糧道,也就是駐高麗禁軍身後那五六百里的長白山林區,不過在周、遼兩國如此強弱分明的形勢下,當地的土蠻顯然很難選擇與遼軍合作,這一點從駐高麗禁軍只用了十天時間即穿越山林就可以看得出來。

王贊擔心的還是中路大軍將來的糧道,等到幽州北面行營從古北口和盧龍塞出動,兵鋒越過遼國的大定府之後,甚至會按照作戰計劃挺進臨潢府,河東北面行營與遼海行營卻不會與之齊頭並進,那時候中路大軍的糧道就將有上千里暴露在外,需要時刻謹防遼軍輕騎的突襲。

不過這樣的擔心在當初運籌司準備作戰計劃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提出來了,王贊只知道最後的作戰方案的確將這些因素考慮了進去,據信幽州北面行營的後續軍事行動不會被遼軍如此簡單的戰法限制住。

但是作戰計劃終究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真實的戰況會如何,那當然只能打著看了。不過王贊對禁軍的戰斗力和皇帝納諫與應變的能力有相當的信任,在他看來,即便將來對中路大軍糧道的護衛不能如意,皇帝應當還是有能力作出及時的應對的,以幽州北面行營的軍隊組成和兵力配置,以北京行營的就近距離,及時改弦更張大約也不至于遭致太大的損失。

「根據東西兩路最新反饋過來的遼軍情報……」韓微雖然已經升職軍咨部侍郎,他的工作重點卻仍然在下屬的偵諜司,「東京道的遼軍可以說基本無備,遼人沒有想到我軍會選擇那里下手。不過西京道各州縣這麼快易手,卻不是因為遼人無備,朔州、應州的契丹軍主力都已經在戰前向雲州方向聚攏,就連奉聖州的武定軍抵抗也並不是很堅決,顯見得耶律斜軫無心與我軍在邊地決戰。」

郭煒微微一笑︰「不在邊地決戰,那就在雲州決戰也是一樣!只是多出三百里的轉運而已,朕相信河東諸軍有這個能力。」

韓微雖然被郭煒打斷了話,卻還是不緊不慢地接了上來︰「只是臣以為,耶律斜軫也未必會選擇在雲州與我軍決戰,雲州敵軍或許只會稍事阻擋即像朔州等地那樣棄城而走,甚至遼主都不會向西京道派出援軍……」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就讓兩軍在臨潢府進行最後決戰吧!」(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