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十章 伏靈救子Ⅱ

作者 ︰ 孰不依

鬼母站穩身子,收起「乾坤鏡」,仔細端詳這蓬萊仙山。蓬萊仙山遠看雖無大異,近觀則山巒連天,主峰勢拔五岳,仿佛就要東南方向傾倒,煞是驚心。

鬼母只是略微打量了一番,便沿著青石階梯盤山而上。一路淥水蕩漾清猿悲啼,偶爾還听得半空之中天雞長鳴。鬼母隨千岩萬壑一路走去,耳邊隱約有淅瀝的雨聲,還夾著嗡嗡隆隆的輕雷,似霧似雨的感覺籠罩著仙山靈水。

鬼母身形飄忽,在濃密的山林中穿行,身上的衣服微微沾了濕氣。正在四處顧盼,沒有注意前方天空一個矮胖的仙人和兩個小童正朝自己疾飛而來。

「呔,何人大膽,擅闖蓬萊仙界?」一個小童指著鬼母大聲斥問。

鬼母听到斥喝之聲,回過神來。那矮胖的仙人已落在前方截斷去路,頤指氣使,頗有些無禮。鬼母心中有氣,便道︰「汝等何人,如此大呼小叫,不怕閃了舌頭?」

那小童正要發火,矮胖的仙人揮了揮手,止住小童。對鬼母道︰「吾乃蓬萊仙山的守護神海蟾子,這是我兩個小徒,出言不遜,多有得罪。敢問閣下來此,不知有何貴干?」

海蟾子料定來人必非尋常人物,希望先禮後兵,不叫人笑話蓬萊仙山缺了禮數。

鬼母向海蟾子拱拱手,本待直說,又有點遲疑。便道︰「久仰,久仰,老身來此,只是想討些仙藥替人治病,別無他意!」

海蟾子一听,「哦」了一聲,道︰「既如此,想必有上界的牒文吧?如有牒文,但憑取用,小神決不阻攔!」

「這……」鬼母何曾帶得什麼牒文,不免又有點想要動怒。那海蟾子見鬼母臉色驟變,知道鬼母是擅闖仙島,立即沉下臉來,道︰「沒有牒文,想要在蓬萊仙山取藥,只怕有些難了!」

鬼母終于忍耐不住,道︰「老身今日來此,定要取得伏靈。爾等膽敢阻攔,休怪老身無禮!」

海蟾子仰天哈哈一笑,道︰「閣下以為蓬萊仙山什麼地方,想來就來,想取就取?數百年來,還不曾有誰擅取伏靈離開仙山!」

海蟾子右手一晃,頓時多了一柄沉重的銅錘。「想要挖走伏靈,先看這柄銅錘答不答應吧!」

鬼母看看今日難免一戰,意隨心動,手中那一盞照夜燈的光芒徒然一漲。「照夜燈」月兌離鬼母之手隨即飛上半空。

「照夜燈」的光亮不斷加強,慢慢變成數尺大小燃燒著的熾熱火球,在鬼母面前飄移不定!

海蟾子的兩個徒弟耐不住性子,祭出手中的玉如意和拂塵,朝「照夜燈」撞過來。兩人以為只要一踫,火球就會象汽泡一樣破滅。

那知火球似乎十分堅硬,玉如意踫到火球那層外殼,法力被破竟被反彈回來。童子大驚,趕緊接住,一旦掉在地上只怕會摔得粉碎!

拂塵的境況就更差,那名童子本以為經過數百年修煉,拂塵已經水火不浸,拂塵上的金絲根根如刺,刺破火球薄薄的火圈應該不難。誰知剛接觸到火球,就發出的聲音。那童子嚇了一跳,知道要糟,趕緊招回拂塵,定楮一看,已經有幾十根金絲被燒成焦黑的灰卷!

海蟾子見那「照夜燈」有些邪乎,便避開正面,大喝一聲「看招!」從側面將銅錘全力拋將過來。

那銅錘來勢十分凶猛,破空之聲尖厲無匹,避開「照夜燈」直撲鬼母。

鬼母似乎來不及將火球移過來阻攔銅錘,兩個童子心中一喜,以為此擊必定得手。

那知鬼母不慌不亂,模出「乾坤鏡」朝銅錘一照,射出一道強烈的光束。那銅錘經此強光照射,在空中頓了頓,居然不听海蟾子的召喚,突然轉向,朝著海蟾子如奔雷一般飛來!

海蟾子預料未及,大吃一驚,慌亂之中趕緊側身閃避,銅錘從耳梢呼嘯而過,打在身後的山壁上,頓時碎石橫飛,火星四濺!

「真險!」海蟾子驚出一身冷汗!

海蟾子望著那面「乾坤鏡」,突然想起點什麼,朝鬼母做了一個停戰的手勢。道︰「此鏡必是白帝的‘乾坤鏡’,用于防御如金剛護體,用于進攻可反射天地之力。只是此鏡何以在閣下手中,閣下莫非是白帝宮的人?」

鬼母聞言,緩了緩傾注在「照夜燈」上的法力。道︰「不愧是海蟾子,果然識貨。白帝與老身乃結發夫妻,老身持有白帝之物有甚奇怪!」

海蟾子听了鬼母的話,向後退了一步,招呼兩個童子過來。道︰「算了,算了,她是白帝宮的人,法力高強,我們奈何不了她。再說嘛,听說白帝遭了殃、受了傷,兒子又莫明其妙地被人砍成十來段。為了這個,我們也得放過她,走!」

海蟾子這番話或許是無心,但鬼母听在耳中,卻象在傷口上撒了把鹽,心里恨得直癢癢。「這海蟾子分明把老身當成一個婦道人家且家境悲慘才可憐我,我鬼母何等人,竟落得靠別人憐憫才能成事,豈有此理!」正待與海蟾子發狠,海蟾子幾人已飛得遠了!

話說鬼母在海邊如驚鴻一現,引得秦兵如臨大敵,封鎖了周圍所有路口和制高點。張良、滄海君想要依托山壁偷襲秦軍大營的計劃自然也泡了湯。兩人悻悻然回到酒館喝悶酒。滄海君粗聲道︰「娘的,這些日子白忙了,如今山頭也上不去了,大帳被圍得鐵桶似的,蒼蠅都飛不進去!這該如何是好?」

張良呷了口茶,緩緩道︰「如今之計,只能在他們回程上想辦法。我知道在博浪沙這個地方有一處險要的地形,我們可以在那里設伏,再給他們來一下子!」滄海君頗感沮喪,不過還是很听張良的話,道︰「哼,反正你張公子鬼點子多,老夫听你的,再趕到那勞什子的博浪沙去吧!」

鬼母提著「照夜燈」在蓬萊仙山大片松林之間反復探看,終于在一顆鐵干蒼鱗、葛蘿披拂的古松面前停下來。

根據以前白帝和西門君惠的說法,「伏靈」必生于免絲之下,兔絲往往依附于蒼松之上。只要找到那些軀干高聳直沖雲霄的蒼松,就有可能找到伏靈。

「這顆古松上纏繞的葛蘿或許就是免絲!」鬼母一邊想一邊將「照夜燈」支在樹下。伏靈不喜燈光,如果樹下有伏靈,必定會啟動靈力吹熄燈光。只要燈光有上述反應,那麼地下也多半就有伏靈。

鬼母小心翼翼地將免絲挑去,拿「照夜燈」映照著古松,看看有什麼反應。不想等了許久,「照夜燈」仍然燭光閃爍,沒有一丁點要熄滅的跡象!

鬼母不禁有點泄氣,想著忙了一整天,並沒有找到伏靈,還被海蟾子平白無故地奚落一頓,心里極為不快。鬼母呆呆地坐著,因為這些日子一直勞頓不堪,不覺打了幾個呵欠,慢慢瞌睡過去。

過了幾個時辰,鬼母悠悠醒來,一看天已大亮,以為白過了一天,嘆了口氣。

「今天再到別處踫踫運氣吧!」鬼母轉身去取掛在樹枝上的「照夜燈」,剛轉身便突然停住了︰「‘照夜燈’熄了?什麼時候熄的?」

鬼母先是一怔,繼而心中一喜︰「莫非這古松之下真有伏靈?」

鬼母趕緊掏出隨身包袱中攜帶的一根數丈長的布幔,將樹下一兩丈內的地方圍起來。又取出一把小鐵 ,一點點地挖掉地上的浮土。

地下的土坑越挖越深,已經挖了四尺多深,還是沒有見到任何東西。

鬼母剛開始很興奮,越挖越是心慌。以前曾听白帝講過,伏靈一般在地下四五尺的地方,怎麼挖了這麼久還沒有見到伏靈?

鬼母有些泄氣,坐下來歇了歇。鬼母倚著蒼松坐了一會,起身想另尋一個地方再挖。剛抬腿又心有不甘地停了下來。「照夜燈」既然熄滅,這顆蒼松就應了伏靈的預兆,如此放棄是不是太草率了?

「不行,不能放棄!」鬼母又重新拾起鐵 繼續往下挖,滿頭大汗挖到快七尺深的時候,鬼母眼前一亮︰坑底出現一片奇異的亮光,穿破土層透射出來!

鬼母心里一緊,擦了擦汗小心打量,圍著一圈再挖,將周圍的土慢慢清理掉,一只很象飛鳥模樣的紫青色東西暴露出來!

「這就是伏靈!」鬼母對伏靈有一個大致的印象,所以一見便知。鬼母趕緊用微微顫抖的雙手將伏靈捧起來!想著兒子或許有救了,眼淚又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武縣城外三十里處的博浪沙形勢險惡,起伏延綿的丘陵蔓草叢生,長滿參天古木,間雜著一人多高的灌木叢。通往咸陽的直道則必須從兩邊削壁的山谷中通過。

張良帶著滄海君,早在山邊的一塊孤懸的奇石旁等候著秦始皇車駕。這孤懸奇石上滿布蔓草和灌木,山壁陡如刀削,秦軍想要追捕也很難攀上山頭。上次在東海之濱,之所以選在半夜而不是白天下手,主要是畏懼秦軍搜索追捕,這次在博浪沙則無此顧慮。

這里的確是一處埋伏狙擊的好地方,居高臨下,視界廣闊,一擊得手,便可從容而退。

秦始皇人馬即使想上山搜索追捕,也要繞上一大圈路。何況兩個人一逃進原始森林,就像丟進草叢的兩根針,就算秦始皇有千軍萬馬,想找也無從找起。

秦始皇東海之巡,只踫到仙人回山,未踫到仙人出山,有些懊惱。等了幾日,不得不撥營返回。

這日到了武縣博浪沙,三千前衛虎賁軍先過峽首,四周嚴密警戒。六百名執戟佩劍的郎中緊緊相隨,前後左右擁衛著六部款式一樣的車。後面再跟著三十部車,分乘從巡的文武大臣。

等到秦始皇的車駕和護衛軍已經進了谷口,滄海君才想起一個要命的問題。「咦,這中間的六部車都一個樣,我該投擲哪一部?」

滄海君一手提著追魂奪命錐,另一只手提著錐尾的鐵鏈,突然向張良發問。張良前些日子只琢磨著該如何砸毀海邊那座大帳,卻沒想車的事,到了眼前才發現沒有考慮周全。

張良一想,壞了,大概秦始皇在海邊發現了異常,所以布下了**陣,又多出來了幾部車。現在要區分秦始皇在哪輛車上已經來不及了,怎麼辦?

張良不愧是智謀之士,腦筋一轉,當機立斷,道︰「等會車過的時候,你注意插有黑色旗幟,上繡龍旗的就是。」張良以為秦始皇出巡,車上必定會插有龍旗,只要朝有龍旗的車子投擲鐵錐,必可一擊得手!于是便這樣回答滄海君。

「好!」滄海君對張良自然言听計從,伏在一旁專心關注緩緩接近的車隊。滄海君雖然穿寬袍扎厚帶,仍看得出他渾身的肌肉隆起,早已蓄積全身之力,只待奮力一擲。

前導郎中過去,六部車經過他們腳下。滄海君瞧準那輛插有龍旗的車,運起全身力氣,揮動鐵錐,在日正當中的陽光下劃出了幾道光圈,然後對準目標松手投出,去勢之疾和力道之大令人驚駭。

一百二十多斤的大鐵椎呼嘯而去,發出尖厲的破空之聲,以泰山壓頂之勢,向插有龍旗的那部車猛擊而下!

大道兩旁的虎賁衛士還沒有弄清凌空飛來的是何物,鐵椎便轟然一聲擊破大車頂蓋,隨之是一聲淒厲的慘叫!鐵錐不偏不倚砸中車,整個車廂砸得四分五裂,駕車的六匹黑色駿馬受到驚嚇,人立長嘶。

郎中令及眾郎中反應極快,立即高呼︰「有刺客!」眾人縱馬執戟,不理睬被砸毀的車輛,反將第三部車團團圍住。

張良雖然聰明,秦始皇卻也不傻。秦始皇料定自己仇家太多,早有防備,自己坐的車偏偏不掛龍旗,故意布下疑陣讓別人難以獲知機密。

只有這時,張良發現眾人團團圍住第三輛車時,這才清楚秦始皇並沒有乘坐帶有龍旗的車輛。張良呆立,很是遺憾。滄海君則捶胸頓足,恨自己沒有多帶一具鐵錐來!

正在他們懊惱之際,護衛秦始皇的虎賁軍弓弩手已經箭矢齊發,向孤懸奇石及後方樹林草叢等凡是有可能藏人的地方飛射而來。成千上萬的弩箭朝山上亂射,像漫天遍野飛來的蝗蟲,咻咻聲不斷,令人頭皮發麻。

令張良未曾預想的是,尋常兵士雖然無法輕易登上這道山壁,但秦始皇的四大侍衛卻不受此限!

那秦宮四大侍衛已被秦始皇秘密調至虎賁軍中,四人在秦始皇車駕旁邊等了一會,感到已沒有什麼威脅,便猛然騰身而起,朝幾百米高的山壁疾飛而上!

張良、滄海君見這四人如大鳥一樣凌空飛來,慌了手腳。滄海君縱有一身神力,自忖與四大侍衛相比絕無勝算。張良更是手無縛雞之力,只得嘆了一聲︰「咳,看來今日要命喪于此了,可恨沒能宰了秦始皇這暴君!」張良閉上眼,等著四大侍衛痛快地來一刀!

就在張良絕望之際,在博浪沙上空卻有一位道者經過。這道者身穿一件破舊的單衣,顯得十分襤褸,腰間掛著一個裝酒的紅漆大葫蘆,與道者的身材相比顯得不成比例。這道者不是別人,卻是大名鼎鼎的赤松子!

如果只是尋常人在此爭斗,赤松子未必有興趣停下來看一眼。但那四大侍衛均非平庸之輩,那股劍氣和道家仙氣讓赤松子愣了一下︰「這四人法力極強,他們要對付誰?」

赤松子定楮細

看,這才注意到山壁上的一老一少,特別是那個顯得文弱的年輕人,讓赤松子一愣。「這小子一介書生敢對秦始皇行刺,還真有點膽量!」赤松子念及此處,突發善念,便念動咒語,從千里之外瞬間搬來一幕幻境,擋在張良與滄海君面前!

那四大侍衛上了山壁一看,卻沒有一個人影。「剛才還在的兩個人到那里去了?」四人感到十分奇怪,難道從眼皮底下溜了?

秦宮四大侍衛只好分頭搜查,搜來搜去,在山壁上發現了滄海君事先挖的一道藏身坑洞。這坑洞直通後山樹林下的山谷,刺客難道就從這里跑了?

四大侍衛有些納悶,「這刺客不簡單啊,這麼快從我們眼皮底下鑽洞跑了!」

四大侍衛抓不到刺客,只得飛下山壁走了。

秦始皇車隊緩緩啟程離去。張良算是松了一口氣。不過,張良、滄海君比四大侍衛更感詫異︰「那四大侍衛在我們身邊轉來轉去,好象就是沒有看見我們,這是怎麼回事?」

張良沒想到竟然這樣逃得性命,連嘆︰「僥幸,僥幸!」

張良、滄海君等秦軍大隊離開過後好一陣子,才敢偷偷地鑽出草叢,慢慢下山去。

多年來,張良苦心積慮,顛沛流離,飽受風霜雨雪之苦,一心只為報仇復韓大業。沒想到上次在瑯玡郡刺秦未成,今日又在博浪沙失手,心中痛恨不已。

張良滿以為自己才華橫溢,沒想到還是應了一句俗話︰文章不能鍋里煮,百無一用是書生!

張良苟活至今,全靠胸中一腔悲憤和浩然正氣支撐,如今功敗垂成,懊惱不已。加上驚懼心蕩,喪魂落魄,此刻一並爆發出來,身體如何能吃得消?回到落腳的客店,隨即急火攻心,寒熱並發,生起病來。

滄海君只是個大老粗,遇到這種事只好跺腳,不知如何是好!

「砰砰砰」門外有人敲門,張良與滄海君都有些緊張。博浪沙刺秦之後,兩人有如驚弓之鳥,擔心遭到秦宮那令人恐懼的四大侍衛聯手追捕。滄海君朝張良「噓」了一聲,從門縫觀察了一下,然後才向張良示意,「好象不是秦宮的人!」

滄海君打開門,門外站著一個衣衫襤褸、掛著大葫蘆的道長,原來是赤松子。

赤松子也不等招呼,大大咧咧地進了屋,帶著幾絲詭異的笑容對張良道︰「你這小子膽子不小啊!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還敢干點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張良、滄海君一听,唰地變了臉色。赤松子朝兩人看看,「嗯」了一聲,「怎麼,還知道緊張害怕啊?」張良鎮定了一下心神,道︰「道長,您老人家是?」

「哦,老夫是赤松子!沒听說過?你們藏在草叢中間,以為老夫不知道你們干了什麼?」

張良一听,趕緊從床上滾下來,叩拜道︰「老神仙,今天一定是您老救了我們吧?」

赤松子不客氣地端起案上的水碗喝了一口,道︰「知道就好,知道就好!」頓了頓,又道︰「連一口水也不請我老人家喝,這就是待客之道?」滄海君忙過來陪笑,道︰「老神仙,您快駭死我們了!哪有心思倒水啊!來,俺給您老添口水!」

張良心知赤松子為今日自己的舉動好奇,便也不隱瞞,一五一十地向赤松子道明原委。赤松子大感興趣,听得津津有味。末了,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赤松子朝張良臉上看了看,連比帶畫,「喲,小伙子,氣色不太好啊!老夫給你開點藥吧!」張良見赤松子發話,心知赤松子必有良方,慌忙謝過。

赤松子從懷中掏了半天,掏出一顆藥丸,道︰「這藥丸叫水玉散,治你這小伙子的病正好對癥,包管一顆見效!」張良自然相信,千恩萬謝收下藥丸。

赤松子去後,張良想著人生如寄,恨無所成,突然感覺萬事皆空,心灰意冷,喟然長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