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六十七章 邪神無支祁Ⅰ

作者 ︰ 孰不依

四象**陣是以四方神獸為主體,以天、地、東、南、西、北這六維為依托,天地合而為一的一種強大陣法。這種陣法起于九幽之下,凝聚了諸神之力。有了這麼一道陣法,守住昆陽城應當不在話下。

但淨瓶師太似乎並不特別樂觀,找到麻姑祖師道︰「盡管明日就可以啟用四象**陣,威力比《降魔座》強大得多。不過,我有一個預感,九重門多半還會耍出什麼花招來,所以《降魔座》不可輕易撤除。」

麻姑點頭,道︰「瓶兒慮事慎密,說得有理。既然《降魔座》不撤除,那就只能從玄空大師和太極玄毅真人兩人之中找一個去鎮守法壇,維系四象**陣。他們兩人之中,靖雲觀的張觀主以符篆見長,可以請他主持法壇。玄空大師還是與我們一道堅守千葉蓮台為好。」

淨瓶師太一邊听一邊思索,道︰「就如娘親所言,瓶兒去找玄空大師和張觀主商議,我想張觀主會答應主持法壇的事,應當不會有什麼問題。」

淨瓶師太、「瘦佛」玄空與太極玄毅真人張良,以及留守昆陽的將領王鳳、王常、鄧晨、王霸、傅俊、任光等人,齊聚大帳中商議一番,決心連夜在城中的高丘上築法壇。

鄧晨帶數百兵士負責搭建法壇,連夜突擊,明早完工,以備急用。

張良則與弟子們更衣齋戒,書寫符,以供《天心**》運用。淨瓶師太與佛桑香界弟子抓緊休整,養精蓄銳,明日仍以《降魔座》抗擊《九軍玄冥陣》,防止九重門從天而入。

「瘦佛」玄空與十方大普門禪寺的其他弟子仍舊負責接應和護衛千葉蓮台,牽制、分散九重門眾人的攻擊。

留守的將領也按分工各自負責城門防衛,相互之間也交流和提醒了一番,眾人均感切不可掉以輕心。諸事安排停當,各人自去籌備。

王邑數十萬大軍圍困昆陽城,其實只有三五萬人馬竭力攻城,久攻不下,自然松馳了軍心。一些郡國兵士無所事事,加之天氣炎熱,疫病開始蔓延,士氣逐漸低落。

莊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到帳中面見王邑、王尋,道︰「兵法曰‘歸師勿遏,圍城為之闕’。我們何不按兵法用計,把昆陽這些人放出去?讓守軍突圍,一方面便于在野戰中殲滅之,另一方面也讓其傳播失敗的消息,震懾宛城漢軍主力,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王尋卻被劉秀的戲言所惱,著了魔一般,定要以自己的三萬兵馬血洗昆陽,見莊尤建議棄昆陽奔宛城,心中不快,嚷嚷道︰「我軍兵多糧足,佔據絕對優勢地位,不必如此謹慎!」

王邑因為奉了王莽密旨,定要先屠昆陽再往宛城,所以也沉默不語。莊尤見兩名主帥都不贊同自己的看法,又道︰「既然兩位大人不願放守軍突圍,定要血洗昆陽,為何不趁天氣炎熱,用火箭突擊昆陽城南,燒掉城內的糧草輜重,讓昆陽守軍不戰自潰?」

王尋听了莊尤的話,臉色一沉,「如何攻城,不勞莊大人指教!」對莊尤的話不理不睬。莊尤長嘆一聲,只得出帳而去。

王尋之所以不肯火攻昆陽,其實有自己的私心。王尋早就听說昆陽城南臨水的地方,有不少朝廷豪富私建有大宅、暗藏有財寶,王尋垂涎已久,奪下昆陽後想據為已有,怕火攻毀了這些宅子,所以下令不得往昆陽城南發射火箭。莊尤心性耿直,哪里表明王尋的心思。

莊尤出帳後,夜空中突然刮起自下向上吹的扶搖風,轉眼又變成自上向下吹的焚輪風,繼而有流星起于西北,或如甕,或如斗,貫北極,小者不可勝數,天星盡搖,流星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

莊尤望見這一幕,突然想起卦書曰「營頭之所墜,其下覆軍殺將,血流千里」,猛然吃了一驚,訝然道︰「這分明是不祥之兆!」

莊尤停了腳,心頭升起一種莫名的悲愴,「莫非真如離開長安時听到的《易水送別》一般,壯士一去不復還?」

天亮之後,昆陽城內高丘之上,已壘就一座法壇。

張良在登上法壇作法之前,以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藥沐浴,洗淨身體,滌盡垢膩。而後登上法壇,先端了一碗清水,口中念念有詞,彈指將水灑在法壇四角。一切準備就緒,張良突然將袖子一抖,一道令牌「叭」的一聲拍在案上!

張良眼楮微閉,不動聲色,依照《天心**》,開始誦詠咒語!

道教的手印稱「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無論掐訣、念咒、畫符,道家常用的無非是「吹」、「呵」、「噓」、「」、「呼」、「嘻」這六字訣,但張良今日表現卻異乎尋常。

張良手持長劍,披著散發,踏星布斗,走著八卦罡步繞場而行,走得不疾不速,好似閑庭信步一般。但不知為何,張良不疾不速的步子竟然能夠帶起團團旋風,將天上雲層都裹住了,在他頭頂久久不散,便如一面白毛大旗凌空飛舞。

冬夏時序似乎完全顛倒,肅殺之氣從空廓蒼穹中落下,匯寒風之凜冽,令人辣然驚悸!

側立張良身邊的葉高似乎听得師父低聲念誦法咒︰

「五雷神水到宮,東方煞神退東方,

南方煞神退南方,西方煞神退西方,

北方煞神退北方,五方煞神歸中央,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天罡地煞諸神回避,七七四十九天各回原地。」

張良念誦的正是「四象**陣」的法訣,四象**陣隨之啟動。

片刻之後,天地四方開始出現異樣光芒!

火珠山深處,瀟瀟不歇的風雷之中,忽地傳來一聲如虎嘯龍吟的巨響!瞬間,天空中勁風四揚,雲氣蒸騰,一層層一幕幕如咆哮奔流的波浪,當真是天地為之變色。

就在眾人驚愕的注視之下,在那個遠方的黑暗深處,忽地騰起一道璀璨耀眼的金色光芒,逐漸明亮,逐漸粗大,到後面化做無比巨大的金色光柱。轟鳴聲中,光柱直沖上天,刺入雲層之中,剎那間將天上地下照的明亮無比,到處都是金色光芒!

眾人紛紛昂首觀望,只見金色光柱越來越是炫目耀眼,到最後幾乎不可逼視。天際風雲翻涌更是激烈洶涌,圍繞著金色光柱急速旋轉不已,形成了一個被金色光芒照的透亮的巨大漩渦。

許久之後,這個突然出現的金色光柱才緩緩停歇了下來,隨即迅速減弱,來的突然,去的也快。只不過一會工夫,剛才還驚天動地、叱吒風雲的景象已經如長鯨吸水一般收回到黑暗之中。

耀眼的光彩過後,眾人的眼楮一時適應不過來,感覺卻是比剛才更深邃的黑暗降臨了大地。

過了片刻,亮光又起。只見九天之上,突然緩緩出現了一大片橙紅色彩,幾達數十丈方圓,籠罩在火珠山山頂之上,竟然將陽光都遮擋了大半!

隨後,天際仿佛傳來了一聲鳳鳴一般的清嘯。那片雲彩遮天蔽日一般落了下來,眾人這才看清,原來那竟是一只周身披著橙紅羽毛的奇大之鳥,展翅而飛,盤旋空中!

「神獸朱雀!」眾人都驚呼一聲,喜道︰「四大神獸的朱雀從火珠山現身了!」

就在朱雀現身的同時,西面的伏牛山也似乎有咆哮聲越來越響,赫然只見一只身軀巨大、全身純白的巨虎從煙塵中躍然而出,悄然騰于雲空,被巨毋霸囚于營中的獅豹虎象與之相比,簡單微不足道!

那些被囚的獅豹虎象見到天際的異常變幻,忽然都昂首哀叫,各種刺耳聲音夾雜在一起,混合著野獸腥氣和風中隱約的血味,讓人毛骨悚然。

白虎此刻四蹄騰飛,從遠遠的漫天煙塵中沖了過來,張牙舞爪激起陣陣狂飆,似乎還帶著金屬一般的鏗鏘之聲!

從遠處望去,這只白色猛虎額頭上的「王」字隱然可見,看似與尋常猛虎相同,但其身軀不知比普通猛虎大了多少倍,身軀足有五、六丈高,往那座城池前一站,虎背就已經都夠與城池上方平齊!

近觀這頭神獸,形態更為清晰,一身白色花紋,全身上下更無一根雜色毛發;虎口數根白須,宛如銀刺,猛一張嘴,露出森森獠牙;虎尾揮舞之間,卷得沙飛石走;虎爪往地上一按,立即騰起一片煙塵。西方白虎一舉一動,都將百獸之王的威猛神態襯得一覽無余。

大澤之中,又有紫雲從湖面上涌出來,彌漫了幾百步的地方。

眾人向周圍巡視,忽然望見湖面上浮現一只巨獸,看似巨大烏龜,身子大過車輪數倍,頭長丈余,正探出頭來向四處觀看,好像在察看傾听什麼。

那巨龜的牙齒像林立的劍戟,眼楮閃著電光,吼叫聲類似夔牛,低沉悠遠,回響在大澤之上。

細看巨龜,果然是數千年的靈龜,身上居然有五種顏色,額上還有兩塊骨頭突起,象角一樣堅硬。或許是因為剛從大澤中鑽出來,身上還沾滿了浮萍和水藻。

靈龜的頷下似乎印有文字,全是遠古文字。傳說那是大禹用青泥封的印記,記載著九州的山山水水,當然還有為數不少的靈符古篆。

靈龜月復部和背部的甲殼上則全都是奇特的蝌蚪文,據說記載了天地開闢以來玉皇大帝命令記下來的九天歷法,以及記述玉帝功德的銘文,那龜甲上的歷法全部是用朱筆寫就,所以看過去巨龜身上青色、白色、紅色等各種顏色斑斕參差,十分壯觀。

更為奇特的是,玄龜四只腳還各踩一只小龜,好象是小龜抬著玄龜朝前游走。在玄龜背後,還有一百多只小黃龜跟在它的後邊爬上岸來。

大澤之中那條蒼龍也似乎要躍出湖面。

首先是一只鱗片密布掌背肥厚的巨爪凸出水面,而後整條蒼龍瞬間便飛舞在大澤之上。

蒼龍的鱗片從月復部到脊背,由小而薄變得大而厚,顏色由淡青色到暗青色,圓不圓方不方,隱約透出一圈圈細細的暗紅色

紋理,一雙直直的犄角像兩根青銅柱,直刺灰暗的蒼穹。

蒼龍躍出大澤卷起數十丈的水柱,片刻之後折下,轟然如銀河倒瀉!

三百里大澤,在飛騰的蒼龍眼中,或許只是一罐水、一片雲。三百里蘆花凝蒼煙,雲集曠野氣洶洶。海龍、海馬、海豬、海鹿、海犀等海獸,也跟隨蒼龍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卷起千軍萬馬般的磅礡氣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