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全國到處都在認真學習**思想,背誦**語錄,並能夠做到活學活用,貫徹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鳳凰山下的令家村更是這樣。有一天下午一個老太太到村里的小賣部去買鹽,售貨員劉妮說道︰「抓革命」,老太太說︰「我稱鹽。」
劉妮說︰「大娘,我知道你老想要來買鹽,可是你得把語錄背完。我說‘抓革命’,你就得說‘促生產’,這樣我才能賣給你鹽,這是規定。」
接著劉妮說道︰「大娘,你要是記好了咱再來一遍?」
「記好了姑娘,為了吃鹽我也得記好了。」老太太說道。
這不人家劉妮又說了「抓革命」,老太太急忙說道︰「我生產。」
「大娘,你老這麼大年紀了,你還生產啥呀?對不起這鹽我不能賣給你,你還是回去讓令狐大爺來買吧。」劉妮也沒有辦法了,這是規定。就這樣老太太也沒買成鹽,最終還是老伴令狐到小賣部把鹽買回去了。
按說呢你老太太來到小賣部,人家售貨員說「抓革命」,你老太太就得回答「促生產」,售貨員再問「你干啥」?你老太太才能說,「我稱鹽」。
這不是難為人嗎?就這樣村里好多老太太到小賣部,售貨員說「抓革命」,這些老太太們就只會說「我稱鹽」,結果售貨員就是不賣給她鹽。
說村里有一個年輕人叫令良,性格孤傲,平時對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從不和別人來往,就連他的本家大爺令狐成天在村里修路,天天打照面他也懶得理他。你說他的大爺令狐能不生氣嗎?不生氣才怪呢!
說起來在農村都是莊里鄉親的,誰能用不著誰呀?你令良這樣的性格那還行嗎?在村里能吃得開嗎?幸虧莊戶人家樸實,再說大家從小看著他長起來的,都了解他的性格,就是那麼個脾氣,也就不和他一般見識了,由著他去吧。
話說有一次令良從外邊買了一小車煤炭用推車推著往家走,天剛下過小雨,路很滑,他走到村莊下面,怎麼也推不上去了,犯難了。平時他是從不求人的,這次這路上就只有他大爺令狐一個人在修路,前後再也不見人影。眼看著天快黑了,還要下的樣子,這可把他急壞了,他只好破例硬著頭皮求他大爺了,你看他來到他大爺跟前︰「同志,您為人民服務,幫我把小車拉上去吧。」
他大爺令狐瞟了他一眼,心想,平時見了我連句人話都不說,認為我沒有用了,就是路邊的一塊石頭,推小車歇一歇的時候還能墊一下車 轆呢。想到這他回敬道︰「同志,你還是愚公移山自己拱吧!」
說完,令狐扛起鐵杴,頭也不回的走了。也難怪他的大爺令狐不擺他呢,你就是性格再古怪再背什麼語錄,可是最起碼的人之常情你還是應該有的吧?主動向長輩問聲好打個招呼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