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第十三個步兵師
十五日晚的討論沒有得到任何結論。穩定,)
魏拯民、楊靖宇、周保中、趙尚志四人仍是堅持執行中央的命令,但葉磊、劉松江、白燕紅、李青四人則反對這樣去做。雙方誰都不能說服誰。
如果非要把這些人分成兩個部分,那只能分為地方派和中央派兩個部分。中央派極力堅持執行中央的指示,而地方派則極力反對。
中央派主要集中在省委和總司令部等領導機構方面,如果說有他們的支持者,那高級干部方面可能會有很多人支持他們的意見。這部分人大都是從關內派到東北來工作,或是有在關內學習、工作過的人,其知識水平比較高,大都上過各級學校。
而地方派則在基層方面肯定會有很多支持者。畢竟,抗聯的大部分戰士還都是東北人。就算他們也是從山東、河北等地闖關東才到了東北,但已經把家安在大東北的他們,已經是東北人無疑。
這些人都是地方出身,基本沒有離開過東北。相對而言,他們的知識水平較差,大多數人是沒有經過學校的學習。
如果說還有一派的話,那就是朝鮮派了。雖然在這個軍事委員會中沒有朝鮮族人,但在省委和抗聯總司令部方面則不缺朝鮮人。而在下邊,朝鮮人的數量更是不少。這部分人,因以民族為派系,其目標也是為了獨立,是有比較明確目標的一個團體。其實力不容小視。
當然還有一派,那就是偽軍出身的一派。這部分人數不少,但因其組成,更靠向于地方派。
如果還要分,那還得分是哪個方面出身。但繼續這樣分下去的意義並不是很大。至少在這個層面上,軍事委員會可不會允許他們用這種方式進行爭論。哪路軍出身也好,現在都是在抗聯的指揮之下。
人多,事就多。人多的地方就要分群。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必然的事情,還是必須要面對,必須要解決的事情。
決定腦袋。在什麼位置上就得考慮什麼樣的問題。
當抗聯合並,再組建東北局之後,這兩個大領導機構自然而然變成了一個矛盾和沖突不斷積聚的地方。很多問題在這個層面上都要踫到。
鐵血隊的時候,其實沒多少事情。解決好吃飯問題,就能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贏話費,)
到了十二軍時期,很多問題開始出現,一路軍出身、偽軍出身、鐵血隊出身的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路線沖突。
到了四路軍的時候,因為時間短,又大都把精力集中到對敵作戰上,所以並沒有發生很多麻煩的事情。具體情況跟十二軍的時候差不多。
而現在已經是抗聯階段,葉磊也算是整個抗聯的領導人之一。到了這個位置上,所踫到的問題就更加多樣化,而現在踫到的這種認識差異就是其主要問題之一。
說白了就是利益之爭。
有人說,在大利益面前,應該放棄小利益。
那到底什麼叫大,什麼較小?
整體利益更大
怎麼個**?大在哪里?大到都可以放棄小群利益的程度?
為了讓關內的戰事盡快停下來,就要把東北往火坑里推這算哪門子道理?
在葉磊看來,事情完全沒有這麼簡單。
就算抗聯能在東北繼續鬧下去,繼續堅持下去,那關內就真的安定下來?能積攢實力反攻東北?
笑話要不是小鬼子進入了關內,哪來的什麼合作?又哪來的共同抗日?
別說是共同抗日,他們之間就不曾打過?那已經發生或是即將發生的皖南事變又是怎麼回事?
若小鬼子真被東北抗聯給拉回了東北,這關內還真不知道變成什麼情況
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麼理想,當要試圖獲得更大利益的時候,所踫到的麻煩就會更大。
葉磊目前所面臨的情況就是這樣。
為什麼寧可放下手中的權力也要統一指揮機構?為什麼把那個秘密告訴其他人?
不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嗎?
既然有所求,那就要面對更多的問題才行。而這次的這件事情,也許僅僅是個開始而已。說不定以後會有更多類似的事情。
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是雙贏的辦法。這話說得沒錯。
有個妥協的過程,各種決定的產生,會變得更加柔和,會盡可能滿足更多數人員的利益需求。
但這樣的妥協也不是沒有任何代價。有些時候,其代價更是讓人痛心不已。
現在葉磊都有些重新考慮抗聯整編的問題來。他的這個決定到底正不正確?他真有必要這麼去做嗎?
雖然明明知道這肯定是好事情,但隨後所踫到的問題,卻讓葉磊感到有些後悔。
早知如此被動,早知如此縮手縮腳,何必當初呢。
這樣的後悔不是沒有過,但那些都是一閃而過的想法。就是現在,葉磊也不是這麼考慮問題。
這整編的事情肯定是個好事情,問題在與整編之後應該怎麼辦?應該怎樣把各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又該怎樣互相彌補對方的弱點?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始終都會存在。中央派的人肯定是站在整體上考慮這個問題,而地方派則會在自己角度上考慮問題,朝鮮派的立場就更加明確。而偽軍一系則因其背景不得不依靠一個派系。誰能保證不翻他們的老賬,誰能更加信任他們,他們就會支持誰。
對葉磊來說,這問題是變得越來越復雜。他何曾考慮過這麼錯綜復雜的問題?
一個字,暈。兩個字,頭痛。三個字,頭很痛。四個字,頭非常痛。五個字,頭……
這就是目前葉磊的狀態。所有的問題全都集中到這是否要擴大作戰區域的問題上反映出來。讓本就不簡單的一個問題,變得更是一團糟。
雖然東北抗日軍事委員會的會議並沒有得出任何結果,但第二日的東北抗聯聯席會議還是按時間進行。
在央東北局已經建立的前提之下,東北抗聯的進一步整合是必然的事情,三路軍方面沒有任何理由反對這種調整。
會議中,張壽新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副總司令,葉磊降為第三副總司令。馮仲雲任東北抗日聯軍副政委。
雖然這職位是定了下來,但因三路軍的所處位置在北滿地區,並沒有與吉遼抗日根據地連接在一起。所以張、馮二人還是要回到北滿地區指揮作戰。
在人事問題安排完之後,原抗聯第三路軍將統一整編為抗聯北滿縱隊。張壽兼任縱隊指揮,馮仲雲兼任縱隊政委。
因昨晚的會議並沒有得出任何結論,所以在十六日的東北抗聯軍事會議上,只是整體地分析了東北抗日局勢,但並沒有對決定任何事宜。這要等到東北抗日軍事委員會方面確定策略之後才能進行。
張壽和馮仲雲對其他人並不急于討論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感到有些疑惑。但見楊靖宇、周保中、葉磊、劉松江等人都對這個問題心不在焉,就沒有繼續把話題引到這個方面。
雖只確定了幾人的人事安排和整編之事宜,也沒有更多的決議,但這次的軍事會議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
不管怎麼說,東北抗日聯軍終于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指揮體系。整個偽滿洲國地區的黨的部隊將都會受到抗聯總司令部的統一指揮。有了統一指揮之後,抗聯各部隊的作戰,將更有針對性,相互配合方面也會得到大大的加強。更重要的是,在統一地指揮之下,參與東北抗日的武裝基本已經整合到了一起,可以齊心協力與日偽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作戰。
至此,東北抗日聯軍總共下轄十二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師及一個西部縱隊和一個北滿縱隊,另有總司令部或各個臨指下轄的各類部隊。
而完成整編後的抗聯部隊的主力部隊的兵力也達到了十七萬人左右。
同時,在楊靖宇和周保中的提議之下,抗聯一一二師的編制計劃也在此次會議中出爐。
這第十三個步兵師,將從其他各師中抽調朝鮮族指揮員組成架子師,然後到摩天嶺方面補充人員。其主要來源包括一二師中抽調的所有朝鮮族戰士和摩天嶺軍分區方面在這段時間新招的兵員。
會議中初步決定,在這個月內組建一一二師的指揮機構,並補充各級指揮員。並在一月初赴摩天嶺軍分區接收兵員。而一二師則在一月末把所有任務轉交給摩天嶺臨指之後,撤回撫松軍分區補充兵力並休整,與一三師一起作為總預備隊。
實際上,總司令部有獨立師、一一師、一二師、一三師等四個預備部隊,但前三個師都配置到了鏡泊湖臨指和龍崗臨指、摩天嶺臨指之後,總司令部現在只剩下了一個一三師。所以盡快把一二師撤回來做預備隊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同時,在把額穆方面的防守由牡丹嶺臨指方面轉到鏡泊湖臨指之後,一零八師也作為了北線方面的預備隊。因此到明年二月份,總司令部會有一二、一三、一八師等三個師作為預備隊。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