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第三卷 第十八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一之全)

作者 ︰ 阿越

紹聖元年春,正月。

自從石越通海以來,大宋朝的海上貿易日漸繁榮。位于錢塘江邊的杭州港憑此天時、地利、人和,十幾年經營下來,規模與氣象都遠非昔日可比,已然成為國內最為繁忙擁擠的港口。

尤其今年,雖然元宵節才剛過,春色與綠意都還未及展露,但已經漸漸轉暖的天氣,卻在向人明白無誤的顯示著這一年的與眾不同。蟄伏的萬物也應時而動,因此杭州港也比往年提前進入了繁忙的季節,泊于港內的大小帆船往往來來,不舍晝夜。

不少初到此地的蕃商常常會驚駭于這樣的場面。對于他們來說,在一生的航海經歷里,都不曾見過這樣的港口,單是那些揮舞著小旗引導進出港口的小船,它們的數量之多、效率之高,往往來來的迅捷靈巧便已叫人驚嘆︰更不消說那些剛剛祭祀完海神風神預備揚帆出海的船隊,是何等的壯觀與氣派︰數不清究竟有多少短裝打扮的漢子正賣力的干著裝卸的勾當,數不清究竟有多少琳瑯滿目的貨物,不知從何而來,亦不知向何而去。急步來去的商人們裝扮各異,操著各種各樣的語言大聲的喧嚷,幾乎無論來自何處的商人,都不難從這些嘈雜的聲音里尋到自己所熟悉的鄉音。在那些衣著華貴的船主身後,簇擁著侍侯他們的僕廝,還有許多預備背井離鄉謀取富貴的海客們,這些人中的許多都家境貧寒,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那些流傳甚廣的海外致富傳奇上,他們大多無力支付出海的費用,只好通過跟船主討價還價以求充當水手權抵路費,但在他們的臉上,你也尋不到即將遠離親人故土的痛苦,只有無盡希望、期待以及義無反顧的決心。

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身著青綠二色官服的市舶務官員格外引人注目,無數雙眼楮緊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對于許多人來說,他們的決定往往意義重大,或許正因如此,他們的檢查過程看起來更顯得嚴厲與挑剔,嘆息、哀求、討好,各種聲音縈繞在他們耳邊,他們都象是全都听不見,臉上只有那種超然物外的冷漠表情。時不時的,他們的目光會自得的望向不遠處的杭州市舶務和虎翼軍軍都指揮使衙門,當他們從那兩座巍峨壯麗的建築上收回目光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就越發凜然不可侵犯了。

這樣一副異常忙碌與熱鬧的場景,往往是讓人驚嘆之下又暗自嘀咕的,許多新來的人不免驚奇的抬起頭看看天色,「嗯,並沒有錯,才剛剛現出曙光呢!」他們正在心里跟自己說,但再一看,那比鄰建在港口附近的蕃坊與倉庫,又讓他們迷惑起來,那些建築的頂部還籠罩在清晨迷蒙的薄霧之中,顯得漫漶不清,但是下面卻早已門戶洞開,燈火通明,讓人遠遠的就能看到里面堆積如山的貨物.

但這些,都不是這個初春的清晨最為引人注目的事物。往來于這個港口的人們,忙碌的同時,眼角的余光都在情不自禁的向位于港口西南方的一處望去,一隊身著大宋海船水師戎服的軍士持戈而立,將那塊的區域與繁忙的港口隔絕開來。在那里忙碌的人們,明顯透露出與這港口大多數人格格不入的氣息,他們靜泊于港內的船隊,約有二十多艘人小帆船,它們用鐵索連接,孤傲的停泊在同樣被隔絕開的水域內任何船只不小心靠近,都會招致一旁海船水師戰船的驅趕。出現在這些船上的梢工、雜事、水手,也絕不似尋常商船的梢工、雜事、水手們,決沒有大聲喧嘩,更沒有人肆意歡笑。他們安靜待著各自的位置上,溫順的听從那些操著汁京官話的人指揮,一舉一動仿佛都小心翼翼不敢犯錯。而那些操著汁京官話的人,明顯帶著頤指氣使的模樣,大模大樣的四處指手劃腳,大聲喝令,其中一些人,膚色白女敕,仿佛從來也不曾見過陽光,尖細的聲音很容易便暴露了他們內侍的身份。

數百個步履矯健的漢子正忙碌的將一黯又一箱的貨物搬到船上,一些大漢的臉上,還有令人望而生怖的刀疤,他們步覆整齊,絕少說話,神色氣度,倒與旁邊那些虎翼軍軍十有些相似,只是身形更加高大,一看就是北方的漢子。他們搬運的貨物中,容易被辨認出的是綢緞、糧食、雞鴨等活物,而更多的東西,則被密密的收藏在精美的木箱之中,根本無法猜測出來究竟是什麼。而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們搬運上船的物什,還包括了各種大小件農具,甚至于成捆的兵甲與旗幟。如果此時此刻不是有水師兵卒正守衛在旁,這樣多的貨物居然沒有一個市舶務官員驗看的話,那可真是駭人听聞。

也有一些細心而有經驗的海客們,隱隱從那起搬運貨物的漢子們身手上猜到了他們的軍人的身份,然後通過細細辨認那飄動在薄霧中的旗幟,看清楚了書寫在那上而的一個斗人的「鄴」字,最終隱約猜出了他們的身份。

這就不免更加讓人驚嘆了。︰.

杭州的人們早已見慣了封建諸侯前往藩國的排場。自從去年,也就是熙寧十八年的四月,朝廷頒布《封建諸侯敕》,宣布將仿西周之制,封建南海,當年便有兩個親王、一個郡王、一個秦國公來到杭州,從這里出發,前往自己的封國。據說這三王一公,乃是當今最為親貴的宗室,雍王、曹王兩個親王,乃是太皇太後的親兒子、高宗皇帝親弟弟、當今小官家的親叔叔︰而定王趙世開與秦國公趙克愉,則分別是太祖皇帝與秦王廷美的子孫,在法統上乃是繼承太祖、秦王廷美之香火的宗室。

在如今的杭州,哪怕是三歲孩童,亦知道「冬南夏北」這句航海的俗語,去年的那四位諸侯,做為批封建的宗室,正是在信風大起,海上風平浪靜的冬天從杭州港出海的。當時杭州空城而出,幾乎滿城軍民都出來送行,每個人都記得那船隊的規模尤其是雍王與曹王的船隊,兩位親王單單兩千料的大船,便一共有四十七艘,加上千料、三百料的小船,以及定王、秦國公的船隊,那是一只空前龐大的船隊,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四位諸侯之國,兒乎將杭州附近能買到的海船全部搜羅一空。諸侯們購買、雇佣海船,將市價幾乎哄抬了五成。在去年的冬天,想搭船前去高麗、日本或者凌牙門的海客,即使付出更多的價錢,也往往找不到有空位的海船,持續了幾年的海上貿易的不景氣,尤其是從前年秋天開始的那種悲觀景象,仿佛突然之間,便一掃而空。

而且去年冬天那次,出海的人數看起來也更多,听說太皇太後、皇太後、小官家賜給兩位親王各一個指揮的步、騎軍禁軍,定王與秦國公各一個指揮的教閱廂軍步軍,這四位諸侯的兵力,合計起來便有二千六百人馬,若再加上軍隊的家屬,就有上萬人口。這還不計四位諸侯的族人,太皇太後賞賜的各色工匠,他們一路召募的部眾,在杭州雇佣的水手

但是,真正心思縝密的海客,便知道去年的四位諸侯的排場,其實還要遜色于眼前的這只船隊。

那些觀察敏銳的人們,會注意到,去年冬天,護衛四位諸侯的船隊的,只有虎翼軍軍的一只船隊,那主將座艦上飄揚的旗幟,只是一個「楊」字那是虎翼軍軍第三營的副都指揮使楊一本人人的座艦。但今次,這二十多艘船的外面停泊的戰艦雖然不多,但樹著將旗的座艦,卻有三艘之多,其中不僅有兩面虎翼軍軍的將旗,另一面「宗」字將旗上,更繪著虎翼軍第二軍的圖案!而且,在這船隊外圍巡弋的戰艦中,竟然還有那艘「定海大將軍」那可是杭州海船水軍的鎮海之寶,裝備著火炮的戰船。

而在岸上,從杭州知州衙門、通判衙門,乃至兩浙路轉運使司,到市舶務、虎翼軍軍,各個衙門的公差、軍士,抬著一箱一箱的東西,絡繹不絕的送往船上這更是去年從未見過的景象,當時即使是整個冬天都在港口做書的人,也只能依稀記得有幾個衙門曾經往曹王的船上送了點禮物。

杭州人對于汴京的宗室,是陌生的。人們只能暗暗順著舌頭,猜測著這個「鄴國」諸侯有什麼來頭,看起來竟比雍王、曹王還要親貴,還要有權勢。許多人心里也在迷惑既然是看起來如此有來頭的諸侯,為何卻要趕在正月以後才出海?冬天與春天,都是東北信風的季風,但久在海上行走的人都知道,海上真正的好日子,是秋冬兩季,人們可以在冬天出海,選擇次年的秋天啟航回國,而春夏兩季,雖然也各有信風,但這兩個季節出海,卻也經常會遇到令人恐怖的暴風暴雨。只有要靠著海上討生活的海商們,才會不顧一切的,即使冒著暴風雨的危險,也要出海貿易。這杭州港的人們,實是很難想象,為何一個如此有地位的諸侯,也會在這個季節,急著出海。

杭州港內,距離那個「鄴國」諸侯的船隊約有一里左右,撲泊著十幾艘千料級的極不起眼的商船,此時,衛棠就在其中一艘商船上,遠遠的眺望著這只鄴國船隊。他臉色慘白,形容削瘦,站在甲板上,雖然只是停泊入港的海船,依然顯得腳步輕浮,似乎根本踩不到實處一般。

早在熙寧十八年,衛棠與全族人便隨雍王一起到了杭州。他原本是應當隨雍王一道前往雍國的,但是,該死的暈船,阻止了他的旅程,他初到杭州,只要一上海船,哪怕停泊在港口內的二千料的大船,他也會肚子翻山倒海般的劇烈嘔吐,一直吐到連苦膽水都出來了,還會干嘔不止。然後沒幾天,他又因水土不服而病倒。最後迫于無奈,他只好暫時留在了杭州,沒能隨雍王的人隊人馬一道出發,前往位于呂宋島北端的雍國。

盡管對于雍國來說,船只異常緊張,但雍王走之前,還是特意留了一艘大船留給他。這是雍王自己買的一艘民船,杭州的官員對這個失勢的雍王漠不關心,即使出于禮節的交往,也盡可能的避而遠之,只求將他安安全全送到呂宋島,便算可以向太皇太後交差。因此,也無人留意雍王還留下了一艘船和一個重要的臣子。

于是,衛棠一面留下來養病,努力適應著船上的生活,一面暗中為雍國做一些事情。

他喬裝身份,每日都要拜訪杭州的各色人物,從失意的士子,到有名的海商,甚至是能工巧匠,竭盡心力的為雍國招攬各色人材;除此之外,還要流連書肆與藏書閣,或購買、或雇人抄錄各種各樣的書籍;他也盡可能的購買一切他認為可能會有用的東西,從種子到紡紗的器械

到了晚上,無論再難受,嘔吐頭暈得再厲害,他也堅持回到船上來睡覺。他不再穿絞羅綢緞,不再愛珠玉金銀、奇珍異寶,他穿著最普通的棉布衣服,看起來象個窮酸的書生。

這是他第二次生命。

一次完全不同的生命。

他在大宋朝的事業已經完全毀了,這個強大的國家,這個他生活了幾十年的國家,亦已不再是他的家鄉。

他也不再是那個紈褲子弟,甚至不再是那個幻想著要做「陝西桑充國」的衛家公子衛家諾大的家業,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毀了。頒行鹽債後,陝西轉運使範純粹將陝西鹽債定額的一半,強行逼迫衛家購買。衛棠的父親一時想不開,被活活氣死,但他家卻依然不得不變賣家產,購買鹽債。那時在汁京的衛棠還全然不知情,一直到封建敕頒布,衛棠想要勸說家人,變賣家產,舉族隨雍王出海,他才接到消息,他家除了那張巨額鹽債債券外,其余所有家產,已不足一萬貫!衛家百年的積累,蕩然無存,他合族老小亦別無選擇,只能背井離鄉,前往那聞所未聞的瘴 之國。

這才叫做赤條條的一無所有!

比起他這一年中的巨變,那種挫折、苦澀、絕望這區區的暈船之苦,又算得了什麼?

從知道他父親死訊的那天起,他不再視自己為宋人。

他己經是一個雍國人。一個雍國人,又怎麼可以暈船?!

這個新生的國家,將是一個屬于海洋的國家。船對于雍國人來說,將會如同馬對護契丹人一樣平常。

到了杭州後,為了助雍王購買船只、各種物資,招攬人手,衛棠又索性將那價值一百多萬貫的鹽債債券,以十分之一的價格,賣給了一個杭州商人。從此以後,他就真正的一文不名了。

他的族人,將從雍王那里,分到一片采邑,但他們必須自己親自用雙手去開墾耕地、播種、收獲,到了農閑時則要幫助雍王修築城牆,打造兵器,征服夷人

這是衛棠在從汴京至杭州的路上,與雍王、呂淵一道,反復討論,定下來的立國之策。雖然海洋與貿易,可以帶來富裕,但惟有掌握了糧食、鐵器、戰馬,這個國家才能穩固,才不會受制于人。因此,未來的雍國,將以耕戰為本,以貿易富國。

這樣一個新生的國家,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用鮮血與汗水去換取,無論如何,都是容不下珍玩華服的。

他們要省下每一文錢,購買糧食儲備,直到他們開墾的農田能豐收;除非他們能找到鐵礦,打造出來足夠的盔甲、刀劍、箭頭,否則他們必須省下錢來,購買生鐵、出大價錢雇佣工匠,或者找海商購買武器;還有農具、耕牛、戰馬、藥材、醫生

衛棠再也不敢大手大腳花錢,他象個窮書生一樣,連吃飯都很節儉。

但是,衛棠卻發現,竟沒有任何人曾小看他這個窮書生。從雍王留下來照顧他的那幾個護衛的眼里,甚至從他雇佣的梢工、水手眼里,他看到的,是一種他以前渴望已久,卻一直未能得到的尊敬。那種尊敬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因為他的家勢,不是因為想討好他,不是因為有求于他,亦不是因為懼怕

盡管他直到現在,在船上走路,依然踉踉蹌蹌。

「哼,一個鄴國公而已,有什麼了不起!」

衛棠听到身後一個護衛憤憤不平的說道,又听另一個護衛接道︰「听說鄴國公是英宗皇帝幼弟,宮里頭一向很看重,只不知他們要封到哪里」

「什麼宮里頭?又豈止是宮里頭,鄴國公又有什麼了不起,依我看,還不是因為柔嘉縣主的面子?如今清河郡主是太皇太後面前的紅人,權勢正盛,準不給她三分薄面。準不知道柔嘉縣主與郡主情同姐妹?還有,汴京誰沒听說過,柔嘉縣主至今未嫁,是因為和石相公有私情你看豐稷跑前跑後這麼殷勤,他是石相公撫陝時的舊部;還有,薛奕居然把宗澤都派來了,就為了給他家帶個路,若非是為了石相公,誰又能差得動這個南海王?;

「此言有理……」那護衛低聲咕嚕了一句什麼,便听兩個護衛鬼鬼祟祟的在身後笑了起來。

衛棠也不由笑著搖了搖頭,對面的船隊,正是第二批封建之宗室中鄴國公趙宗漢的船隊。雖然自辦《秦報》後,與宗室交往並不多,但他這些年,也多少听說過柔嘉縣主之名,有關柔嘉縣主老大不嫁,宗室里頭,背後也傳為笑柄,的確有多人說她與石越有私情。他以前甚至還想過,一個和石越悄悄有私情的宗女,應當長得如何美若天仙法?

但如今的衛棠,早已不再關心這些聲色犬馬的事。這些宮闈秘聞,是真也罷,是假也罷,又有何干?

「休要羨慕他們。」衛棠沒有轉頭,淡淡說道︰「既然已獨立一國,朝廷眷顧得一時,可眷顧不了一世。听說鄴國公趙宗漢只會畫畫,寵女兒,兒子雖然生得多,卻沒幾個管用的,只會吹法螺。這一等諸侯,朝廷賞賜得再多,亦是枉然,遲早有一日,讓蠻夷給滅了。吾輩追隨明主,日後才是前途不可限量,何愁不代代富貴?!」他仲出手來,指著鄴國船隊,冷笑道︰「你看他今日風光,日後尚不及二位。」

「大人說得甚是。」那兩個護衛笑道,二人顯是深以為然,一個護衛又笑道︰「我昨日下船去杭州城,還听說一件事,說皇上還賜了金鼓斧鉞給柔嘉縣主」

「謠言罷了。」衛棠不由撲哧一聲,笑出聲來,「大宋朝可不至于出這」

但他話未說完,便听一個護衛指著岸邊,說道︰「大人你看,柔嘉縣主的儀駕」

衛棠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便見一隊錦衣禁軍舉著旗幟、金鼓、斧鉞,吹吹打打,簇擁著一個騎著白馬的男子,招搖而來。

「那哪是」

「便是柔嘉縣主了,她最愛男裝打扮」

衛棠連忙又仔細望去,便見那隊人馬漸漸走近,從他船頭路過,他的目光一直盯著那位傳聞中的柔嘉縣主突然,衛棠呆住了,「是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宋最新章節 | 新宋全文閱讀 | 新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