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無辜的雀兒
那黑漆漆的鐵塔,一瞬間便填滿了小芸的視野。
她心頭的那頭小鹿,仿佛被鞭子狠狠的抽打了一通,盡管吃痛,但那種感覺卻讓她有種沖動的快感。
呼吸局促到極點,如同停止了一般。
她痴痴怔怔的盯著那令人恐懼之物,強烈的躁熱感從心底深處噴涌而出。
不知看了許久,她光滑粉女敕的脖頸微蠕動,似是咽了一口香沫。
然後,她顫抖著伸出縴縴素手,向著那巍然而立的鐵塔緩緩移去。
指尖觸及的一刻,小芸的心頭砰的一聲劇跳。
那劇烈的沖擊,催動著血氣涌向頭腦,瞬間便令她陷入了痴迷之中。
仿佛內心中殘存的所謂理智,都在那一瞬間化為烏有一般,她只猶豫了片刻,便情不自禁的伸出雙手,溫柔的捧著那可愛又可恨之物,如痴如醉的起來。
石韋還在裝睡,鼾聲依舊如雷。
盡管小芸的,已令他血脈賁張,一腔的烈火幾難控制。
但他卻強行的壓制,不動聲色的由小芸折騰,那般詭異的感覺,更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
光滑的藤枝纏繞著參天樹干,蛇兒一般上下的游移,只攪動著那參天大樹難以自恃。
不知過了多久,伴隨著一聲雄性的低哼,淋灕的甘泉噴涌而出。
此時的小芸,已是神色迷離,如仙如醉。
正自痴迷中的她,冷不防羞紅的臉畔,盡被那甘泉所濺。
那暖暖的泉水,濕潤了她的肌膚和發絲,也讓她的神智在這一刻開始恢復。
從痴迷中抽離的小芸,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做了何等丑事。
小芸的神色間頓露慌張,忙抬頭看了一眼石韋,見他依舊鼾睡如常時,方才松了一口氣。
她便想若是石韋被驚醒,看到自己這般樣子,自己無地自容之下,還不得羞愧死。
于是她便手忙腳亂的為石韋擦拭干身子,為他輕輕的蓋上了一層被子,然後她才慌慌張張的退出了門外。
當房門吱呀呀的關上時,石韋睜開了眼楮。
看著那窗戶漸遠的人影,石韋微微而笑,然後翻了一個身,愜意的真正睡去。
離開石韋房的小芸,心亂如麻,一臉慌張的想回房休息。
只是,拐過一道彎的時候,卻差點與一人撞上。
那人,正是小周後。
「娘娘,你怎麼起來了?」小芸做賊心虛,神情愈發的不自然。
小周後道︰「我怕石大人他受涼,所以才起來看看。」
小芸忙道︰「奴婢方才已經把干衣服給石大人送去,石大人說是困了,眼下怕已睡下了。」
她這是生怕小周後進入石韋房中之後,看到那澡盆,聞到那精油的味道,會猜疑到什麼。
听得如此,小周後點了點頭,說道︰「既然石大人已睡去,那我就不去擾他了,小芸,你也早點歇了吧。」
芸應了一聲,趁勢走人,想要從小周後跟前逃離。
就在她從小周後身邊擦身而過的時候,小周後卻忽然拉住了她,指著她的鬢角奇道︰「小芸,你頭上沾的是什麼東西?」
小芸愣了一下,本能的伸手一模,低頭看時,卻發現手指間是一縷粘乎乎的液體。
愣怔了一下,她的臉色陡然間涌起陣陣羞紅。
「都是被他害的,我竟是躲之不及,這可羞也羞死了……」
小芸心中只覺難堪之極,嘴上卻忙強作鎮定,裝著抱怨道︰「定是沾了雀兒的屎,真真是可惡,改天我定叫人捅了它們的窩去。」
情急之中,小芸把「罪魁禍首」推給了無辜的雀兒。
小周後可不是那般未經人一听無知少女,小芸生恐多留片刻,非得給她看出端倪來,便借口回屋洗盥,忙不迭的離了去。
小周後看著小芸遠去的背影,原本從容平靜的神情,這時才長松了一口氣。
她按著胸口,喃喃道︰「今天真真是喝得太多,做了那等荒唐事,還好這丫頭識趣沒再提起,若不然真也羞死人了……」
夜雨霖霖,敲擊著屋瓦叮咚作響。
小周後抬起頭來,看著從屋檐垂下的一根根雨線,恍惚間又回想起了先前石亭的荒唐之事。
低眉淺笑間,臉畔不覺又現出了那深深的酒窩。
………………………………………………
那一夜石韋倒是睡得很舒服,次日醒來,差人往府里支會一聲,便即徑直前往衙門辦差。
他前腳剛一進衙門,便即撞上了兩個消息。
這頭一個消息則是,天子決定入秋之後,巡幸洛陽,拜祭已故皇太後的陵寢。
天子趙匡胤出生于洛陽夾馬營,其母杜太後逝世之後,趙匡胤便將之葬于洛陽永安陵,也算是安葬故里。
石韋听到這個消息後,不禁暗自興奮。
他知道,這是自己的計策已效奏的信號。
先前石韋建議趙德昭勸天子遷都于洛陽,但又怕主動上表,會引起晉王的猜測于反擊。
所以石韋便定下計策,試圖令天子自己產生遷都洛陽之念。
故是他便給德昭暗授一計,讓他向天子進言,說是南唐已平,不日又逢故太後忌日,為盡孝道,應前往洛陽祭陵。
有了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天子會認為德昭有孝心,趙光義也不能有二議。
如此一來,只要天子巡幸至洛陽,觀洛陽山河之險,石韋相信,以趙匡胤的見識,絕對會產生遷都之念。
而今在衙門內听到天子準備巡幸洛陽的風聲時,石韋自然便知計策已成。
頭一個消息是好消息,這第二個消息卻讓石韋感到有點頭疼。
據宮中傳來風聲,說是北方遼國的使臣在河北忽生重病,一時難以成行,故是天子打算派他速往河北,為遼使治病,然後再順道把遼使護送回京。
治病救人,且是天子的意思,石韋本來也沒什麼怨言。
只是如今他才方從江南回來沒幾天,在家里還沒坐穩,眼下卻又要遠赴河北,風塵僕僕的,自然也就有些不情願了。
果然,早上時傳來風聲,至午後時,中書省的文書便已抵達。
石韋不情願歸不情願,當下也只有領了上命,回家草草的收拾了一下,便離京北上趕往河北。
遼使病倒的地方叫雄州,那是大宋北部邊疆的一座軍事重鎮,歷史上,宋軍數度對遼的北伐,多是以雄州為出兵的跳板。
宋遼兩國之間眼下的關系,並不似印象中那樣,遼國強大,宋國軟弱。
事實在,直到澶淵之盟以前,宋朝對遼國在軍事一直佔據著一定的優勢,遼國也對宋朝頗為畏懼。
可惜的是,不懂兵法的趙光義,兩次對燕雲地區用兵的失敗,使得宋朝徹底喪失了對遼軍事上的優勢,兩國之間的進退之勢,方才發生逆轉。
當今天子對遼的政策,目前看來並非十分強硬,除了在幾次對河東偽漢政權的討伐時,迫不得已與遼國的援軍發生沖突之外,天子嚴禁宋軍邊境軍隊主動的對遼進行挑釁。
而且,趙匡胤在數年前就已經建起了所謂的「封樁庫」,聲稱只要積蓄到五百萬緡資金的時候,就向遼贖買燕雲之地。
如果遼國不答應,趙匡胤便以此資金作為北伐燕雲的專用之資,用軍事手段收復十六州。
河北之地,水網遠不及河南和江南密集,石韋這一趟河北之行,少不得馬車的顛簸。
不過他也趁此機會,順道見識了一下河北諸地的風俗。
俗語有雲︰燕趙多壯士。通過這一路所見,石韋確實是信了此言。
七日之後,風塵僕僕的他,終于趕到了雄州城。
雄州原名為瓦橋關,十幾年前,前朝周世宗北伐燕雲,攻佔此關之後,便將之改名為雄州。
宋朝建立後,宋遼兩國對峙于河北平原中部,拒馬河成為兩國在此地區的界河。
雄州一地位于界河之南,距離界河僅三十里路之遙,故其自然便成了大宋在河北的邊防重鎮。
時人有雲︰河北,朝廷根本,而雄州又河北咽喉。
故時該地常屯有重兵,民風彪悍,石韋入城後不久,便感覺到一種強烈的雄性之風。
不過,石韋對雄州最強烈的映像則是︰這個地方的環保意識太好了。
從雄州望北遠望,沿著界河一線,密密麻麻的種滿了樹林,其廣闊程度,堪比38線上的無人區。
石韋向雄州地方官一詢問,方才知曉當今聖上繼位之初,忙于平定南方諸國,故而對北方的遼國采取守勢。
為了限制遼人的騎兵,聖上便下令,于雄州一地南北分界之所,專植榆柳,中間只通一徑,僅能容一騎。
看著那片密密麻麻的防護林,石韋忽然覺得趙匡胤真是一個非凡的君主,如果沒有超人一等的智慧,焉能想出這般奇思妙計。
來不及多感慨,石韋便被雄州請往了州中官驛,在那里,還有一個病重的遼使等待著石韋的救治。
入得館驛,石韋在雄州知州的陪同下,徑直前往遼使下榻之處。
方待派人通傳時,房門卻吱呀一聲打開。
從中走出的,卻是一個身佩彎刀,形容冷艷的契丹女武士。
~《》~
第九十三章無辜的雀兒
第九十三章無辜的雀兒,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