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狂瀾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日開戰

作者 ︰ 蕭聲煮酒

6月11日,朝鮮政府和起義軍達成了全州和議,清軍未經戰斗起義就平息下去。當時聶士成就向李鴻章建議迅速撤兵。但李鴻章遲疑不決,最終給日本人以可乘之機。

日本得知清廷出兵朝鮮的消息後,欣喜若狂。當時伊藤博文內閣正面臨議會的不信任案彈劾,得到此消息後,便全力著手挑起戰爭。日本政府立即設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從1894年6月8日起,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隊700人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先後在朝鮮仁川登陸;另一方面,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訓令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得施行認為適當之臨機處分」,授權大鳥挑起釁端,找尋借口發動侵略戰爭。

全州和議達成以後,朝鮮政府要求清日兩國撤兵,但清政府要求日本軍隊先撤兵。大鳥圭介也向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口頭表示撤兵。然而日本援軍反而不斷增多,直至10000多人,果然,大鳥圭介開始不斷挑釁,一會兒否認朝鮮是清國藩屬國,一會兒又提出清日兩國一道「協助」朝鮮「改革」內政。清朝和朝鮮都嚴正駁斥和拒絕了日本的這些無理要求。但日方的目的已經達到——它一面使自己的軍隊以「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為名賴在朝鮮不走,一面又拖住了駐朝清軍,為戰爭的爆發創造了條件。同時,日本也終于找到借口,挑起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7月間,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已經愈發明顯,中國國內輿論和清軍駐朝將領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光緒帝、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主戰派(帝黨),然而慈禧太後並不願意其六十大壽為戰爭干擾,李鴻章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企圖和解。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後黨)。李鴻章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卻並未認真備戰,而是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歐美列強調停。由于前述的各國利害關系,美、英、俄只是對日本表示「譴責」而已,調停均告失敗。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軍隊突襲漢城王宮,挾持朝鮮國王李熙,解散朝鮮親華政府,扶植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應上台攝政,並成立以金弘集為實際首腦的親日傀儡政府。日本嗾使金弘集內閣斷絕與清朝的關系,並「委托」日軍驅逐駐朝清軍。控制了朝鮮政府後,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想要偷襲豐島海面的清軍運兵船,而劉飛揚此時給李鴻章發電報,告訴他日本海軍準備在豐島海域偷襲之事。雖然李鴻章半信半疑,但是他還是讓北洋水師出海,護衛運兵船。

當船行至豐島時,果見日本的游擊軍艦,而日本軍艦見運兵船由北洋水師護航,只得放棄偷襲,迅速撤離。

此事件終于引爆了甲午清日戰爭,8月1日清朝對日本宣戰。

清軍在豐島海面雖未被日軍襲擊,但清日兩軍在朝鮮開戰。由于朝鮮政府被日本控制,葉志超、聶士成等部駐牙山的清軍接應了運兵船後,被迫繞道漢城,北撤到朝鮮北部重鎮、平安道首府——平壤。毅軍以分統馬玉昆率五營一隊(約2100人),與淮軍盛字軍以及奉天的奉字練軍、盛字練軍一起,構成了四大軍29營,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與從牙山退回的葉志超、聶士成部匯合,朝廷命葉志超為駐平壤各軍總統。

日軍對清軍緊追不舍,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七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兵力旗鼓相當。平壤城的地勢也非常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清軍還得到朝鮮人民的支持。當時雖然朝鮮政府被強行拉到日本陣營,但朝鮮的平壤監事閔炳奭積極協助清軍作戰,甚至連日本推上台的傀儡大院君李應都暗中給清軍傳遞情報。可惜清軍並未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由于其主帥葉志超指揮失誤和臨陣月兌逃,導致清軍失敗,以至于影響了整個戰局。

9月7日,日軍分四路圍攻平壤,兵力分散,由于李鴻章「先定守局,再圖進取」的作戰方針以及清將葉志超的膽小昏聵,左寶貴等人攻打日軍的行動不斷遭到葉志超的阻撓,日軍遂于9月14日順利完成了對平壤的包圍。9月15日,戰斗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戰場。凌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其三為城西南戰場。清軍分兵抗拒,重創日軍第九旅團。日軍中、右兩隊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島助義中佐拼命督戰,攻陷了左右兩翼的堡壘。但隨即遭到清軍的步炮協同夾擊,再遭重創。這一仗,日軍遭受了重大傷亡,第9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第21聯隊長西島助義中佐、炮兵第5聯隊第3大隊長永田龜少佐均被擊傷。

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擔任主攻。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中炮犧牲,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陣亡,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日軍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的奮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門。

在城西南戰場,野津道貫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于清晨七時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沖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此時,軍總統葉志超貪生怕死,在戰局膠著的情況下,竟于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設下埋伏。當天雨夜,撤退的清軍中伏,陣腳大亂,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平壤之戰以清軍大敗告終。以後6天中,清軍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一路高歌猛進,佔領朝鮮全境。

平壤陷落時,日本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與北洋水師遭遇,挑起一場激烈的海戰。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護送4000余名入朝援軍到朝鮮。返航後在大東溝遭遇日軍阻截,戰斗由此爆發。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戰斗軍艦則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中午開戰後,戰斗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燒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抬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斗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

第一百五十一章中日開戰

第一百五十一章中日開戰,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狂瀾最新章節 | 中華狂瀾全文閱讀 | 中華狂瀾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