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九二年秋,于志堅首先開始著手解決師生吃水難問題。這是關系到師生一日三餐日常生活的大事,同時還關系到師生的飲水衛生和身體健康。實際上學校在前些年就已經打了深井,是駐當地的國家地質部門無償援助打的井。原因是他們的子女在這里上學。現在就是沒有水塔和供水管道,原因很簡單——缺錢。至于建水塔需要多少錢于志堅心里也沒底兒,但他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管有多大困難,水塔一定要建。他先找到設計院,請設計院先把圖紙設計出來,預算後再根據情況而定。
那時候還沒有普遍實行工程招標,工程造價也。于志堅把學校建水塔的事情公告出去,然後有條件的選擇施工隊。一是能墊付資金;二是看誰造價低;三是還要確保工程質量。因為選擇造價低的,確保工程質量這一條于志堅早已想好了,要親自把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他是冒著風險在干。因為當時錢對他來講是太缺了,他不得不這樣干。預算接近十萬元,他選擇了喊出七萬元承建這個工程的施工隊。
退休老主任古文武,長方臉上嵌著一對眼,尖嘴厚唇,一臉橫肉,教職工稱他是二書記。他在任時除了一把手以外,從不買其他領導的賬。書記給他個事,他不如放屁;給他寫個條子,他不如擦紙。可以是傲氣十足,目中無人。從開始建水塔,他就到處散布流言蜚語。︰「這施工隊根本就不會建水塔,建起來不是倒塌也是漏水。瞅著,有好戲看!」
水塔建到十幾米高了,他專門跑到人多的地方︰「哎,同志們,我昨晚做了一個夢,你們猜夢見什麼了?水塔倒球了!」
建水塔的過程中,好的也有,壞的還有。從動工那天起,于志堅就拿定主義,水塔質量好的他不听,水塔要倒的他也不听,他只相信自己的眼楮。不管是基礎隱蔽工程還是塔頂水箱工程等,他自始自終都親自過目,親自監督。另外還安排了他信得過的誠實正直的高顯貴主任為組長的監督組,只要工地施工,就有監督人員在。再一個,施工隊丁老板給于志堅立下了軍令狀,︰「水塔建好試用有問題我不要一分錢!這個工程我就沒想賺錢,我只想在這里打個廣告,讓人們知道我丁某搞工程怎麼樣!」
就這樣,三管齊下,保證了水塔的建築質量。結果,于志堅上任後興建的第一個工程陪著他一起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完好無損地屹立在北崗四中的校園里,巋然不動,見證著北崗四中走過的艱難歷程。
水塔建好了,緊接著就是要安裝自來水管道,把水通向各家各戶和學生寢室。校園面積上百畝,全是一棟棟紅瓦房,所以住戶很散,這就需要不少供水管道。購買管道那就得現錢現貨,又是一筆不的開支。沒錢的人就喜歡思考不需要錢也能辦到的事兒,于志堅想到了原來當地駐軍給學校供水時通向學校這一段距離的供水管道,現在已經沒用了,沒有錢有人,可以把它從地下挖出來。他找到部隊首長,把來意了一遍。因為是軍校共建單位,一拍即合,部隊首長干脆利落地答應了。于志堅就成立了一個專班,由高顯貴負責,對埋在地下多年的供水管道一節一節地挖出來。由于管道埋得深,時間長了表面地形也變得復雜了,每挖一節都很艱難。這種苦于志堅吃過,為鼓足干勁,他也光著腳下到水溝里和大家一起挖。為了節約資金,挖是自己人挖,運是自己人運,運回去後又是自己人仿照專業人員的做法學著安裝。把管道安裝好後,于志堅跟高顯貴︰「高主任,真是人受艱難武藝高,困難嚇不倒英雄漢哪!」高顯貴︰「志堅,你這可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啊!」
一九九三年春季開學,北崗四中建校以來的吃水難問題徹底解決了,結束了師生吃水排隊,用水肩挑的歷史。師生們無不從內心深處感到高興。
方志軍在這件事情上深受啟發,也非常感動。他在一次會議上︰「從于志堅解決吃水難問題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再容易的事情,沒人去干,就會覺得是難事;再難的事情,有人要下決心去干,就覺得是容易事了。于志堅干這件事情不是什麼驚天動地地大事,沒有什麼了不起,可建校十五年了,沒得到解決,他任校長之前換了七任校長,也沒得到解決。不是別人做不到,關鍵是沒人去做。」
也就在這個時候,曾秀麗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從山窪學調入了北崗四中。他們一家人終于團聚了,結束了分居的生活。這就是商品糧戶口起的作用。曾秀麗地調動,使山窪學的教師們羨慕不已。要離開山窪學那天,陳校長︰「曾老師,你再幫我們組織一次升國旗儀式吧,學生們都很喜歡你帶領他們高唱國歌。」曾秀麗含著熱淚︰「陳校長,你告訴孩子們,我也很喜歡和他們一起唱,他們太可愛啦。」這天,天氣格外晴朗,陽光明媚,山窪學的全體師生們都整整齊齊的站立在校園里旗桿旁,莊嚴肅穆。曾秀麗面對孩子們高昂的領唱了開頭一句後,大家緊接著齊聲高唱,格外雄壯有力。在兩個升旗手的操作下,國旗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五星紅旗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鮮艷,隨風飄蕩。臨走時,老師們都含著眼淚送她,戀戀不舍。陳校長︰「曾老師,到哪兒後,信息靈通一些,有啥好政策尤其是民師轉正的好消息及時給我們捎個信兒。」「行,我一定記住。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們。」他們覺得能離開這個地方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就不錯了。有好多老教師都快六十歲了,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都一直在這里任教。兢兢業業,默默無聞,自甘清苦,無私奉獻,幾乎把一生都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表現了高尚的奉獻精神。有多少像他們這樣無名無利的人們在為黨和人民的崇高事業奮斗不止。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于志堅在後來的工作中,遇到困難,一想起他們就無所畏懼,克服困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