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全師投降後,漢軍迅即收撫其兵,安頓傷兵,收繳兵器、戰馬。將降兵降將分做幾隊,交由隨之而來的各部廂軍帶回後方看管。
至于當日戰死的明軍將校,則由征發來的民伕挖起大坑掩埋。取下隨身財物,家書等物,交由未死的遼東官兵保存,以待將來帶將回去。因為就要前往攻打洪承疇部的大部明軍,漢軍並不能長時間逗留,原本處理完這些瑣雜之事後就要立刻開拔。卻因為張鼐很敬佩趙率教忠勇盡節,普通的軍士都是赤身掩埋,連蘆席亦很難得。張鼐卻特別命人從花崗鎮中尋得一副上好楠木棺材,將趙率教好生好葬,並令全軍舉哀,持槍行禮,鳴禮炮由其墓前繞道而過。
中國軍人很少有同情和尊重敵手的習慣,漢軍此次雖然打的關寧軍並無還手之力,死傷很輕,然而畢竟是與幾萬騎兵做戰,敵人又是最悍勇的明軍鐵騎,漢軍還是承受了不輕的傷亡。此時張鼐如此對待,不但沒有將趙率教梟首示眾,卻是如此厚待于他,漢軍上下一時間均是不樂,只是礙著主帥權威,無人敢言罷了。
待到得晚間大軍宿營,眾將齊至張鼐帳中請示明日軍務。各人見張鼐臉上仍是一臉郁郁,顯是仍為白天之事傷感。別人到也罷了,金吾左將軍張杰卻是張鼐族弟,說話卻少了一些忌諱,因笑道︰「大哥,何苦如此。那趙率教冥頑不靈,負隅頑抗天兵。咱們沒有將他明正典型,已經是他的僥幸啦。大哥你厚葬了他,又何苦再為這種人難過?」
張鼐並不說話,只起身用小鏟將帳內燃起的炭火撥弄幾下,見那火苗往上竄了幾竄,他卻仿似不勝其寒般縮了縮身,然後頹然而坐。
見張杰仍是一臉不解,站在身前,他只覺疲乏之極,向著張杰、黃得功、顧振等統兵上將道︰「今日之事,雖然我立下大功,擊敗明軍鐵騎。其實陛下得到軍報,未必歡喜。我在京陛辭之日,陛下就曾有言,吩咐趙率教與關寧軍全是明軍精銳,且又在關外抗虜多年,很有功勞。囑咐我一定要設法保全,今日事畢,陛下心中一定會責怪于我。」
黃得功是遼東明軍出身,幸得當年張偉提攜重用,這才由一個小小明軍千戶直做到漢軍將軍的高位。他因為出身不如漢軍嫡系與張偉關系親近,平素里很少說話,待听到張鼐將張偉對遼東明軍的評價一一道來,他心中很是感動,不自禁道︰「到底是陛下知遼東男兒!今日戰死的無論漢軍明軍,都是肯打滿虜的好漢子,當真是可惜了的。」
張鼐斜他一眼,笑道︰「正是如此。陛下臨行交待,明軍不打肯定不成。不過明朝日薄西山,眼見就要亡國,戰敗關寧騎兵之後,明軍其實沒有什麼可戰的強兵。今日此時,料想張瑞已帶著飛騎包抄過來,這準北之地聚集了漢軍近二十萬兵,算是蠻看的起他們啦。關寧兵一滅,明朝的那些總兵大將多半都沒了戰意,再加上咱們合圍強攻,關軍兵和趙率教的殷鑒在前,不降者死!諸位,依你們看來,明軍不降者幾稀?」
帳內各人都是統兵大將,雖然知道明軍必定是大部投降,漢軍並不需要太大傷亡便可定鼎中原。然而以武將的心思,雅不欲就這麼結束戰事,到是頗想被圍的那十幾萬明軍能夠如同關寧軍這麼拼死敢戰,打將起來還有些趣味。雖然心里如此想法,卻不敢對張偉的戰略部署稍有微辭,均道︰「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莫大焉。」
張鼐見各人魚貫而出,顯是對敵人是戰是和並無意見。他輕聲苦笑兩聲,端坐案前提筆將今日戰事及趙率教身死之事詳細寫明,命人用軍鴿和快馬分途送回。
待張偉批復送到時,張鼐已然輕松攻克廬州,俘鎮守總兵白廣恩。近兩萬明軍,幾乎未戰而降,死十五人,傷百人,只是城碟被火炮轟擊炸碎之後,立刻全師棄械,白廣恩袒胸露臂,自縛出降。張鼐等人固然是瞧他不起,卻因為張偉早有交待,不準薄待降將,是以立時將他釋放,好生安撫之後,降軍降將全數送往後方。
廬州即克,張瑞的飛騎此時已然由河南繞道攻至準北,先後攻佔臨淮關、雉河集,壽州、宿州、阜陽、太和、穎上、亳州等處;于是張鼐急速進兵,與萬騎、神威兩軍合力攻擊鳳陽城下,十余萬明軍在迭遭重創深陷重圍之內。若不是洪承疇與孫傳庭一力壓制,促使明軍全部將校入城,鳳陽城內又有不少軍需物資,只怕一日之內,明軍便告覆滅。
此時天氣已是初冬季節,明軍原本打的是速戰速決的算盤,並沒有準備冬衣柴草等過冬物資。十幾萬明軍龜縮于鳳陽城內,天寒地凍無所遮蔽,當真是苦不堪言。守備城頭的明軍眼見城外漢軍連營數十里,號角鼓號之聲震天動地,軍威之盛實力之強,別說是眼下的十幾萬明軍,只怕再多上幾倍,也遠不是人家的敵手。再有五六百門火炮面對城池,只怕不需轟上兩輪,這鳳陽城牆便會不支。各兵緊握著手中大刀長槍,被冷風將手指凍的紫青,只盼著立時能夠下城,偎在由百姓家中尋來的木頭房梁等取火物前烤火,好勉強去去風寒。他們心中只是奇怪,這漢軍原本可以很輕松的拿下城池,卻不知為何不肯立刻進攻,無論是死是降,總比在此處受活罪的好。
漢軍雖不即攻,卻是每日以無數響箭射入文書,將徐青一帶明軍潰敗,一路回京畿,皇帝並沒有辦法,只命邊軍和京營勉強收攏敗兵殘卒,在通州、天津衛一帶構築防線。而五萬漢軍掃蕩江北山東,一路橫沖直撞,十幾萬明軍並不是對手,一路上屁滾尿流,奔逃不迭。大同總兵姜瓖、宣府總兵白廣恩、延綏總兵尤世威、宣府總兵侯世祿率本部兵馬投降,薊鎮總兵趙率教戰死沙場。這些都是明朝的九邊總兵,統帥的都是邊兵強卒。明朝此時,已經失去了九邊中的寧遠、甘肅、固原、寧夏四鎮疆土,其余四鎮或降或死,兵力全失。除了一些京營兵馬和邊軍殘部,已經沒有了統兵大將和精銳士兵,關外亦已放棄,清兵可能隨時入關。江南丟失有年,此時中原殘敗,強兵盡數被圍在鳳陽城內,外無救兵,內無斗志,當真是覆亡在即無可挽回。
這些響箭招帖在開始時還被嚴令收檄,不準傳閱。到後來根本不能阻止,各層將官亦都心懷鬼胎,巴不得軍心動搖,正好投降。于是只不過被圍住十余日,城內無論將軍士卒,都是各打主意,只等著漢軍稍有動靜,便可立刻搶先投降。
洪承疇與孫傳庭卻與普通的武將不同,他二人身厚皇帝信重,進士出身而至方面大員,乃至現在統兵數十萬,身負國運,豈能有投降的打算。兩人都打定了殉國赴死的主意,早就將遺書寫好,只等著城破那日立刻死難。
因為抱定了殉死的念頭,又知道實力相距太大,孫傳庭雖然以勇武自詡,又一直自認為是儒生名將,將來必定能封候拜爵,與敉平寧王叛亂的大儒王陽明齊名。誰料自入準北以來,先是打的很順,後來先被五萬漢軍打的還手不得,慢慢退卻。待後來糧草日漸困難,河南那邊已然接濟不上。而趙率教與白廣恩部也失去連絡,情形很是不妙。他與洪承疇私下計較,要麼速退,要麼決戰,在此勞師費餉,不但敵情不明很是危險,便是朝廷也放他們不過。他與洪承疇都知道戰不能戰,然而放棄洛陽,棄關寧兵不顧,他們卻也並不能下定這個決心。于是待江文等部攻將上來,明軍不是對手,想著退回河南再做打算時,卻方知後路被漢軍隔斷,連逃跑求生的最後生路亦被封死。孫傳庭雖然表面上並沒有埋怨老師,心中卻著實抱怨。在他看來,若是開初並不以包圍漢軍,斷絕糧道為策,而是全師猛攻,消滅江文部,然後全師退回,雖然打不敗漢軍主力,也一定可以保全眼前這支明軍主力,好對皇上有所交待。
他騎在戰馬之上,身上的甲冑冰冷沉重,卻已經十幾天不曾月兌下。口中呵著白氣,在城內四門略做巡視之後,他便決意回到自已在城中的居所,將甲冑月兌下,然後命僕從燒水洗澡,換過中衣。他暗定打定主意,要穿著一身潔衣,將遺書和遺詩裝好,用上吊的辦法不流血而死。等那些叛軍將一身凜然正氣的他從梁上解下,就可以發現他的忠節之心,千百年後,仍然可以如同文天祥那樣的受人尊敬。
想到這里,心里覺得雖然要戰死,可是也算是得慰平生,並不難過。只是又突然想起家中的嬌妻美妾,還有去年剛剛出生,還沒有正式取名的小兒子,只覺得心中一陣陣的酸楚,當真是難過之極。
待走到自已居所面前,突然有幾個小兵由路旁竄出,將他的馬匹驚的一跳,差點把他摔下馬來。孫傳庭一時間怒不可遏,喝令道︰「來人,將他們拖下去!」
他的眾親兵環伺在旁,一听得他如此吩咐,立時奔將過來,將那幾個抱著木柴發呆的兵士按倒在地,用繩索捆綁起來。
一個小隊長跑上前去,向正在往宅門處行走的孫傳庭問道︰「大帥,打一百軍棍麼?」
孫傳庭回頭一瞥,見那幾個兵士嚇的悚悚發抖,跪在地上面無人氣,只向著自已拼命呼喊求饒。他不知怎地,只覺得這些士兵面目可憎,無能無用之極。心中一陣厭煩,便向那親兵隊長命道︰「斬了!」
那親兵隊長嚇了一跳,雖然諾諾連聲,卻只在原處立身不動。見孫傳庭用目光看向自已,方壯著膽子勉強道︰「這幾個都是虎大威總兵的親兵,想來是為虎總兵尋取暖之物,不慎沖撞大帥,還請大帥看在虎總鎮的面子上,饒他一死好了。」
「不必多說,斬了!」
孫傳庭並不多管這幾個小兵的死活,斷然下令之後,便抬腿往里間而去。隱隱間卻听得那幾個小兵開口罵道︰「孫傳庭,你以為你是統兵大帥,威風凜凜,今日我們早走一步,到陰間地府等著你來!」
又紛紛亂罵了一些諸如︰無能之輩、混帳,王八蛋等語。國罵精彩,這幾個人又自忖必死,被孫傳庭的親兵往街角處拖拽的同時破口大罵,將孫傳庭罵的狗血淋頭,一時間引的附近幾百名官兵百姓圍觀。後來還是先用刀把將牙齒敲掉,使他們含糊不能發聲,然後將這五六人按倒,解開頭發拉拽開來,雖然他們覺得很是冤枉,拼命掙扎,卻總是勢單力孤,每一個都被三四個親兵死死按住,依次斬了。
孫傳庭入府之後,立刻命人燒好熱水,解衣沐浴。房內又有親兵們準備好的大塊炭火取暖,並不寒冷。他洗完之後,天色已晚,在書房里命人掌起燈來,開始重新潤飾他的遺折,力圖要親力親為,寫的慷慨激昂,婉轉動人,既能表現他的忠義氣節,又能讓後人感受到他的文采斐然。這項工程很是艱辛,孫總督並不再過問兵事,只打算將這事辦完,就可以安心就死了。
他忙到半夜時分,憊累之極,于是推開文案回房休息。剛剛出得書房,卻在門前燈籠的映射下看到天空和庭院中白茫茫一片,天空中雪花仍是不斷飄落,這一場雪卻是來勢不小。他看了很是歡喜,立刻下令廚房為做準備了夜宵小菜,送上一壺好酒,又將幾個幕客招來,飲酒賞雪,雖然城破在即,眾人卻也是相對歡然,渾然忘記身在何方。
等到第二天沿街的百姓出來覓食,尋找一些被官兵遺露的可以果月復的食物,再有尋找一些小木塊等引火之物。這一場大雪過後,城中很多人家本來就斷了糧食,再加上天氣寒冷,一夜間已有無數老人孩童死去。僥幸未死的,就掙扎著出來尋食,各人都是打著多活一天便賺一天的念頭,很是不願立刻就死。于是城內官兵和百姓四處游蕩,尋找食物和取暖物品,除了少數倒霉鬼被放在城頭頂雪吹風,再也沒有一人去管漢軍是否會攻將過來,打下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