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山古名東蒙山,遠古洪荒時期,大禹治水路過蜀國時,曾選此山為台登高祭天,故得「天台」之美名。
漢末道家在此相山鑿洞,築壇祭神,正式易其名為「天台山」,天台山便增添了宗教文化內容。
三國蜀漢之初,諸葛亮曾到臨邛察看「甲屯」墾植和開掘「火井」情況,乘坐「木椅車」上山眺望,留下了「天車坡」、「望軍頂」等地名。
南北朝時期,西游僧人普達舍耶雲游到此,創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時期,宗教漫延,初唐時火井縣令袁天罡尊崇道教,因而天台山以道家勢力為大。
五代時,天台山又修一座規模宏大的城隍廟,兩宋時期,天台山儒、道、佛三教並存,三家爭山奪林,各營院園,道觀佛寺,官房多達百余處,宗教勢力泛濫,各派矛盾百出,于是出現了州通判、推官駐山主政之事。其時有文同(北宋畫家)、陸游(南宋愛國詩人)等領餃管理天台山宗教事務。
宋末及元代,天台山日漸衰微,于是又有明洪武年間「福琛開山」之事。明末(大順三年),張獻忠一支軍馬敗退時路過邛州夾門關,有天台山三千棍僧堵截,張部于是繞青草坡從天台山後山而上襲擊了宗教集團,于是天台山宮觀寺庵盡毀。
清代,道家、佛家力圖光復宗教名山,但規模遠不及昔日。民國年間,天台山一帶兵匪肆虐,社會不安定,朝山之事幾乎滅絕。「特殊時期」期間,天台山宗教文化遭到極大破壞。然而天台山的摩雲峰更是聲名遠播。
摩雲峰不在天台山之顛,而在其腰,怪石嶙峋,雲遮霧饒。峰頂如座,古木參天,巨藤漫地。峰北雲水怪石谷,巨石堆積,形態萬千。金龍河從金龍洞穿過後在此即潛入澗底,但聞水聲不見水波。此處乃一大觀。
海拔數百米的摩雲峰何以能摩(『模』)雲呢?這里既有天地的造化,也有美麗的傳。
相傳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入蜀,將牛留在天台山頂(後來叫「伏牛山」)後,徑往成都青牛肆隱沒。但老子念念不忘青牛尚居天台深山,相繼遣教徒去天台相山掘洞,暗中保護青牛。至漢代,山上已建成道觀數座,因經學家胡安、星相學家嚴君平亦多次上山,天台遂成道家名山。
胡安是西漢著名的大經學家,聚徒在白鶴山講學。他不隱名利,志在修身養道。一朝成仙,不想次秘密被一學生攪破。這個學生見胡安年老孤單,生活清苦,便對母親要送點好吃的給老師。母親便煮了幾個雞蛋,叫兒子送去。晚上,學生來到胡安的岩洞(後來叫「點易洞」)時,卻不見胡安人影,守至半夜,悻悻而歸。第二天,胡安由端坐洞內講學,依然手無經卷卻口若懸河。放學後,學生問胡安昨晚那里去了,胡安笑而不答。學生狐疑不散,便隱于洞外樹叢之中看個究竟。天傍晚,一丹頂鶴從天而降,立在洞口,只見胡安飄然而上,跨上鶴背,那鶴雙翅一展,沖天而去,學生頓時目瞪口呆。至城中遠遠傳來五聲銅鑼,胡安有騎白鶴冉冉而降。學生將此事告訴家人,眾借不信。是夜又約前往窺探,果如所,鄉里一時紛紛擾擾,大呼「事」!
但是,後來胡安卻突然不見了。
南宋大詩人陸游來此憑吊,無限感慨︰「仙人胡安學道西岩,跨鶴升天……。」西岩,即天台山摩雲峰(又名摩雲岩)。因此天台山在白鶴山之西,陸游謂之西岩。陸游在臨邛作推官時曾多次上天台山,仔細考察過天台勝跡。摩雲峰雖無道觀,卻是胡安再此冥坐修道、接閱天書的地點。道家之道,並非全從經書上來,還須淨心。冥坐後有「悟」(佛家亦講覺與悟)。悟不可通,便設壇祭天,以求太上老君明示。四更天氣,伏牛山之青牛三聲長鳴,摩雲峰前雲霧繚繞,有天書飄飄而來,伸手接過,乃一張絲帛,無一字。沒有字怎麼讀?那就全靠靈『性』。其時有仙樂自天而來,『性』靈者聞天樂則知天書內容。胡安『性』靈,自然讀得懂天書。所以,摩雲峰原本為經學家胡安于雲中接天書處。
嚴君平本是星相學家,長年在成都賣卜,怎麼也跑到摩雲峰來了呢?這又有緣故。按道家學,星,天上星宿,人是天上星宿下凡,特別是大人物。《三國演義》中司馬懿一夜仰觀天文,「見將星失位」便斷定「孔明必有病,不久必死」,事實果如司馬懿所料。相,相貌,見一人相貌便知其一生榮辱禍福。此外,道家還講望氣,即依據雲氣的『色』彩、形狀和變化來佔驗人氣吉凶。《呂氏春秋.明理》,「至『亂』之化,君臣相賊,長少相殺,父子相忍,兄弟相誣,知己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違,失人之紀,心若禽獸,長邪苟利。其雲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鶴、若眾車……」。嚴君平成都賣卜,雖然上門者大都為平民百姓,「得百錢,足以自養,則閉目下簾」。但名聲大振後,達官貴人亦紛紛上門求卜,往往涉及軍國大事,這就不僅是看相起卦所能了事的。成都地處平原,沃野千里,仰觀天象可以,望雲氣不行,天台仙山的摩雲峰是極好的地方。同時,道家亦講「天籟」,即上天明示的聲音。跨鶴升仙的經學大師胡安尚且于摩雲峰處接天書,星相學家的嚴君平又如何不往?所以,這位臨邛人氏曾多次夜上天台,焚香祭天,于高初觀天相、望雲氣、閱天書。後終于寫成《老子指歸》,此書可惜失傳了。南北朝時,天台建佛寺,至宋代時佛寺竟道觀多。道家不服,便在摩雲峰設壇祭天,擴大影響,儀式十分隆重。其程序有︰設壇、上供、燒香、升壇、禮師念如法、高功宣衛靈咒、鳴鼓、發爐、降神、迎駕、奏樂、獻茶、散花、步虛、贊頌、宣詞、復爐、唱禮、祝神、送神。臨邛地方官吏也長來此祭天。夜晚,摩雲峰上天燈閃爍,鼓樂聲飄飄忽忽蔚為壯觀。太平年境,鄉民亦自推首領上山設壇祭天,感謝上天給了個好收成,祈告明年五谷豐登。
其實,摩雲峰海拔僅數百米而能摩(『模』)雲,乃是天地的造化。遠古時代的造山運動,把天台山造成了一個長撮箕狀的三級平台︰天台山的西、北、南三面都是陡壁懸崖,只有東面為缺口。「風從東面來」,吹來雲氣,遇陡壁不能過,于是與山岩恩恩愛愛,纏纏綿綿,久久不願離去。山中水氣蒸發,亦被山崖擋住,只得與山崖親熱一番後冉冉上升,于是形成此天台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