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是工業化時代的第一種大規模陸上運輸系統,在自走載具(汽車、戰車)用公路網發展成熟前,是陸地上最有效的重型火炮運輸系統;但是因為由於鐵路的高度依賴性,所以擁有當時最可怕的陸上武裝的武裝列車使用彈性不佳,如果要增加它的機動能力和使用彈性,第一步改善只有從密集化、沿伸鐵路網絡開始下手,但是如此仍無法完全克服這一項先天性的障礙。早期的武裝列車(僅有為數還算不少的輕武器當固定武裝)演變成後來的列車炮,因為武裝開始使用火炮,打擊的範圍及威力都大幅提升了不少,隨著時間的進步,列車炮的口徑隨著一步步加大、炮彈種類也隨著增多,破壞力的擴增也不言可喻地暴漲,使得列車炮只要較少的數量、即可控制以往需要大量炮兵陣地才能控制的廣闊地區,讓武裝列車的戰略地位躍升至另一個新的境界,可是武裝列車依賴鐵路網絡的缺點依舊無甚改變。在列車炮的發展過程之中,大多數是由海軍戰斗用船艦的大口徑主炮改裝而成,有些甚至於只將艦炮拆下、直接裝在列車載具之上,但無論如何這些改裝成列車炮的火炮都遠超過一般陸軍的火炮,重量也比一般火炮重得多!必須裝置在特殊設計的鐵路載具、炮架之上,少部份甚至於需要以強化的鐵軌設施配合;在經過如此繁復的改裝,以及精密的規劃設計其它配套的裝備,讓列車炮成為比絕大部份火炮都還要優異地重型火炮系統。列車炮雖然極為龐大,可是經由一番精心的設計,配合綿密且適用的鐵路網絡,仍舊能夠快速移動,成為火力無匹、擁有一定地強大機動力的超級武器。
工業革命於18世紀於歐洲如火如荼地展開,十七世紀末已經有粗糙簡陋的蒸汽機問世,但是一直都有著熱效率不高的問題,直到瓦特(es)於1784年(十八世紀末)改良出高效率的蒸汽機之後,才開啟機械橫流的時代。過了十幾年,剛進入十八世紀初,才出現所謂的「馬車鐵路」-由馬匹拉著軌道上的台車前進,「馬車鐵路」在英國普遍地出現,雖然同時期同在英國的杜來比錫有發明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軌道台車於1804年,但是它的速度比一般成年人的快步走速度還比不上,遑論更有效率的運輸(這台車空間幾乎都被蒸汽機佔去);再過十年,到了1814年在英國礦場從事機械維修的史蒂芬生先生,也因為杜來比錫的影響,在一次英國政|府舉辦的公開徵求蒸汽機車設計競賽中,以他發明在礦場贊助下研發的「波爾加號」蒸汽火車為藍本,推出火箭號()而贏得比賽,然後各國即以火箭號為基礎下,高速發展軌道運輸。過沒多久,第一條實用化的鐵路(之前與1814年的鐵路只能用在工業區之間的聯系,尚無法做有效率的工作),僅僅28年後(1853年)英國就推出了武裝列車,這些武裝列車跟後來的列車炮族群雖然有很深厚、且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但還是有非常大的差異性,因為武裝列車只有步|槍|、手|槍等固定武裝或配備在車上的輕武器,攻擊力量非常薄弱,基本用途也僅止於運輸重要物質(如︰金錢、貴重物資等)。
1895年,3~4月間,美國南北戰爭末期,於南方聯邦首府里其蒙()攻防戰中,北方軍將一門口徑的巨型鑄鐵迫炮(上圖中較下面的那一門)裝載在強化過的鐵路載具上,獲得相當不錯的戰績,正式將超兵器始祖-列車炮的歷史揭開序幕。
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各國都以英國的武裝列車為基礎,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自制研發的列車炮,這些列車炮被列強國家大量使用,甚至於俄國紅色革命時期,紅軍與白俄羅斯都拿列車炮互轟;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預先防御德國日後可能的攻擊,建築了馬其諾防線)布署了大量的列車炮,如M1870/84、M1890、M1895、M1917、M1920等等,甚至是的超級列車大炮,讓法國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列車炮王國,但是在德國入侵後,都被德國擄獲,最後用來充當大西洋長城的岸防炮。英國也在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下加強列車炮的火力,為了抵御德國以海軍渡過英吉利海峽和多佛海峽,甚至有超越當時海軍任何火炮口徑的列車炮出現,英國史上最巨大的列車炮—18英寸/的18-列車炮*注2,英國為了它成立於1943年11月成立『超級炮兵團()』,但是它們不論大小與否,都被戈林的空軍壓制而無法參與多少戰爭。德國的列車炮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佔領區的海岸線極為深長,為了確保它們的安全,也布署不少的列車炮以防衛這些領域,某些列車炮如著名的多拉()、還支援打擊東部戰線,甚至是執行反游擊的任務。
19世紀初,美國及歐洲列強的優良且綿密的鐵路網絡已經漸漸成形,非常有利於列車炮的發展,其中法國的列車炮發展的最完整,甚至能外銷到美國,美國和英國雖然擁有的列車炮不論是種類或數量都不在少數,但是由於這些龐大的怪物動輒兩、三百噸以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及載具能將他們運過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所以將它們部署於機動海防單位中,因為它們與其它岸防武器相比火力大小及射程長短都優秀得多,所以擔任與現今岸防飛彈相同的任務型態,至始至終幾乎都『躺在』岸防掩體的巨大碉堡中沉眠。英、美兩國的列車炮打從制造伊始,絕大部份時間都處於備役的狀態,不如同時期法國同胞的活躍;英國的列車炮在歐戰白熱化後(約1940年開始)才重新組裝制造堪用者,部署於海峽沿線的陣地;美國的情況更差,到了1941年才開始機動化和重新布署,1944年攻入法國後,為了強化對於德國本土的進攻火力,原本打算將40的海軍艦炮改裝成重型列車炮,但是後來發現空軍的轟炸及密接支援火力效果超乎預期的好,而取消這類計劃。
反觀屬於歐陸強權得德、法、蘇等國的列車炮就活躍得多,因為他們的鐵路網絡月復地廣大,列車炮逐漸成為優良的長程、威力火力支援系統,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都大量使用來互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雖然空軍的高速發展使得列車炮及同類武器發展倍受限制,但仍然在某些戰役有滿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德國的列車炮系統,在德國發達的進步彈道學、彈|藥技術、材料技術和創意十足的設計下,將列車炮的發展推向顛峰。
列車炮在炮兵武器發展史中,是一種極為有趣又十分重要的一個系統,它最早出現於美國的南北戰爭,雖然現代科技的長足進步讓此類的巨型火炮顯得相對落伍,但是在以往不算短的時間中,列車炮除了扮演火力支援、長程攻擊的重要角色,也帶動了不少科學理論基礎的進步(高層大氣彈道學、外彈道特性學、熱力機械應力學等等)。由於當時列車炮的機動性相較於傳統火炮強,而較長的射程和重型炮彈使得它擁有打擊大型要塞碉堡、超級掩體的破壞能力,故對付擁有超強防御力的戰略性質目標的戰斗力極佳,也因為攻堅能力非常,所以也有不少國家將列車炮當成海防炮兵的的常備機動武力,以用來支援固定式海防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