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最新章節 第十一章 就這麼定了!

作者 ︰ 殷揚

第十一章就這麼定了!

第十一章就這麼定了!

「陛下,此計行還是不行?」陳玄禮頗有些急切的問道,不容李隆基說話,馬上又道︰「陛下,此計雖然成算不大,是險著中的險著,可是,勝在對大唐的損失不大,不妨一試。」

李昌國是龍武軍的雙星之一,若是此計被采納,他也倍感榮幸,不住為李昌國說話。

李隆基卻並沒有馬上決斷,而是沉y n著道︰「李昌國,若是此計失敗的話,又該如何?」

「陛下,若是失敗,吐蕃仍是大唐的,只是在于早與晚的差別罷了。」李昌國在謀劃這事時,早就把這些事想透了。

「還是大唐的?」這話有些驚人了,李隆基、李林甫、李亨、陳玄禮皆是驚訝,盯著李昌國,等他解說。

李昌國沒有讓他們失望,道︰「陛下,依臣的料算,丟了大非川,對于吐蕃來說無異于天塌了,吐蕃一定會起大軍前來大非川復仇,妄圖擊敗我軍,奪回大非川。」

「這是一定的!」眾人重重點頭,大是贊成這判斷。

「大非川對于吐蕃的重要,就象中原對于華夏的重要,丟了大非川,大胡子一定不會甘心,他一定會親征。」李隆基一邊思索,一邊道來,聲調突然轉高,問道︰「李昌國,你是不是打算趁此一戰,把大胡子活捉了?」

若能活捉墀德祖贊的話,堪稱盛事,李隆基雙眼放光,異常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然而,他的話鋒一轉,道︰「可是,這難度太大!成功的希望太小,比起你眼下的謀劃還要小。」

墀德祖贊親征大非川是給了唐軍活捉他的良機,卻是成算不大。他要逃的話,誰也奈何他不得。

李靖夜襲y n山,頡利可汗逃走,唐軍追擊長達四個月方才活捉他,其中的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若是活捉了大胡子,吐蕃倒是十拿九穩。」李隆基一握拳,骨節摩擦聲響成一片。

「陛下英明。」李昌國禮節x ng的贊頌一句,話鋒一轉,道︰「臣的謀劃並不是如此,臣的謀劃是,在大非川與吐蕃大戰一場,盡可能殲滅吐蕃的軍隊。越是殲滅得多,吐蕃內部越是矛盾重重,彼此指責不斷,大唐再抓住良機行離間之計,使吐蕃分裂……」

「啊!朕明白了!」李隆基絕頂聰明之人,李昌國的話才說了一半,他就明白過來,笑道︰「大唐象前朝對付突厥那樣,扶弱抑強,誰弱大唐就扶助誰,誰強大唐就打誰,讓吐蕃誰也奈何不得誰,大唐再來尋找機會越過積石山。」

「到那時,即使大唐不想越過積石山,必有吐蕃前來長安請求大唐發兵越過積石山,正如突厥請求前朝出兵漠北一樣。」陳玄禮也明白過來,聲調很高,搶了李隆基的話頭,道︰「到那時,只要過了積石山,一切就由大唐說了算,要吐蕃滅吐蕃不敢存!」

「妙計!妙計!」李林甫難得的擊掌贊嘆,道︰「前朝長孫晟行此計而裂突厥,李將軍就是大唐的長孫晟!」

長孫晟是長孫皇後、長孫無忌的老爹,是突厥分裂的謀劃者,雖然他的名頭沒有他的兒nv響亮,然而,他對大華夏做出的貢獻卻一點也不比他的兒nv小。

「丞相此言有理,卻是不確!」李隆基搖頭,道︰「這應當是李昌國謀劃中的下策?」

「陛下英明!」這次,李昌國是真心贊揚李隆基了得,一點就透。

「照你的謀劃,若是上策不行,越過積石山失敗的話,大唐就用下策,先殲滅吐蕃大軍,促使吐蕃分裂,再尋機越過積石山,平定吐蕃。」李隆基把李昌國的謀劃總結一番,沖李亨道︰「太子,你可記住了?」

若是來年不能越過積石山,只能在大非川與吐蕃大戰一場的話,滅吐蕃就要數十年的努力,李亨這個太子必須記住這一謀劃。

「父皇請放心,兒臣記住了。」李亨大是振奮。

他不得不服氣,李昌國的謀劃很有道理,吐蕃一定是大唐的,只是早與晚罷了。

「陛下,那這上策……」陳玄禮很是心急。

「呵呵!」李隆基大笑道︰「雖說吐蕃遲早是大唐的,只爭早與晚,然則,大唐越早拿下越是好。上策的成算著實不高,連一成都不到,可是,一旦成功的話,吐蕃就是大唐的。即使失敗了,大唐也沒什麼損失,朕何不一試呢?」

「就這麼定了!」李隆基站起身,神采飛揚,氣吞河岳,一字一頓的道。

「陛下英明!」

眾人齊聲贊頌。

「呼!」

李昌國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卻更加j 動了。

吐蕃之地主要是現在的青海、西藏,這塊土地秦皇漢武也是無可奈何,直到忽必烈方才並入版圖。若是在唐朝天寶年間完成的話,那就是提前了好幾百年納入版圖,功莫大焉!

而李昌國還是這件奇功的謀劃者,誰能不j 動?

不僅李昌國j 動,就是李隆基也是j 動不已,站起身,不住踱來踱去,一邊踱步,一邊晃拳頭。

陳玄禮、李林甫、太子李亨對望一眼,對方眼中的振奮之意誰都不加掩飾。

就是李林甫這個一向以喜怒不形于s 著稱的ji n相,此時也是一臉的喜悅,絲毫不掩飾。

「秦皇漢武拿這塊土地沒辦法,若是朕拿下來,朕的功業會不會超過秦皇漢武呢?」哪個皇帝不想建功立業?雄材大略如李隆基者卻是不多,更是一心追求功業,若能超過秦皇漢武,那是無上美事,他越想越是j 動,一邊扳著手指頭細算起來︰「朕即位之初,大唐積弊如山,內部不寧,外多邊患。朕勵j ng圖治,整軍經武,終于朝堂一清,邊關安寧。後突厥、契丹、奚、吐谷渾殘部、回鶻……先後滅亡。到如今,只余吐蕃和大食。朕來ch n收了吐蕃,就可以在西域與大食一決雌雄!」

雖然因為安史之lu n而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李隆基毀譽參半,卻是不能掩蓋他的偉大,他的功業真的很多,一樁樁,一件件數來,竟然是良久不絕。

這番話太能振奮人心了,陳玄禮上前一步,請命道︰「陛下,老臣願馳騁吐蕃,還請陛下準允!」

「你?」陳玄禮此舉,李隆基大是贊賞,卻是以調侃的口w n的道︰「就你?你瞧瞧你,胡須白得跟雪hu 似的,你還能馳騁疆場?你想搶功吧?」

「陛下,老臣決無此心!」陳玄禮一听就急了,大聲嚷嚷︰「只要陛下允準,老臣不做將軍,做一老卒!能馳騁吐蕃足矣!」

「行了!行了!」李隆基揮揮手,含笑道︰「你這把老骨頭莫要拋在外面了,還是給朕守好皇宮吧。」

「哎!」陳玄禮長嘆一聲,嘀咕道︰「人說龍武大將軍有多好多好,卻是悶死人的牢籠。」

李隆基剜了他一眼,卻未加指責,招手,道︰「都坐下!此事太過重大,我們要好好議議,多加推敲,不能有絲毫差錯。」

李昌國他們坐下來,李隆基接著道︰「李昌國兩策,上策的成算不大,下策的成算大,卻是耗時太長。朕以為,來年戰事,當以下策為根基,力行上策,你們以為呢?」

他深通兵道之人,這話讓人贊賞,誰能有異議?

「李昌國,你說,若是來年在大非川與吐蕃大戰,需要多少兵力?」李隆基盯著李昌國,眼楮睜得老大,一瞬不瞬。

「陛下,臣等商議,一致以為,若只是擊敗吐蕃大軍,不必增兵。若要一舉殲滅吐蕃大軍,至少需要三十萬。」李昌國沉聲道。

「三十萬?」太子李亨有些吃驚。

「這算是少的了。」李隆基略一沉y n,道︰「兵法有雲‘十則圍之’,要想圍住敵人,需要十倍兵力。吐蕃在松贊干布之時,舉國有四十萬大軍,到如今,可以調集六十萬大軍。孫b 茹十萬已經被殲,還有五十萬。要想全殲這五十萬,照兵法算就需要五百萬,這顯然不可能。要想全殲吐蕃大軍,就要把各個退路切斷,還要防止吐蕃逃躥,三十萬不太夠。」

這番算法很中肯,李昌國暗自點頭,李隆基不愧j ng通兵道之人。

「然而,大唐舉國不過五十五萬之眾,如此大的疆域需要駐守,朕能調給你們的最多也就是三十萬,你們能一舉殲滅吐蕃大軍?」李隆基眼楮瞪圓,死盯著李昌國,大聲問道。

吐蕃大軍殲滅得越多,離間吐蕃成功的可能x ng就越大,這事干系太大了,盡管李隆基一生經歷的大風大l ng很多,也是不免幾許幾張。

李林甫和陳玄禮、李亨死盯著李昌國。

「能!」李昌國重重點頭。

「那就好!」李隆基大為放心道︰「這下策之事,再增調二十萬大軍就能完成。那麼,這上策,你們選在何時下手?」

「陛下,臣等商議,一致以為,來ch n化雪之前最為適宜。」李昌國陳述理由︰「之所以選在化雪之前,一是因為吐蕃大軍將發未發,一定不會想到大唐會在那時節動手,可以出其不意,增大成算。二是因為那時節,吐蕃的舉國之兵集中在一起,便于大唐全殲。」

「好謀劃!」李隆基雙手重重砸在一起,大聲贊賞︰「只要你們成功,大唐三十萬大軍就可以一舉越過積石山,朝邏些疾趕,一定打大胡子一個措手不及!」

「吐蕃的舉國之兵一舉被殲,吐蕃就再也沒有後患了!」李林甫的聲調很高,請命道︰「陛下,臣請總攬輜重之事!輜重但有缺乏,臣請提頭來見!」

此戰若是成功了,那是不世奇功,李林甫不可能離開長安的,軍功與他無緣,卻可以撈取這後勤之功。

「好!」李隆基慨然應允,道︰「輜重一事歸丞相!上策之事,李昌國處置,太子協助。李昌國,你記住,你需要什麼朕就給你什麼,若有人作梗,你向朕稟報便是!」

(受了點風寒,身體不適,寫東西賊痛苦,我還是堅持寫。)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天下最新章節 | 大唐天下全文閱讀 | 大唐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