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樂時代 第二八節 水稻種植

作者 ︰ 清宵好夢

「王大掌櫃年少有為,老夫佩服。」

「王大家的處西番之里,把大米的生意做的這麼好,靜之也是佩服呀。」

「哪里哪里,祖上之蔭,不似王大掌櫃白丁起家,如今富有四海。」

「王大家的抬的太高了,哪有富有四海之說,只是幫著朝庭做些事,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已。」

「你我都是王姓,五百年前算是一家。一家人不說兩家的話,王大掌櫃若是要在南海一帶找大米,我們王家的稻米說第二,沒有哪家敢排第一。」

這話有點托大,不過王動也發現了,西洋諸國大的米商不多,象王家這樣從種水稻開始起一條產業鏈抓到賣米,然後大做國際貿易的還真不多。

沒多時,你好我好的廢話說了一大框之後,進入到勸酒階段。王國忠喊了人過來進酒,因為王動沒把夫人帶出來,王國忠非常聰明的把他女兒推了出來。

王倩,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這種場面王動現在已經不是第一次踫到了。他是來者不拒,認識一下,沒關系。並沒有色心一定根收為小妾,畢竟他雖然,但還沒到漁色這步。而且現在有妻有妾還有情人,他的性生活已經不錯了,他可不想自己是爽了,冷落了家里的女人,所以他不會在外面亂來。也不想娶太多,娶太多回家,怎麼個輪法呀,怎麼輪總會有些喂不飽的。

不過這個小mm,看上去還真的蠻不錯噢,該大的地方大,該小的地方小,先凸後翹,要命的是那腰感覺一只手便能握住,惹火呀!!不對呀,這皮膚要比漢人還白呀,這睫毛又卷又長,鼻子也是英挺,怎麼看象個混血兒呀!

王國忠看著王動在打量自己的女兒,「倩兒母親是波斯人。」

呵呵,波斯的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呀,不會是老王你在波斯煙柳巷賣回來的呀。不管了,這小模樣還真是勾人。

「王大哥真是厲害,听我爹爹說,王大哥可是大明朝第一商賈。倩兒還以為是個老人家,沒想到還是個年青的公子哥。」

「王小妹說的沒錯,已經是個小老頭了。」這丫頭講話倒是不拘謹,還是西番這邊民風開放些呀。王動這話引來了大家一陣的哄笑,王倩倒沒臉紅。

「小妹听人說,大明朝有天堂般的蘇杭,有天府之稱的四川,還有五岳,名山大川更是數不過來。爹爹說我是唐人是漢人是華人,但長這麼大,還沒有去中國看過呢。」

「呵呵,小妹若真想去中國看看,只要你爹爹同意,王大哥倒可以帶你去。」王動雖然有yy之心,但這個小mm也太小了,在他眼里,還是二十五六的女子最動人,如趙大娘那個年齡最好,最有女人的魅力。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煙花三月下揚州」「欲把西湖比西子」……

王動說的這些東西,有的陳澤也沒听過,更別說王國忠等人,陳澤也搞不清楚,王動說的到底是他從書上看到的,還是王動本人親自去游歷過。王動以前是說打小隨著師傅四處飄泊,看他今天侃侃而談的樣子,還真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大明朝的大好河山真的盡收眼底藏于胸中。陳澤都被王動侃暈了,王家一幫人當然不用多說了,王國忠也佩服王動的見識,而那個王倩兒就差和王動勾手指了,當下就逼著他老爹表態,一定要隨著王動去中國看看。王國忠這下倒不知是女兒戲演的好,還是真的女兒喜歡上王動了。

巴拉旺水網密布,這里的居民都是逐水而居,听王國忠並這里的老百姓也是尚武,只要是男的都操習水戰,不過這里最有趣的是他們住的房子,有錢人家的屋子和普通人家的屋子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富人家的房子是磚石蓋的,大多在岸上,而窮人家大多住在木筏上,很簡單的木筏上蓋個木屋,用樁纜拴在岸邊,漲潮時屋子也跟著漲,落潮時則跟著落,想要換個地方住的時候,也是很方便,起樁連著屋子一起劃走就行了。其他的東西,馬歡在這看到的,覺得和爪哇國都差不多,只是這里相對而言要比爪哇更開化一些。

「‘一季種谷,三季收稻’,或曰‘一季種谷,三季生金’,不單單是一年兩熟,三熟也是有可能,只要雨水配合的好。」王國忠親自給王動講解這里的水稻情況。

這會可能沒有哪個人會比王動更懂農業,沒有哪個人會比王動更了解水稻生產對中國人的重要性。好的稻種好的耕作方式一旦被推廣,可以大大的緩解中國千年來永遠解決不了的糧食短缺的問題。那個年代真的沒辦法呀,很多高產的農作物都沒有,大家吃來吃去的,最多的還是麥稻豆這三樣,馬鈴薯、紅薯這些都沒有。明朝時的中國農業,除了天災不提,鐵制的犁和耕牛居然決定了播種面積和產量。沒有化肥沒有農藥,吃的倒是綠色食品,但大家都知道綠色食品產量低呀。

王動心里惦記著現在被稱為夷洲的台灣,還想著被稱為龍牙門的新加坡,這兩處地方按理講都是很好水稻種植地,既然有很好的稻種,怎麼樣才能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產量。

王國忠家族吃大米的生意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的產業鏈從頭吃到尾,除抓住了這里農民的心以外,他們在種水稻的技術方面,的確還是有一手的。而所謂的這一手,就是育秧。在王國忠眼里,王動這種大老板,名義上是到巴拉旺來考察水稻,其實是想要模模王家的底,模模舊港老的三大家族的底,至于到農田邊上看看,只是做做樣子。他沒有想到的是,王動是要模底,要看看舊港當地的勢力對明朝的態度,對王動生意的態度,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看看南洋這里水稻種植在氣候,種子和技術等方面,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地方。

說回來又要感謝王動在農村一年多的扶貧工作經歷了,感謝他們一起的扶貧工作組副組長,農墾集團的最年青的分場場長,一年的扶貧工作,王動與他結下了濃厚的友情。他們一起去弄稻種,一起去購鴨苗,一起去買化肥,一起去買過魚苗等等等等。王動曾糾正了他,五育粳的粳,讀jing而不是geng,不過這個場長又告訴他,你若說五月jing估計沒有一個農民知道是什麼東西,王動細想也是,老家也是說geng米而不是jing米。跟著這個場長,王動也知道育秧的重要性,知道什麼叫拋秧,而這些回到大明朝後,絕對是最最先進的種植技術。

果然,當王動問多幾句的時候,王國忠就回答不上來了,不過他回不上來沒關系,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王國忠的一位族叔,他算是水稻種植的專家,育秧一事,一直是他負責,什麼時候種,他說了算,什麼時候收也是他說了算。「稻要養,麥要搶」,水稻在地上多養一天,那顆粒會更飽滿一分,但同時你也要和天搶,突然的暴雨會把熟透了稻桿打的伏倒在地,能在稻穗上就讓你看到稻子發芽。老人家從來不會去和什麼米商打交道,在他眼里,王動就是個從大明朝來的大米商,當他看到王動把木屐放田邊,自己跑到稻田里去看水稻的長勢時,他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從來沒有米商會對青苗有興趣的。

當王動和他講拋秧的時候,老人家感覺踫到了知己,原來老人家育秧的時候,曾經踫到過這個問題,育秧的土要比水稻田里的土要肥很多,秧苗種的密面積小所以問題不大,一旦整塊田都那樣玩,一是營養過多,蟲害之類也多,一有病馬上爛完,老人家曾經試過,在插秧的時候每株秧苗上帶點較肥的土,從理論上講,這種做法,那秧會長的更快根會長的更多,他也試過,但發現這樣不是插種而是種秧,速度實在太慢了。王動一提到拋秧,老人家的眼楮亮了起來,根上有土,根部重,拋出後應該不會漂在水田上,這一下子就點到了關鍵問題上。

王動在巴拉旺的時間也就五天,但在這五天里給王家的帶了極大的震撼。他教他們制秧馬(一種撥秧的工具),並教他們怎麼用,點撥了公認的技術權威更新育秧技術和新的拋秧方法,告訴他們可以試著在水稻田里養魚等等。王動的種種行為也給了陳澤他們一個新的印象,東家好象真是個百事通,不只會吃大米飯,還做很好吃的大米飯,還知道怎麼種出好吃的大米飯的米。說以吃,又有一個讓王動周圍的人奇怪的東西了,東家居然會吃檳榔。

在佔城的時候,王動就吃過,當時只是小吃一兩片,那會大家都在試,但也就是他放嘴里嚼的時間最長。在大城的時候,王動跟著鄭和的時間多,也就沒怎麼看到他吃,畢竟那東西咬在嘴里跟人講話,在漢人眼里是極不尊敬的。哪知道舊港這個地方漢人多,這里的漢人早就跟著當地人學會了吃檳榔。王動和他們混到一起時,居然也接過了他們遞來的檳榔一起嚼,而且王動還告訴當地人,青檳榔味道不好,泡制之後更有味道。結果王動又開始試著自己泡制檳榔,為此他身邊的人都被當作試驗品,大家突然發現,王動弄出來的新鮮玩意,不一定都是很好吃的,當然了,有這種認識的時候已經晚了。王動也是郁悶,當初在長沙上大學的時候,只知道吃檳榔,正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那時的檳榔的配方,不然這會一定發大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 | 重回永樂時代全文閱讀 | 重回永樂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