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歷四十七年正月二十日,奉命救援葉赫部落開原總兵官察之叛逆建州努爾哈赤返回赫圖阿拉,遂回轉遼陽。回城之日,兵部右侍郎遼東經略楊鎬親率監軍御史陳王庭、薊遼總督汪可受、遼東巡撫周永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遼陽總兵官劉鋌等文武官員二百余人迎接凱旋大軍,沿途民眾呼喊震天,鞭炮齊鳴。
武安騎在馬上看者歡迎的人群,面上很是激動興奮,內心里卻有些後悔伏擊女真騎兵。隨著武安以微代價打敗建州兵,斬獲首級近兩千具,而己方死傷僅四百多人,來遼的各級主將對女真騎兵的畏懼感大失,尤其是經略楊鎬為了振奮全軍士氣,把所有的北虜首級傳首出關的各部明軍,不僅振奮了軍士的士氣,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為首的九邊將領更是揚言北患輕易可平。
隨著二月的到來,遼東經略楊鎬原定于三月二十一日出師,但由于朝廷此役四方招兵,各部出關的軍士更是千里裹糧,使遼東軍餉劇增至三百萬兩白銀,京師的明朝君臣以為此役應速戰速決,加上不久前的大勝,天兵可旬日可以打敗後金兵,因此不想在拖延下去。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朝廷近年財政拮據,萬歷皇帝的私庫內倒是有幾百萬兩白銀,內閣首輔方從哲不敢得罪聖上上書請求撥發,只能在全國加征遼餉,各地百姓因自然災害而普遍歉收,為了防止過多加重百姓的負擔而引發動『亂』,明朝上下也只能要求這場勞師傷財的戰爭早點結束。
遼東經略楊鎬熟知明軍的虛實,這只是一場孤注一擲的戰爭,沒有把握的他只有譴後金逃兵帶書信給努爾哈赤,聲稱明朝集結天兵四十七萬,並實告之出兵日期是萬歷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妄圖以此威嚇努爾哈赤以及後金上下。只是他想不到無處不在的後金細作早已把明軍的準確實情告訴了努爾哈赤,楊鎬的這次心里戰只能讓後金上下更明確明軍的進軍方略。
隨著出兵時日的臨近,遼東地區卻天降大雪,四處白茫茫的一片,遼東經略與各個總兵之間因出兵的事情出現爭吵。
「經略,王師當出萬全,宜合兵一路,鼓行而前,執取罪人,傾其巢『穴』,今兵四路分散合擊,恐有逐個擊破的風險。」開原總兵官馬林一臉擔憂之『色』,「今朝廷付我等舉國之兵,理應謹慎行事才為上策。」
不等楊鎬出言,杜松也道︰「經略,朝廷發放軍餉不足,軍士已有怨言,且各將彼此不熟悉,士卒久未訓練,此時出兵怕是不妥。」在場的眾人見幾日前還是信心十足的杜松今天怎麼也這樣?其實這次三邊、宣大精兵盡分在杜松麾下作為主力,杜松雖見有不足之處,也沒太在意,只是抱怨一下朝廷不發軍餉而已。
遼陽總兵官劉鋌接著道︰「經略,諸位大人,今大雪『迷』路,我軍新來對地形未熟悉,而川、浙之兵因路遠新至業已勞憊,能否將出征的日期推後幾日,帶天氣好轉再行定議——」劉鋌久在西南作戰,到了遼東見各地明軍大多不足恃,因此上奏朝廷想要征三萬川軍出關作戰,但朝廷因四川到遼東路途艱難只派了五千步卒,現在大部也沒抵達遼東。劉鋌最想等待的浙江戚金統領的「戚家軍」及四川秦良玉率領的「白桿兵」還未到達,兩省的援軍只有前部千余人,人數太少。
楊鎬冷笑道︰「劉總兵乃宿將,威名鎮海內,今日怎麼也膽怯了?大雪封路,正好趁敵不備,況且進兵日期乃聖上親定,我等只有依聖旨行事。」
薊遼總督汪可受知道兩人不和,因道︰「劉總兵,不是我等不知進兵艱難,朝廷幾十萬大軍雲集遼東。每日耗費糧餉無數,今年朝廷多事已是不堪重負,諸位想也知曉。」微嘆了一口氣,「趙興邦趙大人日發紅『色』令旗督促經略大人盡快出兵,早一日平定叛逆,聖上及朝廷也能早一日安心,百姓也能不必被遼餉『逼』迫,我等也難啊!」听他如此,本來還有疑義的的杜松、劉鋌、馬林、李如柏不再多言,人人低頭不語。
監軍陳王庭見四人士氣不佳,鼓舞道︰「四位總兵,叛逆最多僅有四萬人,今天兵數倍于敵,以眾擊寡,且是名正言順、出師有名,本官在此願諸位早日報捷京師。」
馬林突然道︰「經略大人,陳監軍,末將與寧夏參將武安熟悉,希望大人將其所部撥在末將麾下——」
不等坐在上首的兩位主官答應,山海關總兵官杜松像被蟄一樣,嗖的站起來叫道︰「此事萬萬不可,本將軍絕不會答應」武安率領的寧夏軍能戰可是上次救援葉赫被證明的,尤其是分配各部後,杜松親自『操』練了九邊軍士,寧夏軍士稱最可是沒有絲毫的疑問,現在出兵在即,他可不能把到手的精銳拱手想讓。
馬林嗤笑道︰「杜總兵,此事自有兩位上官決斷,你又急什麼?若是杜總兵肯讓與北路軍,我情願以雙倍的軍士交換。再,本來我北路大軍就是你杜總兵側翼,為支援而用,也不會平白便宜別人。」
杜松火氣上涌,怒道︰「今日誰敢搶老子的人,老子跟他沒完」
「杜總兵此言大錯,寧夏軍等皆是朝廷之人,哪是你杜總兵的私兵。」杜松見是劉鋌,知道他也想要從中取一杯羹,就要上前理論,楊鎬對幾位總兵之間的不和也很是頭疼,但這次出征還要依靠他們,「幾位將軍稍安勿燥,這樣可好,就把寧夏軍一分為二,杜總兵及馬總兵各得其一,馬總兵將海州游擊丁碧部交與西路軍,可好?」只字不提劉鋌的事。
*******************
武安焦急在軍帳的等待著消息,前幾日,總兵官馬林透『露』想把他調入北路軍,武安與在救援葉赫時發現馬林此人溫和儒雅,不象杜松那樣鹵莽沖動听不得旁人的諫言,且這幾日武安和他交談,發現杜松有搶功的念頭,與這種人一路進軍,即使知道歷史進程,也難免面臨敗亡的下場,武安可不想和他一起去找死,因此對馬林的招攬滿口應下來。
當晚,武安喜憂參半,經略楊鎬派人來通知,武安帶來的寧夏軍需分做兩部,一路隨西路軍,一路隨北路軍進軍赫圖阿拉。武安獨自在大帳里思考,眼神漸漸發冷,站起來吩咐秦滿去找韓猛等人來此議事。一會兒韓猛、胡勇、劉大山、張一得等四人來到這里。
武安一一從他們的臉上掃過,當看到張一得時,笑道︰「經略大人軍令,我寧夏軍需分為兩部,由本將軍率一部隨北路馬總兵進軍,另一路依舊隨杜總兵。張僉事——」
「卑職在。」
「張僉事資格最老,統領這部騎兵的任務本將軍就交給你,望你莫要讓本將軍失望。」
張一得想不到這種好事給他,經過上次的交戰,寧夏軍上下認為女貞人不堪一擊,況且朝廷幾十萬大軍壓境,叛逆建州女真的人數連明軍的零頭也沒有,此戰怎麼看也是明軍必勝。
「多謝將軍信任,卑職定不會丟了將軍的臉面。」
武安看了興奮的張一得,『露』出詭異的笑容道︰「此次你就率寧夏別處的騎兵,至于中衛軍士就有韓猛、胡勇、劉大山三人統領,好了你們各自去準備吧。」
看者高興的張一得及失落的韓猛三人,武安心里冰冷的默念︰「不要怪我,誰讓其余人是本將軍的親信,那只有犧牲你了,放心若你戰死,你的父母妻兒本將軍會贍養」
萬歷四十七年農歷二月二十五日,隨著朝廷不斷發紅旗督促,遼東經略楊鎬不顧眾將的勸阻,執意出兵,斬撫順逃將白雲龍祭旗,發明軍十萬並葉赫部兩千、朝鮮三營萬三千人,總共十萬余人,號稱四十七萬大軍在遼陽城外校場誓師討伐反叛的建州女真。十萬大軍誓師後,分作四路︰西路由山海關總兵杜松為主將率軍山西、陝西、宣府、大同,山東等地三萬精銳,以分巡兵備副使張銓為監軍,由沈陽出撫順關,沿渾河北岸,從西面進攻赫圖阿拉城,由于麾下是邊鎮精兵,是主力部隊;南路軍由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為主將,率遼東原有軍士及京營官兵兩萬余人,守兵備參議閻鳴泰為監軍,推官鄭之範為贊理,由清河出鴉鵠關,從南面進攻赫圖阿拉,是各路援軍部隊;東路軍由遼陽總兵官劉鋌為主將率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南方官兵一萬余人,會合朝鮮派出的都元帥議政左參贊姜弘立、平安道節度使副元帥李繼先等所率一萬三千人,從寬甸堡由涼馬佃出發,從東面進攻赫圖阿拉,此路軍士最弱,只作為佯裝的疑兵部隊;北路由開原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率真定、保定、河北、寧夏鎮等官兵二萬余人,會合葉赫貝勒金台石、布楊古率領葉赫兵四千,以開原兵備道儉事潘宗顏為監軍,以通判董爾礪為贊理,從靖安堡出發,趨開原、鐵嶺,由北面進攻赫圖阿拉,是次要主力部隊。四路大軍由遼陽較場直接開赴前線分道出征。
同時,以薊鎮新任總兵官官秉忠、遼東部司張承基部駐守遼陽作為機動;李光榮部駐守廣寧保障後方;副總兵竇承武駐守前屯監視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紹勛總管運輸各路糧草輜重。經略楊鎬坐鎮沈陽居中指揮,楊鎬在給朝廷的奏折中洋洋得意自信道︰「數路齊搗,旬日畢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