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總裁 第八章 平遼公債

作者 ︰ 金哨本無路

>

「奴婢參見皇上。」王承恩大禮拜倒。心里想的就是要惡心一下宋獻策和李岩,看你們跪不跪,看你們怎麼行禮。

「大順宋獻策、大順李岩,參見陛下!」兩人一齊拜倒,倒絲毫沒有含糊,只是前面冠了大順的招牌,顯然是不承認自己是明朝的臣子。

崇禎一看這兩人還真是下跪,連忙上前相扶︰「兩位貴客快快請起。以後可千萬不要行此大禮,當不起,當不起啊!吾乃亡國之君,留著此身只是恐清兵乘機佔我華夏江山。闖王大仁大義,厚待于吾,吾已經是誠惶誠恐,兩位今後見了吾,作個揖就算是有禮了。如此吾才敢泰然受之。」

「陛下客氣了。」宋獻策也不是那種迂夫子,草莽英雄見的多了,虛禮那一套自然淡了三分。

宋獻策接著道︰「三位皇子已經找到,如今都在周國丈家里,明日會接入宮中,與陛下團聚。另外坤興公主左臂受傷,在宮中養傷,不便走動,待傷勢好轉,再讓公主來見陛下。」

對于三個未成年的皇子,龔大明倒是並不擔心。歷史上原本被李自成俘獲後,皇太子還被封為宋王,可見李自成不管真心還是假意,確有向往仁義之心。但太子後來落到清兵手上時,卻被扣上一頂「冒充太子」的罪名梟首示眾。

對于坤興公主,龔大明知道崇禎在煤山上吊之前劈了公主一劍,公主下意識地偏過頭去,結果一劍劈在左臂上。後來雖是救了過來,身體自此衰弱,想必國恨家仇郁結于胸,兩年之後就郁郁而終。滿清進京之後,改封坤興公主為長平公主,坤興公主的名號反而不為人知。到了金大俠書中,長平公主成了一代女俠,武功深不可測,卻無法報得國仇家恨。龔大明頗為憐惜這個長平公主,想起崇禎那句︰「你何故生于帝王家!」,心中便不由得一痛,強自忍住,問道︰

「不知道公主傷勢可重?吾很想看看她。」

宋獻策知是崇禎劍傷公主。骨肉至情,雖是無奈,竟至揮劍取命,其心中之痛,自不待言。因此寬慰道︰

「陛下勿要擔憂!公主之傷並無大礙,下官粗識醫道,觀公主傷勢,不出一月,應可愈合。下官估計,七天之後,公主就可以下地,那時陛下就可以看到公主了。」

「還請吩咐心照顧公主。」崇禎自知並非自由之身,想去看看的念頭堪堪打住。

宋獻策回道︰「這個自然。請陛下放心!」

李岩一看氣氛有些壓抑,事情可不能耽誤。于是轉過話題,︰「陛下昨日剖析天下大勢,鞭闢入里,我等十分佩服。下官和宋軍師今日前來,乃是與陛下議定禪讓之事,此外還要請教如何招撫吳三桂。」李岩隨了李自成幾年,也已減了迂腐之氣,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崇禎頭腦清醒得很,此時哪怕一絲戀棧大位的心思都不能有。立即答道︰「禪讓之事,你們安排就是,選個吉日,如何安排吾都照辦就是。禪讓詔書,你們也幫吾草詔吧,屆時吾看看,要改也無非是拾遺補漏。詔書的總體調子吾建議可以這樣來寫︰吾即位以來,天災疊起,民怨不斷,而韃子興于東北,數度劫掠京畿。吾自忖德行有虧,故為上天所棄,無能以救天下萬民。適闖王起于江湖,救民于水火,有志北擊清虜一舉平遼,當此時也,吾尚有一見之明,知天命已改,以吾之尸餐素位,不能彌天災,不能救百姓,不能御外侮,早該遜位讓賢。李自成知兵愛民,雄才偉略,天下歸心,足堪為天下共主,吾欲效法三代聖王,為天下選賢主,放眼方今天下,當此山河破碎,民生凋零之際,非李自成不足以抗清平遼,非李自成不能擔此救世濟民之重任。故,吾為天下臣民計,亦為吾能有機會效法三代聖王的榮譽計,禪讓大位于李自成。禪位禮成,吾與有榮焉!」

崇禎完這段,笑笑︰「吾這意思,你們捋一捋,潤『色』一下,至于你們想寫得更好一些,只管發揮就是。吾沒有什麼意見。」

宋獻策一看崇禎都到這個份上了,那還有什麼好的,連忙道︰「陛下謙虛,且一片至誠,陛下愛民之心,可為萬世景仰。我等敬服。就依陛下所言,照此辦理。」

王承恩一看,得自己出面兩句了,崇禎不好講條件,自己不幫著劃拉一把那就太不應該了。誰知道李自成會不會迫不及待,明天就安排禪讓!如果這樣的話,咱後路還沒有找好,身價便一跌到底。不行不行!于是道︰「奴婢大膽,認為禪讓大事,不可過于草率,應選良辰吉日,築高壇,備儀仗,方顯得禪讓大典莊嚴隆重,才能千古傳頌。」

李岩道︰「這個自然,陛下不必擔心!大順雖是起自草莽,我主也是素重儀禮,我等一定把這個禪讓大典辦得氣勢非凡,讓後世傳為美談。」

宋獻策道︰「下官略知易數,也略知禮儀法度,下官推算四月初有兩個吉利的日子,從今日起,有一旬的日子籌備大典,時間雖然略緊了一點,但也應該可以準備停當,下官以為不會耽誤大典吉期。陛下以為如何?」

崇禎听了,敢情禪讓大典就定在十幾天後,包括基建工程、禮儀培訓、大型排演,十幾天,你以為是深圳速度啊!丫的,當真是急不可待!我敢個不字嗎!不過再推也推延不到哪里去,人家沒有三天內搞定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好在也有這十幾天時間,多多少少,夠自己和王承恩想一些別的法兒。

于是答道︰「一切禪讓大典事宜,你們看著辦就是,不要考慮吾,吾絕不會反對。」頓了一頓,又︰

「至于吳三桂處,吾今日就將信寫好,明日你們來取就是了。」

宋獻策一看崇禎如此爽快,覺得很是圓滿,把原本這樣那樣的擔心拋到了九霄雲外。連聲道謝。

崇禎忽然想起一事,便問道︰「听闖王向來都是追贓助餉,不知道到了北京,會不會也會如此?」崇禎心想,我昨日提了「一半軍事一般政治」,不知道這幫人是不是在政治上會成熟一點,不再搞什麼追贓助餉。

宋獻策听崇禎提到這個敏感問題,以為崇禎是擔心對吳三桂的家眷也會進行拷掠,或者崇禎要為某個皇親或者大臣情。而李岩听了倒是很想知道崇禎對追贓助餉有些什麼看法。

宋獻策于是道︰「秉陛下,不錯,明日起開始追贓助餉。不過不會波及吳三桂家眷,也不會波及周國丈。」

李岩連忙補充︰「我大順一向愛民,現天下百姓疾苦,民不聊生。故我大順免征天下三年賦稅。而大明臣子,個個貪墨,這些貪墨的贓款皆是巧取豪奪而來。陛下國庫內庫為何空虛?百姓為何民不聊生?就在于這些貪官污吏吞沒了天下財富。對此,陛下應該心知肚明。而我大順追贓助餉,不過是讓貪官污吏將巧取豪奪吞沒的的財富吐出來而已。我大順既然不對黎民征取賦稅,追取這些不義之財,便是當然之舉。否則我大順想要抗清平遼,沒有軍餉錢糧,豈不是痴人夢!陛下歷年為錢糧所困,下官也是時有所聞。下官以為追贓助餉其一是有理,其二是不得不行!」

崇禎一看這個局勢,心道你們這一追贓助餉,馬上就會搞得滿北京雞飛狗跳。一介大明臣子平時里吃香喝辣,養尊處優,結果被你們弄去夾棍和板子伺候,還講什麼屁的「一半軍事一半政治」!剛剛籠絡過來的民心眨眼間就會走向反動。嗯,就是「反動」,這詞兒太貼切了。須知明朝的輿論權掌握在知識分子手中,也就是跟官場夾纏在一起的士子手中。追贓助餉那玩意,史書了,追出了7000萬兩銀子,固然讓這些體面大臣們的貪官嘴臉暴『露』無遺,也把大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天下歸心」局面一夜之間毀掉。可是這幫大順土鱉把免賦三年的大話都放出去了,他們又不事生產,如果沒有別的途徑弄來錢糧,一樣死的很難看。

7000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這麼吧,崇禎年間最高的單年稅賦總額——包括銀子和各種實物折銀,也不過2300萬兩銀子。好家伙!三年的稅賦任務十幾天就完成了,後世的稅務局稅務總局牛多了。

崇禎望望宋李二人,又望望王承恩,心中猶豫,要不要發表一點反對意見。了吧,,這麼搞的結果便是一幫官紳對李自成徹底失望,嗯,不僅是失望,應該是徹底仇恨。

這種仇恨李自成的情緒,在清兵打敗李自成之後得到部分宣泄,沒有宣泄完畢的部分匯聚成了一股滔滔巨『潮』,這股『潮』流便是借兵平賊和擁清平賊,官紳達成共識︰只要是反對李自成咱就支持——黑貓白貓,整死李自成就是好貓!咱報的不僅是君王之仇,他大爺的!也順帶著報了咱奪財之恨。所以歷史上李自成倉皇逃出北京後,當多爾袞率兵進京時,大明舊臣夾道相迎,磕頭如搗蒜。大部分人的心中憋著一股惡氣︰李自成,你丫的有種別跑!滿清大佬來了,活該你丫的倒霉!看你丫的李自成還能蹦多久!看吧看吧,大清天兵跟咱一條心,看你丫的往哪里逃!

北京城的民心變得真快,早些日還喊「崇禎下課,李自成雄起!」,隔不了幾天,同樣是那幫曾經宣稱愛死了李自成的李粉們,反過來恨起李自成來如有刻骨之仇。風頭一變,人們又開始念起崇禎的好來,還是崇禎好啊!可是朱家的子孫不爭氣,打不過李自成,拳頭不如人家硬,如之奈何!好在來了救星多爾袞,一舉趕跑李自成。簡單而言,就這麼一回事。大清成了北京官紳們的救星,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大清一看就李自成講規矩多了,這樣的領導哪里找——李自成更有能力,崇禎更謙虛,咱不效忠這樣的領導還能效忠誰!

他們沒想到滿清的大爺們一開始很會裝b,等到民眾著了道兒之後,便搖身一變,該跑馬圈地就圈地,該屠城就屠城,還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還有「**」之類的頭腦禁錮••••••,可憐!等大家反應過來,唉!悔之晚矣!晚矣!

崇禎越想越心頭冰涼。歷史就是這樣經不起推敲,有些事必然會發生,而現在正在發生著,恰恰自己又難以阻止,甚至李自成自己也難以阻止。看來歷史並不因為自己穿越就會變個花花模樣。

王承恩一看,追贓助餉運動還是象歷史那樣無可阻擋。大順軍也是人啊,人吃馬喂,花銷海了去。自己前世搞個實驗就是幾萬十幾萬,這要是跟滿清開仗,還不得幾千萬兩銀子砸下去!後世抗日打了八年,憑李自成的這個水平,抗清徹底勝利怎麼也得八年吧。打仗打的是錢糧,這些土鱉不收賦稅,那麼沒有辦法的辦法,就只有打大戶的主意了,這有錯嗎!這而且是史無前例的反腐運動,革命!懂嗎!

後世蔣先生︰「反腐亡黨,不反則亡國。」,可見反腐還得反,只是反腐的尺度很重要,很重要!反得不好李自成的大順黨就完了。反腐尺度可得掌握好。對,落腳點就在反腐的尺度上。王承恩的腦子轉了若干個來回,心想崇禎爺不能的話,咱可以啊。想通這一點,王承恩于是打破尷尬,道︰

「兩位大人,大順追贓助餉,本來是貴部自己的事,皇上不便評價,在下更是無從置喙。不過在下有幾句話,出來供二位參考,也是在下的一點微末見識,二位听與不听,悉听尊便。」

「公公在陛下面前走動多年,一定見識不凡,請講!」宋獻策很客氣,獻策獻策,姑且听別人給自己獻策一回吧。

「好。兩位所言,追贓助餉勢在必行,在下也贊成如此。這大明朝貪官橫行,吞沒的是巨額的民脂民膏。陛下曾經想與官紳皇親借款籌餉,結果竟無半分效果。此事料二位也定有所聞。這些人,不僅是貪得無厭,還是守財奴,陛下曾經為此痛心不已。面對這樣一群人,不采取強制手段不足以『逼』他們繳出藏下的銀子。不過,在下以為,切不可將這些人『逼』得走投無路,一定要講究策略,要遵循‘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才能既解決餉的問題,也不過分激起對抗。」

李岩听罷,心我也想這樣啊,可是實際辦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崇禎更是深有感觸,為了籌措銀子,「借錢助餉」都無法成功,還有什麼招啊!

宋獻策問道︰「王公公有什麼具體章程?」

「其實章程也不復雜,追髒助餉還是照追不誤,還是按照你們訂的章程追。但是追出來的銀子,不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贓’的部分,這一部分是必須捐出的;第二部分是‘助’的部分,這一部分是向金主借的。如從一個人那里追出10萬兩銀子,五萬兩作為「巨額財產來歷不明」的贓款予以追繳,得好听點可以「捐」;另外五萬兩是作為8年期「平遼公債」,是國家向金主借款,借款期為8年,利息為年息半成,分八年歸還。這五萬兩「平遼公債」當時就返還當年半成的利息。」王承恩到這里,看了一眼崇禎,崇禎會意地點頭。再看宋李二位,看來很是茫然。什麼叫「巨額資產來歷不明」,什麼是「公債」,有點暈!

龔大明這個後世當老師的。立時發現杜逸典這主意不錯,虧他想得出來!後世一句「借錢的是大爺!」就把債主和欠賬者的關系傳神地描述了個大概,方,美國人借了咱中國那麼多錢——幾千億美金,然而美國是大爺,中國老是擔心美國賴賬或者還不起,一味遷就還不打緊,在美國面前還總是一副孫子樣。

崇禎差點笑出聲來,接口︰「二位,這麼吧,所謂‘公債’是夷人一百年前想出來的法子。西方的夷人,也就是藍眼楮高鼻子的夷人,夷人均為國,十幾個國經常混戰,一開戰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為了打仗,錢糧不夠怎麼辦,就向商人們借,借的這個錢就叫‘戰爭公債’或者‘國債’。王承恩在宮里,听過夷人這些伎倆,今日用于你家闖王追贓助餉上,吾以為甚妙。你想啊,爾等拷掠人家,人家迫不得已拿出巨額銀子,心中能不怨恨嗎!可是若只是捐一半,另一半算是借,借的期限固然長了一些,可借的那一半畢竟每年都會還本付息。對此種強捐強借,金主要沒有怨恨那是假話。但是這一半借的錢,就把金主以後八年的利益綁在了爾等的戰車上,金主不能不有所顧忌,甚至也不得不會為爾等著想。」

李岩終于想通此中竅門,接口道︰「此法甚妙!追贓助餉唯有如此辦理,方能部分化解因拷掠引起的仇恨,避免人心徹底轉向反對面。又『逼』又拉,如此追收不義之財,雖然用強,終究留了一線。宋軍師認為如何?」

話到這個份上,宋獻策豈有不明之理,一疊連聲︰「好!好!好!妙!謝陛下和王公公指點!下官這就稟報敝上,建議推行此策。」

「此乃為收聚人心計,既已言明一切以抵御清兵為要,二位就不必言謝!‘平遼公債’只須用于抗清平遼,則吾甚覺欣慰!」

崇禎意猶未盡,索『性』好事做到底,于是又道︰「還有一事,吾听城中盡是兵馬。吾以為不宜駐兵城中,恐怠士氣。為抗清兵,對于『操』練與軍紀,吾雖不知兵,亦知不可懈怠,還望轉告吾之建議。」崇禎擔心這些土鱉軍兵,進了花花世界,仍象歷史上那樣搶掠**無所不為,致使闖軍徹底失去民心。

宋獻策聞言,答道︰「陛下不必憂慮,軍兵大部已于今日移駐城外練兵。城中所留兵馬,只是維持秩序,已嚴令不得擾民。」

嗯!這還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總裁最新章節 | 大明總裁全文閱讀 | 大明總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