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獻策接過崇禎寫的書信,便要告辭。
崇禎連忙叫住,︰「宋大人不忙走,吾還有一點建議,要讓你轉告闖王。」
宋獻策現在成了溝通崇禎和李自成的特使,李自成和崇禎雖然喝酒的時候稱兄道弟,兩個人的芥蒂畢竟藏在心中,自然就沒有再面對面的必要。于是宋獻策變成了傳聲筒。
崇禎笑道︰「是這樣的。吾這兩天在想,清兵驍勇,我關寧鐵騎野戰可無一勝績。闖王兄的兵馬要想戰勝清兵,也恐非易事。清兵所長,乃是騎兵突陣,吾恐闖王兄的步兵難以抵敵。恰好前些日子翰林檢討方以智跟吾提起,他準備造一種霹靂手雷,是對付騎兵的一大利器。吾听了他所的原理,似乎十分可行。現在他畫的圖樣,還在王承恩那里。若是這個霹靂手雷真的管用,未等清軍騎兵近身,就可以炸他個人仰馬翻,豈不勝算大增!吾覺得這件火器弄好了真能克制韃子的騎兵,吾建議不妨重用一下這個方以智。」
這個方以智,家學淵源,學貫東西,崇禎13年中進士,所學涉獵文、史、哲、地、醫『藥』、物理,無所不包。名列「明季四公子」。他寫過《物理識》,還做過孔成像試驗,尤其還對大明死忠。于是崇禎和王承恩便理所當然地把此人做了替身的第一人選。想想後世巴基斯坦的那位核擴散專家卡迪爾汗,不定也不過是「擴散」界推出來的替身而已,多半就是奉命擴散的!至于到「技術」克制「力量」,龔大明自然是體會至深,後世的足球,力量型球隊靠著「合理沖撞」一度橫行,但是最後還是技術流佔了上風。你有力量,有身高,又怎麼樣!咱玩下三路,打地面配合,三角短傳,打你身後。不玩死你才怪!
宋獻策听崇禎這麼熱心,連忙回道︰「謝陛下關心!陛下所慮也是闖王所慮。清兵野蠻,騎『射』嫻熟,我部步兵居多,在對抗上不免吃虧!若是有好使的火器可以制敵,那是求之不得。不知這個方以智是不是真能搞出這種制敵利器?」。宋獻策火器見過不少,明軍的火箭類火器就花樣繁多,但是及威力,還真不如弓箭管用。所以對于崇禎推崇方以智的什麼霹靂手雷,抱的希望不大。
崇禎想不到自己來推銷,在人家眼里也會被當作在推銷水貨。看來這明末的火器效果,實在是不咋的。起來明朝的火器,技術本來就不怎麼樣,加上層層貪官上下其手,偷工減料之下,鳥槍火銃頻頻炸膛,火『藥』質量參差不齊,放起火繩槍來打不響也是常事。至于明朝的火箭,哪里能有什麼氣動外形設計,因此常常指的是東,打的是西,論起打擊精度,弓箭相差太遠了。
崇禎只好自己做個擔保,道︰「宋大人放心,這個方以智『性』格是倔了點,但話絕不會夸大其詞,這個吾是知道的。本來吾計劃籌集點銀子指派他盡快把這個霹靂手雷搞出來。吾知道火器不好使的原因,一半是現有火器確乎使用不便,另一半則是軍器局這些家伙貪墨成風,致使火器制作偷工減料,上了戰場火器不堪使用。不過如果這個方以智來監制的話,吾敢擔保,必能制作出精良的火器。只是吾後來實在拿不出銀子,也就作罷。闖王要是能夠擠出十萬兩銀子,吾料方以智必定會不負厚望。」
「闖王對火器也是向來重視的。下官這就報上闖王,建議啟用這個方以智。」宋獻策一看崇禎認真,料這個方以智必有一些本事,于是打定主意報告闖王。
崇禎心道,闖軍重視火器,怕就是那個水平吧!當初圍困開封用黑火『藥』炸城牆的時候,就鬧了一個笑話。闖軍在城牆開了一個大洞,填進去大量火『藥』之後,居然不知道用土壓實封嚴,結果點燃之後,並沒有爆炸,巨大的火焰噴薄而出,那壯觀的情景,相當于一座火山復活,又好像是點燃了一個超大型的大煙花!可笑的是,「火山」噴發過後,城牆仍是巋然不動。須知黑火『藥』是「爆燃」,不像炸『藥』是「爆轟」。「爆燃」是靠快速燃燒引起氣體膨脹引起內外壓強失衡才能爆炸。也就是要想爆炸,得將其放在密閉的容器內,當黑火『藥』產生的氣體積累的壓強高于容器承受力時,爆炸才能發生。要是象李自成炸開封那樣,就只能看個超大號煙花。
「吾擔心這個方以智頭腦僵化,不肯配合。若是他不肯听召,不妨讓王承恩勸一番。讓王承恩來服他。」。自古能輕易得到便未必肯珍惜,要是拿一下架子,便不是人才也顯得像個人才了!何況這個方以智確是人才,更不得了的是,他的助手王承恩,更是一個他還不得了的人才!崇禎自己不便見方以智,李自成正防著自己跟明朝臣子暗通款曲呢!那就讓王承恩和他的替身好自交流吧。
王承恩頗以方以智這個大牌替身自豪。這家伙,大腕啊!這麼個大腕級人物給自己當替身,爽!想想若是李龍給李連杰當替身,那是啥感覺!
方以智這天正在書房中,一邊踱步一邊思考,《物理識》已經開篇在寫,寫到中途需要斟酌之處頗多,這個當口正在推敲如何描述光的『性』質。只見丫鬟來報︰「老爺,有客人到訪,要見老爺。」
方以智到前堂一看,只見一個家人『模』樣的中年人站在那里,畢恭畢敬地等著。那人見了方以智,立馬作揖︰「尊駕想必就是方以智方大人了!」
「正是在下,請問先生有何見教?」方以智出身名門,其父原官至湖廣巡撫,方以智一身傲骨,禮節上卻也甚是周全。
「豈敢豈敢!方大人,我家主子王承恩王公公讓我給您送一封信,這是書信,請大人親啟。要是大人沒有吩咐,在下就告辭了!」罷也便告辭而去。
王承恩陪同崇禎自縊之後又下山的事在北京早已傳的沸沸揚揚,禪讓的謠言更是傳的有鼻子有眼。方以智飽讀聖賢之書。忠君思想深入骨髓。對于崇禎禪讓一事,方以智是萬萬不信的,可是自己不過一翰林檢討,著書立尚有可能,要挽狂瀾于既倒,心下也不是沒有期待過,然則又豈是自己一介書生所能為!
方以智展開書信,只見只有寥寥數行︰
方大人鈞鑒︰
今日必有大順軍召大人為其制作火器,大人只需回答自己仍是崇禎皇帝臣子,凡事須得見了崇禎皇帝才能從命。
王承恩拜上!
方以智本是極聰明之人,一看這書信初時覺得沒頭沒腦,隨後一想必與皇上有關,自己或能為困在宮中的皇上出力,也未可知。但能助得一臂之力,赴湯蹈火,死何足惜!因此抱定宗旨,若是果真有李自成的人相召,便如信中所言,提出要見崇禎皇帝。
下午果然便有大順的官員登門,前有識得方以智的翰林院同事相陪,確認身份無誤之後。在一片客氣的禮節聲中,生生把方以智請出了家門。
到了宋獻策的辦事衙門,宋獻策正忙得七竅生煙,禪讓登基大典可不是鬧著玩的,要準備的事項海了去,李岩一直跟著,還找了多個前明禮部官員前來襄贊,還是忙得腳不沾地。當報知方大人請到時,宋獻策、李岩連忙見禮︰「方大人請坐!下官宋獻策有禮了!」眼中示意,除了李岩之外,其他人依次退了出去。
「宋大人客氣了!不知找在下前來,有何吩咐?」方以智心道,這事幸虧有人事前透『露』,要不然自己肯定不會這麼爽快地跟著過來,不定三言兩語在家中便一口回絕了。
「方大人,請坐請坐!看茶!是這樣的,本來下官應該登門相請,但大人你也見了,的確是忙不過來,所以怠慢方大人了。」宋獻策原本確是打算自己去請方以智的,奈何一回來就圍上來一堆人請示禪讓登基的諸項事宜,便只好作罷。
「是這樣的,崇禎皇帝陛下推薦方大人,方大人可以制作一種叫做霹靂手雷的火器,威力巨大。下官跟闖王報告之後,闖王對方大人高才甚是渴慕,想請方大人為我大順主持霹靂手雷的制作。正好我大順準備籌建軍器局,也想請方大人參與籌建,不知方大人意下如何?」宋獻策這些天見了許多明朝舊臣,一個個對于大順朝官職伸長脖子翹首以待的樣子,那種拼命鑽營的勁頭,令人鄙視不已。因而也就沒有把崇禎的忠告放在心上。即使方以智不像其他的明朝官員那般唯恐在大順朝排不上號,也最多就是忸怩作態一下而已。大順現在聲勢威望之隆,正在方興未艾之時,加上禪讓傳聞,明朝官員幾乎都是趨之若鶩。那些三品以上的官員因為都在追贓助餉名單之內,一個個都在痛惜家財的同時,為錯過效忠大順的機會懊惱不已。宋獻策不會知道,歷史上崇禎自縊後,方以智在崇禎靈前痛哭,被大順軍俘獲,大順軍對他嚴刑拷打,「兩髁骨見」,但這位骨頭硬的方大人始終不肯投降。所以,這個敗壞的世道忠臣雖然稀缺,卻也不是絕無僅有。
方以智聞言,傲然道︰「多謝宋大人美意!在下食大明之祿,忠大明之事,要在下做事,除非大明崇禎皇上下旨,否則恕難從命!」
宋獻策一听這人果然死腦筋,看來這事有點大條。連忙解釋︰
「本來就是大明崇禎皇帝陛下推薦你的,正是因為大明皇上推薦,我等才知方大人高才。」想要不信你去問問崇禎,卻隱隱覺得不妥,不知道闖王會不會同意崇禎與臣子相見。
李岩在一邊一看有點僵,于是也勸起來︰
「方大人,下官李岩,見過方大人!想必方大人也已听了,崇禎皇帝陛下已經口諭禪位于闖王,禪讓大典就在旬日之內。方大人本來就是崇禎陛下所薦,而大順繼承大明,就職大順並未叛明。況且火器乃是為抗擊韃子平定遼疆,崇禎陛下了,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凡我華夏之人,人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下官聞方大人素以愛國為重,奈何舍棄這為國效力征服夷狄的機會!闖王禮賢下士,連下官這樣也能忝居要位,方大人高才,完全可以為國家承擔更大的責任。請方大人三思!」
「李大人不必多言,皇上是不是願意禪讓,傳言而已!若是不能夠見到皇上,恕在下不能輕信。若在下能夠見到皇上,听到皇上親口所言,在下才敢奉命。」方以智只是打著想見一面崇禎的主意,否則早已拂袖而去。
宋獻策這才記起崇禎的囑咐,看來這方以智儼然是個忠心不二之臣,不然也不會被崇禎選上做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講官。宋獻策心想,要是不在闖王面前推薦這個方以智,原本什麼事也沒有。可是現在推薦了之後,事情沒有辦妥,闖王現在正包圍在一片頌歌聲中,誰知道會不會雷霆震怒,便有點後悔多事。但如今既然推薦也推薦了,辦不好可沒有退路。猶豫片刻,終于打定主意,沖李岩使個眼『色』,道︰
「林泉,不如這樣,你安排王承恩王公公和方大人見個面,解釋一下。至于崇禎陛下那里,依下官之意,還是先不要打擾。需不需要王公公到崇禎陛下那里領一個聖諭,林泉你看著辦好了!」。意思是見崇禎不妥,王承恩這桿槍倒是可以隨便使。
王承恩要的就是名正言順地見方以智,方以智本來就是自己選的替身,沒崇禎什麼事。但現在自己鎮日里被監視著,私下串通方以智,不光是不能辦事,連自己腦袋也不定搭進去。
方以智心見見王承恩也能一解心中疑『惑』,皇上如今在幽禁之中,哪是那麼好見!于是答道︰「王公公是皇上信任之人,且听王公公怎麼。」
宋李二人同時松了口氣,這家伙萬一一根筋要見崇禎,還真不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