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崇禎達成《天津條約》之後,李自成頻頻從各地調兵北上抗清,四川也不例外,因此四川所留的兵力就顯得捉襟見肘。大順軍一萬五千駐守保寧,馬珂自引一萬軍兵駐守綿州。
當然,馬珂駐守的綿州城防堅固,絕不是輕易可以攻下的。
「搖黃十三家」對付大明官軍有一套,若是官軍大軍來剿,則憑借山高道險,據險自守。官軍大軍一走,則又立即攻佔守備薄弱的州縣。如此一來,官軍不但勞而無功,反被「搖黃十三家」這種伎倆消耗兵餉與兵員,結果越剿越讓「搖黃十三家」坐大,而官軍則視川東北山區為畏途。論作戰能力,這幫匪賊連官軍也打不過,更不用說對付攆著官軍跑的李自成部隊了。只是馬珂對于和「搖黃十三家」在山地作戰也頗是忌憚,在佔據了搖黃十三家部分地盤後,卻也不為已甚,任憑「搖黃十三家」繼續在剩下的地盤肆虐。
袁韜和武大定領教過馬珂的厲害,自然是畏縮不前,不過秦知勇也並不要求他們貿然強攻綿州,「搖黃十三家」慣用的騷擾戰術就很不錯,大可以此對付馬珂。秦知勇更是把這些戰術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愣是搬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將「土暴子」「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游擊戰術進行了升華。
袁韜和武大定一看這位秦大人真是一個知心人啊,什麼時候大明的官員開始愛惜起投降的匪賊了!這兩個家伙自然不知道,秦知勇所帶的一百錦衣衛是受過游擊戰術培訓的專業人士,大明的皇上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自給這些錦衣衛授課,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指導原則傳授給了這支錦衣衛隊伍。
崇禎原本擔心在這個時代無緣用上游擊戰術,但是很快,他就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四川這里早就在運用游擊戰術了,只不過「土暴子」們樸素的游擊戰術太過粗糙,于是,崇禎決定培養一幫門生,目的便是改造和提高這幫「土暴子」。當然,錦衣衛監軍們除了帶來系統的游擊戰術外,也帶來了嚴明的紀律條例。不能不說的是,這所謂「嚴明」的紀律條例,只不過是在燒殺**方面有點嚴明而已,什麼「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土暴子」們可沒那個覺悟,那就免提了。
既然抱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指導思想,玩的是十六字真訣的游擊戰術,袁韜和武大定的隊伍理所當然地並不強攻綿州,而是采用蠶食戰術,一點一點地蠶食綿州周圍馬珂的地盤,襲擊和阻擾綿州和保寧之間的交通。這一番蠶食和騷擾讓馬珂很是頭痛,若是派出小隊人馬駐守外圍,往往就被「土暴子」連鍋端了,若是大隊人馬出擊,「土暴子」則聞風而逃,跑得不見蹤影。
十月份一個月下來,綿州周圍被蠶食得七七八八,只剩下幾個重要的據點還在馬珂手中,從保寧運來的糧草也中途被劫,更要命的是,一批從保寧運來增強綿州防守的手雷也落到了「土暴子」的手中。
十一月份,又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讓馬珂感覺到雪上加霜。不知道怎麼的突然冒出了一伙一伙打著「xx鄉還鄉團」、「xx鎮還鄉團」的武裝來,「搖黃十三家」搶了地盤。轉手就賣給掛著當地牌號的還鄉團。而這幫還鄉團的隊伍還不好欺負,人家也請了一些游兵散勇,又不知從哪里弄來一些火器,竟然公然對抗大順的清剿。
說起來這些「還鄉團」也是秦知勇秉承崇禎意旨的結果。保寧和綿州被戰亂波及之後,就有很多鄉紳土豪跑到了成都,這些人當然是指望官軍剿滅賊寇再安全還鄉。但是成都守衛戰取得勝利之後,不知道怎麼就開始流行起「還鄉團」來,凡是綿州跑到成都避難的土豪縉紳,只要出錢,就有人代為組建「還鄉團」,替你把地盤奪回來而且守住。
所謂「還鄉團」,當然是當地鄉紳土豪組建當地的「還鄉團」,不過,如果某個地方一個月還沒有人來組建「還鄉團」,那對不起,哪怕是外鄉人,只要對這個地盤有興趣,又舍得出錢,出現「鳩佔鵲巢」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其實就算不出錢,出個名義,聲明日後補足錢款,照樣可以組建自己名義下的「還鄉團」。只不過,這些還鄉團都不隸屬名義上的主人指揮,而是另有其人,指揮者當然是出自錦衣衛。崇禎對于情治方面的投入可一點都不吝嗇,四川這里,第一批錦衣衛到達之後,馬上又加派了200錦衣衛前來,準備將游擊戰的戲碼做足做透。
值得一提的是,「還鄉團」的兵員,竟然有一半是重慶被張獻忠砍了右手的原明軍士兵,這些人流落成都,苦無生計,難得溫飽,其狀可謂慘不忍睹。這些殘廢軍人,卻在錦衣衛的訓練下,又變成了一個合格的「還鄉團」士兵。這些人原本皆是身強體壯,砍了右手,固然不能握刀提槍,但是不妨礙使用手雷。于是,這些只是傷殘了右手的老兵,大多數都成了擲雷兵,右手縛上一支帶鐵鉤的戟狀兵器,既可以用來應付近敵搏殺,也是用以拔掉手雷的拉環。傷殘者也有一些將佐,則是配上了手槍。這麼一來,光是「左手兵」就有八千之數,再加上楊展的兵牟和臨時征集的青壯,竟然拉出了一萬五千人的「還鄉團」隊伍,雖然打的「還鄉團」旗號各式各樣,只有一只手的「左手兵」戰力也是大打折扣,但若是蜂擁而上,也夠馬珂喝一壺的。
四川的糧草緊張,所以「還鄉團」的糧食,摻雜了大量番薯,這個時代,餓死人是常事,能有番薯吃就很是不錯了。只不過一來二去,「還鄉團」的士兵便多了一個綽號,被稱之為「番薯兵」。
所謂「蟻多咬死象」,好幾萬「土暴子」和一萬五千「番薯兵」輪番跟馬珂開展游擊戰,到了最後,就剩下綿州一座孤城,放眼四周,據點都被「還鄉團」佔了,附近的「土暴子」出沒無常,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埋伏著,等著馬珂的掃蕩隊出城,然後突然冒出來打一個伏擊戰,打完了就跑。馬珂幾次出擊,不但沒有撈著什麼便宜,倒是被「土暴子」和「還鄉團」聯手打掉了一千多手下。尤其是將佐的損失,實在有點高。大凡沖出城去剿滅「土暴子」和「還鄉團」的將領,十有**會交代在城外,不是被火槍打死,就是死在手雷的爆炸之下。結果令得馬珂再也不敢派兵剿匪,要是再繼續下去,說不定匪沒有被剿滅,自己反而要被滅了。
馬珂也試圖讓保寧派兵打通交通線,但事實證明這絕對是得不償失之舉,交通線是勉強打通了幾天,但是付出的代價是一千多軍兵被賠進去了,大頭兵還不打緊,將佐的損失帶來的後果是致命的。此後再也沒有人敢帶五千以下的軍兵干這種連命都要賠上的賠本買賣了。馬珂困守孤城,得不到後方的補給,還時刻有被「土暴子」圍困的危險。馬珂在堅持了一個月之後,終于體會到了「棄之可惜,嚼之無味」的無奈,于是決定放棄綿州,回保寧過年。
十一月底,馬珂從綿州撤軍,沿途並無阻礙,順利返回保寧。明軍本就只要擠走馬珂,絕無滅掉馬珂的意思,現在可犯不著和李自成翻臉。事實上,以「搖黃十三家」的實力,打家劫舍、殺人放火固然在行,打打游擊也算湊合,但要是硬踫硬列陣作戰,就絕非大順軍的對手。
「搖黃十三家」的大頭受了招撫,余部已不足慮,加上綿州的大順軍撤走,整個四川局勢有了很大的改觀。當然,袁韜和武大定一段時間還得繼續打著「搖黃十三家」的旗號。至于綿州的「還鄉團」,除了留下一些作為綿州守軍外,大部分搖身一變,變成了遂寧一個個「xx鎮還鄉團」和「xx鄉還鄉團」的兵員。當一個還鄉團的「番薯兵」,至少生計是頗有保障的,這年月能吃飽就不錯了,番薯味道也不錯。作為「還鄉團」,又不用打大仗惡仗,再說武器也不差。值得一提的是,在得知新的「還鄉團」是要與張獻忠作對時,大部分的「左手兵」爭先恐後踴躍報名,參加新的「還鄉團」隊伍,他們的訴求也很簡單︰昔日張獻忠砍掉了我們的右手,我們要討回血債。
這一段時間,張獻忠也沒有閑著,十月間,張獻忠派了張可望帶兵進攻遵義,遇到了頑強抵抗,隨著南京的軍火制造能力逐月提升,能夠調撥給四川的武器從質量到數量都在攀升。遵義的明軍不但裝備了200支步槍,還裝備了500支霰彈槍,此外還有大型和中型擲雷器。所以張可望沒有討到半點便宜,自己反而受了傷,不過只是輕傷而已,也就是大腿中彈,算不得什麼。關鍵是進攻的大西軍在明軍強大的火力面前,進攻就像撞到了鐵板上,寸步難進,而軍兵傷亡慘重,進而對于明軍的火器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張可望無奈,不得不狼狽退兵。
到了十二月間,從遂寧傳來消息,遂寧的鄉間和小鎮陸陸續續被人搶佔了,搶佔者打著「xx還鄉團」旗號,看起來是土豪武裝,但是裝備卻不一般。遂寧守將劉進忠手下驍騎營是大西精銳,但是昔日罕逢敵手的馬隊遇上了克星,「還鄉團」居然有一種冒煙、激射而至的開花彈,令得驍騎營隔得老遠就被打得人仰馬翻,等到迫近,附近的「還鄉團」又蜂擁而至,看起來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等到大西大軍雲集,試圖一舉撲滅「還鄉團」的時候,「還鄉團」又跑得不見了蹤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