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彝連山異靈備戰志(中)十六(二)
如果說被谷布峰派往彝連山出戰的兵都是慫毛蛋次,那也不確實;要不,那跟谷布峰掌管宇星系合眾國多多多多少少年的工作作風是不相吻合的,且與他的為人處世不符合。
谷布峰在派兵遣將發往彝連山之前曾對他的高級將領們做過一番訓示,意圖在于通過他的那些將領們把他的出征彝連山的戰略意義解釋清楚,使他的那些被派往彝連山參戰的兵勇們不得有所懈怠或者有違抗軍令止步不前的情事發生。谷布峰借助中國古代的兵書《握奇經》做了一次長篇累牘的講話和解說,——
「地球上先進的中國古人從戰地、戰勢、戰情出發,精要地握奇八字,即八陣、四正、四奇、握奇。持兵、結陣、急斗,緩斗、止斗、以及行、走、退、背等都很有兵計,也很有用兵之機,不可不察。要記住古代的中國人用兵布陣的三十二字法!這就是,‘治兵以信,求聖以奇。信不可易,戰無常規。可握則握,可施則施。千變萬化,敵莫能知’。再就是要注意觀察敵情敵陣,善于用兵。在這方面,古代的中國人很有總結,譬如他們說,‘動則為奇,靜則為陳。陳者陣列,戰則不盡。分苦均勞,佚輪輒定。有兵前守,後隊勿進’。從這些經典用兵之法看,地球上的古老的中國人是很有智慧很有謀略的。他們在用兵方面,先放眼大概念,再細化到小概念,然後再從小概念到大概念,從大概念到小概念這麼紛繁錯綜的綜合概念里發現點、線、面、體等一系列有利于自己作戰取勝的最佳要訣,從而達到克敵制勝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希望我們的最廣大的指揮員朋友們要有研究作戰取勝的興趣!當然,每一場戰爭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我希望朋友們能在鍛煉中成長,在成長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彝連山地勢高拔,地形復雜,地理環境險象叢生。所以我建議各位弟兄一定要對陣、風、雲、龍、鳥、蛇、虎、奇、合、游、金、鞀、麾、兵這十四個字所包含的深意有所明悟。對這十四個字里邊包括的寓意要運用到實戰中去,保護好自己,切實地打擊敵人,並把彝連山拿下,奪回賊匪長期盤踞肆虐異界百姓的地盤,達到從此解放宇星系合眾國的最大目的!
「好!現在我依據地球上古老的中國人對陣、風、雲、龍等十四個字發明發現的深意再進行一次原句照抄照搬的解釋。陣,就是地陣,包括陣形、陣勢等。中國人是這麼說的,‘地陣十二,其形正方。雲生四角,沖軸相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疆。獨立不可,配之于陽。’這就是說陣的存在並不孤立,其必然要跟其他構件相聯系,已達到保護自己並打擊敵人的最佳效果。所以‘陣’是作戰所借助的一個決不可忽視的硬件。
「那麼,這個‘陣’作為一種作戰的硬件,硬到怎樣的一種角度呢?我可以打個比方告訴諸位,這個‘陣’作為一種作戰硬件簡直像諸位麾下全服武裝起來之後從頭到腳涉及到的每一件武器。當然,更確切地說,這個‘陣’,恰恰像被武裝起來的戰士們的一切防護用品,其中也包括服裝與服飾。
「‘風’是什麼?‘風’就是簡簡單單的無形無影的來無蹤去無影的風嗎?在我看來,絕不是那麼一會事。中國人是這麼說‘風’的,‘風無正形,附之于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動,萬物驚焉;蛇能圍繞,三軍懼焉。’由此而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風’是個大概念,譬如,社會的街談巷議、高層指示、百姓的參與與否等等。
「必須明白的一件事是,有時候百姓秘密參與到戰爭中去,那威力簡直比普通導火索的勁力都十足。譬如,‘線人’。一個‘線人’簡直能抵大軍百萬。須知,‘線人’多是知道底細的人,萬萬不可忽視!再就是‘舌頭’,這個角色也很重要,雖然也很不起眼兒。
「所以對‘風’的理解,也可以說是‘風聲’。本來是秘密的,結果風聲走漏,那就沒有不敗之理。總結我們之前失敗的經驗教訓,我總覺得跟這個‘風’很有關系。也就是我們的計劃和行動,我不明白,在實施前被泄露出去的很大可能。
「我說的可能不是一種瞎咋呼,而是有實際證據的。不過目前還不十分確鑿。一旦證據確鑿,宇星系合眾國一定會嚴肅處理,絕不寬容!
「古代的中國人是這麼說‘風’的。‘雲附于地,則知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擊,雲能晦冥。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這樣看起來,中國人說‘雲’頗具雲的表面性,其實把‘雲’解釋透,我認為‘雲’在于揭示戰陣之形。雲有影,來去自如,時聚時散,這就是把作戰時自然形成的那種見機出擊、見機避退、見機聚散的情形形象地反映出來了。這就涉及到具體的戰地的戰術上來。不要一味里合擊,也不要所謂地有計劃地分散出擊,要注意時刻改變行動方案。
「當然,‘雲’反映的還有行軍、撤退等相關問題,以及進攻的主動性、避實擊虛的進退結合的主動性等等。
「總之,‘雲陣’很重要。古代中國的圍魏救趙、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都包含著雲陣術的情勢。中國後來戰場上的什麼‘圍城打援’,
其實還是雲陣術的反映!
「我對中國古人所說的‘龍陣’理解是,它其實就是一種伏擊戰,也是一種包圍戰。遇到‘龍陣’之後,如果自己的器不足以改變戰場的不利形勢,那大多是十有九死。剩下的那個還活著的,也是被人家繳了械,成了人家的俘虜。所以不管怎麼說,要千千萬萬避開敵人的‘龍陣’。不過真的是進入了敵人的‘龍陣’,那就積極繳械,只要敵人不殺,那就潛伏到敵人的心髒,為迎接後來的勝利做鋪路石。我想,諸位閣下手下的勇士一定是忠誠于玉皇大帝府的。只要是忠誠玉皇大帝府者,一定會在敵人的心髒里做出一系列有利于玉皇大帝府及其玉皇大帝府的天兵天將的積極性的戰斗!
「古中國人是這麼形容龍陣的!‘天地後沖,龍變其中。有手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陳形亦然,象名其龍。’
「地球上古老的中國人是很聰明的,他們很早就發現了鳥類的進攻特點與人類的戰爭之間存在著某種相通的關系。譬如,他們說的‘翔鳥’!‘鷙鳥擊搏,必先翱翔。勢凌霄漢,飛禽伏藏。審而下之,下必有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因此可見,這里的這個‘翔鳥’就不是什麼戰略問題,也不是什麼布陣問題,這是一個最具典型的戰術問題。
「那麼,‘翔鳥’反映出的戰術是什麼呢?說白了,這就叫做奇襲。
「在戰爭中,往往通過奇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並通過奇襲去扭轉戰爭中不利的局勢,將勝利的天平往我們這邊傾斜。兼于彝連山的地理情況,我建議各位將軍在發兵彝連山的時候,要注意巧妙地運用奇襲術,即‘翔鳥’術。
「請各位注意!‘翔鳥’術也是一種以少勝多的戰術。運用‘翔鳥’術,要挑選精兵強將,並在作戰中與其他戰術密切配合,加以發揮利用以達精妙和極致。
「‘蛇’是一種陣型。對蛇形陣,要有統攬全局的目光,要把這種作戰的陣形擺在地圖上觀察,就能一目了然。也就是說,在實際的戰區里,不容易發現這種陣形存在的格調,但是一旦把他們擺出的這種陣形濃縮到地圖上,就能發現。所以,各位弟兄,不要忽視地圖,更不要看不懂戰圖啊!
「中國的古人是這麼說蛇形陣的!‘風為蛇蟠,蛇吞天真。勢欲圍繞,性能屈伸。四季之中,與虎為鄰。後變常山,首尾相因。’
「‘四季之中,與虎為鄰’。這反映出了蛇形陣的威猛性。
「‘後變常山,首尾相因’。這反映了蛇形陣一般存在的地理形勢,即以山為依托,借山寓隱,從而彰顯其隱藏後內在的實力。
「在彝連山里擺蛇形陣是擺得開的,因為龐大的彝連山山區相當于宇星系合眾國近一般的疆域。
「不過彝連山地大人少,敵人要擺蛇形陣不大可能。
「因為擺蛇形陣的目的在于以靜制動,系屬保守型的作戰策略,而不在于主動出擊。就此而言,假如敵人真的擺出了蛇形陣,那就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以悄悄地、一節一節地將敵人的蛇形吞食了!
「我們歡迎彝連山擺出蛇形陣給我們展示!
「虎被地球上的人類成為走獸之王。虎陣,實際上是虎翼陣。對虎翼陣,古中國人是這麼說的!‘天地前沖,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淮陰用之,變化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我認為,要使戰地成就虎翼之勢,那必然是兩軍存在對壘之情,要不,單方面成就虎翼之勢就不合算。成就虎翼,大概得是大兵團作戰,要不,殺雞焉用牛刀?
「所謂‘奇兵’,古代的中國人是這麼說的!‘古之奇兵,兵在陳內。今人奇兵,兵在陳外。兵體無形,形露必潰。審而為之,百戰不昧。’
「就此而言,奇兵不是戰略問題,也不是一般意義的戰術問題,而就是站在戰地前沿上的你們!我的各位先生、將軍、大人們的指揮作戰的方式方法問題。
「什麼是‘奇兵’?說白了,也就是在常人看來明明不可以做的事,在你那兒卻做了,而且被你做得很成功,那這就叫做‘奇’。在用兵上,也就是,敵人認為你不可能就此而出戰,並且認為你就此出戰必敗,但是你卻逆著敵人的思路堅決地出戰了,結果你出戰贏了。那你用的就是無可挑剔的‘奇兵’!
「同仁們,出奇兵是要冒風險的。因為出奇兵都存在著不生就死的最大可能。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是被逼到只存在一線希望的地步,慎出奇兵。
「當然,戰無常形。也就是說,戰爭的發生、發展、變化,以及具體到的每一個小的戰斗都不存在具體的什麼規律性。所以要根據具體的戰情靈活應對,不可拘泥用事而貽誤戰機。
「每每戰機的貽誤就是對不起自己,就可能注定自己傷亡系數的加大。那是非常非常之壞事的!
「大主意搞不定拿不準的,切記!迅速給我發函。
「中國古人說的‘合二為一離而為八’是什麼意思呢?他們是這麼說的,‘合而為一,平川如城。散而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環無窮。紛紛紜紜,莫知所終。合則天居兩端,地居其中。散則一陰一陽,兩兩相沖。勿為事先,動而輒從。’
「就中國古人以那樣簡單的文字去說明戰事中的‘合’與‘離’,所見到的只是‘合’或者‘離’所表現出的形勢,以及因此發生的效果和產生的意義,其他方面的東西似乎不存在。
「注意!我說的是‘似乎’,而不是說‘沒有’。
「‘合’跟‘離’是相對的。那麼,中國古人為什麼要這兩種對立的運動形式擺在一起看問題呢?所以這就是戰事中完全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情形。
「所謂‘合’,簡單地說,那就不是孤軍作戰。所謂‘離’,簡單地說,根據戰事發展變化的情勢而散。‘合’、‘離’相濟,達到能屈能伸游刃有余的境地,達到聚散自如而不僅僅拘泥于形式的境地,因此達到殲滅敵人保護自我的最佳效果,那麼‘合’、‘離’置于一處,正好能把問題反映清楚!
「‘合’與‘離’的關系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各路人馬相互支援是應該的但要根據戰情的需要,各路人馬分頭作戰是必須的但是根據戰情並不是刻意的。
「因此‘合’與‘離’既包含有戰略的成分,還包含有具體的戰術性。‘合’是‘離’的必然需要,‘離’是‘合’的必然要求,二者具有相互鋪墊的關系,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只存在主次的轉化關系問題而不存在誰就是主誰就是次這樣的孤立性的問題。不過總體上說,‘合’所佔據的位置關系要相對頂尖一些。
「因為有‘合’,才不見一盤散沙或者烏合之眾。因為有‘合’,我們這個宇星系合眾國才不至于四分五裂。因為有‘合’,玉皇大帝府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為有‘合’,我們才有實力去進軍彝連山剿匪。因為有‘合’,我們才有消滅賊匪的信心、力量和決心。因為有‘合’,我們才有面對困難而無所畏懼的必勝的信念!
「中國古人說的‘游軍’是什麼意思呢?概括而言,‘游軍’就是機動性部隊。一般而言,這種機動性部隊是作戰中的集團軍大部隊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當然,也有其他特別類型的情況出現。譬如,在中國的戰爭史曾經出現過什麼‘游擊隊’、‘民兵’等,他們都並不在大部隊之列,但是他們卻實際上實實在在地充當著打擊敵人的強有力的‘游軍’這個角色。
「‘游擊隊’和‘民兵’在中國戰爭史上出現的時期,也是地球上的中國人的志氣表現最旺的時期,拿小米加步槍去對付人家的洋槍洋炮,那,相當牛X得很!
「所以,各位,請萬萬不要忽視‘游軍’的存在以及‘游軍’存在的意義!在進軍彝連山的過程中,要更加防範敵人‘游軍’的出沒。
「朋友們,我估計,彝連山上的賊匪很有可能就會利用‘游軍’來破壞我們的進攻,來刺探我們的情報,來協助他們的主力部隊搗毀我們的後備給養及破壞我們的戰地醫院等。
「所以我建議,進軍彝連山要形成合力之勢,做到過後一遍淨。必須執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實話告訴你們,我也不願意實行‘三光政策’,但是匪賊不死我們就得流血,這就不怪我們不仁道!
「再者,我建議,我們在進攻彝連山的時候要采取步步為營的戰略戰術,逐漸縮小匪賊的控制地盤,從而達到使匪賊跳崖自死的境地!
「好!書歸正傳。地球上的中國古人是這樣反映‘游軍’在戰爭中的形勢、地位及其作用的!他們說,‘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徑。後賢審之,勢無常定。’
「中國古人說‘游軍’,文字了了,但是以‘動’伴‘靜’說卻反映出了‘游軍’存在的重要性,具有普遍性的積極意義。請各位注意加以領會和理解!
「我提到的‘金’,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金革’。
「‘金革’,也即指揮軍隊進與退的具有代表性和形象意義的工具。譬如我們的幡旗,譬如我們的號角,這都是有代表性並具有指揮作用的工具。我們的幡旗指到哪里,我們的軍隊就打到哪里。我們的號角聲可以發出激越的、憂郁的、長的、短的等聲音,借此聲音,我們的戰士可以知道進退。
「所以,中國古人提到的‘金革’跟我們現在的幡旗、號角的意義是一樣的。中國古人說,‘金有五,革有五。退則听金,進則听鼓。鼓以增氣,金以抑怒。握其機關,戰不失度’。
「指揮的統一,是保證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指揮權在哪里呢?就在在座的諸位手里。假如你指揮不當,戰事失利,那你犧牲在戰場上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你們要千萬不可忽視自己的指揮權的存在和指揮的重要意義!
「‘鞀鼓’。‘紅塵戰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乍奔乍背,或縱或擒。行伍交錯,整在鞀音’。‘麾角’。‘麾法有五,光目條流。角音有五,初警末收。麾者指揮,角者警覺。臨機變化,慎勿交錯’。
「我認為,‘鞀鼓’和‘麾角’都是軍中起發號施令與指揮作用的具體東西,跟‘金革’的作用與意義相仿,只不過它們三者使用的時間、場景,以及它們彼此作為代表施令物需要產生的效應有具體區別罷了。對這三者,我不再一一分解,因為它們已經不再適合我們。它們僅存在于古代的中國個別軍隊那里,而且對當時中國的所有軍隊都不產生普遍的影響性,也許當時中國的極個別軍隊僅僅以打口哨所產生的音效就能起到積極的指揮施令作用。
「如果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鞀鼓’、‘麾角’、‘金革’方面,那我們簡直就像在研究馬尾巴的功能!
「‘兵體’就是總的用兵之法。
「總的用兵方法是什麼呢?也即‘上兵伐謀,有下用師’。這樣的兵法意識跟中國古代軍事家孫武提出的‘謀功’有異曲同工之妙。
「孫武在其‘謀功’里以列舉的方法明確地說明了用‘謀’的重要意義和積極效果。孫武是這麼說的,‘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孫武就兵法講得好不好呢?很好。但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謀功所能濟事的,還就是不得已而為之!
「盤踞在彝連山上的匪首冥頑如石,對玉皇大帝府的說降油鹽不進。所以,玉皇大帝府不得不舉我們的天兵天將去剿滅他!
「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努力,將彝連山上的賊匪徹底干淨地予以剿滅!
「我預祝大家得勝而返,凱旋而歸!」…………
下接「第三章彝連山異靈備戰志(中)十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