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忠回到城上來見韓玄,韓玄即令左右推出斬之。黃忠大叫︰「無罪!」韓玄怒道︰「汝昨日與典韋交鋒並無力戰,馬失前蹄典韋卻不殺你,必有關通;今日我贈寶馬與你,汝卻不念恩情,兩番虛拽弓弦,第三箭卻只『射』其盔纓,如何不是外通內連?若不斬汝,必為後患!」遂喝令刀斧手推出城門立斬。
眾將欲為黃忠求情,韓玄道︰「但有告免者,便是同黨!」
左右便將黃忠推出,按于刑台之上,方欲舉刀時,忽然一將揮刀殺入,砍死刀手,救起黃忠,振臂高呼︰「黃漢升乃長沙之保障,今殺漢升,是殺長沙之百姓也!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今應當眾共弒之,願隨我者便來!」
眾視其人,乃是義陽人魏延也。魏延自從襄陽一戰後,便投韓玄。韓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一直屈沉于此。今日救下黃忠,教百姓同殺韓玄,振臂一呼,從者竟有數百人。黃忠急呼︰「文長不可!」此時群情激奮,數百人一擁而上,黃忠哪里攔當得住。魏延直殺上城頭,一刀便將韓玄砍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納降。
龍寶早已料到城中變故,引軍已至城下。魏延將韓玄首級擲于寶馬前,寶哥故作驚喜,下馬施禮道︰「今得長沙,全賴將軍棄暗投明!將軍大功,龍某必飛報主公,為將軍進爵!」言訖與魏延同入長沙撫民。
安城已必,寶便請黃忠相見。黃忠心中慚愧,托病不出,寶也不強求,使人星夜去請劉備、諸葛亮。
此時劉備大軍已至桂陽,方與趙雲相見,長沙信使已到。劉備聞听長沙已得,更是大喜,展開寶書信一看,笑謂孔明道︰「前日行軍時,青旗倒卷,一鴉自北南飛,連叫三聲而去;吾問軍師禍福,軍師袖佔一課,笑言長沙郡已得,今果然如此,吾等不如早去長沙!」諸葛亮欣然相從,劉備便起兵奔赴長沙。
劉備大軍將至,哨騎早報入城中。典韋、寶率城中舊將出城十里迎接,遙見旌旗招展,塵土飛揚,知劉備已到。
寶、典韋接住劉備,便教魏延上前。寶道︰「此番速得長沙,多賴魏延之功。」便就劉備馬前備述魏延救黃忠、斬韓玄之事。未及劉備開言,諸葛亮喝令左右將魏延拿下立斬。劉備驚問孔明︰「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
孔明面沉似水︰「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患。」
劉備道︰「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
諸葛亮見劉備親自求情,便指魏延道︰「主公求情,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不然我好歹取汝首級!」
魏延拜謝劉備,諾諾連聲而退。寶又道︰「黃忠英勇,神『射』無雙,實乃當世良將。今托病不出,足顯其人忠義,非主公親自出馬,而不可得!」
寶具言黃忠之事,劉備便教諸葛亮先引軍入城理政,與寶馬不停蹄趕往黃忠府上。
二人到了黃忠家,叩門問詢黃忠何在。下人回話,老將軍正在後園飲酒解愁。劉備教不必通報,與寶步行直入後園親訪黃忠。
長沙城陷之後數日,黃忠閉門不出,終日飲酒解憂。劉備和寶入後園時,黃忠酒醉,正躺在石榻上呼呼大睡。劉備揮手示意下人退下,自與寶立于廊下等候。
直站了一個時辰,黃忠方醒,起身便取酒壺欲飲,劉備道︰「老將軍如此豪飲,豈不自傷?」
黃忠目視劉備,醉眼朦朧道︰「汝是何人?」
劉備躬身施禮︰「漢左將軍劉備見過黃老將軍。」
黃忠身軀微顫,放下酒壺,取『毛』巾沾水敷面,復又躺下,不發一言。過了半晌,黃忠見劉備只是靜立在此,忍不住道︰「皇叔來此何事?」
劉備淡笑道︰「懇請老將軍出山助我!」
黃忠冷言道︰「敗軍之將,安敢勞皇叔親來?吾年邁體衰,心灰意冷,只求卸甲歸田,得報存身之所,安度余生。」
劉備道︰「古有廉頗七十余歲尚能征戰沙場,勇冠三軍,今將軍不過半百之齡,正當盛年,何以卸甲?吾听龍飛盛贊將軍之忠義勇武,甚為敬佩,今誠心相請,將軍萬勿推辭!」
黃忠聞言翻身而起,請劉備、寶入石亭就座,置酒相待,舉杯道︰「願聞皇叔大志。」
劉備侃侃而談,備言漢室積弱,曹賊篡權,吾身為漢皇後裔,縱粉身碎骨,亦要誅賊扶君,匡扶漢庭!隨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此正是劉備的拿手好戲,黃忠焉能不為其所動!
劉備一番聲情並茂的慷慨陳詞,動了黃忠,就此又得一員大將!寶始終未發一言,暗忖如今只差馬超一人,五虎大將便齊了。只是轉念又想,黃忠已降,馬超久後也必歸劉備,不知到時自己還能不能位列五虎大將之一!
黃忠歸降劉備,求葬韓玄于長沙之東。黃忠又薦劉表之佷劉磐——昔日黃忠年輕時本就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與劉磐共守長沙——劉備從其言,使人往攸縣取回劉磐,教掌長沙郡。至此四郡已平,劉備班師回荊州,改油江口為公安。自此錢糧廣盛,賢士歸之,軍馬四散屯于隘口……
一九八年秋,孫策領兵與張遼大戰于合淝。兩軍陣前,張遼與太史慈大戰八十余合,不分勝負。曹軍陣前樂進單騎突進,直取孫策。左右護衛宋謙賈華各持畫戟招架,不想被樂進一刀斬斷兩枝畫戟!
孫策暴喝如雷,持「斗神槍」欲戰樂進;樂進自知不敵,撥馬急走。宋謙立功心切,自軍士手中奪過一桿槍奮勇來追,李典張弓『射』箭,正中宋謙心窩!
太史慈聞身後有人墜馬,棄卻張遼,往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揮軍掩殺,吳軍大『亂』,四散奔走。
張遼望見孫策,奮勇趕來。霸王豈是臨陣月兌逃的等閑之輩!?拍馬便與張遼廝殺。斜刺里程普又引一軍殺來,張遼不敢再殺,回馬便走。吳軍潰勢已成,不能挽回,孫策親自斷後,神勇無,邊戰邊退,曹兵畏懼,不敢近前,吳軍乃損耗甚微,退回本寨。
長史張紘責孫策過于輕敵而招敗績,孫策亦痛悔思過。太史慈入帳進言︰「某手下有一人,名喚戈定。與張遼手下養馬後槽是兄弟。今後槽被責懷怨,使人密報,今夜舉火為號,刺殺張遼,以報宋謙之仇,某請為外應。」
諸葛瑾勸張遼多謀,恐有準備,不可造次。太史慈執意要去,孫策遂與其兵馬五千,以為外應。
是夜戈定于軍中叫反,後槽于後寨舉火,不想張遼精于韜略,雖勝而不令軍士卸甲,反嚴令各營加緊防備,更需謹慎。眼見寨中反聲四起,火光沖天,張遼不驚反定,識破戈定詭計,傳令有『亂』者先斬!
不多時,李典便擒住戈定與後槽,張遼問出緣由,立斬二人于馬下。又听城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當下將計就計,大開城門,放下吊橋,于門內放起一把火,教軍士皆起反聲。
太史慈見城門大開,只道內『亂』,挺槍縱馬引軍殺入!
眼看即將殺入城中,斜刺里疾馳而至一隊輕騎,當先一將高呼︰「子義且住,主公急令!」
太史慈無奈收韁,來將急至馬前,正是甘寧。太史慈不悅道︰「吾須臾即可殺入城中,手刃張遼,興霸為何阻攔?」
甘寧拔出孫策佩劍︰「主公有令,將軍速回!」
太史慈不明其意,還要問時,城上箭落如雨,張遼引軍從城內殺出。此時太史慈已明若無甘寧相阻,已中張遼埋伏,當下便與甘寧合兵一處,望本寨而走。
張遼亦知甘、慈二人乃是江東最勇猛的兩員大將,不敢深追,便教收兵回城。心中恨恨不已,不知吳軍何以識破自己的妙計。
太史慈回寨之後,入帳拜謝孫策。孫策笑道︰「此乃子瑜之功,是他識破張遼詭計。」
太史慈欲謝諸葛瑾,諸葛瑾連忙止其謝禮,取出一封書信道︰「此亦非吾之功也!主公且看。」言罷將書信呈與孫策。
孫策看罷大驚,問道︰「此是何人所書?」
諸葛瑾道︰「黃昏時一校將此信交付與我,是一名布衣百姓前來投書。吾觀書信之後,問送信人何在?校那人留書之後片刻未停,便已匆匆離去。吾問來人可有話留下,答曰,此書信乃是火燒赤壁之先鋒所寫!」
孫策、太史慈各自沉思,不解其意。諸葛瑾嘆道︰「主公可還記得赤壁大戰時,是誰人身先士卒點燃曹軍戰船,放起第一把大火的?」
孫策驚呼︰「難道竟是龍飛?!!」
諸葛瑾用力的點了點頭,太史慈愕然問道︰「龍飛何以知之?」
孫策沉『吟』道︰「此信中盡言我軍新敗後,必有一員大將請命襲合淝。如求戰之將是子義,則必有內應于合淝暗中相助。信中明言如是,則必中張遼埋伏,太史慈『性』命危矣!因不忍見故友身隕,故而使人飛馬傳書,以全昔日沙場之情。子義,這龍飛確曾與你有舊乎?」
「確有其事。昔日吾母命吾解救北海黃巾之困,吾單騎闖陣,殺出重圍,至平原縣請劉玄德發兵相救。當年北海一戰,吾與關、張、趙、典、龍並肩作戰,大破黃巾賊,只因劉鷂使人去家中來喚,故匆匆別去。不想龍飛猶念昔日之情,飛馬傳書,救我得月兌大難!」太史慈言下不勝唏噓,難掩心中感激。
孫策默然良久,方道︰「孤以為諸葛亮天下才,神機妙算,不想這龍飛一介武夫,信中所言,無有不中,竟也有此料事如神之能,如此下去,劉備實為東吳心月復大患!」
帳中魯肅始終不發一言,雖然心驚寶哥神算,卻也不似孫策等倍覺意外——畢竟赤壁之戰時,他與諸葛亮、龍寶來往密切,自然知道寶哥能。
此時听孫策言下之意,深忌劉備,似有決裂討伐之意,起身諫道︰「主公,當今天下,唯曹『操』勢強,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中原四州,雄霸北方。在下以為聯劉抗曹的大方略不可輕動,只有孫劉聯手方能抵御曹賊。若主公與劉備反面成仇,驟起刀兵,則兩敗俱傷,只會便宜了曹『操』!屆時曹賊揮軍南下,江東便再無抵抗之力,只有玉石俱焚,毀于一旦!望主公三思,萬勿草率。」
孫策然其,克日便收兵班師。回到建業,孫策召眾文武議事,卻不見周瑜。召人問之,才知道周瑜身體有恙,已回柴桑養病去了。
又過月余,忽有人悄然來報,大都督周瑜已返回建業,請與主公密會。
孫策與周瑜有結拜之情,情若骨肉,當即使人密謂周瑜深夜來會。及至午夜時分,周瑜乘車,悄悄來到都府後門,早有從人等候,自引周瑜入內與孫策相會。
周瑜同車而來一人,身披闊氅,遮住了面目,不知是誰。府中從人雖有疑『惑』,但吳侯早有明令——周公瑾隨時可以直入都府,不必通報。
從人將周瑜引至孫策書房外,便施禮退去。周瑜領著身後那人入內,教其在廳下等候,只身入見孫策。
孫策正于房中看書,其實卻是久候周瑜,心不在焉。此時見了周瑜,即刻起身道︰「此間只有你我兄弟,公瑾無須多禮。卻是有何大事,需深夜密會?」
周瑜道︰「專為主公解憂而來!」
孫策請其入座,親自烹茶︰「公瑾有何妙計,孤洗耳恭听。」
「曹『操』獨霸北方,雄踞中原,赤壁一戰,慘敗而回,與我江東已結下不世深仇,實難再解;劉備平白得了荊州,廣積錢糧,招兵買馬,日漸強盛,已成我江東心月復大患。曹『操』遠在許昌,劉備卻近在咫尺,主公所憂者,劉備也!」
「公瑾所言甚是!劉備坐領荊襄,更兼臥龍、鳳雛相助,日趨勢大。俗語有雲︰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劉備與東吳僅一江之隔,豈不令吾寢食難安?公瑾有何妙策,還請速速道來!」
周瑜拍了拍手,對外面道︰「進來吧。」
候在廳下的那人聞聲而入,跪拜在孫策面前,一言不發。孫策道︰「此人是誰?」
周瑜沉聲道︰「此人便是在下獻于主公,生擒劉備的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