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啟程上京
只不過,听這太監說,似乎是要讓自己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就寫幾篇詞作出來,這未免也太倉促了一些吧。秦允明甚至不知道官家為什麼會突然提出這樣的要求,不過如果真的能得到官家的青睞,總歸是一件好事,就像蘇東坡那樣,文采斐然甚至都可以拿來當免死金牌。
當即,他對太監說了道︰「大官,時間會不會有些緊張呀。官家既然又要欣賞精妙的文章那自然是不能趕制出來的。趕制出來的文章都是粗糙無華,可是好的文章又需要時間思量靈感,您看………」
太監呵呵一笑,說道︰「都說秦公子你是三盞而作,灑家在杭州時都听吳王府的和義郡王極力贊賞秦公子。和議郡王都把秦公子你的事跡介紹過了,秦公子上元佳節之時,三杯酒過後,所作出來的文章一篇比一篇絕呢。」
秦允明听了這番話,心中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小郡王平時是夠義氣的,可是這小胖子就是人來瘋,而且一瘋起來就沒有腦子,什麼話都說得出口。他曾經在清崖酒樓的時候就向小郡王說過,自己三盞而作的技巧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神奇,還真以為自己喝三杯酒就能寫一篇文章出來,那自己豈不成了中國歷史上文章做多的人嗎?
他連忙賠笑著說了道︰「大官瞧您說的,三盞而作只是朋友們對在下的愛抬罷了。這一個典故僅僅是指在下當初在江南第一才女蘇小詩的畫舫上,喝了三杯酒,寫出一篇詞作出來罷了。若真的如同傳聞中只要喝三杯酒就能寫出文章了,除非是文曲星下凡附身,否則可沒有誰能有這樣的本事呀。」
太監听到這里,覺得秦允明所說的確實是那麼回事。他當然不是听信了小郡王的傳言,只是他認為秦允明是一個才思學敏之人,應該能夠很快的就作出好文章來。
「那,秦公子,敢問你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出幾篇新作呢?」他又問道。
「這還真不好說,不過大官您留在錢塘縣的這幾日里,在下竭盡所能,一定寫出幾篇好詞作呈遞給官家欣賞。」秦允明給自己留了一些余地。
「好吧。不過秦公子你要好自為之,這次可是難得的好機會呢。」太監不怒不喜的說了道。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秦府一邊忙著籌備皇陵綱以及修葺皇陵工程的銀款,一邊還要應付朝廷派下來監督工程的官員。這些官員自然是以那位太監為首,雖然名義上監督,但整日還是到處游山玩水、大吃大喝,而這些費用理所當然都是落在了秦府身上。秦老爺當然不敢怠慢,對于這點銀子也還是能夠承擔的起的。
不過秦允明心中卻知道,這些吸血鬼、寄生蟲,如果不早早的打發走,十之**會變本加厲,到時候秦府只會越來越拮據了。
因此,秦允明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著寫幾篇好文章出來,讓那太監早點拿回去呈遞官家,省的這陰陽人整日游手好閑。
第三天晚上的時候,秦允明就以這太監的性格,聯想到了一首出自辛棄疾的諷刺詞作《千年調》,當即他就用蘇東坡的書體將起謄寫了下來︰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
學人言語,未會十分巧。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
辛棄疾作出這首詞的時候,寓意十分鮮明,上片開頭二句,借取卮酒的形象,揭示勢利小人的丑態是,在人前滿臉堆笑,一團和氣,甚至低頭折腰,拜倒身子。下片寫自己對此的切身體驗和情感態度,寫得曲曲折折,使人信服、認同。換頭二句是憤激之詞,說自己年少氣盛,使酒任性,直言直語,不懂得隨機應變,看人說話,使人感到別扭,不舒服。
秦允明寫出這篇詞作,就是聯想到那太監平日趨炎附勢,對上面是一副討好的嘴面,對下面就是漫不經心、惡意刁難。當然,他知道太監大部分學問不是很好,因此這篇文章寫出來,未必會讓對方查出個所以然來。
又過了兩天之後,秦允明實在想不出其他合適的詩詞來了,最後只好將一直不肯動用的李清照的詞作信手拈來了。他心中對李清照還是有幾分愧疚的,這位日後的大才女,竟然活生生的就被自己摧毀了。他甚至猜測,如果讓現在十五歲的李清照看到了這幅未來屬于她的詞作時,會是什麼樣子的狀況呢?
當然,這也只能等到日後再說了。
秦允明選了一首李清照最為著名的《聲慢慢》,這次他選用了秦觀的書體寫了出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愁緒滿篇,正好可以應對了秦允明家道中落之時的情感色彩,遙想自己當年身為富商長子,整日過著風花雪月、花天酒地的快樂日子。可是突然一天,壞消息打破了往日的悠然。
親戚朋友們全部背離而棄,偌大的家業轉眼間就全部賠空。
正是冷冷清清、淒淒慘慘的一派景象。
秦允明只作了這兩首詞,他覺得這兩首詞已經有足夠的分量了。更何況好詞不貴多,而貴精,寫那麼多反而會把質量襯托的下跌了一個檔次。
次日一大早,他就派了一個小廝去請太監來。
秦允明將這兩幅詞作交給了太監,並且說過這詞作絕對是最新力作,並沒有任何外泄。太監見了是僅僅只有兩幅作品,顯得有些不太高興。可是當他打開兩幅卷軸之後,看見蘇東坡、秦少游的書法甚為精湛,又兼職詞作文采斐然,果然是精品。
于是,太監也沒有多強求什麼,當天下午就高高興興帶著詞作回京去了。
三月的開頭就這麼過去了,經過了一個多月時間的籌備之後,新的一批皇陵綱總算是籌備齊全。因為秦府把自己碼頭和船只都賣掉了,這次運送皇陵綱上京,還是雇佣的其他商號的船只。並且,為了防止再次有意外發生,吳王還派遣了兩艘兵船隨同護衛。
與此同時,朝廷也通知航行的沿途各省,做好接應準備。
畢竟這次皇陵綱是絕對不能再發生意外了,最初計劃在開春開始翻修皇陵,眼看就要拖延到了春末。如果再有什麼閃失,那豈不是要等到了夏天才開始動工?至于上次皇陵綱遭遇海盜劫走的消息,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朝廷派出兵部十多位官員,前往沿海航線調查這件事。
三月初八的早上,是秦家決定押送皇陵綱上京的日子。
這天天色還沒有亮的時候,秦家上下已經開始忙碌了。
秦老爺年歲大了,不可能護送這批皇陵綱上京,只能交給秦允明這個秦家唯一的嫡長子來執行了。而且秦家現在的親戚們該跑的都跑了,也不可能有人陪伴秦允明一同上京。不過好在,永和郡主以及臨安侯趙老爺家的五公子,都是要在這個時候上京的,在吳王的牽頭之下,永和郡主、趙家五公子與秦允明便結伴同行。
啟程的時間是定在正午,但是一大早秦家上下就來到錢塘縣的碼頭。
秦允明這是第一次遠行,從離開家開始,秦老爺和母親高氏就一直來嘮嘮叨叨。秦允明的三個貼身丫鬟襲人、秋杏、挽汐,也都是一副擔心和掛機,甚至還有依依不舍的情緒。
湖仙書社的老板沈心茹也趕來相送。
自從秦家出事之後,沈心茹得不到秦家的資助,只能自己一力維持著湖仙書社的運營。當然,她也曾多次派人去慰問秦允明的情況,對秦家事態發展顯得極其關系。如今秦允明就要押送皇陵綱啟程了,這一走順便還要留在京城讀書,恐怕少說也要三五年的時間才能再回來。
沈心茹對秦允明還是很感激的,甚至覺得這個少年身上散發著一種不屬于少年的氣質,讓她有時候都會產生一種奇怪的幻覺。現在秦允明要離開錢塘縣一段時間,她心中甚至還有幾分空洞之感,自己竟然是那麼不希望秦允明離開。
隨同來相送的,還要唐觀禮、薛文斌、袁彤等人。
這些朋友除了唐觀禮十分夠義氣之外,薛文斌和袁彤也多多少少願意體現出幾分交情一場。
在碼頭上,秦允明一一與這些昔日的故人說了一些話。
最後,秦老爺將秦允明拉到了一邊,表情十分凝重。他嘆了一口氣,說道︰「大郎,雖然爹知道你長大了,可是不管怎麼說,你還是涉世未深。在很多人眼里,你依然是一個小孩子。這次爹讓你押送皇陵綱,心中很是忍心,可是………唉,你也知道的,這次事情決不能再出差池了。」
秦允明微微的笑了笑,他現在好好打量了一番眼前的父親,父親的的確確是老了許多。他微微的嘆了一口氣之後,收斂了笑容,正經神色的說了道︰「爹,你放心吧。孩兒這次一定會小心翼翼的。如今吳王派了兵船護送,另外還有永和郡主、臨安侯家的船一同結伴而行,路上絕對不會再出意外的。」
秦老爺神色忽然有些悲傷了起來,他說道︰「這些日子一直在操勞皇陵綱的事情。你這次走了,到京城還要去太學讀書………如今咱們秦家大不如前,也不可能讓你在太學過得舒舒服服,你千萬不要怪爹呀。」
「爹,你這是什麼話,正所謂十年寒窗苦讀,孩兒去太學讀書都不是寒窗,早就心滿意足了。爹您就放心吧,孩兒在外面會懂得自己照顧自己的。倒爹爹和娘親你們,孩兒不在家中,會很擔心你們的生活呢。」秦允明認真的說了道。
「臭小子,爹活了這麼大的歲數,還需要你操心嗎?」秦老爺呵呵笑了笑。
「孩兒一定努力讀書,考取一個好的功名。到時候回來重整我秦家的家業。爹,孩兒我一定會讓秦家再次中興起來的!」秦允明充滿信心的說了道。
秦老爺臉上的悲傷更加濃郁了一些,他緩緩點了點頭,贊嘆的說道︰「你有這樣的決心很好,爹也希望秦家能在你手上光興起來。唉………你二伯年前押送第一批皇陵綱上京,可惜呀………如果你二伯能听到你剛才的話,只怕也會瞑目了。」
秦允明想到了二伯秦世功,內心也起了一陣傷感。二伯對自己向來都是不錯的,卻沒想到老天不長眼,竟然讓二伯一去不復返了。
他沉沉的嘆了一口氣,說道︰「日後孩兒學成歸來,一定會二伯立一塊上好的墓碑!每年孩兒都會去認真祭拜的。」
秦老爺點了點頭,說道︰「你有這心,你二伯泉下有知,一定會保佑你的。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忙碌著第二批皇陵綱,以及家中產業的買賣,對于第一批皇陵綱押送的而一去不復返的親戚們倒還沒有認真的打理過後事。等你走後,我一定會一一辦妥這些事情的。」
秦允明不知道該再說些什麼。
這時,母親高氏走了過來,她從懷里取了一封信交給了秦允明,說道︰「兒啊,我已經提前通知京城的舅舅家了,等你到了京城,你七舅舅會來接你的。這封信你交給你七舅舅,他看完信之後,一定會好生照顧你的。」
秦允明將信收好了起來,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娘,你放心吧。其實我只要進了太學院,就不需要人照顧了。更何況永和郡主的家就在京城,我時常還能去找她呢。」
秦老爺和高氏面面相覷了一眼,他們現在心里很擔心,如今秦家門庭中落了,永和郡主還會答應與兒子結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