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福廳」是「仁威堂」的議事之處。大廳很大,用前世的計量法,大約有近兩百個平方的面積。在遒勁的「威福廳」三個描金篆體大字的大匾下,安放在一張太師椅,上鋪著一張白熊皮。此刻,椅上坐著一位身著白色長衫的少年,他正是韋仁。而在韋仁的身旁坐著兩位女子。
右手邊的年紀較大,大約二十二三歲左右,一身合體的錦色旗袍,襯托出婀娜多姿的身材。她腰肢筆挺,胸脯高聳,坐姿甚美,看其面部,鼻梁秀挺,輪廓鮮明且線條柔和。頭上烏發高盤,高高聳立達五寸有余,宛如盛開的牡丹。其腦後烏發梳理成扁平的三層盤狀,並以一根碧玉簪相固定,髻後作燕尾狀,缽盂頭則形如覆盂。她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而眼波如水的眼眸慧黠的閃爍著,美得如此無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間煙火。她正是美艷的納言敏珠。
左手邊的年輕多了,雖然只有十七八歲,但是坐在一旁卻又一種懾人的氣勢。你見她長發披肩,雪白的左衽長裙,束腰、緊身、窄袖,襯得身形窈窕誘人。素白的衣裙有金黃色的花朵映襯,顯得分外秀雅明麗。她腰肢筆挺,胸脯高聳,坐姿甚美,看其面部,鼻梁秀挺,輪廓鮮明且線條柔和,淡淡的笑容恬靜溫暖,眼眸亮亮的。真是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嬌媚無骨入艷三分。這位姑娘,用國色天香、風華絕代來形容她,絲毫不為過。她玉骨冰肌,不帶人間一點煙火氣。尤其,姑娘她有一種自然流露著的雍容及懾人之威,不管是誰,看她一眼一定想看第二眼,可也絕不敢再看第二眼。當然,那是凜于她那自然流露的懾人之威,可也是怕冒讀了她的孤傲高潔,你不見,姑娘一雙秋水為神的眸子里,不但充滿了大智慧,還閃動著聖潔的光輝。她正是,被韋仁拿來與蘇麻喇姑相提並論的,但是現在又要加上歐陽雲,他認為有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氣質,有母儀天下的風度的女人之一的舒玉蓮。
至下則是六級台階,下邊兩側各有九把木椅。但是,此時卻只坐了一位老者,正是「仁威堂」總管納蘭庫。(糾錯︰以前的納言庫、納言敏珠,應為納蘭庫、納蘭敏珠)
從天地會方沐二女之處離開,韋仁便來到了「仁威堂」。
在「仁威堂」成立以後,作為幕後老板、堂主的他,一直存在于黑暗之中。到「仁威堂」的次數屈指可數,而知道他真實身份的只有寥寥幾個心月復之人,其中,現在在場的就佔去半數之人。他每次進入「仁威堂」,都是通過設在對面一間書場中的暗道,直通「仁威堂」的書房內的密室,這只有舒玉蓮、納蘭敏珠二女知道。
現在,韋仁召集她們幾個的目的,就是要安排他離京後「仁威堂」的一些重要事情的安排。
「仁威堂」成立的目的是為給韋仁存在于這個異世,保護自己和親人、部屬安全、穩定生活保障的一個機構。它不僅僅是表面上融合大清朝數大豪門、商家的經營機構,而且還是韋仁暗地里掌控的一切秘密力量匯聚部門。
在「仁威堂」成立的短短不到一年的功夫,它的發展很快,名震京城。
在明里它現在與有「八大皇商」中範家合股創辦的「匯通票號」、王家合股創辦的「聚仁茶莊」、收購孟國柱的「聚英樓」創辦了「仁祥食府」,還有獨自創立的「威遠車馬行」等實業。韋仁還親自出面說服康親王杰書、索額圖、納蘭明珠、熊賜履、多隆等和自己一起參股「仁威堂」各種實業,當然,在他們面前他也僅僅代表的是朝廷官僚。因此,「仁威堂」得到了官府的大力支持,不言而喻,它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商集團」(也就是官商勾結的機構)。
在暗里,韋仁安排由舒玉蓮親自主抓的是「教授局」。
「教育局」是負責在直隸範圍內收養年齡在5∼14歲的孤兒,不論男女、民族,將他們均安置在「綠野山莊」,按照5∼7歲分為班,8∼10歲分為中少班,11∼14歲分為大少班(其中小少班、中少班不分男女,大少班則分為男女兩種班級。原本按照韋仁的意思,是都不分男女班,但是受到所有人的反對,只好作罷)。
對于學業上,韋仁要求少小班要進行為期三年的基礎教育,其中包括基本生活常識、習字、算數、紀律、武術等基礎中少班訓練,三年後升中少班。中少班也是要經過三年的包括少小班知識的升級學習訓練合格後才能升大少班。
進入大少班後,就要根據入班學員的不同素質、不同特長、不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的科目進行專項教育,目前只開設了進士科、武學科、格物班、精算科、女藝科。由通過「仁威堂」出面專門選聘的文人、武士、專業人士進行教授。其中,「女藝科」由舒玉蓮親自主持教授,而納言敏珠的女紅是一絕,她也在其中教授一門功課。另外,韋仁最注重「格物科」的教授,他通過內務府,暗中通過重金禮聘、暴力相逼等威逼利誘的手段,將不少的能工巧匠引進「綠野山莊」。被他們安排在山莊中條件最好、環境最隱秘、防衛最嚴密的地方,其中包括進入「格物科」學習的學員,取名「格物院」。並對其采取全軍事化封閉式管理。當大少班畢業後,就會根據「仁威堂」的需要(實際上是韋仁的需要)進行最終安排。
韋仁為何如此重視「格物科」——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個重要概念。格物就是窮究事物的道理的意思。從宋代理學家程頤開始,「格物致知」便作為認識論,他認為「格猶窮也,物猶理也,猶曰窮其理而已也」,格物即就物而窮其理,格物的途徑主要是讀書討論,應事接物之類。著名理學家朱熹認為,「知在我,理在物」,這我、物之別,就是其「主賓之辨」,認為連結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朱熹訓物為事,包括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亦包括心理現象和道德行為規範,「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他認為格物的途徑有多端,上至無極、太極,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蟲,皆有理,都要去格,物的理窮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廣。由格物到致知,有一個從積累有漸到豁然貫通的過程。朱熹認為,「要貫通,必須花工夫,格一物、理會一事都要窮盡,由近及遠,由淺而深,由粗到精。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節次第,重重而入,層層而進」,「窮理須窮究得盡,得其皮膚是表也,見得深奧是里也」。人們必須經過這樣由表及里的認識過程,才能達到對理的體認。
在這個時期的西方諸國均在不遺余力地發展社會、自然科學,發展經濟,他們的先進科技和社會文明已經在快步趕上這個古老的帝國。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重生者,他是知道科學技術與社會文明對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他同時知道,當今現實社會對外來文明和科學技術的抵觸情緒有多麼的嚴重。因此,他現在所做的是在自己具備相應的「特權」時期,全力以赴的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秘密進行著,這項與大義相輔相成的「事業」。他自己充分明白,有自己前身所具備的科學理論知識為基礎,通過發揮現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如果在提高現有實際生產力,或者開發新產品的途徑取得實效的話,首先能在財富積累上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又能在在吸收、研究、發展先進科學技術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另外,他要充分發揚「拿來主義」的功效,要將西方科學文明的成果為自己服務。因此,他專門成立了「格物科」,一方面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搭建一個平台。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培養一大批助手,甚至毫不避諱的說是鍛煉一種工具,而且是廉價的。
在1661年,順治病逝,八歲的康熙登基後不久。朝廷發生一件「教案」——當時輔政大臣鰲拜等反對西洋學說,大臣楊光先上折子參奏,言湯若望等西方傳教士有罪三條︰潛謀造反;邪說惑眾;歷法荒謬。在康熙三年1664年冬,鰲拜廢除新歷,逮捕了已經中風癱瘓的湯若望和南懷仁等傳教士,並廷議判處其死刑。但不久天上出現被古人認為不祥之兆的彗星。京城又突然發生了大地震,皇宮在地震中遭到破壞,而且有宮殿著火。這顯然嚇呆了清宮統治者。湯若望免死羈獄,旋獲孝莊太皇太後特旨釋放。康熙五年1666年,湯若望病死于寓所。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一黨被除,康熙給湯若望平反。韋仁借此時機,利用朝廷權力再次分配的「中空」時期,將羈押在監牢中的如南懷仁、利類思、安文思等二十多名有名的傳教士解救出來,並強制他們簽訂了服務協議,要求他們無償為自己服務五年,有償服務五年。十年期滿後,是否再續合約,便是以自願為原則。簽約人必須承諾保守此段時間的任何事物不得外傳,時間是合約滿約後二十年。這些傳教士在當時都是經過西方先進文化燻陶的學者,因此,他們能給少年們傳授不同于帝國古老思想的其它文明,尤其是開放性的思維和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