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核時代 設定 (2) 政治巨變

作者 ︰ 廢土游騎兵

2030年1月13日,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市場評估報告顯示,伊拉克的石油儲備量已從2010年的1434億桶下降為2030年的237.6億桶,市場急劇萎縮,原油淨出口量微乎其微。

伊拉克境內不斷發生示威游行,呼吁政府收回未開采地區原油開發權,驅逐西方政治色彩濃厚的國際性質的石油公司,將石油工業國有化。

2月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現任秘書長公布的報告數據顯示︰

伊拉克原油儲量由1434億桶(2010年)下降至237.6億桶,鑒于近階段伊拉克政府即將采取收縮政策,可能將被迫退出該組織;

伊朗原油儲量由1376億桶(2008年)下降至743億桶;

科威特原油儲量由1040億桶(2008年)下降至437億桶;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原油儲量由978億桶(2008年)下降至574億桶;

兩個非洲成員國利比亞,尼日利亞均保持大幅度下降,其余非洲成員國與南美成員國儲量尚未有重大變化,與其原油產業國有化政策有關。

3月19日,歐佩克內部的阿拉伯成員國連同非成員國重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商討新的原油縮減出口計劃書,企圖再次通過減少原油出口、提倡石油換食品計劃來穩定因為禁運而造成的地區性物價提升,並哄抬石油出口價格。

但與預想相反的是,石油價格的哄抬反而引發了舊有體系的逐步崩潰,未來7個月內,截止至10月22日,全球對中東石油依賴份額從2010年的40%銳減到了2030年的24.3%,而原本各國較大的能源缺口均由天然氣和其他新型二次能源替代,其中僅核能一項就佔到了8%左右。

就在推行縮減政策的一個星期後,即3月26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突然宣布下半年增加對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原油進口總量,分別增加34.7%和27.9%。

美國能源部部長宣布將對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灣、與德克薩斯州油田設施進行大規模檢查,準備未來二十年內緩慢恢復至80-90年代最高峰日產200萬桶左右產量。

能源部計劃書中對于阿拉斯加的開采計劃遭到國際環保組織強烈反對,反對者聲稱過度開采將造成巨大的污染,嚴重影響北極生態環境。

4月11日,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宣布聯合開發中國境內吉林、廣東、遼寧、內蒙古等省份的油頁岩資源,預計2030年下半年可加工油頁岩礦石970萬噸,產出頁岩油162萬噸。

同時,中國石油同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對于南海油田的大規模共同開發、建設也已基本竣工,共計21個大型采油平台均可立即投入工作,並開始以374000桶/日的產量,向中國沈陽省大連,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倫敦港等地輸送原油。

中國石油連同其他兩家國際性石油公司合作開發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印度和韓國的強烈反對,兩國呼吁其他亞洲國家聯合爭取南海油田開采權,做到公平公正,避免遭受國際歧視。

在首爾和新德里均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游行,抗議中國政府對中國石油故意提供庇護,從而繞開其他國家的極端單邊主義做法。

的油價調整政策受挫嚴重,而自身也于同年11月24日正式解體,中東石油國家面對已經悄然發生變化的世界能源格局仍然無所適從,漸漸地,慢慢失去了政治舞台前的主導性話語權。

能源結構體系轉型較慢的歐洲對于中東石油的依賴性仍然較大,但歐盟並不打算購買高價原油,而是決定用政治壓迫和代理人戰爭來迫使中東屈服。

歐盟首先對沙特阿拉伯進行施壓,要求其發揮「調停者」作用,擴大原油淨出口量。

一向對西方言听計從的沙特阿拉伯在威脅減少貿易額度,法、英、德、意、沙特合資在沙特麥地那省建設民用核反應堆小型化技術等條件下,率先回彈原油淨出口量,造成國際油價一定幅度回落。

但相比2月2日歐佩克報告,原油油價仍呈現不斷上漲趨勢。

2031年1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決議對沙特進行民用核計劃援助,遭到常任理事國中的俄羅斯和美國反對,中國投棄權票。

非常任理事國中的日本和巴西強烈反對該計劃,聯合國決議草案4573號未通過,駁回了法國、英國請求的提議。

1月11日,歐盟宣布將協助沙特阿拉伯率先建設兩座超小型民用反應堆。

1月17日,半島電視台播出了一份據稱是1月15日伊朗總統和最高領袖演講的錄像。

在錄像中,伊朗總統警告歐盟,單方面無視聯合國對沙特進行核技術援助將使得中東局勢出現重大變化,伊朗將不得不加快民用核技術進程,並加緊發展其戰略投送技術。

他還呼吁,請求俄羅斯、中國參與中東地區核進程問題談判,請求俄羅斯給予伊朗軍事支持。

伊朗最高領袖則威脅稱,伊斯蘭共和國軍和伊朗革命衛隊均已做好準備,隨時為保衛伊朗而戰。他警告說,如果歐盟一意孤行,伊朗將停用歐元作為歐洲原油結算貨幣,而改用俄羅斯盧布結算。

1月23日,以色列總理會見美國國務卿,講話發言稱,以色列將在必要時刻先發制人,通過發動空襲摧毀伊朗的核設施,決不允許伊朗率先擁有核武器,破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以色列總理同時請求美軍重返伊拉克、增兵阿富汗,幫助其完成一次偉大的「反對伊朗邪惡核武計劃」的軍事行動,該項提案得到了土耳其、卡塔爾兩國政權的支持。

1月25日,沙特阿拉伯、約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請求聯合國安理會派駐維和部隊維持中東和平,決議草案被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一致通過。

2月4日,繼利比亞、敘利亞後,以英、法、德、意、奧、土耳其為首的多國部隊再次進駐沙特阿拉伯和約旦,形成兩面包圍伊朗態勢,協助中東各國對抗伊朗未來階段可能發射的導彈和大規模地面部隊入侵。

4月13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同法國達道爾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簽訂石油開采合同,將原本國有化的174億桶原油轉交給國際石油公司開發。

6月3日,美國國防部部長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正式發表講話,稱美軍將在今年8月份開始重返伊拉克,並向阿富汗再次派遣1.1萬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協助阿富汗平穩度過即將到來的中東政治風暴。

據國際新聞網絡報道,此次美國對阿富汗增兵將使得駐阿美軍的人數從2015年來的4.89萬人首次重新突破5萬人,達到6.01萬人之多。

美國的這一舉措遭到了北京政府和莫斯科政府的反對,俄國總理聲稱俄軍將做好準備,隨時應對因美國參與中東核問題而擴散到中亞的恐怖主義和軍事挑釁。

2032年3月8日,英國廣播公司援引半島電視台相關新聞材料整理後報道,稱從2031年6月17日伊朗總統發表講話後算起,伊朗已連續試射7-11枚可運載核彈頭的各式近程、中程彈道導彈。

伊朗最近又于3月4日成功試射一枚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半島電視台後來播放錄像顯示,這枚由伊朗海軍艦船試射的導彈成功飛越了1347公里,並最終落入阿拉伯海海域,給了北約及其盟國,乃至整個中東很大的壓力。

伊朗總統聲稱,伊朗現已擁有足夠數量的能夠運載各式彈頭的成熟的中、近彈道導彈,並將于近期進行最後階段的測試。

3月9日,以色列總統呼吁國際社會做好應對措施,強調以色列準備動用軍事手段強行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

4月1日,接到間諜情報並再三核實,確認伊朗即將進行首次核試驗後,以色列空軍于當日凌晨時分發動空襲,多架F-35在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成功摧毀了伊朗位于其中央省首府阿拉克的多家疑似重水工廠和核濃縮技術提煉中心的建築。

4月1日,伊朗總統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不宣而戰單方軍事行為,稱其再次挑起了中東戰爭,必將遭受伊朗方面的強烈打擊報復。

出乎國際所判斷的,伊朗並未對以色列發射導彈、火箭彈以報復其對伊朗進行的空襲行為。

5月12日,被世界記住的一天,讓世人感到有些眩暈的一天。

美國海基雷達檢測到伊朗的又一次導彈試射,軌跡從霍爾木茲海峽起,終止于伊朗境內某處沙漠中。

17分鐘後,一份緊急報告由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呈給國防部,經過確認後證實,18分鐘前,伊朗向境內某處沙漠試射並成功引爆了一枚戰術核武器,由衛星監測放射帶大小,初步估計當量在10-50萬噸之間。

半小時後,伊朗最高領袖宣稱伊朗成功試射一枚運載了戰術核彈頭的「泥石-II」型中程彈道導彈,並在某地沙漠成功引爆。

這次成功的核爆標志著伊朗正式成為中東地區繼以色列後的第二個有核國家,也變相宣布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開始失效。

5月14日,英、法、德、意、奧等22個歐盟成員國正式對伊朗緊急宣戰,土耳其、以色列、卡塔爾均表示支持,並為多國聯軍開放軍事基地和領空,而美國沒有明確表態。

同日,法國、英國、比利時、意大利、德國等國譴責美國不願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消極躲避政策,以退出北約組織為威脅,要求美國對伊朗宣戰。

5月16日,美國、以色列正式對伊朗宣戰。

歐洲與中東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戰爭就此開始。

—————————————————————————————————————

名詞解釋

油頁岩︰非常規油氣資源,被列為21世紀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與石油、天然氣、煤一樣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安克拉治︰阿拉斯加州重要港口,安克雷奇鐵路匯集地。有兩個美國軍事基地與之北邊接壤,艾爾曼多空軍基地()及李察森要塞

半島電視台︰位于卡塔爾首都多哈的阿拉伯語電視媒體,九一一事件後多次率先播放本•**和其他基地組織領導人的錄像聲明,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

彈道導彈︰通常沒有翼,在燒完燃料後只能保持預定的航向,不可改變,其後的航向由彈道學法則支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末日核時代最新章節 | 末日核時代全文閱讀 | 末日核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