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只要衣食無憂,他不會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這也是多數人寧願選擇做一個平常人的理由。道理很簡單,是平常人就做平常事,說平常話,能潔身自好就潔身自好,能助人為樂就助人為樂,不能,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做或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千萬千萬不去做喪盡天良的事就成了。
只有如此,才能活出個平常樣來——既不會轟轟烈烈,也不會戰戰兢兢,心安身安,平常一般。或許這果真就是知足常樂者的箴言︰平平淡淡才是真。
問題李天鷹和我都不算平常人。
李天鷹從小就感受到了權力的重要性,李福貴在生產隊擔任隊長期間,他們家在雙遼生產隊不是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嗎,在小的權力也是權力,數千人的生產隊里,誰敢對李福貴說一個不字。
耳燻目染,再加上李福貴的言傳身教,決定了李天鷹堅決想當官成為人上人的叛逆性格,事實上,他一路官途,從生產隊小隊長到大隊長然後到公社書記,官給他帶來地位,帶來實惠,帶來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這種權力是有限制的,當多大的官,就會有多大的權勢,在你能夠控制的範圍里你可以發號施令,但你又在別人的控制權勢里,听著別人的發號施令,你不服,就要想辦法超越他,把他控制在你的權勢之下,循環往復,樂此不彼,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動力。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都想當官,和封建社會長期的「官本位」思想分不開的。
一些當官的人以仕途為個人事業的選擇導向,一切服從于官級地位,一切為了做官和升官,把做官、升官看作人生最高價值追求,把「升官」作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在一些領導干部看來,「做官才有出息、從政才是本事」,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蔭子、光宗耀祖,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于是,「學而優則仕」,人們是否入仕為官,能否官居高位,說點大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說的自私點,是人的本性使然,是為了謀取名與利。當了官既有名又有私。
「官本位」把所有職務職稱、個體身份、地位都相對應于或折合成一定級別的官階,並以官階定尊卑、高低,而不以真才實學、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來衡量個體的價值,形成了「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社會心理。由此造就一種對權力、官位、官員的崇拜和敬畏,進而導致長官意志、權力至上觀念和依附意識及其現象盛行。在一些地方,官職似乎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會名聲、經濟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專車檔次,等等。
所以當官就成了衡量一個人奮斗成功與否的標志。
我也享受過當官的好處,雖然在雙遼鎮給李春鴻當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秘書,可是手里的權力不畏不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如果我是一個白丁,張莉娜憑什麼嫁給我,如果我的權力不比徐志強大,又憑什麼去和他爭奪所謂的愛情呢?
現在我在縣委後勤部當部長,我是縣委的干部,走出去八面威風,一件平頭百姓認為很難辦的事情在我這里就很簡單,女兒娜娜上縣一中,我老父親早已經退下來,但是我的身份娜娜沒費吹灰之力就順理成章的進去了。縣政府下面的企業領導見了我不說唯唯諾諾,也表現的客客氣氣,如果我是一個平頭百姓,人家會吊你嗎?
在小的權力也是權力,因為你手里有可以控制他人的東西,你沒有,對不起,就會被別人控制。
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滅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