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 第四卷 逐鹿天下 【第046章】 刷新吏治

作者 ︰ 月影梧桐

「第一,同盟會太天真。他們以為組織政黨內閣,就能保證責任內閣制不受袁世凱干涉,這是不切實際的,唐紹儀內閣既有袁派,又有同盟會派,還有人民黨和共和黨的代表,根本就不是一個統一整體;第二,同盟會諸公,動輒訓人,到處發表不合適的政見,使得他們在議會中也不佔優勢,反而惹人討厭,凡是同盟會提出的議題,不僅袁世凱反對,共和黨和我們通常也反對,他們的失敗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袁議長的意見我贊同,但現在同盟會一方面為唐紹儀抱不平,另一方面鼓吹政黨內閣,你覺得這樣有沒有戲?」

「我覺得還是不行。首先,同盟會主張政黨內閣,是相信它有力量在議會中取得多數席位,組織一個完全的同盟會內閣,以推行它的各項政策,但實際上同盟會議員又沒有佔據議會多數,他們要組閣,必然要吸納其它黨派的議員,所謂清一色的同盟會內閣,只不過是幻想而已;其次,同盟會主張政黨內閣,是針對袁世凱堅持混合內閣而采取的對策,本身就意味著對袁世凱不信任,具有明顯的排袁意義,企圖通過政黨內閣進一步加強對袁世凱的限制,袁本人不會看不懂。他好不容易才擠垮唐內閣,決計不會再弄出一個更難對付的政黨內閣來,他已表示,在他任總統期間,決不容忍政黨內閣的出現;最後,共和黨方面對同盟會不滿,聯絡了一大批無黨派議員和同盟會當中的不堅定分子,希望能謀取最大利益。同盟會要組織單一的政黨內閣。就必須過這一關,依我看,基本過不了。」

對這一分析,大家都持贊同態度,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還是四個字——「靜觀其變」。

「程德全已基本控制了江蘇局勢,整個南方局都對我們表示了感謝,通過此次事件,沉重地打擊了同盟會在江浙一帶地勢力,特別是驅逐了一向與我們為敵地陳其美。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獲。」秦時竹高興地說,「江浙一帶,是中國的經濟中心。特別是上海,舉足輕重。北方實業的貨物買賣,很大部分都到了這兩個地區。而北方實業的稅收又是北疆各省的支柱財政來源,控制了這兩個地方。就保證了北方實業的市場,也就直接保證了我們的財政。」

「還是咱們巡閱使大人有魄力,說老實話,我早就看陳其美不順眼了,我們設在上海的人民銀行分行,他老是來挑釁,不是要借錢就是要擔保,正好除了這廝!」熊希齡提起陳其美也是火冒三丈。

大家笑成一團︰「熊主任。沒見過你這麼生氣的。」

「今天巡閱使召集開會。還有幾件事情要向大家通報。」秘書長左雨農適時地將眾人地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話題,「內蒙古方面。貢王有走私軍火、私豢武裝、額外加租、偷逃稅款、草菅人命、勾結外賊、陰謀叛亂……等十條重罪,前日已由夏海強師長就地正法,同時被處決的,還有喀剌沁王和巴林王,也是差不多的罪名;按照原先地方案,他們的財產一律沒收,分做四分,由政府、軍隊、本旗民眾和各旗旗主各得一份,這個需要批準才能實施,若是各位同意,請舉手。」

嘩啦啦,與會者都把手舉了起來,秦時竹很滿意︰「內蒙至今不穩,各王公無不蠢蠢欲動,不是勾結外蒙叛國集團,就是與日、俄兩國眉來眼去,總之十分反對北疆政府;由于罪證確鑿,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才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同時可以告訴大家,日、俄兩國領事已向我提了好幾次抗議,公然質問我為何如此處理,我只能以本國內政不容他國干涉惟有應付。」

「復生兄做得好,這兩家憑什麼來管我們的事情?」禹子謨一臉憤慨。

「話雖如此,但為了避免更多地外交麻煩,同時也為了安撫兩國,需要我們做一些讓步!關于俄國在洮昂線上的貸款權,日本在四鄭線上地貸款權,本來在革命時期已經答應,一直拖延至今,現在拖不下去了,反正早晚要簽字,不如就做個順水人情,準備簽字。」秦時竹的話說得很輕松,但心態絕不輕松。

會場氣氛立馬沉悶下去了,雖然早就允諾,但畢竟要損害一定的自身利益,大家誰都不願意看見這樣的情況。因為這兩條路采用新洮路模式,與前段時間達成的修築同蒲路、張綏路(向英國優先貸款)、新赤線(向法國貸款)、錦承路(向美國貸款)合同不同,日俄兩國有權在和平時期運兵。

「復生兄,既然已經應承下來,現在答應也不算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張榕寬慰秦時竹,「再說修這兩條路也是造福于民的事情,雖然利權有些損失,但主權畢竟保住了。等我們以後富強了,就可以不用忍受這樣的屈辱。」

「對,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筆帳早晚得算回來。」

「還有一件事情是需要大家討論,那就是吏治問題。前清政治,**不堪,在座諸位有不少和我一樣,都是從舊官場過來地,個中黑暗,必定耳熟能詳,說句老實話,我們自己也干過不少類似勾當,比如打點上官,孝敬地方等,雖說迫不得已,但畢竟心中慚愧。革命後,特別是蔭華主持政府機構改革後,裁汰了冗員,減少了弊政,刷新了吏治,整個官場大有起色,我覺得他做地很好。」秦時竹首先將張榕表揚一番,听得他怪不好意思的。

「但是,」秦時竹馬上來了個轉折,「雖然大有起色,但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而且是嚴重地結構性問題。換句話說。是這個制度不夠理想,造成了官員容易腐化墮落,如果不根治這個毛病,我想,不用過多少年,又同樣會**不堪的。」

「確有一些前清官吏,在革命時偽裝老實,騙取信任,現在大局安定,整頓的風聲也已過去了。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我有幾個不成熟地意見,說出來請諸位斟酌;第一、設立公務員制度,凡在政府中任職地。一律稱之為公務員,彼此只有級別、職務的不同,沒有身份區別。無論科員也好,各省都督也好。都是公務員,是人民公僕,不是作威作福的老爺;第二、改革公務員晉升和制度,前清官制,吏與官涇渭分明,小吏永遠是小吏,無論有多出色,都不能晉升為官。造成了人才的極大浪費。今後我們選拔官員,要優先從辦事員中選拔。要給予他們晉升的機會;第三、設立公務員招考制度,北疆建設,任重道遠,能干事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懂新政,有知識的人就更少了,我提議向全國招攬人才,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為公務員,至于什麼條件,大家可以協商,我覺得高小畢業是必要條件,年齡以十八以上三十以下為限。這些新錄用的公務員,不能一上來就當官,要先試用一年,老老實實從基層干起,從最普通的辦事員干起,如有出色表現,則根據相應條例進行晉升。當然,如果來的是留學生、學有專長者,可以特殊對待,做到人盡其才;第四、設立公務員退休制度,特別要學習西方發放退休金……」

秦時竹地話還沒有說完,就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這才是本次會議的重心所在。在他們看來,秦時竹地第一條只相當于稱呼改變,是表面上的,順應的是從**向共和地過渡。但第三條和第四條大家就有疑問了。

「公務員招考比較容易理解,中國自隋唐以來,就重視科舉取士,現在這個招考,原理也是一樣的,但幾年前我們剛剛廢除了科舉,您這麼再改回來是不是倒退呢?」

「對科舉最大地非議是什麼?」

「無非是八股迂腐不堪,束縛思想之類……」

「其實科舉本來是件好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既公平又公

「那為什麼清廷還要廢除科舉呢?」

秦時竹笑了︰「科舉不錯,錯的是科舉的內容。儒學本來博大精深,也有眾多有益成分,但偏偏來個八股,束縛思想,或詞不達意或陳腔濫調,更要命的是,學生學習八股後,不關心社會、國家大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無經世之才,無干事之能力。雖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干事良材,如曾國藩、李鴻章等,但更多的還是庸才、蠢才、奴才!所以必須改變考試內容,要以新學、國家大事為主。」

「最好還要增加策論。」有人提出建議。

「對,就是要問如何治國、治民的策論。」秦時竹笑著說,「這樣大家不會認為我舊瓶裝新酒了吧?」

「那是當然,其實科舉也有不少好處,可惜好經讓人給念歪了。」中國慣有賣官蠰爵,但無論如何有錢,想買一個舉人卻是萬萬辦不到的。

「以前任用官員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一上來就授予官職,試想,一個讀書人,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書,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多少實際,更談不上治國本領,驟然取得高位,甚為不利。等今年招考公務員後,必定要先在下面鍛煉一番,先從吏做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會做官的。」

在公務員招考上也達成了統一意見,大家把注意力轉移到爭議最大地第四點上來,听秦時竹詳細解釋這一方案︰

「首先,要改變目前地薪水發放方式,要設立級別和職別的區分,每一個公務員,其個人薪水由級別薪水和職別薪水相加而組成。級別我初步擬定為16級,分別為科員三級,正副所長各一級,正副科長各一級,正副局長各一級,正副縣長各一級,正副廳長各一級,民政長一級,各省都督一級,巡閱使一級;晉升可以由兩個因素決定,其一為資歷,凡每滿五年無工作差錯,無不良記錄,薪水可自動上浮一檔,如果某人二十歲出任公務員,五十歲退休,中間沒擔任過任何官職,其退休時地級別應該是副科長級;其二為職別,比如科員提拔為科長後,其級別要相應上調,這個就不用根據年資排定了。級別上調後,一般不再跟隨職別降低而降低,如果某人在級別上是副縣長級,但後來因正常原因不再擔任副縣長,他的級別應該得到保留,沒有貪污**、徇私舞弊、工作失職等應該追究責任的行為,級別一般不予降低。」

這比較好理解,級別就相當于清代的品秩,如正二品、從三品之類,職別就相當于官職,如提督、巡撫一類。

「其次,要設立合理的退休年齡,凡正科長及以下公務員,年滿50歲退休,縣、局一級,5歲退休,廳一級,60歲退休,各省民政長、都督65歲退休,巡閱使應該是由中央規定吧,我想我干到65歲也差不多了。」民國初年,人均壽命不高,人生七十古來稀,對于這個退休年齡,大家也覺得可以接受。

「再次,要發放退休薪水。從古至今,官員退居鄉間後,除朝廷恩典,其本人是沒有俸祿來源的,這就造成了一個弊端。一個在位官員,由于擔心告老還鄉以後的生活,會拼命想著撈錢,借口名正言順,做起來冠冕堂皇。有些人很清高,不肯做此舉動,但晚景淒涼,不足為例。我想,如果能在退休後,仍然給他們發放部分薪水,維持一個相對體面的生活,他們在位期間伸手貪污的**就要降低很多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勢最新章節 | 國勢全文閱讀 | 國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