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農」經營的興盛,經營地主和富農都使用——定數量的雇工,雇工階層也隨之壯大。「大農」經營的興盛帶來了龐大的雇農群,雇工階層迅速壯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兩極都出現了。在秦時竹看來,兩極對立並不可怕,只要協調好照樣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關系,首先是要把蛋糕做大,其次才是考慮如何分配。由于農墾公司的榜樣力量,公司制是「大農」的一個重要經營方式,許多經營地主和富農興建了許多農墾公司,采用雇工勞動。
據不完全統計,僅吉林的火犁、東井、智遠、近思、等幾家農墾公司就有雇工9000余人,這些雇工基本上是從山西、直隸、山東、河南等地遷移來的貧苦農民,黑龍江的三大農墾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雇佣農場工人。雖然這種早期的「公司制」都是一些頭腦比較靈活的地主、富農搗鼓出來的,簡陋的令人發笑,但畢竟是新生事物,各省農林廳予以了廣泛的扶持,不僅下發了相對正規的契約、公司制度文本,還發放了不少如何經營、管理的小冊子,深得他們的歡迎。
當然,在公司制以外也有沿用傳統雇佣方式進行經營的,這種模式可謂舊瓶裝新酒,形式沒變,內涵已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以遼寧居多,對遼寧南部西部和北部的多次調查顯示,經營土地幾十 的農戶,均雇有一定數量的勞動力,雇工戶約佔經營農戶的40%以上,其余為自耕農。
造成東北地區雇工階層隊伍壯大的原因相對要復雜一些︰一是由于耕地的集中程度不斷增強,使許多農民因種種原因逐漸喪失了土地,一部分成為佃農。一部分則被靠出賣勞動力而成為農業工人,以此彌補生活費;二是由于大農經營成本地降低,使得小自耕農生產成為相對不經濟的經營方式,特別是鐵路沿線地區。糧價較低,很多人的糧食生產成本還高于糧價,他們只能明智地選擇賣掉土地。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為雇佣工人。這其中也有極個別自耕農自發地組織起來,組成一個較大地「生產組」,但由于農民眼光的局限和操作的繁瑣,這種經營方式很容易出問題;三是由于墾荒政策,許多華北移民闖東北,尤其是來到黑龍江省後,便很快成為墾殖公司地雇佣對象。由于政策和歷史原因,東北「大農」的剝削程度與關內相比要輕,多數普通農工的年工資在85元。熟練農工年工資平均為100——125元。這樣的收入維持正常生活是不成問題的,許多農工便不會因為無法維持生計而另逃到別處去,從而有利于雇佣關系的建立和相對穩定。
但這種雇佣關系是不是已經意味著農業資本主義因素呢?中國不是沒有雇佣,但往往有超經濟的強制。秦時竹很不放心,生怕穿新鞋走老路。經過仔細研究,他得出了一個比較鼓舞人心地回答——應當是肯定的。此時的雇工,與以往雇工已有很大不同,無論是公司制還是公司制以外地「大農」經營,雇工們與雇主之問的關系基本建立在法權平等的基礎上,雇主與雇工都要履行契約所規定的義務,而這種契約都是標準格式。要報縣農林局備案和簽章地。
根據契約期的長短。雇工分為長工和短工。長工即年工,短工即日工。這種契約期的長短。從作為農業工人的歷史形成、身份解放和勞動力的流動等方面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近代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征。年工以年為單位,根據契約都受雇于雇主,出勞力耕作,領取工資,逐漸成為離開土地的農業工人。日工是按一天或幾天地契約雇佣(主要是農忙時節),受雇期間雇主供飯,但多數通勤,有自由時間,過獨立地生活,工錢一般以現金支付。所以日工是比年工更完備的雇工形態,是在農業經營、價值實現和生活等方面具有很大人身自由和獨立性地農業工人,完全具有獨立性、自由性和流動性這一近代形態。在這種生產關系中,雇主出資(土地、勞動工具、住所等生產資料和工資),雇工出力,按日、月或年計值,生產主要是為銷售,以獲得利潤為目的。雇工在本質上已不再是傳統的封建雇農,而是在喪失了生產資料的前提下,單純靠出賣勞動力,領取工資以過活,具備了近代資本主義農業雇佣工人的特征。而且,這種雇佣關系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有相對公平的格式條款,任何人單方面違反,都要受到制裁。特別是稍微處于強勢地位的雇主,不得不收斂他們本來慣用的一套。
雇農群的形成、雇工隊伍的壯大標志著農業資本主義因素的迅速增長,「大農」經營已具備了資本主義農業經營公司的特點。「大農」經營的興盛和雇工階層的壯大突出地反映了東北農業近代化的進程。這種進程在政治和經濟上具有雙重意義。
按照秦時竹的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是不錯的,在整體上也符合實際情況,但並不是說中國就沒有發展獨立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的來源。恰恰相反,中國在辛亥革命後其實已具備了一定的可能性,但被軍閥混戰給破壞了,後來又遭遇了日本侵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猶如春天的小苗,還沒有長大成熟,就被無情的風雨掃落在地,等不到收獲的那一天。現在既然建立了北疆體制,就要在政治上予以最大可能的保護。
在經濟上,中國資本主義的自發傾向也遭遇了嚴重阻礙,一方面是本國官僚體制的橫征暴斂和厘金關卡的窒息,另一方面是來自外國廉價產品的沖擊。事實證明,在中國政局比較穩定的一戰期間,加上沒有外國產品的競爭,中國民族企業獲得了一個短暫地春天。現在北疆方面要做的就是努力要盡力消除這兩方面的影響。
在北疆財政委員會的協調下,各省不同程度地實行了減稅,雖然財政依舊有赤字,但北疆寧願借債也不增加稅收。對于厘金稅卡。也大力予以撤除,減少商品地流通成本,努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外國產品的沖擊問題上。北疆政府現在沒有什麼好地辦法,畢竟關稅主權甚至一部分行政主權都掌握在列強手上,只能寄希望于民族產業自身競爭力的提高。
北方實業是貫穿這一經濟方針的典型代表,在大量資本和先進科技的武裝下,北方實業發展成為中國實業的巨頭,稱總資本量超過2億元,如果當時有世界五百強評比的活動。北方實業必然是前50名的企業。在北疆實業地經營理念上,也貫徹了秦時竹和夏海燕提出的「進口替代」方針,秦時竹是著眼于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以便實現自給自足地經濟策略,夏海燕的著眼點則是發揮規模優勢和壟斷優勢,全面參與國際競爭的策略。
慶典結束後,周羽有軍事任務在身。迅速地返回了吉林,而夏海燕則留下來和秦時竹探討經濟方針。按照穿越組的分工,夏海燕主管經濟方面,特別是宏觀經濟。
早在義軍時期,夏海燕就負責管理賬目和財政支出,是內當家,遼陽實業成立後,就負責戰略管理。只是後來由于周羽去了吉林。她也隨之而去。這項工作轉移給了沈蓉。夏海燕地管理方針,是開拓性的。比較激進,敢于冒風險,開灤、開平的合並就是她的杰作。沈蓉的管理相對比較保守,屬于守成性質,但兩者所處的歷史階段極為不同,1911以後,北方實業已進入了快速膨脹時期,再采取激進的方針,穩定性太差。沈蓉的守成,可以保證秦時竹在需要花錢地時候有錢花(秦時竹平時可是專門開支票,花錢如流水,完全不考慮賬目平衡)。
現在夏海燕負責對整個北疆地區地宏觀經濟進行考察。秦時竹有時候和她開玩笑,說她掌握了話語和政策霸權——一方面指的是她掌握了經濟政策地發展方向,一面也是對現實世界的調侃,畢竟在7人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前,中國唯一有資格對政府評頭論足的知識分子就是經濟學家。
「今年以來,我對北疆農業的發展寄予了比較大的關注。」夏海燕首先談論農業問題。搞農業經營,農林委員會和農林廳的那些官員經驗肯定比夏海燕豐富,但他們的這種能力都是經驗性質,缺乏對未來的預見和體制性、結構性調整,擅長微觀和中觀,但短于宏觀。
夏海燕已有了標準的經濟學家做派,動輒以數據說話︰「從數據上看,墾荒政策無疑是相當成功的。以黑龍江為例,荒地大量開墾,可耕地數目從宣統元年的2100萬畝增加到2700多萬畝,整個東北三省耕地超過1.2億畝,北疆地區恐怕在2億畝以上,生產資料有所擴大。
在傳統的生產方式上,由于執行了減稅政策,農民的負擔減輕了,他們投身農作的積極性也比以往要高,特別是那些因為革命而獲得小塊土地的自耕農,更加注意精耕細作,僅僅以新民為例,高粱與大豆的畝產是4斗,小麥2斗,陸稻子在5斗以上,都比過去要好。
至于現代性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你已經看過報告了,優越性就不用我多提了……
從產量來看,吉、黑兩省人均糧食可達1800余斤,除去用于種子、食用、釀酒、榨油原料和牲畜飼料等消耗,尚可對外輸出140萬噸以上。整個東三省,糧、豆產量今年可望達到1150萬噸,其中大豆產量為210萬噸。大豆和小麥,大部分銷往華北和南方各省,剩余部分則銷往國外,原本以俄國和日本為主,今年以來,輸往德國的比例逐漸上升。由于東北大豆質量好,價格較低,德國方面特別歡迎,指令要求擴大出口折抵貸款利息,現在東北大豆的交割,在西歐各國的期貨交易所里,已是一項重要的交易品了。因此,我建議繼續擴大出
因為與各大農場之間的良好關系,再加上北方實業遍布鐵路沿線的收購點,使得北方實業牢牢掌握了東北大豆的對外銷售渠道,公司設有專門的收購人員上門收購,以往那種任意傾軋,互相壓價的現象越來越少。這個過程也使農民得到了實惠,因為收購員會和他們簽訂一些協議,保證敞開收購,不至于使得他們增產不增收。現在任何地方要購買足量的大豆,不通過北方實業,基本是不可想象的。
當然,北方實業收購完畢後,對各地油坊的供應也是順價供應,沒有憑借這種優勢地位牟取暴利的企圖。對小油坊來說,有了專門的收購公司,使得他們不必為原料發愁,反而降低了成本。唯一因此感到煩惱的是原先那些上躥下跳的投機商,一個穩定的市場對買方還是賣方都是有利的,因為他維護了市場的秩序,但恰恰擠佔了投機空間。
「從經營規模來看,各地普遍都有所擴大,特別是今年形勢如此之好後,各地的大農卯足了勁要擴大規模,那些農墾公司,大農場也紛紛追加投資,吸收入股。吉林目前已有各類墾殖公司76家,總共繳納資本704萬余元,我保守估計,明年可以突破100海燕補充說明道,「甚至那些在政治上被打倒的滿蒙旗主、王公,也投入了農業開發的大行列,據說收益頗豐,很多人已經遷往吉林、龍江、長春等大城市居住,再也不願住在鄉下做土財主了。」
這一點秦時竹深有感觸,一方面在政治上將滿蒙舊時官僚降低到了最低點,如果不能在經濟待遇上予以保證,他們始終是不安定的因素。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人已完全明白復闢無望的局面,安心于自己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