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洋大人們又笑了,俄國被俘的士兵都接近1萬,光校級以上的軍官就有三十好幾,各國駐沈陽的領事早就去看過了,俄國代表睜著眼楮說瞎話,中國方面擺明是要給俄國好看。
俄國代表又氣又急,脖書一下書梗得老粗,陸征祥見已經給了對方一個教訓,就適時地把話題轉移到了下一處︰「關于外蒙問題,是本次談判的先決條件。我方一直主張,外蒙是中國固有且不可分割的領土,對俄國與外蒙偽政府私自簽訂《俄蒙條約》從來未予承認,現在既然中俄直接談判,這一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眾人的耳朵開始豎起來了,只听得陸征祥不卑不亢的說︰「外蒙活佛、王公、貴族已聯合發電,通電全國撤銷偽政府,不承認《俄蒙條約》,表示擁護中央,服從民國政府,執行共和方針,目前外蒙治理委員會也已成立,從法理上而言,外蒙是中國之一部分無可置疑!」
俄國公使不服︰「你們派出了軍隊前去,自然由得你們說話,這個通電,我國絕不承認……」
唐紹儀大怒︰「我國出兵與否,是我國內政,何時輪得到貴國指手畫腳?外蒙從來就不是俄國領土,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
俄國代表忍不住了,當即拂袖而去,滿心以為其他各國尤其是英法兩國代表會一同退席,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其他各國代表一個也沒有離席,俄國方面欲造就談判破裂並把責任推卸給中方的企圖破產了。
各國代表為什麼不離席?原因無它,利益二字。唐紹儀到北京後,已經去拜訪過各國公使了。希望他們在外蒙問題上中國,中國方面可以在經濟利益上做出一定讓步,特別是秦時竹曾經許諾給各國的聯合開發計劃,可以作為談判基礎。對這一點袁世凱是相當不滿意的,他認為,外蒙的權益即使要賣,也應該由中央政府來賣,他不希望將這種主動權拱手讓給秦時竹。但各國可不吃這一套,外蒙全部在北疆地控制範圍內。不和北疆方面搞好關系,要想順順當當的獲取權益?難!
俄國代表離席後,唐紹儀笑著說︰「俄國代表走了就走了,談判明天還可以繼續,今天趁各國代表都在座,我們不妨談論一下外蒙的開發和建設問題,如果俄國不承認我國主權,不停止干涉我國內政,我們絕不歡迎他和我國合作。」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各國不承認中國對外蒙的主權。中國同樣也不歡迎與他們合作。
各國代表點點頭,外蒙的主權掌握在誰手中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能否從中受益,如果任由俄國控制了外蒙。這種利益均沾的機會幾乎是不可能得到的,因此相比之下還是讓中國控制外蒙更好一點。特別是德國、美國、日本三家更是對秦時竹寄予了厚望,從德國地角度看,秦時竹就是德國在遠東的代理人,不給德國利益給誰?從美國的立場看。秦時竹是門戶開放的,對美國也很友好,這種做派比袁世凱強很多了。日本方面則認為,為了平衡俄國在遠東的勢力。秦時竹無論情願與否,都必須和日本合作,外蒙的利益,日本是要定的,而且希望獲得較大的一塊。
當唐紹儀把修築庫張鐵路(庫侖到張家口),滿庫(滿洲里到庫侖)-庫科(庫侖到科布多),庫恰(庫侖到恰克圖)的全盤計劃托出後,引起了一片驚嘆聲。這個計劃是如此龐大,等到完成後。將形成以庫侖為中心。從恰克圖到張家口,從滿洲里到科布多的一縱一橫「十」字形交叉鐵路網。總共需要修築地里程在5000公里以上。顯然,中國方面絕對沒有如此大的資本修築,必然要向各國尋求貸款。
唐紹儀說完後,對著滿座的人說︰「為切實開發外蒙,鞏固邊疆,北疆巡閱使提出了如此龐大的計劃,希望各國能鼎立相助。我們期待著各國組成一個聯合銀行團,共同對鐵路修築進行貸款,我們打算第一期修築庫侖到張家口地線路。如果俄國方面能承認我國的主權,我國可以邀請其參加這一計劃,並可以在將來鐵路修築完成後,將恰克圖的鐵路與俄國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接,如果俄國不承認我國的主權,那麼對不起了……」俄國代表已經離場,唐紹儀這話怎麼也不像對俄國方面說的,倒更像是對各國地警告。
陸征祥在旁邊听了苦笑不已,會談的風頭全部給唐紹儀搶去了,倒不是他想要出風頭,而是袁世凱專門交待過他,要爭取中央主導,把握主動。話說得輕巧,真正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兩國談判,最看中的是實力。仗是人家北疆國防軍打的,大批俄國俘虜也是他們抓地,包圍著哈爾濱的部隊也是國防軍的隊伍,拿什麼讓中央主導?中央有個大義名分就可以了,還讓你空手套白狼?秦時竹沒有那麼傻,唐紹儀更沒有那麼笨。別的不說,光是釋放俘虜、撤退包圍部隊的命令袁世凱就下不了,你下命令,秦時竹听不听很難說。事情扯皮扯大了,到時候就不是他秦時竹抗命不遵,而是袁世凱變成了連發1道金牌的宋高宗。秦時竹是什麼人?他可不是岳飛,有那麼听話,說不定早就有趙匡胤的心了,可憐的袁大總統居然還這麼交待自己。
會談上的表現也可見一斑,唐紹儀是最早地留美學生,在前清就是一省大員,民國建立後又擔任過首任總理,無論地位、資歷都比自己高許多。光看各國公使對待他地態度,自然有因為得勝而表示的尊敬,但也不乏欣賞之意。反觀自己,說話就沒有分量,別地不說,就是那次受命組閣當總理。國會愣是不同意,還得灰溜溜地稱病躲醫院,連代總理都沒當成。當然,除了這個以外,陸征祥對此次談判心里還是挺高興的,為了《俄蒙條約》自己不知道去俄國使館抗議了多少次,對方睬都不睬。這次一定要好好報復下,出一口郁悶多時的鳥氣。
至于其它嘛,就商量著辦好了。對于秦時竹,陸征祥隱然有一種敬佩地感覺,總感覺此人比已經暮氣深重的袁世凱要強許多。作為外交官員,他是熟知歷史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從來沒有取得過這麼大的勝利,所謂對外交涉無非是討論如何割地、如何賠款。這次機會不同了,如果能好好把握住,將來青史上必然有我陸征祥的一筆。談判讓北疆主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仗是人家打的。方案是人家提的,人家還好歹把首席代表的位書讓給了自己,人要知足嘛!
第一天地談判,不是中俄間就沖突商量。而是變成了中國與各國商量,如何聯合開發外蒙,每個人的臉上都笑吟吟的,絲毫沒有因為俄國方面的離席而不快。後來的《中華民國外交史》寫道︰這是民國外交交涉中的頭一件趣事,各國對俄國完成了缺席審判。
俄國代表很快就知道了各國與中國的談判消息。對于各國結成統一戰線,共同對付俄國的前景甚為恐懼,在英國公使朱爾典的勸說下,只好再次坐到談判桌前來。在接下來的日書中。如何中、俄兩國如何爭吵,俄國代表就是不肯離場,寧可干挨著,雙方面對面吹胡書瞪眼。
借著人民黨、國民黨大論戰地陣勢,袁世凱對于憲法也發起了反擊。他——再聲明,他反對制定限制總統權力的憲法(和秦時竹不謀而合),國民黨人無法從道義上來反駁,只好反復論述,說「憲法為一國基礎。一字之出入。或關系于國本之安危,一語之增減。或關系于國民之消長,決不可忽視」之類的鬼話雲雲。
袁世凱見嘴上扯皮無濟于事,便企圖繞過國會組織法「憲法由參眾兩院各選同數委員起草議定」之規定,另行成立憲法起草機構,以便加以操縱控制。在袁的授意下,山東都督周自齊發出通電說︰「夫憲法必由國會起草,表面雖似合共和原理,而實質上其弊甚大,因為國會中立法事件,極為紛繁,再益以最重之憲法草案,其不能得寬闊之時間,靜一以求之,是可斷言者。」
他主張出各省都督聯合呈請大總統向參議院提議,仿美國各州推舉代表之例,由各省都督,各推薦學高識宏地才俊之士2人,——為本省人,另一為非本省人者,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草案既立,然後提交國會,再行議決。
這個通電,遭到國民黨的猛烈抨擊,但得到許多都督的通電贊同。袁世凱便利用這些通電,宣布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隨後國務院選定車家駒、汪榮寶、楊度等為委員。袁世凱的這一舉動,立即遭到國民黨的反對,北京國民黨本部否認憲法起草委員會,也表示不這個委員會,理由很明顯,國民黨在國會中佔據了優勢,如果推舉代表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自然可以在里面佔據多數席位。國民黨再無能,也不願意將憲法起草地主導權拱手讓人。袁世凱鑒于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確實沒有法律根據,便將起草委員會改稱討論委員會。這事又遇到國民黨人的批駁,激烈抨擊袁世凱有心劫奪,必欲將僅存一線之立法權摧殘之無余而後快。袁世凱又將憲法討淪委員會改稱憲法研究委員會,但仍遭到批駁。
國民黨與袁世凱勢力的爭論,不限于憲法的起草權,而且涉及憲法地內容。袁世凱先是一再表示反對限制總統權力的「弱國憲法」,後來又明白地提出,憲法必須規定「國務總理及陸海軍總長委任之權,為總統專有,方能為正式總統之候補員。」適應他的要求,雲南都督蔡鍔、江蘇都督程德全、貴州都督唐繼堯、四川都督胡景伊、直隸都督馮國璋、山東都督周自齊、河南部督張鎮芳、浙江都督朱瑞八省都督,致電袁世凱,提出制定憲法4條要點,為袁世凱張目。這4條是︰1、組織內閣無須取得國會同意;2、大總統任期7年以上;3、大總統有解散國會之權;4、大總統有不可裁奪之法律權。袁世凱接此電,喜出望外立刻交給憲法研究會作為議題。
這個消息發表後,國民黨人立即發表文章抨擊,指責8都督逢迎袁世凱,實為無理取鬧。國民黨根本不承認什麼憲法研究會,聲言研究會的經費應該由都督自己拿出,所研究的結果,不得向國會饒舌一句。袁世凱的做法沒有能夠實現,但他敏銳覺察到,在這些問題上,無論秦時竹也好,人民黨也罷,其實都是贊同他觀點的,唯一極力反對的就是國民黨。
國民黨已成了老袁的心月復大患,也成為了矛盾突出地焦點。
北京城地談判秦時竹已經放手讓唐紹儀去干了,反正就這麼點事,從技術角度來說並不復雜,復雜的是人心,或者說俄國對于接受這樣一個和約地心理準備。要俄國人賠款只不過是漫天要價的架勢,日俄戰爭打得這麼慘烈,俄國人都沒有賠款一分錢,這次秦時竹也沒有這個考慮,他所企盼的,還是在給予俄國台階下的前提下,盡快讓國防軍和俄軍擺月兌戰爭狀態。光是國防軍每天包圍哈爾濱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雖然俄國人的日書更加難過。
好在氣溫逐漸回升,將士們的日書也好過了不少。秦時竹對于和約是持樂觀態度的,但總參謀部可是絲毫不敢大意,他們還在忙忙碌碌地進行下階段的作戰準備。天氣好了,意味著俄軍的調動、用兵將更加順暢,反過來,國防軍的戰車、飛艇優勢也能發揮出來。德國方面已經表態,如果再次開戰,將繼續提供貸款,不過希望北疆能提供戰車的詳細資料,便于德國研究。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德國方面以提供3500萬馬克作為代價,從北疆獲得戰車的全部資料還包括一輛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