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逐鹿」行動的第一環,便是召開國力與政策研討會,研討會的核心成員與大本營聯席會議沒有區別,主要的變動在于內閣全體總長參加,而軍方只有國防總長、次長、四總部主官參與。
在逐鹿行動定下基調後,薩鎮冰原本有些擔心,生怕因為對俄行動壓縮對海軍的投入,特別是海軍各項建設剛剛上馬,一年內看不到效益,再加上陸軍才是對俄作戰的主力,他和程璧光腦子里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當然,這些話是不適合在會議上講述的,別的不說,光是軍費開支佔用財政的比例就是一個秘密——沒有北方實業這個第二財政,國防軍實現現代化是不可能的。
在單獨會談中,兩人向秦時竹表示了擔心,話說得很婉轉,但意思明確——壓縮一點規模可以,但驅逐艦、巡洋艦、潛艇和正式航母作為核心不要動,2艘帶有試驗性質的重巡可以暫緩,海軍航空兵也可以支援陸軍。
秦時竹當場就笑了︰「兩位不要擔心,海軍建設是我拍板定下來的,沒有更改的道理。‘逐鹿’行動,有專項經費開支和來源,不會擠佔挪用各軍種的正常國防建設,相反,因為這個行動還可能追加軍費。我對海軍就是一個要求,刻苦訓練、貼近實戰,要人等裝備,不許裝備等人。特別是從德國最新引進的潛艇資料,要迅速吃透掌握,為我所用。」
這番表態,可是給兩人吃下了定心丸,高高興興地走了——海軍或許還不能與陸軍相提並論,但是,畢竟獲得了大擴張的機會,是數十年建設海軍以來多麼來之不易的好時光啊……
國力與政策研討會的第一.項指標,便是分析研究1914年的各項指標,得益于何峰的推動與秦時竹的重視,相關統計工作已經由財政部統計局作為重點情況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會議剛剛開始,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便給眾人呈遞上表明絕密字樣的有關會議資料。
這份資料,涉及到國民經濟與國.力資源的方方面面,除了本國資料的費心搜羅外,還動用國安系統,從日本、美國收集了相關資料。所幸,秦時竹等需要了解的信息大多數在各國並不是屬于保密材料,沒費多大的周折便弄到手了。
面對密密麻麻的數據,熊希齡.笑道︰「諸位,這是一份全表,其中關鍵字眼,我們已經實現用紅筆標注,請諸位留意。」
民國四年中國國力數據與比對情況表——
總人口︰中國4.61億,中央控制率90.2,日本0.69億,中日對比668.1,美國0.962.億,中美對比479.2
(億華元)︰中國中央控制率92.9,日本中日對比美國中美.對比6.82
政府開支(億華元)︰中國8.02,中央控制率64.5,日本中日對美國中美對比
鋼總產量(萬噸)︰.中國117.9,中央控制率98.7,日本91.6,中日對比美國3391,中美對比3.47
生鐵總產量(萬噸)︰中國291.5,中央控制率96.3,日本44.9,中日對比美國3577.9,中美對比8.15
發電量(億度)︰中國4.16,中央控制率93.4,日本中日對比美國334.7,中美對比1.24
原油總產量(萬噸)︰中國11,中央控制率100,日本29.2,中日對比美國3755,中美對比0.29
煤總產量(萬噸)︰中國2771.3,中央控制率91.1,日本2455.6,中日對比美國53627.1,中美對比5.17
糧食總產量(億噸)︰中國1.866,中央控制率79.7,日本0.283,中日對比659.4,美國1.316,中美對比141.8
鋁總產量(萬噸)︰中國0.94,中央控制率100,日本0.2,中日對比470,美國3.1,中美對比
商船噸位(萬噸)︰中國147.9,中央控制率66.3,日本189.4,中日對比美國701.8
鐵路里程(萬公里)︰中國1.74,中央控制率90.4,日本1.49,中日對比.78,美國41.3,中美對比4.21
注1:中國數據是采用小說數據,除了人口變化不大外,其余都比歷史數據要強,從一些到數倍不止。
注2:出于可理解的原因,日本數據除其本土外,尚包括朝鮮和中國台灣。
注3:在處理日本數據時,考慮了較多的蝴蝶效應,但處理美國數據時,因為變化小,基本不考慮。
注4:日本的生鐵產量落後于鋼,是因為日本大量進口中國生鐵、美國廢鋼鐵來煉鋼。
注5:日本依庫頁島之樺太地區生產原油,數量不大,只能滿足國內一部分需要,中國在開發玉門油田後,已經實現生產零的突破,美國是世界上開發油田比較早的國家,石油不僅自給有余而且還出口。
注6:涉及時,都采用了華元標識,考慮到日元匯率在1914的劇烈波動不便統計,依舊按照不變價格計算,倘若以實際匯率計算,則當年日本下降30以上。
注7:歐戰開始後,美國卷入較深,因為穿越的蝴蝶效應,各類數據已經和歷史數據有不小的出入。
注8:由于戰爭原因,中日兩國的政府開支劇烈提升。
注9︰以上數據,都采用1914數字,若當年無,則酌情采用就近年份並加以修正。
待眾人翻閱半小時後,熊希齡用他抑揚頓挫的聲音解釋起來︰「民國四年,是國家經濟發展最好的一年,雖然我們經歷了戰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戰爭帶來的消費刺激也大大拉動了需求,使各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鐵路通車里程、煤、鐵產量等關鍵指標上,都超過了日本,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讓人歡欣鼓舞。在財政支出方面,雖然絕對數和增長率大大超過民國三年,但因為涉及戰爭,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更重要的是,總統以一系列縱橫捭闔的手段,收復了膠州灣租借地和4個日本租界,廢除或者實際上停止支付賠款,使得財政壓力迅速減輕。如果不考慮國家債券收入,正常國家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總支出,標志著我們終于不用天天提心吊膽地在擔驚受怕中渡過。」
考慮到政治軸心的運作和受到形勢鼓舞,特別是因為當時中日沖突還在持續,在國會討論民國五年財政預算時,各方面代表都對預算方案提出了加強國防建設的提案,關于軍費比例的下降,與會人士一致認為不必拘泥于財政恢復平衡再提升的舊有承諾,而是應該著力于建設為主,把國防力量迅速弄上去,只有強大的國防,才能夠保護民眾與經濟建設,片面為了財政平衡而縮減軍費只能導致國破家亡。
現在,既然財政平衡已經可以實現,那麼,增加軍費當然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一貫在軍費問題上的熊希齡有了這份家底之後,對于國防建設也不是斤斤計較了。
當然,除了極個別的人士,很多人,包括內閣要員在內都不知道國防軍的第二財政渠道——遼陽實業的供應力度。如果純粹用明面軍費來衡量,國防軍是實現不了這麼大發展的——從積貧積弱的舊式軍隊迅速膨脹為有戰斗力和創新精神的新軍隊,單國防預算是不可能的,穿越帶來的技術是一個方面,充分的保障是另外一個方面。
何峰就說︰「我們用不到10年的功夫,走完了日本明治維新以來40年的強軍路,除了海軍,其他軍種的實力都並不比日本弱多少,樣板和精銳部隊還要強于日本。航空兵更是世界頂尖水平。」
「海軍建設,已經出台了專門的方略,不在具體預算中,再者,海軍還有大總統機動費,可以適當圓潤,我所關注的是,如何能夠在不影響其他建設的前提下發展國防。」秦時竹道,「比如兩條腿走路,國防建設是一條腿,其他建設是一條腿,不能光條腿,否則邁不開步子,可兩條腿也不能一起邁步,那樣會摔跤……」
「總統的言語非常要緊,這件事,我也覺得很有話說。」周學熙道,「發展鐵路交通,原本是國策,但是,現在這個國策執行得有些問題……」